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


(庚)二别显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坚故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坚固服饵者。服延生物。不忌烟火。故但得长寿。名地行仙。坚故草木者。不用烟火。但餐松柏黄精之类。故身能轻举。名飞行仙。坚固金石者。用五金五石以炼外丹。故能化形易骨。撮土点石游戏人间。名游行仙。坚固动止者。调气固精。遗形涉空。故气精圆成。名空行仙。坚固津液者。鼓天池。咽津液。不交世欲。故令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与天无异。名天行仙。坚固精色者。吸风饮露。采取日月精华。故能通于造化。名通行仙。坚固咒禁者。专精术法。故能役使鬼神。显其道力。名道行仙。如此方张道陵之流。又依内教密部。亦有误成此者。坚固思念者。或存想顶门而出神。或系心丹田而炼气。或送想蓬莱而委蜕。澄凝精思。久能照应。故名为照行仙。坚固交遘者。以心为离火。肾为坎水。降火提水。令其交遘以成仙胎。故感应圆成。名精行仙。坚固变化者。谓存想变化之理。心随邪悟。故能起大变化。其行超绝。名绝行仙。夫此十仙。虽复高下不同。一一皆云坚固而不休息。方得圆成。则其修炼功夫。殊亦非易易者。乃所成妄果。不过寿千万岁。倘将此全副精神。依于正觉修三摩地。岂不能顿阶常住乎。譬如不龟手药。但洴[糸*辟]纩。又如夜明之珠。用弹黄雀。亦可叹也。

(庚)三结示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虽炼心而不修正觉。是故迷无生而别得生理也。仙报旣尽。依旧随业流转。散入诸余六趣矣。何足贵耶。

(己)六示天趣二。初别示诸天。二总结虚妄。

(庚)初中三。初欲界。二色界。三无色界。

(辛)初又三。初总标欲天之因。二别示六天之相。三结成欲界之名。

(壬)今初。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

不求常住者。无有出世智慧。此三界之通惑也。未能舍离妻妾恩爱者。不修出世戒定。此欲界之别惑也。由此二惑。所以常为欲界所系。

(壬)二别示六天之相卽为六。初四天王天。(至)六他化自在天。

(癸)今初。

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蓥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

欲界诸天。同以上品十善为因。今独举邪淫一事者。由此淫欲。正是生死根本。故单约此以论升沉。其余可例知也。据正法念处经。不杀功德增上。能生此天。今于邪淫心不流逸。则不杀功德。不俟言矣。言四天王者。东方持国。为乾闼婆王。南方增长。为鸠槃茶王。西方广目。为龙王。北方多闻。为夜叉王。此天离人间地四万二千由旬。身长拘卢舍四分之一。当此间周尺七十五丈。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昼夜。寿五百岁。计人间数。则是九百万年。亦复有中夭者。死时五衰相现。甚大苦恼。

(癸)二忉利天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正淫亦薄。故超前天。据正法念处经。不杀不盗功德增上。能生此天。居人间顶。卽指须弥山顶。今望之而苍苍者是也。离地八万四千由旬。共有三十三天。谓四方各有八天宫殿。幷中间帝释天王宫殿。并列而居。故名三十三天。天身皆长半拘卢舍。当周尺一百五十丈。帝释身长一拘卢舍。与兜率天身相等。由其过去偏修恭敬业故。以人间百年为一昼夜。寿一千岁。计人间数。则是三千六百万年。亦有中夭及五衰相现之苦。以下四天并同。

(癸)三须焰摩天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

动少静多。卽是兼学坐禅。故能超地居而成空居也。据正法念处经。不杀不盗不邪淫功德增上。能生此天。离此间地去十六万由旬。有地如云。朗然安住。但以莲华开合而为昼夜。名须焰摩。亦云夜摩。此翻时分。亦翻妙善也。身长周尺二百二十五丈。以人间二百年为一昼夜。寿二千岁。

(癸)四兜率陀天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一切时静。已成欲界中定。故能不接下界诸人天境。此通指外院而言之也。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别指内院言之。兜率陀。亦云覩史。此翻知足。亦翻妙足。据正法念处经。身三口四善戒功德增上。能生此天。离此间地去三十二万由旬。有地如云。于上安住。身长周尺三百丈。以人间四百年为一昼夜。寿四千岁。

(癸)五乐变化天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嚼蜡以喻无味。此是旣成欲界中定。进修未到地定之境界也。越化者。超越下地能为变化。故名乐变化天。亦名化乐。梵称须洹密陀也。离此间地去六十四万由旬。有地如云。于上安住。身长三百七十五丈。以人间八百年为一昼夜。寿八千岁。

(癸)六他化自在天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徧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卽是已成未到地定。幷嚼蜡之味而亦无也。超化境谓超第五乐变化天。超无化境谓超前之四天。梵语婆舍拔提。此云他化自在。离此间地去一百二十八万由旬。有地如云。于上安住。身长四百五十丈。以人间一千六百年为一昼夜。寿一万六千岁。又魔王宫殿。亦在此天。或云在欲色二界中间。别有魔宫也。

(壬)三结成欲界之名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以还。名为欲界。

形虽出动。言出于人间散动境界也。心迹尚交。言下四天。心迹俱交。化乐他化。心虽不交而迹尚交。此约因中言之。若约果言。则四王与人间同。忉利二根相到。但出风气。无有不净。夜摩相抱为欲。兜率执手为欲。则是心迹俱交。化乐共笑为欲。他化相视为欲。则是心交而迹不交。然虽因中果上。轻重各殊。总未离男女欲爱。故同名欲界也。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八文句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九文句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

(辛)二色界三。初总出其因。二别明其相。三总结其名。

(壬)今初。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

此总明四禅之因也。以其能伏下地思惑。亦名修心。以其不修出世妙定。故云不假禅那。以其不修出世妙慧。故云无有智慧。以其不修出世妙戒。但修世间事戒事禅。故云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也。夫不行淫欲。则身恒清净。十善事戒成就。想念俱无。则心亦清净。十支功德发生。而不名出世妙戒妙定者。以是旧医之法。凡夫外道所能建立。非是如来所结波罗提木义故也。客戒客定客慧。台宗辨之颇详。人都忽而不察。亦可慨矣。

(壬)二别明其相卽为四。初明初禅。(至)四明四禅。

(癸)今初。

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旣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清净离欲。故名为梵。梵众。卽是梵民。律仪。亦指世间微细禁戒。非必是佛戒也。梵辅。卽是梵臣。心旣离欲。身顺律仪。故曰身心妙圆。此妙圆字。特就彼天言之。远离欲界一切粗浊。名之为妙。较前二天功德满足。名之为圆。加以明悟者。卽是修于四无量心成就。故得为梵王也。言胜流者。展转胜下地故。下皆仿此。一切苦恼。卽指欲界八苦。诸漏二字。亦指欲界思惑也。禅者。梵语具云禅那。此翻静虑。静则不同欲界之散动。虑则不同四空之昬昧。故亦名等持也。初禅于九地中。名离生喜乐地。谓离欲界杂恶趣生。得清净乐。律中喻以巧浴润渍也。吴兴曰。初禅修五法。离五葢。成五支。具八触十功德相。五法者。欲。念。精进。慧。一心。五葢者。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五支者。觉。观。喜。乐。一心。八触者。动。痒。凉。暖。轻。重。涩。滑。复有八触。掉。猗。冷。热。浮沉。坚。软。此八虽与前触大同。若约分别。不无小异。合而言之。名十六触。十功德者。一定。二空。三明净。四喜悦。五乐。六善心。七知见明了。八无累解脱。九境界现前。十心调柔软。梵众天寿二十小劫。身半由旬。梵辅天寿四十小劫。身一由旬。大梵天寿六十小劫。身一由旬半。貌如童子。身白银色。衣黄金衣。禅悦为食。又起世因本经云。色界天。不著衣服。如著不异。头虽无髻。如著天冠。无男女相。形惟一种。法苑珠林云。大梵天无别住处。但于梵辅有层台。高显严博。大梵天王独于上住。以别群下。于此三天之中。梵众是庶民。梵辅是臣。大梵是君。唯此初禅。有其君臣民庶之别。自此以上。悉皆无也。今按后文四禅四位天王。及华严经。亦有二禅三禅天王等。则知此说亦未尽然矣。劫尽火灾得至此天。由其内有觉观火故。

(癸)二明二禅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徧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圆满梵行。牒前梵王而言之也。澄心不动。谓幷离其觉观二支。成就内净喜乐一心四支功德也。映十方界。且指中千世界为十方也。光为教体。喻如人世以音为教。故名光音。非谓光实有声也。初禅有觉有观。故有忧悬。亦名粗漏。今觉观俱离。则忧悬不逼。而粗漏已伏。名定生喜乐地。谓有定水润泽其心。律中喻以山顶之泉也。八触十功德亦同初禅。但从内净俱发为异。少光寿二大劫。身二由旬。无量光寿四大劫。身四由旬。光音寿八大劫。身八由旬。火灾不到。水灾得至。由其内心有喜水故。

(癸)三明三禅

阿难。如是天人。(旣已)圆光成音。(今更)披(去光)音(教迹)露(出)妙(定)。发成精(纯之)行。通(于)寂灭(之)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净空现前。引发(犹言拓充)无际。身心轻安。成(就)寂灭(之)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殊)胜(归)托(之境)现前。归(于)寂灭(之)乐。如是一类。名徧净天。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此第三禅。具有五支功德。一舍。二念。三慧。四乐。五一心。葢离前喜动而生净乐。此乐非境。乃出乎净性。恬澹寂静。故名寂灭乐耳。非是无漏寂灭乐也。由其永离喜动。名为安隐心中。由其得无量乐。仍名欢喜毕具。此离喜妙乐地。世间之乐更无过者。律中喻以莲华出地而未出水。根。茎。华。叶。无不润渍也。少净天寿十六大劫。身长十六由旬。无量净寿三十二大劫。身三十二由旬。徧净寿六十四大劫。身六十四由旬。水火二灾不到。风灾得至。由其未离出入息故。

(癸)四明四禅又二。初明凡夫四天。二明不还五天。

(子)今初。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了知)乐非常住。久必坏生。(故于)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阿难。从是(福爱)天中。有二岐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之中)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旣以(厌舍苦乐之)生灭为因。(决定)不能发明(本)不生灭(之)性。(故生彼天时经)初半劫(想心方)灭。(到)后半劫(想心又)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苦因已尽。结上三禅之德。久必坏生。显彼三禅之过。苦乐二心以下。方显四禅正行。此禅具有四支功德。一不苦不乐。二舍。三净。四一心也。穷未来际者。言其福性益增。寿倍初天而已。非真尽未来际也。福德圆明修证而住者。谓以四无量心熏禅福德。离下地染也。广果者。广大福德所感之果也。无想天者。于四百九十九劫之中。六想不行。如冰夹鱼。如石压草也。此名舍念清净地。律中喻以沐浴被新净衣。又如密屋中灯。他经福生。或名无云。言无云者。下虽空居。犹依云住。此天果报虚妙。幷云相而亦无也。福生寿一百二十五大劫。身一百二十五由旬。福爱寿二百五十大劫。身二百五十由旬。广果无想。皆寿五百大劫。身五百由旬。火水风灾皆不能到。法苑珠林云。无想天亦无别所。但与广果同皆一处。以是外道所居。故分二种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