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法苑珠林
法苑珠林
受是偈已至病人家。虽复日日与肉三两。以念偈故不以为痛。日日不废足满一月。其人病差疮亦平复。我时见身具足平复。即发菩提愿求来世成佛之时亦愿号字释迦牟尼。以是因缘今得成佛。
又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云。昔过去久远阿僧祇劫有一仙人。名曰最胜。住山林中具五神通。常行慈心。后作是念。非但慈心能济众生。唯集多闻能灭众生烦恼邪见能生正见。念已便诣城邑聚落。处处推求说法之师。时有天魔。来语仙言。我今有佛所说一偈。汝今若能剥皮为纸刺血为墨折骨为笔书写此偈。当为汝说。最胜仙人闻已念言。我于无量百千劫中。常以无事为他割截。受苦无量都无利益。我今当舍不坚之身易坚实法。欢喜踊跃。即以利刀剥皮为纸刺血为墨折骨为笔。合掌向天请说佛偈。时魔见已愁忧憔悴。即便隐去。仙人见已作如是言。我今为法不惜身命。剥皮为纸刺血为墨折骨为笔为众生故至诚不虚。余方世界有大慈悲。能说法者当现我前。作是语时。东方去此三十二刹有佛国土。名普无垢。其国有佛。号净名王。忽住其前放大光明照最胜身。苦痛即除。平复如故。佛即广为说集一切福德三昧。最胜闻法得无碍辩。佛说法已还没不现。最胜仙人得辩才已。为诸众生广说妙法。令无量众生住三乘道。经千岁后乃命终生净名王普无垢国。由敬法故今得成佛。佛告净威。昔最胜者今我身是。是以当知。若有人能恭敬求法。佛于其人不入涅槃。法亦不灭。虽在异土常面睹佛得闻正法。
感福部第四
如普曜经云。若有贤人闻是经典叉手自归。即舍八事懈怠之本成八功勋。何谓为八。一得端正好色。二得力势强盛。三得眷属滋茂。四逮得辩才无量。五学疾得出家。六所行清净。七得三昧定。八得智慧明无所不照。若有法师布坐讽诵是经得八座福。何谓为八。一得长者座。二得转轮王座。三得天帝座。四得自在天座。五得罗汉座。六得菩萨座。七得如来座。八得转法轮度脱一切众生座。若有法师颁宣是法。有赞叹善哉者。当得八清净行。何谓为八。一言行相应无所违失。二口言至诚而无虚妄。三在于众会真谛无欺。四所言人信不舍远之。五所言柔软初无粗犷。六其声悲和犹如哀鸾。七身心随时音声如梵。会中人闻莫不咨受。八音响如佛可众生心。若有书是经典得八大藏。何谓为八。一得意藏未曾妄舍。二所得心藏无所不解分别经法。三得往来藏普解一切诸佛经法。四得总持藏一切所闻皆能识念。五得辩才藏为诸众生颁宣经典皆欢喜受。六甚深法藏未曾断绝三宝法教。八奉行法藏则辄逮得无所从生忍。
又华严经云。善男子。假使有人以大海等墨须弥聚笔。书写此经一一品一一法门一一方便一一法门。一一句中义味犹不能尽。
又大乘庄严论云。诸菩萨于大乘法有十种正行。一书写。二供养。三流传。四听受。五转读。六教他。十习诵。八解说。九思择。十修习。此十正行能生无量功德。
又中边分别论云。大乘修有十。一书写。二供养。三施与他。四若他读诵一心听闻。五自读。六自如理取名味句及义。七如道理及名句味显说。八正心闻诵。九空处如理思量。十已入意为不退失故。
又菩萨藏经云。复次舍利子。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经。殷重听闻读诵解义。乃至为他广分别说。当知是人复得如是十种功德称赞利益。何等为十。一者成就机速慧。二者成就捷辩慧。三者成就猛利慧。四者成就迅疾慧。五者成就广博慧。六者成就甚深慧。七者成就通达慧。八者成就无著慧。九者常现前见一切如来。既得见已以清美颂而为赞叹。十者善能如理请问如来。又能如理开释疑难。舍利子。是名获得十种功德称赞利益。
复次舍利子。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经读诵解义。乃至为他广分别说。当知是人复获如是十种功德称赞利益。何等为十。一者常乐远离诸不善友。二者常乐亲近诸善知识。三者能缓诸魔所有系缚。四者摧殄诸魔所有军阵。五者善能诃厌一切烦恼。六者于一切行心常捐舍。七者违背一切向恶趣道。八者归向一切趣涅槃道。九者善说一切越度生死清净之施。十者巧能随学一切菩萨所行轨则。又能奉行诸佛教敕。如是名为十种功德称赞利益。又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也。
又度无极集经云。昔有比丘精进守法。所可讽诵是般若波罗蜜。其有闻者莫不欢喜。有一小儿厥年七岁。城外牧羊。遥闻比丘诵经声。即诣精舍礼拜听其经言。时说色空闻即悟解。便问比丘。应答不可。小儿反为比丘解说其义昔所希闻。怪此小儿智慧非凡。时小儿即去。逐牛至山。值一虎害。此小儿命终生长者家。夫人怀妊口便能说般若波罗蜜。从朝至夜初不懈息。其长者家怪此夫人谓呼鬼病。有比丘至舍。闻声甚喜。比丘报言。此非鬼病但说尊经。夫人出礼比丘复为说法。诸有疑难不能及者。尽为解说。众僧欢喜。日月满足产得男儿。适生叉手长跪说波罗蜜。夫人产已还复如本。比丘言。真佛弟子。好养护之。此儿后大当为一切众人作师。吾等悉当从其启受。时儿七岁道法悉备。举众超绝智度无极。经中误脱皆为删定。儿母所至辄开化人。长者室家大小五百人众。皆从儿学。八万四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五百比丘闻儿所说尽漏意解。志求大乘得法眼净。是时儿者则吾身是。比丘者迦叶佛是。
又舍利弗处胎经云。母怀舍利弗母亦聪明。
高僧传云。母怀罗什令母聪明。旧诵千偈。怀胎已日得二千偈。初成须陀洹果。后得斯陀含果。
法师部第五
如胜天王经云。若有法师流通此经处。此地即是如来所行。于彼法师当生善知识心尊重之心。犹如佛心见是法师恭敬欢喜尊重赞叹。又云。我若住世一劫若减一劫。说是流通此经法师功德不能究尽。若此法师所行之处。善男子善女人。宜应刺血洒地令尘不起。如是供养未足为多。如来法轮难受持故。
又华严经云。譬如金翅鸟王飞行虚空安住虚空。以清净眼观察大海龙王宫殿。奋勇猛力以左右翅。博开海水悉令两辟。知龙男女有命尽者而撮取之。如来应供等正觉金翅鸟王亦复如是。安住无碍虚空之中。以清净眼观察法界诸宫殿中一切众生若有善根已成熟者。奋勇猛十力。止观两翅博开生死大爱海水。随其应出生死海。除灭一切妄想颠倒。安立如来无碍之行。
又涅槃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名生四恶趣者。无有是处。若有众生一经耳者。悉能灭除一切诸恶无间罪业。又云。若有众生一经耳者。却后七劫不堕恶道。又云。若有能知如来常住无有变异。或闻常住二字音声。一经于耳即生天上。后解脱时乃能证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又华严经云。若闻一句未曾闻法。胜得三千大千世界珍宝。是菩萨得闻一偈正法。生上财想胜得转轮圣王位。又法华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
又涅槃经云。我涅槃后若有得闻如是大乘微妙经典生信敬心。当知是等于未来世。百千亿劫不堕恶道。又云。若有于一河沙佛所发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爱乐是典。不能为人分别广说。若有于二河沙佛所发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正解信乐受持读诵。亦不能为他人广说。若有于三河沙佛所发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乃至书写经卷。虽为他说未解深义。若有于四河沙佛所发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典。乃至书写经卷为他广说十六分中一分之义。若有于五河沙佛所发心。乃至于恶世中为人广说十六分中八分之义。若有于六河沙佛所发心。乃至于恶世中为他广说十六分中十二分义。若有于七河沙佛所发心。乃至于恶世中为他广说十六分中十四分义。若有于八河沙佛所发心。乃至于恶世中书写经卷。亦劝他人令得书写。自能听受亦劝他人。令解听受如说修行。具足能解尽其义味。
谤罪部第六
惟今末世法逐人讹。道俗相滥。传谬背真。混杂同行。不修内典专事俗书。纵有抄写心不至殷。既不护净又多舛错。共同止宿。或处在门檐。风雨虫宇都无惊惧。致使经无灵验之功。诵无救苦之益。寔由造作不殷。亦由我人逾慢也。故敬福经云。善男子。经生之法不得颠倒。二字重点五百世中。堕迷惑道中不闻正法。
又大集经云。若有众生于过去世作诸恶业。或毁于法。或谤圣人。于说法者为作障碍。或抄写经法洗脱文字。或损坏他法。或闇藏他经。由此业缘令得盲报。
又大般若经(第四百四十卷云)佛言。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书写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频申欠呿无端戏笑。互相轻陵身心躁扰。文句倒错。迷惑义理。不得滋味。横事欻起书写不终。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又大乘莲华藏经云。受佛禁戒不护将来。各言我是于大乘法亦如冥夜。各自说言我得佛法。受铁枪地狱苦事难述。从地狱出喑哑聋盲不见正法。阿难请戒律论云。僧尼白衣等因读经律论等。行语手执翻卷者。依忉利天岁数犯重突吉罗。傍报二亿岁堕獐鹿中。常被拉脊苦痛难忍。无记戏言捉经律论。亦招前报。或安经像房堂檐前者。依忉利天岁数八百岁犯重突吉罗。傍报二亿岁堕猪狗中。生若得人身。一亿岁身常作客栖屑不得自在。
又大品经云。是人毁呰三世诸佛一切智。起破法业因缘集故。无量百千万亿岁堕大地狱中。是破法人辈。从一大地狱至一大地狱。若火劫起时至他方大地狱中。生在彼间。从一大地狱至一大地狱。彼间若火劫起时。复至他方大地狱中。生在彼间。从一大地狱至一大地狱。如是遍十方狱。彼间若火劫起。故从彼死。破法业因缘未尽故。还来是间大地狱中。生在此间。亦从一大地狱至一大地狱。受无量苦。此间火劫故复至十方他国土生畜生中。受破法罪业苦如地狱中说。重罪转薄。或得人身。生盲人家。生旃陀罗家。生除厕担死人种种下贱家。生若无眼。若一眼。若瞎眼。无舌无耳无手。所生之处无佛无法无佛弟子处生。何以故。种破法业积集厚故。
又涅槃经云。若有不信是经典者。现世当为无量病苦之所恼害。多为众生所见骂辱。命终之后人所轻贱。颜貌丑陋。资生艰难。常不供足。虽复少得粗涩弊恶。常处贫穷下贱诽谤正法邪见之家。若临终时或值荒乱。刀兵竞起帝王暴虐。怨家仇隙之所侵逼。虽有善友而不遭遇。资生所须求不能得。虽少得利常为饥渴。唯为凡下之所顾识。国王大臣悉不齿录。设复闻其有所宣说。正使是理终不信受。如是之人如折翼鸟不能飞行。是人亦尔。于未来世不能得至人天善处。若复有人能信如是大乘经典。本所受形虽复粗陋。以经功德即便端正。威颜色力日更增多。常为人天之所乐见。恭敬爱恋情无舍离。国王大臣及家亲属。闻其所说悉皆敬信。若我声闻弟子之中。欲行第一希有事者。当为世间广宣如是大乘经典。善男子。譬如雾露势虽欲住不过日出。日既出已消灭无余。善男子。是诸众生所有恶业亦复如是。住世势力不过得见大涅槃日。是日既出悉能除灭一切恶业。
又法华经云。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诽谤如斯经典。见有读诵书持经者。轻贱憎嫉而怀结恨。此人罪报汝今复听。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是展转至无数劫。从地狱出当堕畜生。于无数劫生辄聋哑诸根不具。告舍利弗。谤斯经者。若说其罪穷劫不尽。
颂曰。
教传三藏 慈训八因 含情普洽
机悟玄津 威阳夏烈 温柔晞春
枯槁日久 光涧爽神 卷即纳福
舒即慧申 思之不已 惟益惟新
实称慈父 巧号能仁 周孔老教
孰与陶均
法苑珠林卷第十七
法苑珠林卷第十八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感应缘(略引四十一验)
汉法内传经验
晋居士丁德真
晋居士周闵 晋居士董吉
晋居士周珰
晋居士谢敷 晋沙门释道安
晋沙门释僧静 魏沙门朱士行
魏沙门释志湛
魏沙门五侯寺僧 魏太和中内阉官
宋沙门释慧严 宋比丘尼释智通
宋沙门释慧庆 齐沙门释慧宝
梁居士何规
周高祖武帝 陈杨州严恭
隋初杨州僧亡名 隋沙门释慧意
隋沙门释法藏 隋沙门客僧失名
唐沙门释智苑
唐沙门释道积 唐释遗俗
唐隆州令狐元轨唐郊南史呵誓
唐益州书生荀氏 唐沙门释昙韵
唐都水使者苏长
唐夫人豆卢氏 唐邢州司马柳俭
唐遂州人赵文信 唐蓬州县丞刘弼
唐洛州人贾道羡 唐吴郡人陆怀素
唐河内司马乔卿 唐平州人孙寿
唐郑州李虔
唐曹州济阴县经验
汉法本内传称。汉明帝遣蔡愔秦景王遵等一十八人。至天竺国得摩腾法兰等及佛经像还。帝问。法王出世何以化不及此。腾曰。天竺迦毗罗卫国者。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中心也。三世诸佛皆于彼出。乃至天龙人鬼有愿行力。皆生于彼受佛正化。咸得悟道。余处群生无缘感之。佛故不往也佛虽不往光相及处。或五百年。或一千年。或千年外。皆有圣人传佛声教而往化也。时帝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