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开元释教录
开元释教录
三归五戒经神王名经(抄灌顶经)
定意三昧经(出十住断结经)
已下新附此录
决定毗尼经一卷(一名破坏一切心识初出与宝积优波离会同本异译佑云众录并云于炖煌出不显译人传云晋世出未详何帝时)
弥勒来时经一卷(第三出与罗什弥勒下生经等同本见法上录)
稻芊经一卷(与了本生死经等同本)
造立形像福报经一卷(与作佛形像经同本)
报恩奉盆经一卷(与盂兰盆经同本)
师子奋迅菩萨所问经一卷
华聚陀罗尼□经一卷(上二经同本异出)
六字□王经一卷(与六字神□王经同本)
善法方便陀罗尼经一卷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一卷(上二经同本异出)
菩萨本行经三卷
七佛所说神□经四卷(初卷云七佛十一菩萨说大陀罗尼神□经)
萨罗国经一卷(或云萨罗国王经)
般泥洹经二卷(或直云泥洹经亦云大般泥洹经是长阿含初分游行经异译诸藏中一卷者唯是上卷欠下卷也)
缘本致经一卷(出中阿含第十卷异译)
古来世时经一卷(出中阿含第十三卷异译)
梵志计水净经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三卷异译)
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一卷(出中阿含第三十九卷异译)
箭喻经一卷(出中阿含第六十卷异译)
食施获五福报经一卷(一名施色力经一名福德经出增一阿含第二十四卷异
译)
满愿子经一卷(僧佑失译录中有晋言故移编此出杂阿含第十三卷异译)
摩邓女解形中六事经一卷(第五出与摩登伽含头谏经等同本)
饿鬼报应经一卷(第三出一名目连说地狱饿鬼因缘经与鬼问目连经等同本) 得道梯橙锡杖经一卷(题云得道梯橙经锡杖品第十二亦直云锡杖经)
僧护经一卷(或云僧护因缘经亦云因缘僧护经)
护净经一卷
木□子经一卷(或作患字又作^6□)
无上处经一卷
卢志长者因缘经一卷
五王经一卷
沙弥十戒法并威仪一卷(亦云沙弥威仪戒本)
沙弥尼离戒文一卷
舍利弗问经一卷
五百问事经一卷
阿育王譬喻经一卷(题云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古经呼佛以为天尊即佛说也) 撰集三藏及杂藏传一卷(亦云撰三藏经及杂藏经)
弥勒作佛时事经一卷(佑录无事字第二出与弥勒来时经等同本见宝唱录)
道树三昧经二卷(第二出与私阿昧经同本见支敏度录)
右三十八部四十五卷(末后二部三卷阙本余并见在)
前三十六部四十二卷。并是入藏见经。莫知译主。诸失译录阙而未书。似是远代之经。故编于晋末。庶无遗漏焉。
通前旧失译经二部三卷。总四十部四十八卷。并为东晋失源云。
秦符氏都长安(亦云前秦)
起符健(谥为明帝)皇始元年辛亥。至符登(无谥)太初九年甲午。凡经五主四十四年。沙门六人。所译经律论等。总一十五部。合一百九十七卷(于中七部六十五卷见在八部一百三十二卷阙本房云皇始元年甲寅延初元年丁酉与诸家年历不同校二年向后准安公增一序勘其甲子房录错矣)
符秦沙门昙摩持(三部三卷戒本坛文)
沙门鸠摩罗佛提(一部二卷集)
沙门僧伽跋澄(三部二十七卷论集)
沙门昙摩蜱(一部五卷经)
沙门僧伽提婆(二部四十六卷论)
沙门昙摩难提(五部一百一十四卷经论集)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或云十诵大比丘戒初出见僧佑录)
比丘尼大戒一卷(亦云十诵比丘尼戒第二出见僧佑录)
教授比丘尼二岁坛文一卷(或无尼字僧纯于龟兹国得梵本来佛念译语慧常笔受见宝唱录)
右三部三卷其本并阙
沙门昙摩持。或云侍。秦言法慧。或云法海。西域人。善持律藏妙入契经。以符坚(谥庄烈天王)建元三年丁卯四年戊辰。于长安译十诵戒本等三部。竺佛念传语。慧常笔受(安公僧戒序云佛念写其梵文道贤为译慧当笔受其比丘尼戒僧佑录云晋简文帝时沙门僧纯于西域拘夷国得梵本到关中令佛念昙摩侍慧常共出谨按长房等录皆以慧常为其译主与昙摩持竺佛念共译今以秦僧慧常元不游于天竺常虽共出尼戒执本乃是昙摩佛念传译常为笔受与其僧戒何别此乃别标慧常推校本末事乃分明常为助翻昙摩为主故入昙摩之录慧常不别存焉)
四阿含暮抄解二卷(亦云四阿含暮抄经见僧佑录)
右一部二卷其本见在
沙门鸠摩罗佛提。秦言童觉。西域人。以符坚建元十八年壬午八月。于邺寺译阿含暮抄一部。冬十一月乃讫。佛提执梵本佛念佛护译为秦文。沙门僧导道僧睿昙究笔受。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十卷(或云婆须蜜经或十二卷或十四卷建元二十年三月五日出至七月十三日讫跋澄难提提婆三人执本佛念译传慧嵩笔受见僧佑录)
鞞婆沙论十四卷(或无论字亦云鞞婆沙阿毗昙亦云广说或十五卷或十九卷建元十九年四月出至八月末讫难提录为梵文佛图罗刹译传敏智笔受见僧佑录)
僧伽罗刹所集经三卷(或云僧迦罗刹集初出或五卷建元二十年出十一月三十日讫佛念传译慧嵩笔受见僧佑录于长安石羊寺出亦云佛护传译)
右三部二十七卷其本□在
沙门僧伽跋澄。或云跋橙。秦言众现。罽宾国人。毅然有渊懿之量。历寻名师修习精诣。博览众典特善数经。暗诵毗婆沙贯其妙旨(毗婆沙即鞞婆沙是非大毗婆沙也)常浪志游方观风弘化。符坚建元之末来入关中。先是大乘之典未广。禅数之学甚盛。既至长安咸称法匠焉。坚秘书郎赵政字文业。博学有才崇仰大
法。尝闻外国宗习毗婆沙。而跋澄讽诵。乃四事礼供请译梵文。澄以建元十七年辛巳。至二十一年乙酉。共名德法师释道安等。译婆须蜜等三部。凉州沙门竺佛念。外国沙门佛图罗刹传语。沙门敏智慧嵩。秘书郎赵文业笔受。安公法和对共校定。跋澄戒德整峻虚靖离俗。关中僧众则而像之。后不知所终。佛图罗刹不知何国人。德业纯粹该览经典。久游中土善达秦言。其宣译梵文见称当世(佑等群录并云鞞婆沙论僧伽提婆译今准安公论序云僧伽跋澄译今准论序为正佑等群录复云跋澄译杂阿毗昙毗婆沙论十四卷者即鞞婆沙论是也)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五卷(或无钞字或七卷亦云般罗若一名须菩提品亦名长安品次第六出与道行小品明度等同本见僧睿二秦录及僧佑录)
右一部五卷其本见在
沙门昙摩蜱。秦言法爱。印度人。器宇明敏志存弘喻。以符坚建元十八年壬午。译般若钞经一部。佛护译传(佛护即佛图罗刹也)慧进笔受。安公校定。共传云。与大品放光光赞同本者。或恐寻之未审也。
阿毗昙八揵度论三十卷(或无论字或二十卷或云迦旃延阿毗昙或云阿毗昙经八揵度初出与唐译发智论同本建元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出至十月二十日讫见僧佑
录)
阿毗昙心十六卷(初出或十三卷建元末年于洛阳出见僧睿二秦录及僧佑录) 右二部四十六卷(前一部三十卷见在后一部十六卷阙本)
沙门僧伽提婆(或云提和亦云僧迦禔婆盖是言音楚夏耳)秦言众天。罽宾国人。姓瞿昙氏。以符坚建元十九年癸未。游于长安。沙门法和请令翻译。起十九年。讫建元末。出八揵度等论二部(其鞞婆沙十四卷准安公序是跋澄译今此除
之)
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传。慧力僧茂笔受。法和理其指归。安公制序。后以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游于庐山及往建康。更出经论。具如晋录所显。
中阿鋡经五十九卷(建元二十年出是第一译竺佛念笔受见竺道祖晋世杂录及僧佑录)
增壹阿鋡经五十卷(第一译建元二十年甲申夏出至来春讫为四十卷佛念传译昙嵩笔受见安公经序僧睿僧佑宝唱录并载佑云三十三及二十四卷恐误)
三法度论二卷(初出或云三法度无论字与晋世僧伽提婆出者小异见长房录) 僧伽罗刹集二卷(佛去世后七百年僧伽罗刹造初出见宝唱录)
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一卷(第三出姚秦建初六年辛卯于安定城为尚书令姚旻二月十八日出至二十五日讫佛念传译兼制序见二秦录此应入后秦从多附此)
右五部一百一十四卷(前四部一百一十三卷阙本后一部一卷见在)
沙门昙摩难提秦言法喜。兜佉勒国人。髫年离俗。聪慧夙成研讽经典。以专精致业。遍观三藏闇诵中增二阿含。博识洽闻靡所不练。是以国内远所咸共推
服。少而观方遍涉诸国。常谓弘法之体宜宣布未闻。故远冒流沙怀宝东游。以符坚建元二十年。至于长安。难提学业既优道声甚盛。符坚深见礼接厚致供施。先是中土群经未有四含。坚侍臣武威太守赵政志深法藏。乃与安公共请出经。政于长安城内集义学僧。写出二含梵本。方始翻译。佛念传语。慧嵩笔受。提以符坚建元二十年甲申。至姚苌建初六年辛卯。译中含等经五部。提后还西域不知所终。
开元释教录卷第四
庚午藏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
总括群经录上之四
秦姚氏都常安(亦云后秦)
起姚苌(谥为昭武皇帝)白雀元年甲申。至姚泓(无谥)永和三年丁巳。凡经三主三十四年沙门五人。所出经律论等。总九十四部合六百二十四卷(于中六十六部五百二十八卷见在二十八部九十六卷阙本准大智度论后记云弘始三年岁在辛丑王道圭云庚子一本亦云岁在辛丑房及甄鸾更差一载今依后记为正次第排之) (姚秦)沙门竺佛念(一十二部七十四卷经律集)
沙门鸠摩罗什(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经律论集)
沙门弗若多罗(一部五十八卷律)
沙门佛陀耶舍(四部八十四卷经律)
沙门昙摩耶舍(三部二十四卷经论)
十住断结经十卷(初云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一名十千日光三昧定亦云十地断结或十一卷或十四卷二出见三秦录高僧传僧佑录)
菩萨璎珞经十二卷(一名现在报第二出或十三卷或十四卷或十六卷符秦建元十二年七月出见二秦录高僧传僧佑录)
菩萨处胎经五卷(初云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亦直云胎经或四卷或八卷见二秦录高僧传僧佑录)
中阴经二卷(见二秦录高僧传僧佑录)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或直云璎珞本业经初出见长房录)
鼻奈耶律十卷(一名诫因缘经亦云鼻柰耶经亦云戒果因缘经沙门昙景笔受见安公经序符秦建元十四年壬午正月十二日出)
出曜经二十卷(亦云出曜论或十九卷符秦建元十九年出见二秦录高僧传僧佑宝唱等录)
上见在。已下阙
持人菩萨经三卷(第二出与法护持人罗什持世同本见长房录)
大方等无相经五卷(亦名大云经或四卷与昙无谶方等大云同本初出见长房
录)
菩萨普处经三卷(见长房录)
十诵比丘尼戒所出本末一卷(第三出僧纯于拘夷国得梵本佛念为译文烦后竺法汰删改正之见宝唱录)
王子法益坏目因缘经一卷(或云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第三出见僧佑录)
右一十二部七十四卷(出曜上七部六十一卷见在持人下五部一十三卷阙本) 沙门竺佛念。凉州人。弱年出家志业清坚。外和内朗有通敏之鉴。讽习众经粗涉外典。其苍雅诂训尤所明练。少好游方备观风俗。家世西河洞晓方语。华戎音义莫不兼释。故义学之誉虽阙。洽闻之声甚着。符氏建元年中有昙摩持。鸠摩罗佛提。僧伽跋澄。提婆难提等。来入长安。安公赵政等请出众经。当时名德莫能传译。众咸推念以为明匠。自安高支谦之后。莫踰于念。在符姚二代为译人之宗。故关中僧众咸共嘉焉。念于符姚二代。自译十住断结等经一十二部(长房录中别存十地断结经十卷者非也住之与地二义无别今存十住十地删之)后遘疾卒于常安。远近白黑莫不叹惜。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四十卷(亦名大品般若经佑云新大品经第三出与放光等同本或三十卷或二十四或二十七弘始五年癸卯四月二十三日出至六年四月二十三日讫见二秦录及僧佑录)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题云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小品字佑云新小品经与道行明度等同本第七译或七卷弘始十年二月六日出至四月三十日讫见二秦录及僧佑
录)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亦云金刚般若经佛在舍卫国者初出与元魏留支等出者同本见二秦录及僧佑录)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二卷(亦云仁王般若经或云一卷第二出与晋世法护与梁朝真谛译者同本异出房云见别录)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经一卷(亦云摩诃大明□经初出与唐译般若心经等同本见经题上)
菩萨藏经三卷(一名富楼那问经亦名大悲心经今编入宝积当第十七会名富楼那会弘始七年出或二卷第二出与法护出者同本见二秦录僧佑录)
善臂菩萨经二卷(今编入宝积当第二十六会见法上录)
须摩提菩萨经一卷(第二出与宝积妙慧会等同本见长房录)
自在王菩萨经二卷(或无菩萨字初出与奋迅王经同本弘始九年于尚书令姚显第出僧睿笔受并制序见二秦录及僧佑录)
庄严菩提心经一卷(第四出与法护菩萨十地经等同本房云见别录)
十住经四卷(或五卷是华严十地品异译什与佛陀邪舍共出见二秦录及僧佑
录)
妙法莲华经八卷(僧佑录云新法华经初为七卷二十七品后人益天授品成二十八弘始八年夏于大寺出僧睿笔受并制序第五译见二秦录及僧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