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

  
  长者是时。在师子座。遥见其子。默而识之。
  
  二颂父子相见竟。
  
   (丑)三颂追诱二。初颂旁人追。二颂二人诱。
  
   (寅)今初
  
  卽勅使者。追捉将来。穷子惊唤。迷闷躃地。是人执我。必当见杀。何用衣食。使我至此。长者知子。愚痴狭劣。不信我言。不信是父。
  
   (寅)二颂二人诱二。初颂雇作。卽齐教领。二颂教作。卽取意领。
  
   (卯)今初
  
  卽以方便。更遣余人。眇目矬陋。无威德者。汝可语之。云当相雇。除诸粪秽。倍与汝价。穷子闻之。欢喜随来。为除粪秽。净诸房舍。
  
  眇目。譬偏空小智。矬者竖短。譬不穷实相之源。陋者横狭。譬不具万善之饰。非四无所畏。故无威。非常乐我净。故无德。净诸房舍者。净六根房五阴舍也。
  
   (卯)二颂教作
  
  长者于牖。常见其子。念子愚劣。乐为鄙事。于是长者。著弊垢衣。执除粪器。往到子所。方便附近。语令勤作。旣益汝价。幷涂足油。饮食充足。荐席厚暖。如是苦言。汝当勤作。又以輭语。若如吾子。
  
  初二句。颂权智久欲拟宜。次二句。颂久知小法是其玩好。次四句。颂久知须叹三车。次十句。颂久知适愿受行也。语字。颂四念处。令勤作三字。颂四正勤。旣益汝价六句。颂四如意足。涂足油者。油能除风。譬禅定。复能履水。譬神通。饮食。卽米面盐醋。荐席厚暖。譬观练熏修诸禅。如是苦言汝当勤作。结前咄男子汝常此作等也。又以輭语若如我子。卽颂好自安意以下五根五力七觉八正等文。三颂追诱竟。
  
   (丑)四颂领付家业二。初颂领业。二颂付业。
  
   (寅)今初
  
  长者有智。渐令入出。经二十年。执作家事。示其金银。真珠玻瓈。诸物出入。皆使令知。犹处门外。止宿草庵。自念贫事。我无此物。
  
  初二句颂心相体信。次六句。颂受命领知。后四句。颂无希取也。经二十年者。教菩萨断界外见思。与前二十年除粪不同。
  
   (寅)二颂付业二。初颂正付业。二颂得付欢喜。
  
   (卯)今初
  
  父知子心。渐已旷大。欲与财物。卽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于此大众。说是我子。舍我他行。经五十岁。自见子来。已二十年。昔于某城。而失是子。周行求索。遂来至此。凡我所有。舍宅人民。悉以付之。恣其所用。
  
  二十年者。或约二乘自行。卽除粪二十年也。或除粪之后。方名为子。则以转教执作名二十年。或约二乘之名为二十年。
  
   (卯)二颂得付欢喜
  
  子念昔贫。志意下劣。今于父所。大获珍宝。幷及舍宅。一切财物。甚大欢喜。得未曾有。
  
  初颂立譬竟。
  
   (子)二颂法合三。初颂合相失相见。二颂合追诱。三颂合领付家业。
  
   (丑)今初
  
  佛亦如是。如我乐小。
  
  我乐小故。与父相失。佛知我故。与子相见也。
  
   (丑)二颂合追诱
  
  未曾说言。汝等作佛。而说我等。得诸无漏。成就小乘。声闻弟子。
  
  初二句。颂合追。次四句。颂合诱也。
  
   (丑)三颂合领付家业二。初颂合领家业。二颂合付家业。
  
   (寅)初中二。初颂合受命领知。二颂合心无希取。
  
   (卯)今初
  
  佛勅我等。说最上道。修习此者。当得成佛。我承佛教。为大菩萨。以诸因缘。种种譬喻。若干言辞。说无上道。诸佛子等。从我闻法。日夜思惟。精勤修习。是时诸佛。卽授其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一切诸佛。秘藏之法。但为菩萨。演其实事。而不为我。说斯真要。
  
  合中具合体信委业。今但颂合委业也。最上道。卽摩诃般若。
  
   (卯)二颂合心无希取。此文则广。又为三。初牒譬总明无希取。二释无希取意。三结无希取。
  
   (辰)今初
  
  如彼穷子。得近其父。虽知诸物。心不希取。我等虽说。佛法宝藏。自无志愿。亦复如是。
  
   (辰)二释无希取意。
  
  我等内灭。自谓为足。唯了此事。更无余事。我等若闻。净佛国土。教化众生。都无欣乐。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生无灭。无大无小。无漏无为。如是思惟。不生喜乐。我等长夜。于佛智慧。无贪无著。无复志愿。而自于法。谓是究竟。我等长夜。修习空法。得脱三界。苦恼之患。住最后身。有余涅槃。佛所教化。得道不虚。则为已得。报佛之恩。
  
  初一偈。由具小断。故不希大断。次一偈。由具小智。故不欣大智。次二偈。释成小断。次偈半。释成小智。次偈半。重释小断。后一偈。重释小智也。
  
   (辰)三结无希取
  
  我等虽为。诸佛子等。说菩萨法。以求佛道。而于是法。永无愿乐。导师见舍。观我心故。初不劝进。说有实利。
  
  由我无愿乐。故导师见舍。乃由观我心。非是恡大法也。初颂合领业竟。
  
   (寅)二颂合付家业二。初颂合付业。二颂合欢喜。
  
   (卯)今初先六句牒譬。后六句正合。
  
  如富长者。知子志劣。以方便力。柔伏其心。然后乃付。一切财物。佛亦如是。现希有事。知乐小者。以方便力。调伏其心。乃教大智。
  
   (卯)二颂合欢喜。
  
  我等今日。得未曾有。非先所望。而今自得。如彼穷子。得无量宝。世尊我今。得道得果。于无漏法。得清净眼。我等长夜。持佛净戒。始于今日。得其果报。法王法中。久修梵行。今得无漏。无上大果。我等今者。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我等今者。真阿罗汉。于诸世间。天人魔梵。普于其中。应受供养。
  
  得道者。得实相道。得果者。分得无上菩提大乘习果。无漏法者。中道不漏二边。得清净眼者。分得佛眼。此明开佛知见也。净戒成真实缘因。故得妙报。梵行成真实了因。故得妙果。所知所见。卽正因理性法身德也。真是声闻真阿罗汉者。圆初住位。一分真一切分真。卽是分证十界三德。但就本位开显。故云声闻阿罗汉也。初长文重颂正陈得解竟。
  
   (辛)次十三偈。叹佛恩深。
  
  世尊大恩。以希有事。怜愍教化。利益我等。无量亿劫。谁能报者。手足供给。头顶礼敬。一切供养。皆不能报。若以顶戴。两肩荷负。于恒沙劫。尽心恭敬。又以美膳。无量宝衣。及诸卧具。种种汤药。牛头栴檀。及诸珍宝。以起塔庙。宝衣布地。如斯等事。以用供养。于恒沙劫。亦不能报。诸佛希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大神通力。无漏无为。诸法之王。能为下劣。忍于斯事。取相凡夫。随宜为说。诸佛于法。得最自在。知诸众生。种种欲乐。及其志力。随所堪任。以无量喻。而为说法。随诸众生。宿世善根。又知成熟。未成熟者。种种筹量。分别知已。于一乘道。随宜说三。
  
  世尊大恩者。一佛始建慈悲。拔六道苦。与四圣乐。普十法界。入四宏中。此如来室恩。二如来行菩萨道。示教利喜。曾教我大乘。虽复中忘。智愿不失。葢如来室清凉温暖。大慈与乐恩。三众生遭苦。视父而已。佛伺其宜。如犊逐母。备行六度。以利众生。葢如来室遮寒障热。大悲拔苦恩。四佛成道已。应受寂灭无为之乐。而隐其神德。用贫所乐法。五戒十善。冷水洒面。令得醒悟。葢是佛衣遮贪欲热恩。五示老比丘像。方便附近。与一日价。葢是佛衣除见寒爱热恩。六过是已后。心相体信。弹诃贬斥。令耻小慕大。葢是佛衣遮丑陋恩。七命领家业。金银库藏。皆悉令知。葢是佛衣与我庄严恩。八会亲族。定父子。付以家业。无上宝聚。不求自得。葢如来座恩。九十。旣坐座已。身意泰然。快得安隐。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普于天人。应受供养。葢如来座。令我具足自行化他恩。两肩荷负等所不能报。此之谓也。牛头栴檀者。华严经云。出离垢山。若用涂身。火不能烧。此中十恩。室三。衣四。座三。当知室得衣故。有覆育之恩。室有座故。成与拔之用。座假衣室。令自他行成。衣假座室。令初后理显。是故三义合成大恩。正论荷恩难报。不得直以亡报释之。二譬说周中。第二明中根领解竟。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二之余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三之一
  
  
  释信解品竟。次释药草喻品。
  
  药草喻品第五
  
  此中具山川云雨。独以药草标名者。土地是能生。云雨是能润。草木是所生所润。所生所润。通皆有用。(若从如来所述义边。则尽大地无不是药。)而药草用强。(若从迦叶等能领义边。则正是中草。)譬有漏诸善。悉能除恶。而无漏为最。今无漏众中四大弟子。以譬领佛譬。深会圣心。佛赞善哉。甚为希有。述其得解以喻其人。故称药草喻品。(世界悉檀。)夫药草丛育日久。一蒙云雨。扶蔬暐晔。芽茎丰蔚于外。力用充润于内。譬诸无漏。住最后身有余涅槃。更不愿求佛道。今得闻经。自乘佛乘。兼以运人。以佛道声。令一切闻。内外自他具胜力用。故称药草喻品。(为人悉檀。)夫药草者。能治四大。补养五脏。还年驻色。(世药三品。下治四大。中益五脏。上可还年驻色。俱非药王。譬昔除四住病。养五分身。还真理年。驻变易色。)今蒙云雨。忽成药王。饵之徧治众病。变体成仙。譬诸无漏闻经。破无明惑。开佛知见。我等今日。真是佛子。无上宝聚。不求自得。故称药草喻品。(破惑合徧治譬。卽对治悉檀。开佛知见合成仙譬。卽第一义悉檀。)约教者。三草是藏教。小树是通教。大树是别教。地雨是圆教。昔未开显。则权实迥异。今旣开显。则三草二木。同是一地所生。一雨所润。根茎枝叶。四微何殊。应具历五味以显独妙。本迹者。本住智地。曾施云雨。迹为草木。引彼增长。观心如玄文利益妙后说。
  
   (己)譬说周四大段中。第三如来述成为二。初略述成。二广述成。
  
   (庚)初中二。初双述善哉。二领所不及。
  
   (辛)今初
  
  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叶善说如来真实功德。诚如所言。
  
  迦叶居僧之首。故别告之。信解具列四人。虽空生居首。然自陈之唱。属在迦叶。故今别告。又言及诸大弟子。信知得悟不但四人也。一善哉。述其法譬俩处领实。一善哉。述其法譬两处领权。又华严之拟宜。领实也。三藏之诱引。领权也。方等之体信。般若之转教。俱领权实也。法华之付财。开权卽实也。辞致曲巧。故言善说。皆是佛法。故言真实功德。印定不谬。故云诚如所言。
  
   (辛)二领所不及
  
  如来复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汝等若于无量亿劫。说不能尽。
  
  云何不及。谓退。进。横。竖。亦横亦竖。非横非竖。皆不及也。所以者何。大云普覆。徧荷清凉。大雨俱沾。无不蒙泽。咸令世间。皆得知见未曾有法。那忽齐教。止领二乘得益。不道人天小草。是为退所不及。菩萨名上草。亦名小树大树。敷荣郁茂。自他饶益。而复不领。是为进所不及。又十法界同成佛法界。那忽止领二乘。余八法界都不涉言。是为横所不及。又七方便从浅至深。皆入真实。那忽止领二乘。余五方便都不在言。是为竖所不及。又三世利益。徧于十方十界。未曾暂废。都不涉言。是为亦横亦竖领所不及。又山川溪谷等。总言一地。一地能生。未尝拣择。草木种子。皆依于地。更无余依。一云叆叇。无处不密。一雨一味。不隔枯荣。普润旣同。普得增长。如来平等。不可思议。实不先顿后渐。初三末一。如龙兴云。普雨一切。不从身心降。除热得清凉。是为五乘七方便。十方三世。平等广大。甚深博远。不可思议。无有差别。是为非横非竖。领所不及。不及之言。非都顿夺。特以初心望后心。未穷极地。故云不尽耳。(因缘)又旣悟初阿。亦具后茶功德。但齐教之领。未暇进领横竖周徧耳。(约教)又权行大士。宜应如此也。(本迹)观心者。退进横竖亦横亦竖。无差而差也。非横非竖。差卽无差也。观心卽空。则差卽无差。观心卽假。则无差卽差。观心卽中。则非差非无差。双照差与无差。(今人仅读一本四教仪。辄执别五时而判教。止是窃取迦叶领解余涎。宁知如来三轮不思议化若此。)初略述成竟。
  
   (庚)二广述成二。初长文。二重颂。
  
   (辛)初中二。初正明权实不可思议。二结叹述成。葢旣广明三草二木差无差等。皆是迦叶领所不及。仍接引之。故结叹云。汝等甚为希有。能知如来随宜说法。能信能受。良以退进横竖等。虽领不及。而举其大意。不出权实故也。
  
   (壬)初中三。初法说。二立譬。三法合。
  
   (癸)初又二。初明权实教不可思议。二明权实智不可思议。
  
   (子)今初
  
  迦叶当知。如来是诸法之王。若有所说。皆不虚也。于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说之。其所说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
  
  此正总示以领所不及也。若据穷子之譬。则必先拟以大。后接以小。体信之后。方可领知。领知之后。方可付业。自是钝根声闻。具历五味受益之一途耳。岂知如来是大法王。得大自在。一音演说。随类各解。三草二木。受益不虚。以智方便而演说法。则何权不施。宁止施三。所说皆到一切智地。则何实不显。宁止二乘。故不可思议也。言一切智地者。究竟非二。故称一。其性广博。故称切。寂而常照。故称智。无住之本立一切法。故称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