-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阅藏知津
阅藏知津
普贤菩萨行愿赞(四纸半 南无北唱)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卽行愿品中偈。后有速疾满普贤行愿陀罗尼。
文殊师利发愿经(二纸余 南籍北旣)
东晋迦维罗衞国沙门佛陀跋陀罗译
大略如普贤行愿偈。而是五言。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九纸余 南迩北壹)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佛于菩提树下成正觉时。十方诸佛现菩萨形。为观音普贤等。无量菩萨现声闻形。为舍利弗等。及现作比丘尼八部神等。佛入三昧。名如来不思议境界。于诸相中。现十方佛刹。于诸好中。现往昔行门。于是德藏菩萨请问普贤菩萨。此三昧何名。云何得之。普贤为说三昧名义。佛放眉间光。使有功用菩萨悉见空中毛端量处。及一一微尘中。皆有无量佛刹。皆有佛成正觉。亦见各各自身。于诸佛处供养闻法。皆证如来不思议境界三昧。尔时德藏菩萨复问修何福德。施戒智慧。证此三昧。普贤菩萨答云。供养三田。名福。不择怨亲善恶贫富。名施。自净净他。名戒。观佛形像作现见想。及达唯心。名智。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十纸半 南迩北壹)
唐于阗三藏法师提云般若译
与前经同本异译。文颇艰涩。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六纸余 南迩北壹)
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等译
佛在鹫峰山中。十方梵天来集。弥勒菩萨请问。佛为说慈心妙观法门。宜急流通。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十二纸余 南迩北壹)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佛住法林菩提光明宫殿。与比丘及刹尘数菩萨不可说八部俱。文殊菩萨兴问。伏一切诸葢菩萨演说如来不思议法。信者当得种种三昧。及陀罗尼。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一卷 南遐北殷)
附三秦录
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境界经(一卷 南遐北迩)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二经并与前同本。先出。 文笔不如。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四纸欠 南迩北壹)
唐实叉难陀译
佛在如来神力所持之处。普贤大众之所围绕。有十大菩萨。各与眷属忽集。众问普贤。此诸菩萨从何国来。普贤令其入定观察。竟不能知。三番请问。普贤示以观察之法。乃见皆在如来身中广大国
土佛道场内来集。
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 南遐北迩)
元魏南天竺沙门昙摩流支译
佛在普光法殿。文殊请问清净初地之法。佛以六十余种五法答之。次问普贤菩萨。云何诸佛无障碍智。乃至无障碍身。普贤叹其难见难知。文殊再请。乃具答之。答已。较量功德殊胜。能灭重罪。其不信者。罪亦无量。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五卷南竭北力)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在鹫峰山中。与无量大菩萨俱。普贤与佛。问答法界深义。妙吉祥请问宝光明总持法门。佛令转问普贤。因问觉与觉者二字之义。舍利弗广叹菩萨智慧。不可角敌。次有法慧菩萨入定受加。出说十住法门。(与华严经十住品长行偈颂俱同。)普贤菩萨赞叹印证。舍利弗自叹从来未闻。佛命其广集诸天。重请妙吉祥说法。妙吉祥许已。大地震动。十方云集。乃相与问答。令众获益。普贤复问如来大悲之义。复请如来说宝光明总持陀罗尼。舍利弗又与妙吉祥问答妙法。住世几何。妙吉祥复问佛持经之福。谤
经之罪。普贤又问持经者当生何土。又问云何得此宝光明总持法。佛答以一法。谓不起煞意。又有二法。谓离于嗔恚。善言诱喻。阿难又问佛闻经之处。佛又为普贤菩萨说偈。二卷有余。(偈与华严经贤首品大同。)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 难
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
婆伽婆入神通大光明藏三昧。现诸净土。与大菩萨十万人俱。文殊普贤等十二菩萨。次第请问因地修证法门。佛一一答之。
阅藏知津卷第一
阅藏知津卷第二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 汇辑
【大乘经藏 方等部第二之一】
述曰。方等亦名方广。于十二分教中。十一并通大小。此唯在大。盖一代时教。统以二藏收之。一声闻藏。二菩萨藏。阿含。毗尼。及阿毗昙。属声闻藏。大乘。方等。属菩萨藏。是则始从华严。终大涅槃。一切菩萨法藏。皆称方等经典。今更就大乘中。别取独被大机者。名华严部。融通空有者。名般若部。开权显实者。名法华部。垂灭谈常者。名
涅槃部。其余若显若密。或对小明大。或泛明诸佛菩萨因。果。事。理。行。位。智。断。皆此方等部收。非同流俗讹传。唯谓八年中所说也。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 龙师火帝(至)始制文字
唐南印土三藏沙门菩提流志译
○三律仪会第一(三卷) 佛住耆阇崛山王。坐大莲华。与八千大比丘。八千大菩萨。五百比丘尼。五百优婆塞。五百优婆夷。及天龙八部俱。摩诃迦叶请问摄受何法修行。增长成熟诸如来道。取诸功德。增长证入无上菩提。得不退转。佛告以求佛智慧力无畏者。无有少法为其可得。无所依倚。种诸善根。若有所得。卽为著想。乃至备明执著过患。亦明法灭天人悲叹等事。后明在家菩萨种种三法。
⊙无边庄严会第二(四卷) 无上陀罗尼品第一。佛住迦兰陀竹林。无边庄严菩萨为诸菩萨请问微妙法门。佛为说如来之智。摄诸善巧。有所宣说。无不清净。随根成熟。法皆平等。自性清净。如实了知。而无有法了不了者。以一切法皆假名说。不可施设。亦无示现。皆真胜义。不住分别。亦非不住。乃至如幻如梦。无有高下。以此清净弘誓摄众生时。实无
少法而可著故。复说法门陀罗尼句。广说陀罗尼门理趣差别。智慧善巧。 出离陀罗尼品第二。说佛十力及说陀罗尼二章。 清净陀罗尼品第三。佛先以神通力。令此众会见十方佛。及闻说法。次说四无所畏。及说十四咒说颂竟。劝持结益。然后无量辩才菩萨请问结名。
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七卷竺法护译) 佛游灵鹫山。与四万二千比丘。八万四千菩萨。及天龙八部四众人等说大士业。法名净济。金刚密迹称叹方便智度二业。当成佛道。寂意菩萨请密迹敷演如来秘要。佛亦勅之。密迹诫众勿恐勿怖。先说四不思议。寂意入定。散华作供。密迹乃说诸菩萨密。引古帝释善自在。化作仁良虫。以身肉普救国人病。明身秘密。次明言密。引古寂然梵志。答楼夷仙树叶多少之数。楼夷。卽舍利弗。寂然。卽释尊也。次说心密竟。大众获益。地动雨华。雷音菩萨以神通力。先于天乐。赞叹法门。次来礼佛。传雷音王佛问讯之命。众会乃问密迹夙因。佛具述千佛探筹。楼由最后。及法意法念二弟。一愿作金刚力士。侍卫千佛。一愿作梵天。劝请千佛转法轮。今密迹。卽法意也。
次说行佛道业三十二事。寂意复问如来三密。密迹先说身密。引应持菩萨不见佛顶事证。又明佛不受食。诸天取去济苦众生等事。大众获益。天乐自鸣。世尊摩顶赞印。次说口密。具明六十种音。引大目连穷佛音声不得边际事证。及说咒二十二首。广明如来言辞不可限量。大众获益。次说心秘要。现瑞获益。又地裂出水。高洒世界。表持经瑞。寂意复请密迹具说如来苦行。庄严道树。降魔受供转法轮事。众复获益。佛赞印之。寂意又问寂然惔怕等义。佛详答之。众又获益。欲知密迹何时成佛。佛为授记。密迹请佛于旷野国七日受供。佛于毗沙门宫应病演法。令各获益。又为护世四王说十法。八法。六事。四事。二事。为密迹说菩萨十事无嗔恚法。八法心无恐惧。四事而得自在。四事入于法门。八力致开士行。密迹宣咒。诸天偈叹。佛还灵鹫。阿阇世王来见。佛为说密迹夙因。密迹以金刚著地。王及帝释目连皆不能举。因为王说有十大法。逮得大力。及说仁和八法。往来周旋四法。又答世王信坐之问。答贤王天子寂然之义。赞其从阿閦国来。入法室总持。密迹请佛建立法典。佛周观四
方。说颂建立。幷述往事以结成之。
净居天子会第四(二卷竺法护译) 佛住耆阇崛山。与大菩萨比丘众六万人俱。佛于食后入三昧。震动大千。诸天来集。金刚摧天子说偈问法。佛为说菩萨百八梦相。先标。次释。后偈明菩提心无有退转。众生行不可思议。六万天人。得不退转。十八那由他天人。发菩提心。十千欲退菩萨。舍除罪过。径登补处。与弥勒同时成佛。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二卷) 佛住耆阇崛山。与万二千大比丘俱。及普贤文殊弥勒贤护等无量无边菩萨。皆来集会。阿难问佛光瑞希有之故。佛为说往昔法处比丘四十八愿。现成无量寿佛。广赞极乐世界依正之妙。极劝发愿往生。
◎不动如来会第六(二卷) 授记庄严品第一。佛在耆阇崛山。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舍利弗请问往昔菩萨发趣修行。被精进甲。功德庄严。佛举不动菩萨所发种种弘誓答之。 佛刹功德庄严品第二。具明妙喜世界诸庄严事。 声闻众品第三。明不动国声闻无数。 菩萨众品第四。明不动国菩萨更多。在家者少。出家者多。及明魔不为扰。 涅槃
功德庄严品第五。明不动佛入涅槃后所作佛事。法住久远。 往生因缘品六。明种种善根回向。得生彼刹。及劝嘱流通。
被甲庄严会第七(五卷) 佛住迦兰陀竹园。无边慧菩萨说偈问法。佛亦说偈许答。次正问被大甲胄。佛具答之。初一番长行偈颂。列诸甲胄名。第二番长行偈颂。明此甲胄无相无名。不可破坏。第三番长行偈颂。明其乘于大乘。第四番长行偈颂。明其住八正道。第五番长行偈颂。明发趣摄取正道之法。第六番长行偈颂。明一一皆以慧为先导。第七番长行偈颂。明其随入一切法。大饶益众生。第八番长行偈颂。引古栴檀香光明佛时。有转轮王名一切义成。能求此法。已成超无边境界王佛。第九番长行偈颂。明于诸法得法光明。不堕诸见。第十番长行偈颂。因胜慧菩萨问。明无所行而行。第十一番。胜慧说颂赞佛。誓愿持法。第十二番。佛说偈赞成之。幷说古徧照佛时。勇猛军转轮王闻法受持。已成无边精进光明功德超胜王佛。次因无边胜菩萨问。为说长行偈颂。明无住而住。为如理住。次因无边慧问。为说长行偈颂。明无所安立无畏
发趣之义。又说往古月灯王佛时。云音无边音二大士闻此法门。皆已成佛。若有精勤修习者。当得一切法海印三昧。又能摄得阿字等诸三昧印。又说往古超过须弥光王佛时。勇猛军勇猛力二大士受持此法。皆已成佛。一名无边辩才。一名最胜光明。次有慧义菩萨叹法希有。佛印成之。次加持付嘱流通。
⊙法界体性无分别会第八(二卷 曼陀罗仙译) 佛在给孤独园。与八千比丘。万二千菩萨。三万二千天子俱。宝上天子念请文殊说法。佛勅文殊说法界体性因缘。文殊与舍利弗互相问答。五百比丘得无漏心。文殊复与舍利弗问答。发明无缚无脱。二百比丘不忍而去。文殊化作一比丘与之问答。令得无漏。次与阿难发明比丘有增上慢无增上慢之义。次答宝上天子发明菩萨六度清净。四念清净。如实授记等义。及明菩萨得自在品。诸天发心。世尊赞印。天子与文殊种种问答。发明不生自在等义。五百菩萨皆得道记。次授宝上天子道记。魔王波旬与眷属来。佛以神力。令问文殊。菩萨修毕竟行。善知方便行般若义。文殊答之。又以神力。令魔
变作佛身。说于佛法。五百菩萨得无生法忍。又变舍利弗亦为佛身。与魔问答。比丘断漏。诸天发心。有千菩萨从四方乘空来。发愿受持守护此经。佛亦放光守护。付嘱流通。
◎大乘十法会第九(一卷 佛陀扇多译) 佛住耆阇崛山。与五百罗汉。无量无边菩萨俱。净无垢宝月王光菩萨问大乘义。佛以十法答之。一信成就。二行成就。三性成就。四乐菩提心。五乐法。六观正法行。七行法慎法。八舍慢大慢。九善解如来秘密之教。十心不悕求二乘。各有长行偈颂。魔外皆悟无生。
◎文殊师利普门会第十(一卷) 佛在耆阇崛山。与八百比丘。四万二千菩萨俱。又无垢藏菩萨。与九万二千菩萨。从普花佛国而来。及他方此界无量无边菩萨悉来集会。文殊请说普入不思议法门。佛为说二十八三昧名。一一颂示。又说十四种三昧名。及功用。
出现光明会第十一(五卷) 佛在耆阇崛山。与五百比丘。八十那由他补处菩萨。及四十那由他大士俱。月光童子问佛昔修何业。能得决定光明等一切光明。佛以偈答。先五言偈。答光音。次七言偈。答
光用。次四言偈。说月光本事。次七言偈。明爱乐此经不爱乐此经差别。及显受持功德。次五言偈。明昔求经之行。及悬知未来之事。次明八十种善根资粮成就。出现光明。复有八十种法。能成如来无碍解脱。月光偈赞发愿。世尊微笑放光。弥勒偈赞广问。世尊摩月光顶。说偈付嘱。月光请佛受食。佛入城时。现大神变。空中宣百千颂。广说妙法。及说咒二章。旣受供已。为说行施资粮。有八十种殊胜功德。次说欲成陀罗尼者。应当远离八十种人。
⊙菩萨藏会第十二(二十卷 玄奘译) 开化长者品第一。佛于室罗筏国安居竟。游摩竭陀国。诣鹫峰山。贤守等五百长者见佛于路。颂赞相好。问舍家因。佛答以观诸众生十苦。十恼。十稠林。十毒箭。十爱。十邪。十不善业。十染污法。十种缠缚。所以舍家。长者说颂。愿闻妙法。佛广说根。麈。蕴。界。因缘等法。无我不实。长者得法眼净。次说一切炽然。长者卽善来得戒。证阿罗汉。 金毗罗天授记品第二。护城药叉名金毗罗。奉佛妙供。众神各奉僧供。佛授金毗罗无上道记。金毗罗庄严道路。随佛至鹫峰山。佛命阿难敷大法座。命目连集诸苾刍大迦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