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法苑珠林
法苑珠林
佛食马麦缘第九
兴起行经云。佛告舍利弗。过去久远世时。佛名毗婆叶如来。在槃头摩跋城中。王名槃头。与群臣仕庶。以四事供养如来及众。终已无乏。尔时城中有婆罗门。名因提耆利。博达梵志四韦典籍。亦知尼揵算术。及教五百童子。大王设会。先请佛及诸大众。佛见时到往诣王宫就座而坐。王即下食手目斟酌种种肴膳。有一比丘。名曰弥勒。时病不行。佛及大众食已各还本处。遇梵志山王。见食香美便兴嫉妒意曰。此髡头沙门正应食马麦。不应食此甘馔之供。告诸童子。汝等见此髡头道人食于甘美肴膳不。诸童子曰。实见此等师主亦应但食马麦。佛语舍利弗。汝知尔时山王婆罗门者则我身是。尔时五百童子者今五百罗汉是。尔时病比丘弥勒者今弥勒菩萨是。我于尔时以兴嫉妒。骂言不应食其甘膳。正食马麦。卿等亦云如是。以是因缘。我及卿等经历地狱无数千岁。今虽成佛。尔时残缘。我及卿等于毗兰邑故食马麦九十日。我于尔时不言与佛马麦。但言与比丘。以是故我今得食捣麦人。以乡等加言当与佛麦故。今日卿等食着皮麦耳。
又大乘方便经云。以何缘故。如来及僧在婆罗门毗兰若聚落。三月之中食马麦耶。佛言。善男子。我于昔时知此婆罗门必舍初始请佛僧心不给饮食。而故往受请。何以故。为彼五百马故此五百马先世中已学菩萨乘。已曾供养过去诸佛。近恶知识作恶业缘故。堕畜生中。五百马中有一大马。名曰日藏。是大菩萨。于过去人中。已曾劝五百小马发菩提心。为欲度此五百马故现生马中。由大马威德故。令五百马自识宿命。本所失心而今还得。我愍彼五百菩萨堕马中者。欲令得脱离于畜生。是故如来知故受请。是时五百马。减所食麦半分持施僧。大马半分奉施如来。尔时大马为五百马。以马音声而为说法示教悔过。令当礼佛及比丘僧。说此事已复作是言。汝等当以所食半分供养于僧。尔时五百马悔过已。于佛及僧生净信心。过三月已。其后不久是五百马命终生于兜术天上。彼五百天子。即从天来至于佛所。闻说法已必定得成阿耨菩提。五百马子于将来世得辟支佛。彼日藏大马。于当来世复得作佛。号曰善调如来。虽食草木土块瓦砾。大千界中无如是味。尔时阿难心生忧恼。转轮圣王种出家学道。如下贱人食此马麦。我于尔时见阿难心。即与一粒麦语阿难言。汝尝此麦。味为何如。阿难尝已生希有心。我生王家已来未曾得如是之味。阿难食此麦已。七日七夜无饥渴想。如来复知五百比丘。若食细食增益欲心。若食粗食心则不为贪欲所覆。彼诸比丘过三月已离淫欲心证阿罗汉果。善男子。为调伏五百比丘度五百马菩萨故。如来以方便力受三月食马麦缘非是业报。
佛经苦行缘第十
兴起行经云。佛告舍利弗。往昔波罗柰城边。去城不远。有多狩邑。中有婆罗门。为王太史。国中第一。有其一子。头上有自然火鬘。因以为名。火鬘彼首端正有三十相。梵志典籍图书谶记无事不博。时有一瓦师子。名曰难提婆罗。此云护喜。与火鬘少小亲交。心相敬念须臾不忘。瓦师精进慈仁孝顺。父母俱盲。供养二亲无所乏短。虽为瓦师手不掘地。亦不使人掘。唯取破墙崩岸鼠坏土等和以为器成好无比。若有男子女人欲来买者。不争价数不取金银财帛。唯取谷米供养而已。迦叶如来所住精舍。去邑不远。与大比丘众二万人俱。皆是阿罗汉护喜语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去乎。火鬘答曰。用见此髡头道人。为真是髡头人耳。何有道哉。如是至三。后日复语火鬘曰。共至水上澡浴乎。火鬘答曰。可尔。便共诣水澡浴。着衣服已。护喜举右手遥指示曰。如来精舍去是不远。可共暂见。火鬘答曰。何用见此秃头道人为。何有佛道难得。护喜便捉衣牵不去。火鬘便脱衣舍走。护喜逐后。捉腰带挽曰。可暂共见佛便即还耶。火鬘复解带舍走。曰我不欲见此秃头沙门。护喜便撮其头牵曰。为一过见佛去来。尔时国讳捉人头。捉者皆斩。火鬘惊怖。窃心念曰。此瓦师子分死捉我头。此非小事。必当有好事乃使此人分死相捉。火鬘曰。汝放我头。我随子去。护喜即放。共诣佛所。护喜礼如来足于一面坐。火鬘直举手问讯已便坐。护喜叉手白迦叶佛言。此火鬘者。多狩邑中太史之子。是我少时亲友。然其不识三尊。不信三宝。愿世尊开化愚冥使其信解。火鬘童子熟视世尊。从头至足睹佛相好。威容巍巍诸根纯淑调和。以三十二相严饰其体。八十种好以为容仪。如娑罗树华。身犹须弥。无能见顶。面如满月。光如日明。身色如金。火鬘见佛相好。便心念曰。我梵谶记所载相好。今佛尽有。唯无二事。一阴马藏相。二吐舌舐面相。于是说偈问曰。
所闻三十二 大士之相好
于此人中尊 唯不睹二事
岂有丈夫体 犹如马藏不
宁有广长舌 覆面舐头不
愿为吐舌示 令我决狐疑
我见乃当知 如经所载不
于是如来便出广长舌相。以覆其面上及肉髻。并覆两耳。七过舐头。缩舌入口。色光出照大千世界。蔽日月明乃至阿迦腻吒天。光还绕身七匝从顶上入。以神足力现阴马藏相。令火鬘独见。余人不睹。火鬘童子具足见佛三十二相无一缺减。踊跃欢喜不能自胜。如来为火鬘说法。止其三业令行菩萨行。火鬘即礼佛足长跪白言。我今忏悔。身不可行而行。口不可言而言。意不可念而念。愿世尊受我此忏。从今已往不复敢犯。如此至三。迦叶如来默然受之。火鬘童子。护喜童子。俱礼拜退。后自尤责悔不早闻失于道利。于是火鬘童子说偈赞护喜曰。
仁为我善友 法友无所贪
导我以正道 是友佛所誉
于后二人投佛出家受具足戒。佛语舍利弗。尔时火鬘童子者则我身是。火鬘父者今我父王真净是。尔时瓦师童子护喜者。我为太子在宫居婇女时。至于夜半。作瓶天子。来语我言。日时已到。可出家去。为道者是舍利弗。此护喜者频劝我出家。是善知识也。我前向护喜作恶语道。迦叶佛秃头沙门。何有佛道难得。以是恶言故。临成佛时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大豆小豆。虽受辛苦于法无益。舍利弗。我六年苦行者偿先缘对。毕已然后得佛。佛语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已尽。诸天人神一切众生皆欲度之。我犹不免宿对。况复愚冥未得道者。舍利弗。当护身三口四意三。当学如是。佛说先世因缘时。万一千天子得须陀洹道。八千龙等皆受五戒。五千夜叉受三自归。佛说是已。舍利弗及五百罗汉。阿耨大龙王八部鬼神。欢喜受行。
颂曰。
惟斯上哲 滥被谋枉 清浊难分
善人恶网 幽显冥知 真伪鉴朗
自观业对 如空影响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九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咒术篇第六十八(此有七部)
述意部
忏悔部
弥陀部
弥勒部
观音部
灭罪部
杂咒部
述意部第一
夫神咒之为用也。拔曚昧之信心。启正真之明慧。裂重空之巨障。灭积劫之深痾。业既谢遣黑法潜形。所以累圣式陈。众灵攸仰。故波旬奉咒于白树。梵王显仪于赤畿。七佛扬道于时缘。菩萨陈诚于法会。广罗经诰羌难备焉。然陀罗尼者。西梵天音。东华人译则云持也。诵持善不失。持恶不生。据斯以言。弥纶一化依法施行功用立验。或碎石拔木。或移痛灭痾。随声发而苦除。逐音飏而事举。或召集神鬼。或驾御虬龙。兴云布而膏雨垂。呼策志而祯瑞集。感应不穷。其来久矣。
忏悔部第二
述曰。夫咒是三世诸佛所说。若能至心受持。无不灵验。比见道俗。虽有诵持无多功效。自无志诚谤言无征。或有文字讹。或有音韵不典。或饮啖酒肉。或杂食荤辛。或室宇污秽。或浪谈俗语。或衣服不净。或处所不严。致令鬼神得便。翻受其殃。若欲忏悔先立道场。悬缯幡盖烧众名香。四门护净禁止杂人。随其出入每须澡浴。多觅和香口内常含。至诚殷重自责己躬。愧谢十方一切贤圣。然后普为四生六趣。心心相续刹那匪懈。如是恳已定验不疑。故菩萨善戒经云。菩萨为破众生种种恶故受持神咒。故有五法不得为。一不食肉。二不饮酒。三不食五辛。四不淫。五不净之家不在中食。菩萨具足如是五法。能大利益无量众生。诸恶鬼神诸恶毒病无不能治。
千转陀罗尼神咒
释迦牟尼佛说
此咒出于西梵由来盛传。至隋大业初。东都雒阳翻经馆笈多三藏。译出此咒以惠遣学士。释彦琮法师即传译之领袖也。初获此本通布华夷。时有长安延兴寺玄琬律师弘法寺静琳法师等。并是道光日下德振通贤。创获流布洗荡瑕累。即于别院仍建道场。每至肇春为受戒沙弥及余道俗相续不绝。灵相重叠。至今五十余年。时渐讹。恐后人不知本末。故委具述之。然大集诸经及陀罗尼集十卷。广明杂咒。不烦具录。今且逐要时济所须。意存灭罪除障。出四十余首。除病济贫护生延命杂术之徒。亦略述二十余。或此处无文西域有本。三藏口传。要用咒者。亦翻出三五。传之流行。余之不尽者冀寻大本。佛说咒曰。
南慕遏罗(去声)怛(入声)那(奴个反)怛逻耶(羊多反)夜(羊个反)南么阿(长声)罗耶阿(短声)吠卢吉低湿吠逻夜菩提(上声)萨哆皤(平声)邪(羊可反)摩诃萨埵婆邪摩诃迦噜腻(拏你反)迦夜(羊可反)怛驮(地可反)誓曳(去声)誓曳誓夜(羊可反)婆(长声)(许弃反)你(奴弃反)誓揄怛迦(去声)逻迦逻(去声)磨(去声)逻磨逻哆(都个反)逻哆逻遮(章可反)逻遮逻钵逻(去声)遮罗钵逻遮罗器拏(去声)器拏萨婆(去声)羯磨吠逻拏(平声)你迷婆伽伏底(都你反)索诃(去声)萨啰吠啰低萨婆(去声)勃陀(长声)吠卢吉低只刍(欹数反)秫(始出反)嚧怛逻揭(渠谒反)逻拏(去声)寔哈(呼合反)婆(轻长反)迦夜沫奴比(扶必反)阇夜那比 输达你 素噜素噜 钵逻钵逻 素噜素噜萨婆勃陀頞地瑟耻(上寄反)那馺(苏合反)婆诃达磨陀(长声)石揭唎鞞馺婆诃阿罗婆(重声)婆(去声)馺婆(轻声)婆(重声)婆(去声)萨婆达摩婆(去声)蒱达你 馺婆诃
此咒功能。千劫聚集业障一时诵已皆尽去尽。便获千佛所集善根。当得背于千劫流转中生老病死边际。转此生已见千转轮王。欲生清净佛国者。昼三夜三。一一时中各诵二十一遍。至二十一日。如其所欲即得如意。我见金色佛像菩萨形像。即是先相。命终已后便生菩萨大集会中。
弥陀部第三
此阿弥陀咒若欲诵者。诸口傍字皆依本音转。言之无口者依字读。仍须师授之。声韵合梵轻重得法。依之修行克有灵验。
那(上)谟菩(上)陀夜(药可反以下同)那(上)谟驮(上)啰(上)摩(上)夜(上)那(上)谟僧伽夜那(上)磨(上)阿弭多婆(上)夜跢(丁可反)他伽(上)多夜阿(上)啰诃(上)羝(上)三藐三菩(上)陀夜跢侄他(地也反下同)阿(上)弭唎羝阿(上)弭唎都婆鼙(善迷反以下同)阿(上)弭唎跢三婆(上)鼙阿(上)弭唎跢鼻(菩弭反)迦(上)谰羝伽弭你(五)伽(上)伽(上)那稽(居移反)唎底(都你反)迦(上)唎(六)裟(上)啰(上)皤(薄可反)皤波跛叉(楚我反)焰迦(上)唎(一切恶业尽也)娑婆诃(公可反)
此之神咒先已流行。功能利益不可说尽。于晨朝时用杨枝净口散华烧香。佛像前胡跪合掌。口诵七遍。若二七三七遍。灭四重五逆等罪。现身不为诸横所恼。命终生无量寿国。又此咒能转女身令成男子。今别勘梵本。并问真婆罗门僧等。此咒威力不可思议。但旦暮午时各诵一百遍。能灭四重五逆。拔一切罪根得生西方。若能精诚满二十万遍。则菩提芽生得不退转。诵满三十万遍。则面见阿弥陀佛。决定得生安乐净土。又陀罗尼杂集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见已寻生庆悦倍增功德。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纯处鲜妙宝莲华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十方河沙诸佛。皆共赞彼安乐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议。神通现化种种方便不可思议。若有能信如是之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亦不可思议。其国号曰清泰。圣王所住。其城纵广十千由旬。于中充满刹利之种。阿弥陀佛父名月上转轮圣王。其母名曰殊胜妙颜。子名月明。奉事弟子名无垢称。智慧弟子。名曰慧光。神足精勤。名曰大化。尔时魔王。名曰无胜。有提婆达多。名曰胜寂。阿弥陀佛与大比丘六万人俱。若有受持彼佛名号。坚固其心忆念不忘。十日十夜除舍散乱。精勤修集念佛三昧。受持读诵此鼓音声王大陀罗尼。十日十夜六时专念。五体投地礼敬彼佛。坚固正念悉除散乱。若能令心念念不绝。十日之中必得见彼阿弥陀佛。并见十方世界如来及所住处。唯除重障钝根之人。于今少时所不能睹。一切诸善皆悉回向愿得往生安乐世界。垂终之日。阿弥陀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安慰称善。是人即时甚生庆悦。以是因缘。如其所愿寻得往生。佛告诸比丘。何等名为鼓音声王大陀罗尼。吾今当说。汝等善听。唯然受教。于时世尊即说咒曰。
多伏咃(一)婆离(二)阿婆离(三)娑摩婆罗(四)尼地奢(五)昵阇多祢(六)昵筏耶(七)昵筏仙(八)阇罗婆罗车驮祢(九)宿佉波啼昵地奢(十)阿弥多由婆离(十一)阿弥多蛇波波罗(十二)娑陀祢(十三)涅浮提(十四)阿迦舍昵浮陀(十五)阿迦舍昵提奢(十六)阿迦舍昵阇帝(十七)阿迦舍久舍离(十八)阿迦舍达奢尼(十九)阿迦舍提咃祢(二十)留波昵提奢(二十一)遮埵唎达摩波罗婆陀祢(二十二)遮埵唎阿利蛇娑帝蛇波罗娑陀祢(二十三)遮埵唎末伽婆那波罗娑陀祢(二十四)婆罗毗梨耶波罗娑陀祢(二十五)达摩呻他祢(二十六)久舍离(二十七)久舍罗昵提奢(二十八)久舍罗波罗啼咃祢(二十九)佛陀久舍离(三十)毗佛陀波罗波斯(三十一)达摩迦罗祢(三十二)昵专啼(三十三)昵浮提(三十四)毗摩离(三十五)毗罗阇(三十六)罗阇(三十七)罗斯(三十八)罗娑坡(三十九)罗婆伽罗婆离(四十)罗娑伽罗阿地咃祢(四十一)久舍离(四十二)波罗啼久舍离(四十三)毗久舍离(四十四)咃啼(四十五)修陀多至啼(四十六)修波罗舍多至啼(四十七)修波罗啼痴啼(四十八)修离(四十九)修目仙(五十)达咩(五十一)达达咩(五十二)离婆(五十三)遮婆离(五十四)阿舍婆离(五十五)佛陀迦舍昵裘祢(五十六)佛陀迦舍裘祢(五十七)娑婆诃(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