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法苑珠林
法苑珠林
罗汉部第六
依付法藏传。佛以正法。付大迦叶。令其护持不使天魔龙鬼邪见王臣所有轻毁。既受属已结集三藏流布人天。迦叶又以法属累阿难。如是展转乃至师子。合二十五人。并阎浮洲中六通圣者。大迦叶今在灵鹫山西峰岩中。坐入灭尽定。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岁。慈氏佛降传释迦佛所付大衣。广现神变然后涅槃。
又于阗国南二千里沮渠国有三无学罗汉。在山入定。无数年来卓然如生。至十五日。外僧入山为剃须发。又案诸经律。佛令大阿罗汉宾头卢。不得灭度。令传佛法。每三天下福利群生令出生死。又入大乘论。宾头卢罗睺罗等十六无学罗汉。及九十九亿罗汉。皆于佛前受筹住法。
又依新翻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云。薄伽梵般涅槃后。八百年中执师子国胜军王。都有阿罗汉名难提蜜多罗(唐云庆友)化缘既毕将般涅槃。集诸苾刍苾刍尼等。但有疑者应可速问。承告洟噎良久乃问。我等未知。世尊释迦牟尼与上正法当住几时。时尊者告曰。汝等谛听。如来先已说法住经。今当为汝粗更宣说。佛薄伽梵般涅槃时。以无上法付嘱十六大阿罗汉并诸眷属。令其护持使不灭没及敕其身与诸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报。时诸大众闻是语已少解忧悲。复重请言。所说十六大阿罗汉。我辈不知其名何等。庆友答言。第一尊者名宾度罗跋罗惰阇。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第二尊者名迦诺迦伐蹉。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方迦湿弥罗国。第三尊者名迦诺跋厘惰阇。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身洲。第四尊者名苏频陀。与自眷属七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俱卢洲。第五尊者名诺讵罗。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赡部洲。第六尊者名颰陀罗。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第七尊者迦理迦。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僧伽荼洲。第八尊者名伐阇罗弗多罗。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刺拏洲。第九尊者名戌博迦。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香醉山中。第十尊者名半托迦。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三十三天。第十一尊者名罗怙罗。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毕利飏瞿洲。第十二尊者名那伽犀那。与自眷属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半度波山。第十三尊者名目揭陀。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胁山中。第十四尊者名伐那婆斯。与自眷属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第十五尊者名阿氏多。与自眷属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鹫峰山中。第十六尊者名注荼半托迦。与自眷属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持轴山中。如是十六大阿罗汉。一切皆具三明六通八解脱等无量功德。离三界染。诵持三藏博通外典。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乃至世尊正法应住常随护持。及与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报。若此世界一切国王辅相大臣长者居士。若男若女发殷重心。为四方僧设大施会。或设五年无遮施会。或庆寺庆像庆经幡等施设大会。或延请僧至所住处设大福会。或诣寺中经行处等。安布上妙诸座卧具衣药饮食奉施僧众。时此十六大阿罗汉及诸眷属。随其所应分散往赴。现种种形蔽隐圣仪。同常凡众密受供具。令诸施主得胜果报。如是十六大阿罗汉。护持正法饶益有情。至此南赡部洲人寿极长。至于十岁刀兵劫起互相诛戮。佛法尔时当暂灭没。刀兵劫后人寿渐增至百岁位。此洲人等厌前刀兵残害苦恼。复乐修善。时此十六大阿罗汉与诸眷属。复来人中。称扬显说无上正法。度无量众令其出家。为诸有情作饶益事。如是乃至此洲人寿六万岁时。无上正法流行世间炽然无息。后至人寿七万岁时。无上正法方未灭没。时此十六大阿罗汉与诸眷属。于此洲地俱来集会。以神通力用诸七宝造窣堵波。严丽高广。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所有遗身驮都皆集其内。尔时十六大阿罗汉与诸眷属绕窣堵波。以诸香华持用供养恭敬赞叹。绕百千匝瞻仰礼已。俱升虚空向窣堵波。作如是言。敬礼世尊释迦如来应正等觉。我先受敕护持正法。及与天人作诸饶益。法藏已没。有缘已周。今辞灭度。说是语已一时俱入无余涅盘。先定愿力火起焚身。如灯焰灭骸骨无遗。时窣堵波便陷入地。至金刚际方乃停住。尔时世尊释迦牟尼无上正法。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永灭不现。从此无间此佛土中有七百俱胝独觉。一时出现。至人寿八万岁时。独觉圣众复皆灭度。次后弥勒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世间。时赡部洲广博严净。具如经说。
僧尼部第七
如毗尼母经云。若出家僧尼。有五法因缘能令正法不速隐没。一者所诵习经。文句具足前后次第。所有义味悉能究尽。复教徒众弟子同已所知。如此人者。能令佛法久住于世。二者广习三藏文义具足。复能为四部之众。如所解教之。其身虽灭令后代正法相续不绝。如此人者。能使正法不坠于地。三者僧中若有大德上座为四部所重者。能勤修三业舍营世事。其徒众弟子迭代相续。皆亦如是。此亦复令正法久住。四者若有比丘其性柔和言无违逆。闻善从之。闻恶远避。若有高才智德者。训诲其言奉而修行。是亦能令佛法久住。五者若比丘共相和顺不为形势利养朋党相助共诤是非。如此五事。能令正法流转不绝。是名说法中上座。
长者部第八
如优婆塞戒经云。尔时会中有长者子。名曰善生。白佛言。世尊。外道六师常演说法教众生言。若能晨朝敬礼六方。则得增长寿命之财。何以故。东方之土属于帝释。有供养者则为护助。南方之土属阎罗王。有供养者则为护助。西方之土属婆楼那天。有供养者则为护助。北方之土属拘毗罗天。有供养者则为护助。下方之土属于火天。有供养者则为护助。上方之土属于风天。有供养者则为护助。佛法之中颇有如是六方不耶。
佛言。善男子。我佛法中亦有六方。所谓六波罗蜜。东方即是檀那。何以故。始初出者。为出智慧光因缘故。彼东方者属众生心。若有众生能供养彼檀。则为增长寿命与财。南方即是尸罗。何以故。尸罗名之为右。若人供养亦得增长寿命与财。西方即是羼提。何以故。彼西方者名之为后。一切恶法弃于后故。若有供养则得增长寿命与财。化方即是毗梨。何以故。北方名号胜诸恶法。若人供养亦得增长命之与财。下方即是禅定。何以故。能正观察三恶道故。若人供养亦得增长命之与财。上方即是般若。何以故。上方即是无上。无上故。若有供养则得增长命之与财。善男子。是六方者。属众生心。非如外道六师所说。如是六方谁能供养。善男子。唯有菩萨乃能供养。
天王部第九
如舍利弗问经云。舍利弗白佛言。云何如来告天帝释及四天王云。我不久灭度。汝等各于方土护持我法。我去世后。摩诃迦叶宾头卢君徒般叹罗睺罗四大比丘。住不泥洹流通我法。佛言。但像教之时信根微薄。虽发信心不能坚固。不能感致诸佛弟子虽专到累年。不如佛在世时一念之善故。弥勒下生听汝泥洹。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天帝释及四天王言。如来不久当以无余涅槃而般涅槃。汝等各于方土护持正法。我灭度后过于千岁教法灭时。当有非法出世间。十善悉坏阎浮提中多诸患难。如来顶骨佛牙佛钵安置东方(如是末后付嘱天王帝释四王六欲备在经文不可具说)。又胜天王经云。或有众生见此菩萨今始成道。或见菩萨久远成道。或见一世界四天王献钵或见十方洹河沙世界四天王献钵。舍利弗。菩萨尔时度众生故即受众钵。重叠掌中合而为一。其诸天王又不相见。皆谓世尊独用我钵。
又依钵记云。释迦如来在世之时。所用青石之钵。其形可容三升有系。佛泥洹后此钵随缘往福众生。最后遗化兴于汉境。此记从北天竺来。有两纸许。甲子岁三月至石涧寺。僧伽耶舍小禅师使于汉土。宣示令知。
鬼神部第十
如大集经云。尔时一切诸天。一切诸龙。乃至一切迦吒富单那等。于三宝中得增上信。作如是言。我等一切从今以往护持正法。若诸国王见有如是为佛出家受持禁戒。乃至为佛剃须发不受禁戒。受而毁犯。无可积聚。如其事缘。治其身罪鞭打之者。我等不复护持养育。如是国王舍离彼国。以舍离故令其国土而有种种谄诈斗诤疫病饥馑三兵俱起。非时风雨亢旱毒热伤害苗稼。令其国土所有世尊声闻弟子悉向他国。使其国土空无福田。若有世尊声闻弟子乃至但着袈裟片者。若有宰官鞭打彼等。其刹利王不遮护者。我等亦当出其国土。
又大集经云。尔时世尊以震旦国付嘱毗首羯磨天子五千眷属。迦毗罗夜叉大将五千眷属。乃至双瞳目大天女十七大将各领五千眷属。汝等贤首皆共护持震旦国土。于彼所有一切触恼斗诤怨仇忿竞言讼两阵交战饥馑疫病非时风雨冰寒毒热。悉令休息。遮障不善诸恶众生。嗔恚粗犷苦辛恼触无味等物。悉令休息。令我法眼得久往故。绍三宝种不断绝故。
颂曰。
于赫大圣 种觉圆明 无非不察
如响酬声 弗资延庆 孰寤归诚
良道可仰 寔引迷生 百川邪浪
一味吞并 物有取舍 善恶亏盈
八邪驰锐 四句争名 识非鉴是
法住安宁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一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潜遁篇第二十三
妖怪篇第二十四
潜遁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盖闻圣贤应世影迹无方。所止之国莫非利益。俗士封其吉凶。上智恬其善恶。正心而俟则与天同量矣。昔晋武之世。有天竺耆域。宋武之初。有彭城杯度。并显示征瑞昭寤氓俗。齐梁之有沙门保志者。始现于永明之初。晦智若狂体同涩尘。而藏往知来。每中灵验动容发辞。鲜有遗策。士庶响赴所在如云。迹拘尘垢神游冥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毒。虽复限以九关身终无碍。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谈其隐沦则遁仙高士。世有可善故出善应之。世有可恶故出恶应之。可谓悬于日月弊于金石者矣。无疆之福于斯见焉。
引证部第二
如生经云。佛告诸比丘。乃昔过去无数劫时。姊弟二人。姊有一子。与舅俱给官御府织。见帑藏中奇宝好物。即共议言。吾织作勤苦藏物多少。宁可共取用解贫乏。伺夜人定凿作地窟。盗取官物不可算数。明监藏者觉物减少。以启白王王诏之曰。勿广宣之令外知闻。舅甥盗者谓王不觉。王曰。至于后日必复重来。且严警守以用待之。得者收捉无令放逸。藏监受诏即加守备。其人久久则重来盗。外甥教舅。舅今年尊。体羸力少。若为守者所得不能自脱。我力强盛当济挽舅。舅适入窟为守者所执。执者唤呼诸人。甥捉不制畏明识之。辄截舅头出窟持归。晨晓藏监具以启闻。王又诏曰。舆出其尸置四交路。其有对哭取死尸者。则是贼魁。弃之四衢警守积日。人马填噎塞路奔突。其贼射闹载两车薪置其尸上。守者启王。王诏微伺。若有烧者收缚送来。于是外甥教童执炬舞戏人众总闹。以火投薪薪然炽盛。守者不觉具以启王。王又诏曰。若阇维更增严伺其来取骨则是元首。甥又觉之。兼猥酿酒特令醇厚。诣守备者微而沽之。遣守者连昔饥渴见酒丛饮。饮酒过多皆共醉寐。酒瓶盛骨而去。守者不觉。明复启王。王又诏曰。前后警守竟不级获。其贼狡黠更当设谋。王即出女庄严宝饰。安立房室于大水傍。众人侍卫伺察非妄。必有利色来趣女者。逆抱捉唤令人收执。他日异夜甥寻窃来。因水放株令顺流下。唱噭奔隐守者惊趣。谓有异人但见株杌。如是连昔数数不变。守者睡眠甥即乘株。到女房室。女则执衣。甥告女曰。用为牵衣可捉我臂。甥素凶黠。预持死人臂以用授女。便放衣捉臂而大称噭迟。守者寤。甥得脱走。明具启王。王又诏曰。此人方便独百无双。久捕不得当奈之何。女即怀妊十月生男。男大端正使乳母抱。行周遍国中有人见呜。便缚送来。抱儿终日无就呜者。甥为饼师住饼炉下。小儿饥啼乳母抱儿。趣饼炉下市饼哺儿。甥见儿呜。具以白王。王又诏曰。何不缚送。乳母答曰。小儿饥啼饼师授饼。因而呜之不识是贼。何因白之。王又使母更抱儿出。见近儿者便缚将来。甥沽美酒。呼母伺者劝酒醉眠。便盗儿去。醒寤失儿具以启王。王又诏曰。卿等顽騃贪嗜狂水。既不得贼复亡失儿。甥时得儿抱至他国。前见国王。占谢答对引经说义。王大欢喜。辄赐禄位以为大臣。而谓之曰。吾之一国智慧方便无逮卿者。欲以臣女若吾之女。当以相配。自恣所欲。对曰。不敢。若王见哀其实欲索某国王女。王曰。善哉。从所志愿。王即自以为子遣使求彼王女。王即可之。即遣使者欲迎王女。敕其太子五百骑乘皆使严整。甥为贼臣。甥怀恐惧。若到彼国王必觉我见执不疑。便启其王。若王见遣当令人马衣服鞍勒一无差异。乃可迎妇。王然其言。王令二百五十骑在前。二百五十骑在后。甥在其中跨马不下。女父自出屡观察之。王入骑中躬执甥出。尔为是非。前后方便捕何叵得。稽首答曰。实尔是也王曰。卿之聪黠天下无双。卿之所愿以女配之得为夫妇。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外甥者。则吾身是。外国王者舍利弗是。其舅者今调达是。女妇翁者输头檀王是。妇母者摩耶夫人是。其妇者拘夷是。其子者罗云是。佛说是时莫不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