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


  虽诵千章  句义不正  不如一要

  闻可灭意  虽诵千言  不义何益

  不如一义  闻行可度  虽多诵经

  不解何益  解一法句  行可得道

  

  同闻此偈二百比丘得阿罗汉道。王及群臣夫人。太子莫不欢喜。

  又法句喻经云。昔有一国名多摩罗。去城七里有精舍。五百沙门常处其中读诵行道。有一老比丘名摩诃卢。为人暗塞。五百道人传共教之。数年之中不得一偈。众共轻之不将会同。常守精舍敕令扫除。后日国王请诸道人入宫供养。摩诃卢比丘自念言。我生世间暗塞如此。不知一偈人所薄贱。用是活为。即持绳至后园中大树下欲自缢死。佛以道眼遥见如是。化作树神半身人现而诃之曰。咄咄比丘。何为作此。摩诃卢即具陈辛苦。化神诃曰。勿得作是且听我言。汝往迦叶佛时卿作三藏沙门。有五百弟子。自以多智轻慢众人。吝惜经义初不训诲。是以世世所生诸根暗钝。但当自责。何为自贱。于是世尊现神光像。为说偈言。

  自爱身者  慎护所守  希望欲解

  学正不寐  身为第一  当自勉学

  利乃诲人  不倦则智  学先自正

  然后正人  调身入慧  必还为上

  身不能利  安能利人  心调体正

  何愿不至  本我所造  后我自爱

  为恶自更  如刚钻珠

  

  摩诃卢比丘见佛现身光相。悲喜悚栗。稽首佛足。思惟偈义。即入定意得阿罗汉道。自识宿命无数世事。三藏众经即贯在心。佛语摩诃卢。着衣持钵就王宫食。在五百道人上坐。此诸道人是卿先世五百弟子。还为说经令得道迹。并使国王明信罪福。即受佛教径入王宫在于上坐。众人心悉怪其所以。各护王意不敢诃谴。念其愚痴不晓达嚫心为之疲。王便下食手自斟酌。摩诃卢即为达嚫。音如雷震清辞雨下。座上道人惊怖自悔。皆得罗汉。为王说法莫不解释。群臣百官皆得须陀洹道。

  

  杂痴部第三

  

  打蚊。

  十诵律云。佛为诸比丘说本生经云。过去有秃头染衣人。共儿持衣诣水边浣衣已捩晒持归。尔时大热眼闇。道中见一树。便以衣囊枕头下睡。有蚊子来唼其头血。儿见已父疲极睡卧。便发恶骂云。是弊恶微陋蚊子。何以故。来唼我父血。即持大棒欲打蚊子。蚊子飞去棒着父。头即死。时此树神便说偈言。

  宁与智者仇  不与无智亲

  愚为父害蚊  蚊去破父头

  

  打蝇。

  贤愚经云。舍卫国中有一老公出家。儿小即为沙弥。共父入村乞食。村远日暮。父老行迟。儿畏毒兽急扶其父。推父堕地应时而死。佛言。我知汝心。无有恶意。不得杀罪。此由过去父病睡卧多有飞蝇数来恼触。父令逐蝇。蝇来儿额。以杖打之即杀其儿。亦非恶意今还相报。

  救月。

  僧祇律云。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城名波罗柰。国名伽尸。于空闲处有五百猕猴游行林中。到一尼俱律树下。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现。时猕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言。月今日死落在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闇冥。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猕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树枝。汝捉我尾。展转相连乃可出之。时诸猕猴即如主语。展转相捉。小未至水。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尔时树神便说偈言。

  是等騃榛兽  痴众共相随

  坐自生苦恼  何能救世月

  

  佛告诸比丘。尔时狝猴主者今提婆达多是。尔时猕猴者今六群比丘是。尔时已曾更相随顺受诸苦恼。今复如是。

  妒影。

  杂譬喻经云。夫妇二人向蒲萄酒瓮内欲取酒。夫妻两人互相见人影。二人相妒谓瓮内藏人。二人相打至死不休。时有道人为打破瓮。酒尽了无二人。意解知影怀愧比丘为说法要。夫妇俱得阿惟越致。佛以为喻。见影斗者。譬三界人。不识五阴四大苦空。身有三毒生死不绝。

  分衣。

  十诵律云。佛在憍萨罗国。与大比丘僧安居。有两老比丘。夏罢得多施物。自念人少物多。不敢分之。恐其得罪。跋难陀比丘知往与分。问二比丘言。汝得衣分未耶。答未分。二老比丘问言。汝能分不。答言。能。是中应作羯磨。即持衣物来置其前。跋难陀分作三聚。是二比丘间着一聚。自向二聚衣间立言。汝听作羯磨。

  汝二人一聚  如是汝有三

  两聚并及我  如是我有三

  

  问是羯磨好不。答言。善。跋难陀担衣欲去。彼比丘言。大德上座我等衣物未分。跋难陀言。与汝分。知法人应与一好衣。彼言当与。跋难陀是聚中取大价衣着一处。余分作二分。与已担去。诸比丘闻已白佛。佛广呵责已告诸比丘。是跋难陀非但今世夺。前世亦夺。乃过去世一河曲中有二獭。河中得大鲤鱼不能分。二獭守之。有野干来饮水。见獭语言。外甥是中作何等。獭答言。阿舅是河曲中得此鲤鱼不能分。汝能分不。野干言。能。是中说偈分作三分。即问獭言。汝谁喜入浅。答言。是某獭。谁喜入深。答言。是某獭。野干言。汝听我说偈。

  入浅应与尾  入深应与头

  中间身肉分  应与知法者

  

  野干衔鱼身来。雌者说偈。

  汝何处来  满口河中得

  如是无头尾  鲤鱼好肉食

  

  雄野干说偈言。

  人有相言击  不知分别法

  能知分别者  如官藏所得

  无头尾鲤鱼  是故我得食

  

  佛语诸比丘。时二獭者。二老比丘是。野干者。跋难陀是。是跋难陀前世曾夺。今世复夺。

  造楼。

  百喻经云。往昔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即作是念。我有钱财不减于彼。云何不造。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舍不。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语言。今为我造。木匠即便经地垒堑作楼。愚人见垒语木匠言。我不欲下二重。先为作最上屋。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造彼第二。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屋。愚人固言。我不用下二必为我作上。时人闻已便生怪笑。譬如世尊四辈弟子不勤修敬三宝。懒惰懈怠欲求道果。不欲下三果唯欲得第四阿罗汉果亦为时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无有异(不依三乘次第先学大乘亦复如是故佛藏经云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者非佛弟子)。

  磨刀。

  百喻经云。昔有一人。贫穷困苦为王作事。日月经久身体羸瘦。王见怜愍赐一死驼。贫人得已即便剥皮。嫌刀钝故求石欲磨。乃于楼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来下而剥。如是数数往来磨刀。后转苦惮不能上楼。悬驼上楼就石磨刀。深为人笑。犹如愚人毁破禁戒。多取钱财以用修福。望得生天反得其殃。如悬驼上楼磨刀。用功甚多所得甚少。

  卖香。

  百喻经云。昔有长者入海取沉水香。积有年载方得一车。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多日不售心生疲厌。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烧作炭。不得半车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无量方便勤求佛果。以其难得便生退心。不如发心求声闻果。速断生死作阿罗汉。

  赌饼。

  百喻经云。昔者夫妇有三番饼。夫妇共分各食一饼。余一番在。共作要言。若有语者要不与饼。既作要已为一饼故各不敢语。须臾有贼入家偷盗取其财物。一切所有尽毕贼手。夫妇二人以先要故眼看不语。贼见不语即其夫前侵掠其妇。其夫眼见亦复不语。妇便唤贼。语其夫言。云何痴人为一饼故见贼不唤。其夫拍手笑言。咄婢。我家得饼不复与尔。世人闻之不无嗤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小名利诈现静默。为虚假烦恼种种恶贼之所侵掠。丧其善法遂堕三涂。都不怖畏求出世道。方于五欲耽着嬉戏。虽遭大苦不以为患。如彼愚人等无有异。

  畏妇。

  百喻经云。昔有一人娉娶二妇。若近其一为一所嗔。不能栽断。便在二妇中间正身仰卧。值天大雨屋舍霖漏。水土俱下堕其眼中。以先有要不敢起避。遂令二目俱失其明。世间凡夫亦复如是。亲近邪友习行非法。造作结业堕三恶道。长处生死丧智慧眼。如彼愚夫为其二妇故二眼俱失。

  掩米。

  百喻经云。昔有一人至妇家舍。见其捣米便往其所偷米掩之。妇来见夫欲共其语。满口中米都不应和。羞其妇故不肯弃之。是以不语。妇怪不语。以手摸看。谓其口肿。语其父言。我夫始来。卒得口肿。都不能语。其父即便唤医治之。时医言曰。此病最重状似石痈。以刀抉之可得差耳。即便以刀抉破其口。米从中出其事彰露。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作诸恶行犯于净戒。覆藏其过不肯发露。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如彼愚人以小羞故不肯吐米。以刀抉口乃显其过。

  效眴。

  百喻经云。昔有一人欲得王意。问余人言。云何得之。有人语言。若欲得意王形相汝当效之。此人见王眼眴。便效王眴。王问之言。汝为病耶。为着风耶。何以眼眴。其人答王。我不病眼。亦不着风。欲得王意。见王眼眴故效王也。王闻是语即大嗔恚。使人加害摈令出国。世人亦尔。于佛法王欲得亲近。求其善法以自增长。既得亲近不解如来法王为众生故种种方便现其短阙。便生讥毁效其不是。由是之故。于佛法中永失其善。堕于三恶。如彼效王亦复如是。

  怖树。

  百喻经云。譬如野干在于树下。风吹枝折堕其脊上。即便闭目不欲看树。舍弃而走到于露地。乃至日暮亦不肯来。遥见风吹大树枝柯动摇上下。便言唤我还来树下。愚痴弟子亦复如是。已得出家得近师长。以小呵责即便逃走。复于后时遇恶知识。恼乱不已方还师所。如是去来是为愚惑。

  颂曰。

  爱网结心闇  贪痴背智明

  虽蒙慧炬照  愚昧犹目盲

  顽戆常不觉  慧种未开萌

  自非慕高友  何得寤神英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三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四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诈伪篇第六十

  惰慢篇第六十一

  

  

  诈伪篇(此有六部)

  述意部

  诈亲部

  诈毒部

  诈贵部

  诈怖部

  诈畜部

  

  

  述意部第一

  

  夫至道无隔贵在忠言。故出其言善则千里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咫尺如聩。但教流末代人法讹替。或凭真以构伪。或饰虚以诈真。良由人怀邪正故法通真俗。名利既侵则我人逾盛。现亲尚无附之。况元来疏薄。故难交友。故经曰。直心是道场。不虚假故也。

  

  诈亲部第二

  

  如杂宝藏经云。一切奸滑谄伪诈惑。外状似直内怀奸私。是故智者应察真伪。为如往昔有婆罗门。其年既老耽娶小妇。妇嫌夫老傍淫不已。劝夫设会请诸少壮婆罗门等。夫疑有妄不肯延致。前妇之子堕于火中。尔时小妇眼看不捉。婆罗门言。儿今堕火何故不捉。妇即答言。我自少来唯近己夫不近余男。云何令我捉此男子。老夫闻已谓如其言。便设大会集婆罗门。尔时少妇便共交通。老夫见已心怀忿恨。即取宝物弃妇而去。于其路中见一婆罗门。便共为伴。至暮共宿。明旦前行。语老婆罗门言。于昨宿处有一草叶着我衣裳。我自少来无侵世物。欲还草叶归彼主人。尔并停住待我往还。老婆罗门深信其言。倍生爱敬。许当住待。诈捉草叶入沟偃卧。良久乃还。云叶归了。老婆罗门因便利故。即以宝物而用寄之。此人寻后赍宝便走。老婆罗门见偷己物惋彼不已。小复前行憩一树下。见一鹳雀口中衔草。语诸鸟言。我等共相怜愍。集会一处而共住止。尔时诸鸟皆信其言而来聚集。时此鹳雀趣鸟飞后。就他巢窠啄卵而食。诸鸟将至更复衔草。诸鸟知谄悉舍而去。于此树下更经少时。见一外道出家之人身披纳衣。安行徐步口云去去众生。老婆罗门而问之言。何以并行口唱去去。外道答言。我出家人怜愍一切。畏伤虫蚁是故耳。尔时婆罗门见其此语深生笃信。寻至其家于其暮宿。但闻歌舞之声。便出看之。乃见出家外道住室。有一地孔内出妇女。与共交欢弹琴舞戏。老婆罗门见已。天下万物无一可信。故说偈言。

  不捉他男子  以草还主人

  鹳雀诈衔草  外道畏虫伤

  口言唱去去  如是诈谄伪

  都无可信者  来苦实难当

  

  故涅槃经云。佛言。如我昔日所说偈言。

  一切江河  必有回曲  一切丛林

  必有树木  一切女人  必有谄曲

  一切自在  必受安乐

  

  诈毒部第三

  

  如杂宝藏经云。时提婆达多作种种因缘。欲得杀佛然不能得。时南天竺国有婆罗门来。善知咒术和合毒药。提婆即合毒药以散佛上。风吹此药反堕己头上。即便闷绝躄地欲死。医不能治。阿难白佛言。世尊。提婆达多被毒欲死。佛怜愍故为说实语。我从菩萨成佛已来。于提婆达多常生慈悲无有恶心者毒当自灭。作是语已毒即消灭。诸比丘言。希有世尊。提婆达多常起恶心于如来。如来云何犹故活之。佛言。非但今日恶心向我。过去亦尔。即问佛言。恶心于佛其事云何。佛言。过去之世。迦尸国中有波罗柰城。有二辅相。一名斯那。二名恶意。斯那常顺法行。恶意常行恶行好为谗构。而语王言。斯那欲作恶逆。王即收闭。诸天善神于虚空中出声而言。如此贤人实无过罪。云何拘缚。第二恶意劫王库藏反着斯那。王亦不信。王言。捉此恶意付与斯那仰使断之。斯那即教恶意向王忏悔。恶意自知有罪。便走向毗提醯王所。作一宝箧盛二恶蛇。见毒具足令毗提醯王遣使送与彼王并及斯那。二人共看莫示余人。王见宝箧极以严饰。心大欢喜。即唤斯那欲共发看。斯那答言。远来之物不得自看。远来果食不得即食。何以故。彼有恶人。或能以恶来见中伤。王言。我必欲看。殷勤三谏。王不用语。复白王言。不用臣语王自看之。臣不能看。王即发看。两眼盲冥不见于物。斯那忧苦愁瘁欲死。遣人四出遍历诸国远觅良药。既得好药以治王眼。平复如故。尔时王者舍利弗是。尔时斯那者我身是。尔时恶意者提婆达多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