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释氏稽古略
释氏稽古略
壬子【广顺 大辽穆宗二年 应厯二年】
【赵 北汉 鳯翔 吴越 荆南 蜀 汉 干佑五年 年 广 年干和十年】【六月朔周帝如曲阜谒孔氏祠命葺之禁孔林樵采访孔子顔渊之后为曲阜令及主簿】
癸丑【广顺 大辽 三年 应厯三年】 旃檀佛像【自此以下一百七十七年在汴京
赵 北汉 鳯翔 吴越 荆南 唐 蜀 汉干祐六年 保大十一年广政十六年干和十一年初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宰相冯道李愚请刻九经版此年六月版成献之传布甚广刋字印】
甲寅【之始也正 月帝 殂大辽是年太师中书令显 徳元年应 厯四年瀛文懿王
冯 道薨 赵鳯 翔吴 越荆南唐保大十二年周帝不豫正月加晋王荣兼侍中判内外兵马事帝屡诫晋王曰昔吾西征见唐十八陵无不发掘者此无他惟多藏金玉故也我死当衣以纸衣敛以瓦棺速营葬勿乆留宫中勿置守陵宫人勿作石羊虎人马惟刻石置陵前云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壬辰宣制毕是日帝殂】
【丙申晋王荣即皇帝位十一月北汉主旻殂子承钧更名钧即帝位孝和帝钧性孝谨既立勤】
世宗【于为政爱民礼士境内粗安讳荣太祖圣后柴氏兄之子也太祖养以为子封
晋王即】
乙夘【帝位 在位六年 夀三十九】
【显 徳六 显徳 大辽 二 年应 厯 五年赵鳯翔】【吴越荆南汉三年年干和十三年二月周帝诏并省天下无勅额寺院令郡府嵗造僧帐】丙辰【凡死 亡者以时 开落之僧】
【赵 北汉 鳯翔 吴越荆南 唐 蜀汉干祐九年 大保十四年 广政十九年 干和十四年初周宿卫将赵匡 伐北汉有功至是以为定国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匡表渭州军事判官蓟州人赵普为节度推官】
【正月周帝下诏亲征淮南 帝召华山隠士真源陈抟问以飞升黄白之衎抟对曰陛下为天子当以治天下为务安用此为乃辞还山】
丁巳【显徳 大辽四年 应厯七年】
【赵 北汉 鳯翔吴越 荆南 唐 蜀 汉 天防元年 保十大五年 广政二十年 干和十五年】戊午【显徳 大辽五年 应厯八年】
【赵 北汉刘钧 鳯翔 吴越 荆南 蜀 汉鋹天防二年 广政主年 寳天元年三月周帝济江代唐唐主耻于降称藩乃遣兵部侍郎陈觉奉表请传位于太子献庐舒蕲黄四州之地画江为境以求息兵五月唐主避周讳更名煜下令去帝号称国主凡天于之仪制皆有降损去年号用周正朔乃告于太庙】
【秋七月初行大周刑统帝欲均田租以元稹均田图徧赐诸道南汉中宗刘熈殂长子卫王兴即皇帝位更名鋹年十六】
己未【显徳 大辽六年 应歴九年】
【赵 北汉 鳯翔 吴越 荆南 唐国主天防三年周殿庭钟磬有设而不击者帝问乐工皆不能对枢宻使王朴素晓音律帝以乐事询之朴上疏曰礼以检形乐以治心形顺于外心和于内然而天下不治未之有也是以礼乐修于上而万国化于下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用此道也夫乐生于人心而声成于物物声既成复能感人之心昔者黄帝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爲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十二律旋相为宫以生七调为一均凡十二均八十四调而大备遭秦灭学歴代治乐者罕能用之唐太宗之世祖孝孙张文收考正大乐备八十四调安史之乱器与工什亡八九至于黄巢荡尽无遗时有太常博士殷盈孙按考工记铸镈钟十二编钟二百四十处士萧承训校定石磬今之在县者是也虽有钟磬之状殊无相应之和其镈钟不问音律但循环而击编钟编磬徒县而已丝竹匏土仅有七声名为黄钟之宫其存者九曲考之三曲协律六曲参涉诸调盖乐之废缺无甚于今陛下武功既着切意礼乐以臣尝学律吕宣示古今乐録命臣讨论臣谨如御当以秬 黍 黍定尺长九寸径三分为黄钟之管与今黄钟之声相应因而推之得十二律以为众管互吹用声不便乃作律凖十有三其长九尺皆应黄钟律声以次设柱为十一律及黄钟清声旋用七律以为一均为均之主者宫也徴商羽角变宫变徴次焉发其均主之声归乎本音之律迭应不乱乃成其调凡八十四调此法久絶出臣独见乞集百官校其得失诏从之百官皆以为然乃行之注曰镈钟者十有二架以当十二辰之位匏八音之数匏笙也土埙也】
【立皇子宗训为梁王领左卫上将军帝北征疽发背六月癸巳殂于道甲午宣遗诏梁王即皇帝位】
恭帝【宗训世宗子封梁王即位年七嵗庾申年正月镇定驿告北汉结戎人入寇帝命指挥使赵匡北征即日出师晚至陈桥驿是夜五皷军士露刃列于庭曰诸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拥逼南归自仁和门入太尉归公署宰相范质等诣崇元殿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帝自内降制曰天生蒸民树之司牧二帝惟公而禅位三王乗时而革命其揆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国命有归咨尔归徳军节度使殿前都防检赵匡禀上圣之资有神武之畧佐我髙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祐东征西怨厥绪懋焉天地神享于有徳讴歌讼狱归于至仁应天顺人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鸣呼钦哉祗畏天命宣徽使引匡就墀聴命讫宰相掖之陞殿由东序服御服登座羣臣朝贺诏改周显徳七年为建隆元年国号大宋正月四日也封恭帝为郑王绍周祀迁居西京 间宝六年殂】
右周三主合九年而天下归宋
释氏稽古畧卷三
<子部,释家类,释氏稽古略>
钦定四库全书
释氏稽古畧卷四
元 释觉岸 撰
宋 【赵姓以土徳王都汴今汴梁路】
【太祖 太宗 真宗 仁宗 英宗 神宗哲宗 徽宗 钦宗 髙宗 孝宗 光宗宁宗 理宗度宗 幼主】
太祖【讳朗初名光曰匡西京洛阳人赵姓仕周至归徳军节度使殿箭都防检受周禅年三十四嵗即皇帝位以二月十六日为长春节在位十六年夀终五十嵗帝屡造佛寺毎嵗度僧八千人 系年録者】
【建隆三 干徳五开宝八】
庚申【建隆 大辽元年】应厯十年【郑王 居西京 开宝六年正月殂于房州諡曰恭帝
赵 北汉刘钧 鳯翔 吴越 荆南髙氏唐 蜀 汉鋹天防四年 保勗立 广政 天寳三年九月帝征李重进于淮南十二月诏于广陵战地造寺额曰建隆赐田四顷拔荐战亡军士命沙门道晖主之】
辛酉【建隆 大辽二年】应厯十一年
【赵 北汉承钧 鳯翔吴越 荆南髙氏 唐炬立 蜀 南汉 天寳四年】【春二月十六日圣诞罢三教论讲始自开宝已后乃召三学僧入殿庭试义凡自京师普天之下嵗遇圣诞节则命僧陞座説法祝圣递代传流之实本于试义也】
壬戌【建隆 大辽三年】应厯十二年
【赵 北汉 鳯翔 吴越 唐 蜀 南汉天宝五年诏僧门童行毎嵗经本州考试入京师执政重监试所业其妙法莲华经七卷通者奏名下祠部给牒披剃若特诏疏恩如建隆太平兴国普度僧尼不限此例也】
癸亥干徳元年【大辽】应厯十三年【荆南髙继冲奉表纳土归宋合五十七年国除
赵 北汉刘氏 鳯翔 吴越荆南 唐 蜀孟昶南汉 鋹承钧 国除 天寳六年】甲子【干徳 大辽二年】应厯十四年
【赵 北汉 吴越 唐 蜀】乙丑【干徳 大辽三年】应厯十五年
【赵 北汉 吴越 唐 蜀灭 南汉天宝八年】丙寅【干徳 大辽四年】应厯十六年
【北汉 吴越 唐】
【诏秦凉既通遣僧百人往西域求佛经法】
丁夘【干徳 大辽穆宗五年 应厯十七年】
【北汉承钧 吴越 唐 年】
戊辰【十一月改 大辽穆宗被弑景宗立开宝元年 保徳元年】
【北汉 继元立 吴越 唐 南广运元年】
【九月二十七日诏成都府造金银字佛经各一藏勅兵部侍郎刘熈古监视冬十一月郊祀毕肆赦改元】北汉【秋七月承钧寝疾召平章事郭无为执继恩手付以后事继恩嗣位諡承钧曰考和皇帝经六十余日九月侯霸荣郭无为弑继恩迎继元而立之改元广运初汉主刘旻壻曰薛钊甚贤生子曰继恩而钊卒其妇再适何氏生子曰继元何氏夫妇卒定王承钧无子旻以二子命承钧养之至是弑继恩而立继元】
大辽【穆宗末年残忌猜忍人人屏息虞祸防醉索食不得欲斩庖人堂饍者恐祸及因捧食以进挟刃弑帝于黒山下九月也諡曰天顺皇帝庙号穆宗景宗立讳明记更名贤世宗乌云子也初世宗破弑之时帝年九嵗御防尚食刘嘉哩以氊束之藏于积薪中得免至是即位婴风疾多不视朝壬午干亨九年十二月崩諡孝成皇帝庙号景宗】
己巳【开宝 辽 景宗二年 保宁二年】
【北汉 继元 吴越 唐 南汉广运七年】
【春二月十六日帝长春节诏许四海僧上表入殿庭比试三学下开封府功徳使差僧证经律论义十条全通者赐紫衣号手表僧至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功徳使奏天下一家不须手表自此皇帝诞日宰辅亲王监司刺史各荐所知三学僧惟两街僧録所荐者是日入内受门下牒谓之前师号仍给紫衣谓之帘前紫衣分赐讫便同赐斋自余王侯荐者间日方出节制亷问牧守则又转降而赐焉】
庚午【北汉】广运三年 【吴越 唐 南汉鋹降】南汉【岭南广也刘鋹举国降宋封鋹恩赦侯合六十七年除国是嵗勅修京师旧封禅寺为开宝寺前临官街北镇五丈河屋数千间连数坊之地极于钜丽】
辛未【开宝 辽四年】 保宁四年
【北汉】广运四年 【吴越 唐】
【六月十一日勅成都再造金字佛经一藏】
壬申【开宝 辽五年】保宁五年
【北汉】广运四年【吴越 唐】
【帝自用兵平列国前后凡造金银字佛经数藏今年勅雕佛经印一藏计一十三万版】癸酉【开宝 正月周辽六年 恭帝殂】 保宁六年
【北汉 继元 吴越 南唐 李氏广运六年】
甲戌【开宝 辽七年】 干亨元年
【北汉】广运七年【吴越 唐】
【帝命曹彬与潘美曹翰征江南 十一月济师彬尝面奉帝防母杀人明年冬攻之垂克彬称疾不视师潘美帅诸将省之彬曰予病非药石能治须诸公共誓城破不杀人则自愈矣诸将诺共焚香为誓是日抜金陵 李氏降城中按堵彬位至使相父子配食清庙贵盛累世实不杀之报应也】
乙亥【开宝 辽八年】 干亨二年 【三月往聘宋宋乃初通使于辽北汉】广运八年 【吴越 南唐李煜降宋封□命侯合三十九年而国除】
【丙子年夏四月上幸西京有事于南郊是嵗十二月二十三日改为太平兴国元年】
太宗【讳炅太祖母弟封晋王开宝九年太祖崩帝即位年三十八偃武修文改讲武殿为崇政殿选用贤良谨择刺史谓刺史最为亲民苟非其人民受其祸求言纳谏风俗醇厚在位二十一年夀五十九嵗崩以十月十七日为干明节】
【太平兴国八 雍熈四 端拱二淳化五 至道三】
丙子 【辽】 干亨三年
【北汉】广运九年 【吴越】
丁丑【太平兴 辽国二年】 干亨四年
【北汉】广运十年 【吴越】
【京师旧龙兴寺周世宗废之为龙兴仓至是主僧击登闻鼓诉复寺帝感叹诏复之赐名太平兴国寺仍为营葺极宏壮之制】
戊寅【太平兴 辽国三年】干亨五年
【北汉】广运十一年【吴越奉表入朝纳土】
【三月吴越忠懿王钱俶上表归宋入朝尽献十三州之地】
【四月陈防进奉表献漳泉两郡秋八月十三日翰林学士知制诰李昉 中书舎人扈防直史馆李穆宋白郑隣防徐奉勅表进太平广记帙成五百卷録佛法者列三十卷】
【沙门賛宁随吴越王入朝帝赐号通慧大师勅住左街天夀寺命修僧史明年诏宁乗驿进明州阿育王山释迦文佛真身利入禁中供养得利一颗因之以开宝寺西北阙地造浮图十一级下作天宫以葬之 太平兴国七年十月勅宁编修大宋髙僧传聴归浙东秉笔初梁武帝天监十八年嘉祥寺沙门慧皎作髙僧传始后汉明帝永平十年至天监成十四卷唐太宗贞观二十年终南山西明寺道宣律师作续髙僧传始天监之末迄贞观成三十卷宁作始自唐贞观二十年至此端拱元年成三十卷用梁唐义例开十科一译经科二慧解科三禅定科四戒律科五防法科六感通科七遗身科八读诵科九兴福科十杂科声徳正传者五百三十三人附见者一百三十人端拱元年冬十月遣弟子显忠智轮诣阙上表以进玺书赐帛奬谕勅入大藏流通十一月诏宁赴阙淳化元年奉防着鹫岭圣贤録一百卷淳化二年诏宁充史馆编修 至道二年诏除宁掌洛京教门事 戊戌真宗咸平元年诏擢宁汴州右街僧録主管教门公事次年进左街己亥延平二年春二月东京左街僧録史馆编修主管教门公事通慧大师賛宁归寂夀八十二三月葬全身于天夀寺己巳仁宗天圣七年宁曾孙宗盛啓塔茶毘之收遗骸利归葬钱塘故里宁生杭州临安县后唐明宗天成中出家杭州祥符寺潞王清泰初入天台具探律部博通三藏吴越忠懿王补宁两街僧统号明义宗文大师所作僧史僧传并行于世】
己卯【太平兴 辽国四年】干亨六年
【北汉五月太原刘继元降宋封彭城公合二十九年国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