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
(丁)二总答奉持
汝当奉持。
奉持别无他法。只是识取名下之义。而会归自已耳。然问中言我及众生云何奉持。今但答汝当奉持者。正显传法之人。应须以身设教。汝能如法奉持。则一切众生。自当不令而行矣。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末世弘经。所当深思而力勉也。大章第四结经名竟。
(乙)五借破戒恶法为问端。而广示七趣差别。意显若无出世妙戒。决无出世妙慧也。三恶道及阿修罗。无木义戒。人仙欲天。无有禅戒。色无色天。乏无漏戒。无戒故无慧。不出生死。文分为二。初申请。二示答。
(丙)初中二。初经家叙益。二当机正请。
(丁)今初。
说是语已。卽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罗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
此之领益。其来甚远。一则得蒙开示般怛罗义。卽是前文重宣神咒。述益劝持。二则悬示修进圣位。卽是能立三种增进。所立五十七位。三乃兼闻了义名目也。禅那。此云静虑。卽止观之异名。前文所谓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是也。虚凝者。观无沉滞故虚。止无散动故凝。闻法之力。资其定慧故也。三界修心所断烦恼。共有八十一品。今阿难且断欲界六品烦恼。证于第二斯陀含果。此约迹言之也。
(丁)二当机正请二。初赞谢。二陈疑。
(戊)今初。
卽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沈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饶益。
(戊)二陈疑三。初总疑真不容妄。二别疑地狱同别。三结请决定开示。此是阿难同体大悲。悬见末世之中。有妄执圆常之理。谓天堂地狱。总一真常。而不畏恶道者。有妄计法空之名。而硬作主宰拨无因果者。有仿佛心净土净之说。而直云地狱无定处者。有但见地狱等各有定处执为究竟实有。而不达惟心者。故致此问。使行人解行并进。不堕迷网。亦扶律谈常之极思也。
(己)初总疑真不容妄
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徧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卽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
此虽总疑真不容妄。然与第四卷中。满慈所问理违事难。其意不同。满慈是从阴入处界文中蹑成难端。意谓如来藏性不应忽生诸有为相。故佛须以迷真成妄。妄本不生答之。今文是领二种转依道理。重辨性具法门。倘一转一切转。则佛体不容更有六道。倘一心本具十种法界。则六道当与佛界并驱。故佛须以妄想发生。非本来有。乃至汝妄自造。非菩提咎答之。文中若此妙明至本来徧圆。领前妙性圆明离诸名相而言之也。本元真如。卽是如来成佛真体。领前灭妄名真二转依号而言之也。此道为复本来自有句。结成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六道之难也。为是众生妄习生起句。含下有定处各私受之两疑而问之也。
(已)二别疑地狱同别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
此别举现事以为问端。正欲显示惟心业果。警三界之沉迷也。宝莲香私行淫欲。则是破戒。妄言无报。则是破见。戒见俱破。直堕何疑。琉璃废父自立。诛瞿昙族姓以报一言之辱。旣非有戒可破。亦非拨无因果。只由嗔恚增上而招地狱。善星妄说法空。则是破见。虽未破戒。亦复同堕。此诸地狱。明知皆是妄习生起。但未知其有定处耶。各私受耶。各各私受。卽是无定处也。此虽单问地狱定处之有无。意实兼问六道。下文答以虽则自招。兼有元地。虽有定处。惟属浮虚妄想凝结。则三界惟心之义。益彰明矣。
(已)三结请决定开示
惟垂大慈开发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观此结问。知其意在扶律矣。
(丙)二示答二。初赞许。二正说。
(丁)今初。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妄谓六道是本来有而不可灭。此是邪见。妄谓六道卽是性真而不须灭。此亦邪见。妄谓六道惟心而无定处。此是邪见。妄谓六道有定处而非惟心。此亦邪见。妄谓业性卽空而不受报。此是邪见。妄谓业障有实而不可转。此亦邪见。今由此问。重为开示。俾知六道皆是妄想凝结。非本来有。则知卽性空成性具。卽性具是性空。不入初二邪见。俾知自妄所招。兼有元地。则知惟心三界。三界惟心。不入次二邪见。俾知妙发三昧。永除三惑。方能证妙寂常。则知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若能毕故不造新。灭障犹如翻大地。不入后二邪见。故称快哉此问也。
(丁)二正说三。初总明二分。二别示七趣。三结示劝修。
(戊)初中三。初约迷真双标。二约情想别示。三明纯杂升沉。
(己)今初。
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
内外二分。止就众生现在迷妄身心辨之。克实不过善恶二业。而以恶为内分者。犹律中所谓俗人造罪。是其分内也。夫内分外分。只因妄习。妄习只因妄见。妄见更无所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故知狂华乱舞。空体依然。妄习纷纭。实本真净矣。
(己)二约情想别示
阿难。内分卽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阿难。外分卽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盼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众生全体在迷。故以爱染恶情为分内。渴仰善想为外分也。文皆可知。
(己)三明纯杂升沉二。初正明升沉。二结答同别。
(庚)今初。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卽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卽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卽沉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生从顺习者。因惑起业。各顺其习气也。死从变流者。随业受报。总不能自主也。死逆生顺二习相交者。人当临命终时。则死从变流之境。与生从顺习之事。如此二习。当下交现。随其善恶业力牵生。毫发不爽也。纯想但是上品十善。福则出世戒定。慧则出世智慧。净愿则出世四弘及往生诸愿等。故乘此纯想善力。而得心开见佛。随愿往生也。九想一情为飞仙。八想二情为大力鬼王。七想三情为飞行夜叉。六想四情为地行罗刹。此皆善神种族。诸天流亚。若加以善愿善心。则成护法八部众矣。情想圴等。是人道总报之业。就均等中。或想为其主。则明且聪。或情为其主。则幽且暗。乃人道别报之业也。情多想少。谓六情四想。就六情中。复分重轻。重为毛群。足不离地。轻为羽族。仍能飞举也。水能害己者。纵得水时。变成烊铜沸屎等也。轻生有间。意指八情二想。重生无间。正指九情一想。纯情沉入阿鼻。正与纯想必生天上为匹。是故阿鼻地狱寿量。亦与他化自在天同。若沉心中。兼有谤经毁戒诸恶。正与福慧净愿相反。是故更生十方阿鼻。亦与往生净土者相对也。是知善恶业力。俱不思议。如铸像铸兵。同一金质。同一人工。同一器具。倘转此一点关棙。则十方阿鼻。便成十方净土矣。央掘广额。诚证具在。如何弗思。
(庚)二结答同别
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
言循业自招。可见非本来有。言同分有地。可见非无定处。此随文便。且结恶业。若天趣等。则应云循造善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矣。
(戊)二别示七趣卽为七。初示地狱趣。(至)七示修罗趣。
(己)初中三。初总标。二别释。三总结。
(庚)今初。
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此等二字。牒上地狱而言之也。自业所感。所谓非从天降。非从地生。亦非人与。亦非无因妄招果也。
(庚)二别释二。初明十因。二明六报。
(辛)今初。
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牀铜柱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吸揽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冰于中冻冽。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二习相陵。故有吒吒波波罗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如避瘴海。三者慢习交陵。发于相恃。驰流不息。如是故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如人囗舌自相緜味。因而水发。二习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我慢。名饮痴水。菩萨见慢。如避巨溺。四者嗔习交冲。发于相忤。忤结不息。心热发火。铸气为金。如是故有刀山。铁橛。剑树。剑轮。斧钺。枪锯。如人衔冤。杀气飞动。二习相击。故有宫割。斩斫。剉刺。槌击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嗔恚。名利刀剑。菩萨见嗔。如避诛戮。五者诈习交诱。发于相调。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绳木绞校。如水浸田。草木生长。二习相延。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檛棒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奸伪。同名谗贼。菩萨见诈。如畏豺狼。六者诳习交欺。发于相罔。诬罔不止。飞心造奸。如是故有尘土屎尿秽污不净。如尘随风。各无所见。二习相加。故有没溺。腾掷。飞坠。漂沦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践蛇虺。七者怨习交嫌。发于衔恨。如是故有飞石。投礰。匣贮。车槛。瓮盛。囊扑。如阴毒人。怀抱畜恶。二习相吞。故有投掷。擒捉。击射。抛撮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家。名违害鬼。菩萨见怨。如饮鸩酒。八者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见戒禁取。邪悟诸业。发于违拒。出生相反。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证执。文籍。如行路人。来往相见。二习相交。故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鞫。察访。披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恶见。同名见坑。菩萨见诸虚妄徧执。如临毒壑。九者枉习交加。发于诬谤。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硙耕磨。如谗贼人。逼枉良善。二习相排。故有押捺捶按蹙漉衡度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枉。如遭霹雳。十者讼习交諠。发于藏覆。如是故有鉴见照烛。如于日中。不能藏影。二习相陈。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菩萨观覆。如戴高山履于巨海。
旣云十因。因必克果。是故备陈惑业苦之三相也。淫是贪惑之最重者。又是生死根本。故首明之。二根交接。是其业相。研磨发火。致成铁牀铜柱诸事。是其苦相。二习者。死逆生顺之二习也。相然者。生前别业欲火。死后同分苦火。俱现而交发也。十方如来。觉悟圆满。深达一切业因业果。故于行淫一事。定其名色名目。谓之欲火。令诸众生知所警惧。一切菩萨从迷得悟。故见欲如避火坑。誓不敢蹈也。下皆淮知。贪是根本烦恼。于有有具染著为性。故以交计而为业相。吸揽生冻。致成寒冰而为苦相。吒吒波波罗罗。皆是地狱忍冻之声。赤白青莲皆地狱冻冽之色也。慢亦根本烦恼。恃己于他高举为性。故以交陵而为业相。驰流生波。致成灌吞诸事而为苦相。嗔亦根本烦恼。于苦苦具憎恚为性。故以交冲而为业相。忤结铸金。致成宫割诸事而为苦相。诈亦名谄。是小随惑。为罔他故。矫设异仪。谄曲为性。故以交诱而为业相。乃至杻械诸事而为苦相。诳亦小随烦恼。为获利誉。矫现有德。诡诈为性。故以交欺而为业相。诬罔造奸。致成没溺诸事而为苦相。怨卽是恨。亦小随惑。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怨为性。故以交嫌而为业相。衔恨畜恶。致成投掷诸事而为苦相。见是根本烦恼。于诸谛理颠倒推求。染慧为性。故以交明而为业相。此见行相差别有五。一萨迦耶见。谓于五取蕴执我我所。有二十句。乃至六十五句。二是见取。谓于诸见。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三戒禁取。谓于随顺诸见禁戒。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四边执见。谓于五蕴随执断常。五是邪见。谓谤因果作用实事。及非四见诸余邪执。皆名邪见。今云邪悟诸业。总摄边邪二见也。发于违拒出生相反者。随起一见。卽与诸见互相违反。各言此是真实。余皆虚妄也。勘问辞辩诸事。是其苦相。枉者。非理横加。以直为曲。是害所摄。亦小随惑。于诸有情。心无悲愍。损恼为性。故以诬谤而为业相。合山乃至衡度而为苦相。讼是恶业。由于藏覆。覆亦小随烦恼。于自作罪。恐失利誉。隐藏为性。因我覆罪。彼则发之。遂成讼业。致招恶友业镜诸苦报也。戒序云。忏悔则安乐。不忏悔。罪益深。戴山履海之喻。持戒者幸深思之。问曰。根随烦恼共二十六。何故独约此十为习因耶。答曰。佛具一切种智。深知众生惑业因果差别。举此十因。卽能该摄一切烦恼。如根本中痴疑二种。及中随二。大随八。皆与此之十因。并得相应而起。若小随中忿恼嫉三。皆属嗔摄。憍是慢摄。悭是贪摄。故举十因。卽摄二十六种烦恼。乃至恒沙烦恼业苦。皆摄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