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法苑珠林
法苑珠林
十轮罪等一淫舍 十淫罪等同一酒
十酒罪等一屠儿 十屠坊罪等刹家
杂业部第六
如树提伽经偈云。
何物高于空 我慢高于空
何物重于地 戒德重于地
何物多草木 乱想多草木
何物疾于风 意念疾于风
何物得生天 十善得生天
何物服人身 五戒服人身
何物落地狱 十恶落地狱
何物堕畜生 抵突堕畜生
何物坚金刚 无著坚金刚
何物软鹤毛 心柔软鹤毛
何物香旃檀 持戒香旃檀
何物明日月 佛光明日月
何物安于山 坐禅安于山
何物动于地 三界动于地
何物最清净 泥洹最清净
何物最秽浊 生死最秽浊
何物最为高 家和最为高
何山最为明 须弥最为明
何国最为乐 舍卫最为乐
何国饶人民 迦夷国饶人
何物戏深山 麋鹿戏深山
何物乐丛林 狐貉乐丛林
何物堕风尘 沙砾堕风尘
何物戏深渊 鲤鱼戏深渊
又杂阿含经云。有天子说偈问佛云。
何戒何威仪 何得何为业
慧者云何住 云何往生天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远离于杀生 持戒自防御
害心不加生 是则生天路
远离不与取 与取心欣乐
断除贼盗心 是则生天路
不行他所爱 远离于邪淫
自受知止足 是则生天路
自为己及他 为财及戏笑
妄语而不为 是则生天路
断除于两舌 不离他亲友
常念和彼此 是则生天路
远离不爱语 软语不伤人
常说淳美言 是则生天路
不为不成说 无义不饶益
常顺于法言 是则生天路
聚落若空地 见利言我有
不行此贪想 是则生天路
慈心无害想 不害于众生
心常无怨结 是则生天路
苦业及果报 二俱生净信
受持于正见 是则生天路
如是诸善法 十种净业迹
等受坚固持 是则生天路
时释提桓因说偈问佛云。
何法命不知 何法命不觉
何法锁于命 何法为命缚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色者命不知 诸行命不觉
身锁于其命 爱缚于命者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手捉团土大如梨果。告诸比丘。云何我手中团土为多。大雪山中土石为多。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手中少少耳。彼雪山土石甚多。乃至算数不得为比。佛告诸比丘。如是众生知四圣谛苦集灭道者。如我所捉团土。不如实知者。如大雪山土石。尔时世尊以爪甲擎土告诸比丘。于意云何。我甲上土为多。此大地土多。诸比丘白佛言。世尊。甲上土甚少少耳。此大地土甚多。乃至算数不可为比。佛告诸比丘。若诸众生形可见者。如甲上土。其形微细不可见者。如大地土。如陆地。如是水性亦尔。得人道者如甲上土。堕非人者如大地土。如是生中国者。如甲上土。生边地者。如大地土。如是成圣慧眼者。如甲上土。不成圣者。如大地土。如是知法律者。如甲上土。不知法律者。如大地土。如是知有父母者。如甲上土。不知有父母者。如大地土。如是知受斋戒者。如甲上土。不知受斋戒者。如大地土。如是从地狱畜生饿鬼命终生人中者。如甲上土。从地狱命终还生地狱畜生饿鬼者。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从地狱畜生饿鬼命终生天上者。如甲上土。还生地狱畜生饿鬼者。如大地土。如是从天命终还生天上者。如甲上土。从天命终还生地狱畜生饿鬼者。如大地土。
方土部第七
如起世经云。阎浮提洲有五事胜瞿陀尼弗婆提郁单越阎摩世一切龙及金翅阿修罗。何等为五。一勇健。二正念。三佛出世处。四是修业地。五行梵行处。瞿陀尼洲有三事胜阎浮提洲。一饶牛。二饶羊。三饶摩尼宝。弗婆提洲有三事胜。一洲宽大。二普含诸渚。三洲甚胜妙。郁单越洲有三事胜。一彼人无我我所。二寿命最胜。三有胜上行。阎摩世中有三事胜。一寿命长。二身形大。三有自然衣食。一切龙及金翅鸟有三事胜。一寿命长。二身形大。三宫殿宽博。阿修罗中有三事胜。一寿命长。二形色胜。三受乐多。四天王天有三事胜。一宫殿高。二宫殿妙。三宫殿有胜光明。三十三天有三事胜。一长寿。二色胜。三多乐。余上四天及魔身天等同三十三天。有前三胜。阎浮提有五事胜。余诸天如上所说颂曰。
恶多难算 善少可陈 人天盖寡
浊趣如尘 贵贱交易 贫富异因
校量优劣 乐苦升沉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二
上二天下人福等一铜轮王福。一铜轮王福等一俱耶尼人福。上三天下人福等一银轮王福。一银轮王福等一郁单越人福。上四天下人福等一金轮王福。一金轮王福等一四天王天人福。一四天王天人福等一天王福。一天王福等一三十三天人福。一三十三天人福等一帝释福。一帝释福等一焰摩天人福。一焰摩天人福等一天王福。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三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机辩篇第五十八
愚戆篇第五十九
机辩篇(此有三部)
述意部
菩萨部
罗汉部
述意部第一
惟夫三藏浩汗七众纷纶。设教备机焕然通解。闻苦集则哀切追情。听灭道则喜舍启寤。清泠音韵郁若芝兰。峻旨宫商开导耳目。所以马鸣迪其幽宗。龙树振其绝绪。提婆折其名数。罗汉总其条理。并翊赞妙典俘剪外学。迷津见衢长夜逢晓。继释典之高范。表师资之训术。属于斯也。可谓盛哉。祇园若在。鹿苑如瞻。诚未证果趣佛迩也。
菩萨部第二(略列二三余散别篇)
马鸣菩萨传云。佛去世后三百余年(摩耶经六百年)出自东天竺桑岐多国。婆罗门种也。弱状奇誉。以文谈见称。天竺俗法论师文士。皆执胜相以表其德。马鸣用其俗法。以利刀贯杖铭云。天下智士其有能以一理见屈一文见胜者。当以此刀自刎其首。常执此刀周游诸国。文论之士莫能抗之者。是时韵陀山中有一罗汉。名富楼那。外道名理无不绾达。于是马鸣诣而候焉。见其端坐林下。志气眇然若不可测。神色谦退似而可屈。遂与言沙门说之。敢有所明。要必屈汝。我若不胜便刎颈相谢。沙门默然。容无负色。亦无胜颜。扣之数四曾无应情。马鸣退自思惟。我负矣。彼胜矣。彼安无言故无可屈。吾以言之。虽知言者可屈。自吾未免于言。真可愧耳。退谢其屈便欲刎首。沙门止之。汝以自刎谢我。当随我意剃。汝周罗为我弟子。即以理伏。落发投簪受具足戒。坐则文宣佛法。游则阐扬道化。作庄严佛法诸论百有万言。大行天竺。举世推宗。以为造作之式。虽复西河之乱孔父。身子之疑圣师。篾以过也。其后龙树染翰之初著论之始。未尝不稽首马鸣作自归之偈。谦讥凭其冥照以自寤焉。今天竺诸王势士。皆为之立庙宗之若佛。评有之曰。
龙树菩萨传并付法藏传云。有一大士。名曰龙树(依传云。佛去世后七百年内出现于世。依奘法师传云。西梵正音名为龙猛。旧翻讹略。故曰龙树。佛去世后三百年出现于世。寿年七百岁。故人错称佛灭后七百年出世)天聪奇寤事不再问。建立法幢摧伏异道。托生南天竺国。出梵志种。大豪贵家。始生之时在于树下。由龙成道。因号龙树。少小聪哲才学超世。本童子时处在襁抱。闻诸梵志诵四韦陀论。其典渊博有四万偈。各三十二字。皆即照了达其句味。弱冠驰名擅步诸国。天文地理星纬图谶。及余道术无不综练。朋友三人天姿奇秀。相与议曰。天下理义开寤神明。洞发幽旨增长智惠。若斯之事吾等悉达。更以何方而自娱乐。复作是言。世间唯有追求好色纵情极欲。最是一生上妙快乐。宜可共求隐身之药。事若斯果此愿必就。咸言善哉。斯言甚快。即至术处求隐身法。术师念曰。此四梵志才智高远生大憍慢。草芥群生。今以术故屈辱就我。然此人辈研穷博达所不知者。唯此贱术。若授其方则永见弃。且与彼药使不知之。药尽必来。师咨可久。即便各授青药一丸。而告之曰。汝持此药以水磨之用涂眼睑。形当自隐。寻受师教各磨此药。龙树闻香即便识之。分数多少锱铢无失。还向其师具陈斯事。此药满足有七十种。名字两数皆如其方。师闻惊愕问其所由。龙树答言。大师当知。一切诸药自有气分。因此知之。何足为怪。师闻其言叹未曾有。即作是念。若此人者闻之犹难。况我亲遇而惜斯术。即以其法具授四人。四人依方和合此药。自翳其身游行自在。即共相将入王后宫。宫中美人皆被侵掠。百余日后怀妊者众。寻往白王庶免罪咎。王闻是已心大不悦。此何不祥为怪乃尔。召诸智臣共谋斯事。时有一臣即白王言。凡此之事应有二种。一是鬼魅。二是方术。可以细土置诸门中令人守卫断往来者。若是方术其迹自现。设鬼魅入必无其迹。人可兵除。鬼当咒灭。王用其计依法为之。见四人迹从门而入。时防卫者骤以闻王。王将勇士凡数百人。挥刀空中斩三人首。近王七尺内刀所不至。龙树敛身依王而立。于是始寤欲为苦本败德危身污辱梵行。即自誓曰。我若得脱免斯厄难。当诣沙门受出家法。既出入山至一佛塔。舍离欲爱出家为道。于九十日诵阎浮提所有经论。皆悉通达。更求异典都无得处。遂向雪山见一比丘。以摩诃衍而授与之。读诵爱乐恭敬供养。虽达实义未获道证。辩才无尽善能言论。外道异学咸皆摧伏。请为师范。即便自谓一切智人。心生憍慢甚大贡高。便欲往彼瞿昙门入。尔时门神告龙树曰。今汝智慧犹如蚊虻。比于如来非言能辩。无异萤火齐辉日月。以须弥山等葶苈子。我观仁者非一切智。云何欲此门而入。闻是语已赧然有愧。时有弟子白龙树言。师常自谓一切智人。今来屈辱为佛弟子。弟子之法咨承于师。咨承不足非一切智。于是龙树辞穷理屈。心自念言。世界法中津涂无量。佛经虽妙句义未尽。我今宜可更敷演之。开寤后学饶益众生。作是言已独处静室水精房中。大龙菩萨愍其若此。即以神力接入大海。至其宫殿开七宝函。以示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与龙树。九十日中通解甚多。其心深入体得实利。龙之心念而问之曰。汝今看经为遍未耶。龙树答言。汝经无量不可得尽。我所读者足满十倍过阎浮提。龙王问言。忉利天上释提桓因所有经典。倍过此宫百千万倍。诸处比此易可称数。尔时龙树既得诸经。豁然通达善解一相。深入无生二忍具足。龙知寤道还送出宫。时南天竺王。本甚邪见。承事外道毁谤正法。见其龙树是一切智人。共大论师论难不逮。稽首礼敬剃除须发。而就出家。如是所度无量邪见。王家常送十车衣钵。终竟一日皆悉都尽。如是展转乃至无数广开分别摩诃衍义。造忧波提舍论十万偈庄严佛道。大慈方便如是等论。各十万偈。令摩诃衍先宣于世。造无畏论满十万偈。中论出于无畏部中。凡五百偈。其所敷演义味深邃。摧伏一切外道胜幢。是时有一小乘法师。见其高明常怀忿嫉。龙树菩萨所作已辨。将去此土问法师云。汝今乐我久住世不。答曰。仁者实不愿也。即入闲室经日不现。弟子咸怪。破户看之。遂见其师蝉蜕而去。天竺诸国并为立庙。种种供养。敬事如佛焉。
罗汉部第三
如智度论云。舍利弗于一切弟子中智慧最为第一。如佛偈说。
一切众生中 唯除佛世尊
欲比舍利弗 智慧及多闻
于十六分中 犹尚不及一
舍利弗智慧多闻。年始八岁诵十八部经。通解一切义。是时摩伽陀国有龙王兄弟。一名姞利。二名阿伽罗。降雨以时国无荒年。人民感之。常以仲春之月大集龙处为设大会。作乐谈义终此一日。自古及今斯集未替。此日常法敷四高座。一为国王。二为太子。三为大臣。四为论士。尔时舍利弗。以八岁之身问众人言。此四高座为谁敷之。众人答言。为国王大子大臣论士。是时舍利弗。观察时人无胜己者。便升论床结跏趺坐。众人疑怪。或谓愚小无知。或谓智量过人。虽复嘉其神异而犹各怀自矜。耻其年小不自与语。皆遣年少传言问之。其答厝旨辞理超绝。时诸论师叹未曾有。愚智大小一切皆伏。王大欢喜。即命有司封一聚落。常以给之。王乘象舆振铃告令。宣示一切十六大国无不庆悦(如四分律云。舍利弗具足四辩。一法辩。二义辩。三词辩。四了了辩。若具此辩而外道不伏者。无有是处。又胜思惟论云。菩萨有七种德。皆依乐说辩才。何等为七。一种种乐说辩才。二无滞乐说辩才。三坚固乐说辩才。四了了乐说辩才。五不怯弱乐说辩才。六相应乐说辩才。七任放乐说辩才。此八地菩萨得也)是时吉古师子。名拘律陀。姓大目揵连。是舍利弗友。二人才智德行互同。行则俱游。住则同止。少长交契结要始终。后俱厌世出家学道。作梵志弟子。情求道门久而无征。以问于师。师名讪阇耶。而答之言。自我求道弥历年岁。不知道果。非其人耶。他日师疾。舍利弗在头边立。大目连在足边立。二人惴惴。其师将终乃愍而笑。二人同心俱问笑意。师答之言。世俗无眼为恩爱所侵。我见金地国王死。其大夫人自投火求同一处。而此二人行报各异生处殊绝。是时二人笔受师语。欲以验其虚实。后有金地商人远来摩伽陀国。以疏验之果如师语。乃抚然叹曰。我昔非其人耶。为是师隐我耶。二人誓曰若先得甘露。要毕相报(故佛本行经云。是时舍利弗见马宿比丘入城乞食。城内一切人民各共评论说偈云。 巧摄诸根识 进止常寂定 含笑出美言 此必释种子 尔时舍利弗即请云。汝大师德术亦胜汝耶。尔时阿湿波逾跋多。隋云马宿。即说偈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