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苑蒙求

  俱胝诵呪
  (天龙法嗣会元八)俱胝只念三行呪。便得名超一切人。
  神会义解
  (会元二)西京荷泽神会禅师。年十四为沙弥。谒六祖。祖曰知识远来大艰辛。将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师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祖曰遮沙弥争合取次语。便以杖打。师于杖下思惟曰。大善知识历劫难逢。今既得遇岂惜身命。自此给侍。他日祖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师乃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祖曰。向汝道无名无字。便唤作本源佛性。师礼拜而退。祖曰。此子向后设有把茆盖头。也只成得个知解宗徒。(法眼曰。古人授记人终不错。如今立知解为宗。即荷泽也)
  石头真吼
  (林间录上)和补曰。曹溪大师将入灭。方敢全提此令者。至江西马祖南岳石头则火振辉之。故号石头为真吼。马祖为全提。
  惟俨不为
  (会元五)药山谒石头密领玄旨。一日山坐次。石头观之问曰。汝在这里作甚么。曰一切不为。石头曰恁么即闲坐也。曰若闲坐即为也。石头曰汝道不为且不为个什么。曰千圣亦不识。以偈赞曰。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
  从谂仍旧
  (林间录上)赵州曰。莫费力也。大好言语。何不仍旧去。世间法尚有门。法岂无门。自是不仍旧故。
  老让开胸
  (罗山道闲嗣传灯廿三)江西北兰让禅师。湖塘亮长老问。伏承师兄画得老师真。暂请瞻礼。师以两手拨胸开示之。亮便礼拜。师云莫礼莫礼。亮云师兄错也某甲不礼师兄。师云汝礼先师真。亮云因什么教某甲莫礼。师云何曾错。
  道符缩手
  (雪峰法嗣会元七)镜清有僧引童子到曰。此儿子常爱问僧佛法。请和尚验看。师乃令点茶。童子点茶来。师啜讫。过盏托与童子童子近前接。师却缩手曰还道得么。童子曰问将来。僧问和尚。此儿子见解如何。师云也只是一两生持戒僧。
  丰干饶舌
  (传灯廿七)闾丘彻请丰干欲住持。干不从。丘云。若然。彼处可拜谁师乎。干曰彼有寒拾者则文殊普贤化身也。可拜彼。丘行天台兴圣寺。拜寒拾。寒拾曰。因何拜我。丘云。丰干和尚曰。寒拾者文殊普贤化身也。行可拜彼。故来拜。寒拾笑曰。丰干饶舌。丰干饶舌。汝何不拜丰干。岂不知阿弥陀如来。
  憩鹤多口
  (韶山普法嗣会元六)和补曰。一日僧参韶山。山问曰莫是多口白头困么。曰不敢。师曰有多少口。曰通身是。师曰寻常向甚么处屙。曰向韶山句里屙。师曰。有韶山口即得。无韶山口向甚么处屙。因无语。师便打。
  云岳残羹
  (临济法嗣传灯十二)云山和尚有僧从西京来。师问还将得西京主人书来否。曰不敢妄通消息。师云作家师僧。天然有在曰残羹馊饭谁吃。师云独有阇梨不甘吃。其僧乃作吐势。师唤侍者曰扶出这病僧着。僧便出去。
  泐潭酸酒
  (真净文法嗣会元十七)隆兴府泐潭湛堂文准禅师。僧问如何是道。师云苍天苍天。曰学人特伸请问。师曰。十字街头吹尺八。村酸冷酒两三巡。
  谷泉巴鼻
  (汾阳法嗣)南岳芭蕉庵主。世呼为泉大道。以其歌颂间有大道为题。如六巴鼻颂曰。大道巴鼻。问着瞌睡。背负葫芦。任歌逸戏。散圣巴鼻。逢场作戱。东涌西没。南州北里。禅师巴鼻。有利无利。碧岳崔嵬。龙行虎视。衲僧巴鼻。坐具尺二。休寻短长。风高云起。座主巴鼻。悬河无滞。地涌金莲。手擎如意。山童巴鼻。金将火试。客问山居。远来不易。
  真歇筯斗
  (丹霞子淳嗣)。
  惠可断臂
  (会元一)初祖因有僧神光来参。祖端坐。莫闻诲厉。立庭下。迟明积雪齐腰。祖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师悲泪曰。唯愿慈悲闻甘露门。广度群品。祖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冀真乘哉。师闻[巳>已]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祖前师。乃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曰我心未安乞师安心。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心。曰觅心不可得。祖曰与汝安心竟。又记之曰。汝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神观安头
  和补曰。真净留赠香城淳长老颂曰。帘卷西山色。禅心共月华。香城深处寺。灵观上人家。绝顶坛犹在。盈头乳[巳>已]赊。而今淳道者。经诵白莲花。
  王老水牯
  (马祖法嗣传灯八)南泉因僧问。和尚百年后向什么处去。师云作一头水牯牛去。僧云某甲随和尚去得否。云汝若来衘取一枝草来。
  中邑猕猴
  (马祖法嗣传灯六)朗州中邑洪思禅师。因仰山为新戒。时到谢戒师。见来于禅床上。拍手云和和。仰山即东边立又西边立又中心立。然后谢戒了。却退后立。师云什么处得此三昧。山云曹溪脱印子学来。师云汝道曹溪用此三昧接什么人。山云接一宿觉。却云和尚什么处得此三昧。师曰马大师处学得。问如何得见性。师云譬如有屋。屋有六窓。内有一猕猴。东边唤山山。山山应如是。六窓俱应。仰山礼谢起云。蒙和尚譬喻。无不了知。更有一事。只如内猕猴困睡。外猕猴欲与相见时如何。师下禅床执仰山手作舞云。山山与汝相见了。譬如蟭螟虫在蚊子眼睫上作窠。向十字街头呌唤云。土矌人希。相逢者少。
  茱萸钉橛
  (南泉法嗣)鄂州茱萸山和尚。初住随州护国院为第一世。金轮可观和尚问。如何是道。师云莫向虗空里钉橛。观云虗空是橛。师乃打之。观捉住云。莫打某甲。[巳>已]后错打人在。师便休。
  象骨辊球
  (会元七)玄沙谓雪峯曰。某甲如今大用去。和尚作么生。师将三个木球一时抛出。沙作斫牌势。师云你亲在灵山方得如此。沙曰也是自家事。一日升座。众集定。师辊出木球。玄沙遂捉来安旧处。师凡有僧来参。辊出示之。
  龙潭送饼
  (天皇道悟法嗣会元七)龙潭[来>未]出家时为饼铺。住在天皇寺前。每日常供饼十枚上天皇。皇受了却一饼与之曰。惠汝以荫子孙。潭云是某将来。何以返云惠汝。皇云是汝将来。复汝何咎。潭因有悟入。遂投出家。
  投子沽油
  (翠微无学嗣传灯录)投子悟翠微宗旨结茆而居。一日赵州至桐城县。途中相遇乃逆而问曰。莫是投子山主么。师云茶盐钱乞一文。州无语。先到庵中坐。师携油瓶皈。州曰。久响投子。到来只见个卖油翁。师云。汝只见卖油翁。亦不识投子。如何是投子。师云油油。
  严阳饲虎
  (赵州法嗣传灯十一)严阳尊者初参赵州。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云放下着。者云。一物不将来。放下个什么。州曰与么则担取去。者于言下大悟。后住山。有一虵一虎就手而食。
  惠藏牧牛
  (传灯六)抚州石巩惠藏禅师。一日在厨作务。马祖曰作什么生。曰牧牛。祖曰作么生牧。曰。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回。祖曰子真牧牛也。
  宣鉴出浴
  (龙潭法嗣传灯六)守廓侍者问德山曰。从上诸圣向甚么处去。山曰作么作么。廓曰。勑点飞龙马。跛鳖出头来。山便休去。来日浴出。廓过茶与山。山于背上拊一下曰。昨日公案作么生。廓曰这老汉今日方始瞥地。山又休去。
  师鼎登楼
  (雪峯法嗣传灯十九)越州诸暨县越山师鼎。号鉴真禅师。初参雪峯而染指。后因闽王请于清风楼斋。坐久举目。忽覩日光豁然顿晓。而有偈曰。清风楼上赴官斋。此日平生眼豁开。方识普通年远事。不从葱岭路将来。皈呈雪峯。峯然之。
  云庵夺席
  (黄龙南法嗣僧宝传下)云庵真净克文禅师。年二二十五试所习。剃发受具足戒。学经论无不臻妙。夺京洛讲席。自为主客而发奥义者数矣。
  净照随舟
  (浮山远法嗣僧宝廿六)浮因净照禅师。名道臻。字伯祥。一日行江上顾舟默计曰。当随所住。信吾缘也。问舟师曰载我船尾可乎。舟师笑曰。师欲何之。我入汴船也。师云。吾行游京师。因载之而北。
  国师三唤
  (六祖法嗣会元二)南阳惠忠国师。一日三唤。侍者三应。师曰将谓吾孤负汝。却是汝孤负吾。
  赵州一搯
  (会元四)赵州尼问如何是密密意。州以手搯之。尼曰和尚犹有这个在。州曰却是你有这个在。
  大隋盖龟
  (传灯十一)益州大隋法真禅师。庵侧有一龟。僧问一切众生皮褁骨。这个众生为什么骨褁皮。师拈鞋履盖龟背上。僧无语。
  日丈野鸭
  (会元三)见上卷百丈卷席处。○和补曰。百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埜鸭飞过。祖曰是甚么。丈曰野鸭子。祖曰甚么处去也。丈曰飞过去。祖遂把鼻扭。百丈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
  曹峤灵衣
  (洞山价法嗣会元十三)僧问曹山。灵衣不挂时如何。师曰曹山孝满。曰孝满后如何。师曰曹山好颠酒。
  踈山寿塔
  (会元十三)踈山因有僧为师造寿塔毕白师。师曰将多少钱与匠人。曰一切在和尚。师云为将三钱与匠人。为将两钱与匠人。为将一钱与匠人。若道得与吾亲造塔来。僧无语。后僧举似大岭庵闲和尚(即罗山也)。岭曰。还有人道得么。僧曰未有人道得。岭曰汝皈与踈山道。若将三钱与匠人。和尚此生决定不得塔。若将两钱与匠人。和尚与匠人共出一只手。若将一钱与匠人。累他匠人眉须堕落。僧回如教而说。师具威仪望大岭作礼。叹曰。将谓无人。大岭有古佛放光射到此间。虽然如是。也是腊月莲华。大岭后闻此语曰。我恁么道。早是龟毛长三尺。
  百会不会
  (会元七)洛京南院和尚。有儒者愽览古今。时呼为张百会。谒师。师问莫是张百会么。曰不敢。师以手于空画一画曰会么。曰不会。师曰。一尚不会。甚么处得百会来。
  法达不达
  (六祖法嗣传灯五)洪州法达禅师者。洪州丰城人也。七岁出家。诵法华经。进具之后来礼六祖。头不至地。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师云念法华经[巳>已]及三千部。祖曰汝若念至万部。不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即生亡功福无比。祖又曰汝名什么。对曰名法达。祖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师闻偈悔过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唯愿和尚大慈略说经中义理。祖曰。汝念此经以何为宗。师云。学人愚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祖曰。汝试为吾念一编。吾当为汝解说。师即高声念经。至方便品。祖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唯一大事。一大事即佛知见也。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巳>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体。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受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故但劳劳孰念谓为功课者。何异牦牛爱尾也。师云。若然者俱得解义。不劳诵经耶。祖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汝。听吾偈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久不明己。与义作雠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师闻偈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度量。尚不能测于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大牛之车与白牛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宣说。祖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于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无二亦无三。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于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是名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师既蒙启发。踊跃欢喜。以偈赞曰。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祖曰。汝今后方可名为念经僧也。师从此领玄旨。亦不辍诵持。
  扬岐八棒
  临济四喝
  (黄檗法嗣)临济谓僧曰。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师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么生会。僧拟议。师便喝。
  匾头被骂
  (会元十七)黄龙惠南禅师。丛林目曰南匾头。因趍诣慈明之室曰。惠南以闇短望道未见。此闻夜参。如迷行得指南之车。然唯大慈更施法施。使尽余疑。慈明笑曰。书记[巳>已]领徒游方。名闻丛林。借有疑不以襄陋鄙。弃坐而商略顾不可哉。呼侍者进榻且使坐。师固辞。哀恳愈切。慈明曰。书记学云门禅。必善其旨。如曰放洞山三顿棒。洞山于时应打不应打。师云应打。慈明色壮而言。闻三顿棒声便是吃棒。则汝自旦及暮闻鸦鸣鹊噪钟鱼鼓板之声亦应吃棒。何时当[巳>已]哉。师瞠而却。慈明云。吾始疑不堪汝师。今可也。即使拜师。拜起。慈明理前语曰。脱如汝会云门意旨。则赵州尝言。台山婆子被我勘破。试指其可勘处。师面热汗下不知答。趋出。明日诣之。又遭诟骂。师惭。见左右即曰。政以未解求决耳。骂岂慈悲法施之式。慈明笑曰。是骂耶。师于是默悟其旨。失声曰。泐潭果是死语。献语曰。杰出丛林是赵州。老婆勘破没来由。而今四海清如镜。行人莫以路为雠。慈明以手点没字顾师。师即易有之字。而心服其妙密。留月余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