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弘明集


  寺官三百六十八人 宿德二十五人 义学五百七十四人 导师三十九人

  右牒众僧合一千六人

  寺官三百六十九人 义学六十八人 导师五人

  右牒合尼僧四百四十二人

  并右牒僧尼合一千四百四十八人。并以五月二十二日五更。一唱到凤庄门。

  二十三日旦。光宅寺法云。于华林殿前登东向高座为法师。瓦官寺慧明。登西向高座为都讲。唱大涅槃经四相品四分之一。陈食肉者断大慈种义。法云解释。舆驾亲御。地铺席位于高座之北。僧尼二众各以次列坐。讲毕。耆阇寺道澄。又登西向高座。唱此断肉之文。次唱所传之语。唱竟又礼拜忏悔。普设中食竟出。◎

  ◎二十三日。会其后诸僧尼。或犹云。律中无断肉事及忏悔食肉法。其月二十九日。又敕请义学僧一百四十一人义学尼五十七人。于华林华光殿使庄严寺法超。奉诚寺僧辩。光宅寺宝度等三律师。升高座御席地施座。余僧尼亦尔。

  制旨问法超等三律师曰。古人云。止沸莫若去薪。息过莫若无言。弟子无言乃复甚易。但欲成人之美使佛种相续与诸僧尼共弘法教。兼即事中亦不得默已。故今集会于大众前。求律中意。闻诸。

  僧道。律中无有断肉法。又无忏悔食肉法。诸律师从来作若为开导。使人致有此疑。法超奉答。律教是一。而人取文下之旨不同。法超所解。律虽许啖三种净肉。而意实欲永断。何以知之。先明断十种不净肉。次令食三种净肉。未令食九种净肉。如此渐制。便是意欲永断。法超常日讲。恒作如此说。

  制又问僧辩法师。复作若为开导。僧辩奉答。僧辩从来所解大意。亦不异法超。但教有深浅。阶级引物。若论啖三种净肉。理当是过。但教既未极。所以许其如此。

  制又问宝度法师。复若为开导。宝度奉答。愚短所解只是渐教。所以律文许啖三种净肉。若涅槃究竟明于正理。不许食肉。若利根者。于三种净肉教。即得悉不食解。若钝根之人。方待后教。

  制又问法超法师。向答是文外意。若依律文作若为判。奉答。常日解义只作向者所说。

  制问僧辩法师。意复云何同超法师不。奉答。同法超所解。

  制问法超法师。从来作此解律。诸律师并皆啖肉为不啖肉。法超奉答。不知余人并若为。法超从来自不食肉。

  制问僧辩法师。复食肉不。僧辩奉答。昔恒不食肉。中年疾病有时暂开。

  制问宝度法师。复云何。奉答。本住定林末移光宅。二处不得进肉。若在余处为疾病亦不免开。问讲律时啖肉不奉答。讲时必有徒众。于徒众中不敢。

  问不敢有两义。为不敢食为不敢不食。

  制又问僧辩法师。常日讲律时为当许徒众食肉。为当不许。若不许啖肉有食肉者应驱遣去。若许者作若为说。奉答。若约教解不全言不许。若论其意未常开许。

  问今正问。约教时为许为不许。答约教不遮。

  问不遮是许为是不许。答引其向理许其得食三种净肉。

  问见杀亦可不见。闻杀亦可不闻。疑作若为得免。答若见因缘不假疑。闻因缘亦不假疑。唯遇得者疑。

  问以钱买鱼肉。是疑非疑。答若理中理自是疑。

  问不得以理中见。答若理中为论。众僧不应市鱼肉。今所问事中是疑不。答若约教非疑问市中人为谁杀。答乃为买者杀。但买者不作此想。

  问买肉者此人既不惛乱。岂得不知是为买者杀而不作此想。答于时作现死肉心。

  问为自死詺作死。为杀詺作死。答此旨是理中言。约教辩只得如此。

  问法师既为人讲说为人明导。为人法城。云何言只得如此。但问作意使人买时作若为意。答买自死者意。

  问若自死者处处应有寺中。亦应有自死者。何假往屠肉家买。答理中居然是疑。

  问若理中居然是疑者。云何得不疑肉食。僧辩无复对。

  制又问。此肉为当作肉味。为当作菜味。僧辩奉答。犹作肉味。

  问为是慈心故食肉。无慈心故食肉。答此非慈心。

  问若非慈心。岂得非杀耶。答理中常应不得。约事故如此。

  问律教欲使人出离不。答令人出离。

  问食肉得出离不。答不得。

  问若尔云何令食肉。答为浅行者说。引其令深。

  问为具足戒者说。为不具足者说。答为具足者说。

  问既为具足者说。不为童蒙。云何令食肉而是引其令深。答初教如此非是极教。

  问云何。初教教具足戒人。答僧辩所解正自齐此。

  制又问。律教起何时。僧辩奉答。起八年已后至涅槃。

  问若如此涅槃经有断肉。楞伽经有断肉。央掘摩罗经亦断肉。大云经缚象经并断肉律。若至涅槃云何无断肉事。答律接续初教。所以如此。

  问律既云接续初教至于涅槃。既至涅槃则应言断肉。答若制教边。此是接续初教通于五时。不言一切皆同。僧辩解正齐此。

  问法师既是大律师。为众开导。今日大众取判法师。不得言齐此。齐此亦不得住。不齐此亦不得住。只问此是优波离律不。答是。

  问佛般泥洹时。优波离既亲在坐。云何律文不断食肉。答此是接续前近教。

  问若言接近教。近教亦不明食肉。且涅槃前迦叶已持修行不食肉。法律若异此。则非优波离律。是异部家律。云何用此讲说以化群僧。僧辩不复奉答。

  制问宝度法师。说既同德同行。云何解此语。宝度奉答。若律中事是优波离所出。经事悉是阿难所出。

  问若尔律中事便当皆不出经。答若经中事牵律。律中事牵经。

  问佛说经时有所制约。便集以为律。何处方复牵律。若经皆牵律。是则说经应在律后。答只言经中有明戒处。愚谓应相关涉。

  问若论相涉。三藏义何尝不相涉。修多罗中亦有毗尼与毗昙。毗尼中亦有修多罗与毗昙。毗昙中亦有修多罗与毗尼。不言无此义。但问法师今所讲律。是优波离律义。不违经不。答今所讲是优波离律。与经不违。

  问若是优波离律不违经者。则断肉义不应异涅槃。答涅槃经显断肉律文虽不明。而优波离意未常开肉。

  问律既是具教。优波离既不开肉。律何得无文。法师此解殊为进退。只可为寺中沙弥式叉摩尼说。不得以此答弟子。答宝度愚解正自极此。

  制又问。下座诸律师。复云何解。龙光寺道恩奉答。律文不断。涅槃经方断。

  问法师所讲是谁律。答是佛律。

  问所引乃极弘旷。只未知此律是优波离律不。答优波离仰述佛律。

  问优波离悉集佛所说不。答集前四时。不集涅槃时。

  问若尔迦叶那得语阿难道。佛从何处说法。至涅槃时集修多罗藏。语优波离道佛从何处说法。至涅槃时集毗尼藏。云何得言唯取前四时不取涅槃。答涅槃时不复制戒。

  问涅槃云。夫食肉者断大慈种。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一切悉断及自死者。如此制断。是戒非戒。道恩不复奉答。

  制又问。诸律师亲自讲律。诸大法师尽讲大涅槃经。云何有时解素。素是何义。若不解是素。解则非素。素若使得不素。戒既是净。亦可得使净为不净不。诸讲律师亲违此教。外书所云。自逾短垣窃简书法。正是此义宣武寺法宠奉答。闭秽门称为素开秽门称不素。

  问若尔众僧云何开秽门。答实自不应得开。但贪欲情深。所以如此。

  问云何忏悔。答恳恻至心是为忏悔。若能忏悔是大丈夫。

  问诸学人即时忏悔不。故如弟子请诸法师动至千数。导师唱导令忏悔者。于时诸法师忏悔以不。答那得不忏悔。

  问若忏竟出寺更食肉不。答居然不食。但其中有无明多者。或亦不免更食。

  问出寺更食。何如发初作者轻重。答一种。

  问云何一种。初直尔而食。后已经于诸佛前誓方复更啖。云何一种。答初人无惭愧。后人有惭愧。乃得有胜初人义。

  问若尔但先道惭愧痛打前人。而道我惭愧汝我打汝。我惭愧汝我食汝。答如大邪见人无惭愧。其既知惭愧。故知差不惭者。

  问先道惭愧而犹啖食。此是知而故犯。非谓惭愧。若使先时不知。或是过误。后方起愧乃是惭愧。岂非知而故犯。其罪大于不知。又复惭愧不得重犯。如其直犯。复是违破初心。论此为罪所以弥大。答经有诚文。耆婆云汝有惭愧。故罪可灭。惭愧即是清白法。

  问法师是得经言不得其意此明。若作罪后方知惭愧。此为白法。不言发初惭愧而故作罪。以为白法。答经又道惭愧为上服。若尔便有非上服义。

  问义亦如此。若正作罪。虽云惭愧终无所益。若作罪后能生惭愧者。乃是上服。法宠无复答。

  法宠奉答事毕。三律师并下。又敕始兴寺。景猷升高座。读楞伽央掘魔罗经所明断肉经文。今载如左。

  大般涅槃经四相品上第七(此品今月二十三日会。已唱此文。法云法师解说今二十九日不复重唱)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应施肉。何以故。我见不食肉者有大功德。佛赞迦叶。善哉善哉。汝今乃能善知我意。护法菩萨应当如是。善男子。从今日始不听声闻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时。应观是食如子肉想。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不听食肉。善男子。夫食肉者断大慈种。迦叶又言。如来何故先听比丘食三种净肉。迦叶。是三种净肉随事渐制。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十种不净乃至九种清净而复不听。佛告迦叶。亦是因事渐次而制。当知即是现断肉义。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云何如来称赞鱼肉为美食耶。善男子。我亦不说鱼肉之属为美食也。我说甘蔗粳米石蜜一切谷麦及黑石蜜乳酪苏油以为美食。虽说应畜种种衣服。所应畜者要是坏色。何况贪着是鱼肉味。迦叶复言。如来若制不食肉者。彼五种味乳酪酪浆生苏熟苏胡麻油等。及诸衣服憍奢耶衣珂贝皮革金银盂器。如是等物亦不应受。善男子。不应同彼尼揵所见。如来所制一切禁戒各有异意。故听食三种净肉。异想故断十种肉。异想故一切悉断及自死者。迦叶。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也。迦叶。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生恐怖。譬如有人近师子已。众人见之闻师子臭亦生恐怖。善男子。如人啖蒜臭秽可恶。余人见之闻臭舍去。设远见者犹不欲视。况当近之。诸食肉者亦复如是。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皆恐怖生畏死想。水陆空行有命之类悉舍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是故菩萨不习食肉。为度众生示现食肉。虽现食之其实不食。善男子。如是菩萨清净之食犹尚不食。况当食肉。善男子。我涅槃后无量百岁。四道圣人悉复涅槃。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当有比丘。似像持律少读诵经。贪嗜饮食长养其身。其所被服粗陋丑恶。形容憔悴无有威德。放畜牛羊担负薪草。头须发爪悉皆长利。虽服袈裟犹如猎师。细视徐行如猫伺鼠。常唱是言我得罗汉。多诸病苦眠卧粪秽。外现贤善内怀贪嫉。如受哑法婆罗门等。实非沙门现沙门像。邪见炽盛诽谤正法。如是等人。破坏如来所制戒律正行威仪说解脱果离不净法。及坏甚深秘密之教。各自随意反说经律。而作是言。如来皆听我等食肉。自生此论。言是佛说。互共诤讼各自称是沙门释子。善男子。尔时复有诸沙门等。贮聚生谷受取肉鱼手自作食执持油瓶。宝盖革屣亲近国王大臣长者。占相星宿。勤修医道。畜养奴婢。金银琉璃砗磲码瑙颇梨真珠珊瑚琥珀璧玉珂贝种种果蓏。学诸伎艺。画师泥作造书教学。种植根栽。虫道咒幻。和合诸药。作倡伎乐。香花治身。摴蒲围棋。学诸工巧若有比丘能离如是诸恶事者。当说是人真我弟子。尔时迦叶复白佛言。世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因他而活。若乞食时得杂肉食。云何得食应清净法。佛言。迦叶。当以水洗令与肉别。然后乃食。若其食器为肉所污。但使无味听用无罪。若见食中。多有肉者则不应受。一切现肉悉不应食。食者得罪。我今唱是断肉之制。若广说者则不可尽。涅槃时到。是故略说。是则名为能随问答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言。

  彼诸菩萨等。志求佛道者。酒肉及与葱。饮食为云何。惟愿无上尊。哀愍为演说。愚夫所贪着。臭秽无名称。虎狼所甘嗜。云何而可食。食者生诸过。不食为福善。惟愿为我说。食不食罪福。

  大慧菩萨说偈问已。复白佛言。惟愿世尊。为我等说食不食肉功德过恶。我及所菩萨。于现在未来当为种种悕望肉食众生分别说法。令彼众生慈心相向。得慈心已各于住地清净明了疾得究竟无上菩提。声闻缘觉自地止息已。亦得逮成无上菩提。恶邪论法。诸外道辈。邪见断常颠倒计着。尚有遮法不听食肉。况复如来世间救护。正法成就而食肉耶。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说。谓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兽等肉。屠者杂卖故不应食肉。不净气分所生长故不应食肉。众生闻气悉生恐怖。如栴陀罗及谭婆等。狗见憎恶惊怖群吠故不应食肉。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应食肉。凡愚所嗜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不应食肉。令诸咒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以杀生者见形起识。深味着故不应食肉。彼食肉者诸天所弃故不应食肉。令口气臭故不应食肉。多恶梦故不应食肉。空闲林中虎狼闻香故不应食肉。令饮食无节故不应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厌离故不应食肉。我常说言。凡所饮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药想。故不应食肉。听食肉者。无有是处。复次大慧。过去有王。名师子苏陀娑。食种种肉遂至食人。臣民不堪即便谋反断其俸禄。以食肉者有如是过故不应食肉。复次大慧。凡诸杀者为财利故杀生屠贩。彼诸愚痴食肉众生。以钱为网而捕诸肉。彼杀生者。若以财物若以钓网。取彼空行水陆众生。种种杀害屠贩求利。大慧。亦无不教不求不想而有鱼肉。以是义故不应食肉。大慧。我有时说遮五种肉。或制十种。今于此经一切种一切时。开除方便一切悉断。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尚无所食。况食鱼肉。亦不教人。以大悲前行故。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是故不听令食子肉。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