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
附录化痰止咳丸方
附录化痰止咳丸方
制法 用荆芥 桔梗 紫菀 百部 白前 陈皮 桑白皮 甘草各一两 均生研极细末 另加生萝卜子二两研 再用枇杷叶一两煎汤 挤滤萝卜子得汁 再加生萝卜汁二两 和萝卜子汁为丸 加上百炼蜜二三两更好 每丸重二钱五分
服法 用开水化服 每次一丸 小儿减半 每日早起空肚 及晚间临睡 各一次
此方原出医学心悟,验方新编载之,漏去陈皮,甘草。且各经炒制,服之嫌燥。今加桑白皮,又用枇杷叶,萝卜子,萝卜汁,合为丸。各药生研。从此用无不效,风寒痰热皆宜。聂云台识。
余偶伤风咳嗽,在云台居士处,取得十余丸,服数丸而愈。所余,及向三乐社再取,转送与人,均称灵效。特附方于此,愿阅者按方配制,方便利人,功德无量。德森再识。
普陀山三圣禅院八功德泉表异碑记
普陀山三圣禅院八功德泉表异碑记
观世音菩萨,于十方世界,随类现身,寻声救苦,而复以普陀为应化之地者,欲令一切四众,投诚有处也。菩萨之慈悲灵感,固已人各悉知,即一石一水,无不显示菩萨不思议迹。普陀石之奇者固多,唯磐陀石为第一。明理之人见此石,则菩萨之不思议神通威德,悉可不待详说,而即皆悟解矣。近海之地,水皆咸苦,不可饮用。普陀一山,水皆甘美,纵海边之地,绝无咸水,而八功德泉,实为第一。按山志,明万历间,僧大方,结茅于此。三十年,内监张随,党礼,奉敕督造藏殿。闲游于此,饮水而甘,并闻旱涝不加增减,祈雨必取此水,遂捐资建三圣堂,而名其泉为八功德,盖以极乐世界七宝池中之水拟之也。八功德泉,由三圣堂而得名。三圣堂,由八功德水而发起。所谓时节因缘,固有不期然而然者。按佛经八功德水,一澄清,异此方混浊。二清泠,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氵*宿]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沴戾增病没溺等。浊世众生,业力深重,致此水无此功德力用,究与普通各水,功德多多,故特表彰,以显菩萨不思议迹。以期在山住者,并来山巡礼者,于一石一水,均可由是深悟圆通常理。庶可以菩萨之心为心,以菩萨之事为事矣。
卷下\颂赞
法宝赞
法宝赞
法宝实难量,空有体用圆彰。一尘不立万德昌,无住心生光。真俗互存互泯处,若何始能赞扬。证到得无所得方,堪称法中王。
僧宝赞
僧宝赞
僧宝不可思,本迹凡圣难知。文殊曾为七佛师,示作寒山痴。凡僧力修戒定慧,担荷如来菩提。由此凡圣二洪仪,法道永传持。
药师佛像赞
药师佛像赞
十二大愿德难量,称名即得脱苦缰。待到业尽情空后,东西原是一觉场。
药师佛偈
药师佛偈
药师如来琉璃光,誓愿宏深世莫量。显令生善集福庆,密使灭恶消祸殃。拔苦必期二死尽,与乐直教万德彰。法界圣凡同归命,蒙恩速得证真常。
阿弥陀佛像赞
阿弥陀佛像赞
四十八愿度众生,逆恶归心也来迎。非是混滥无简择,怜彼是佛尚未成。
阿弥陀经塔赞
阿弥陀经塔赞
宝塔巍巍耸太空,无边法藏悉包融。极乐庄严全显现,弥陀光寿总形容。六方诸佛常赞叹,九界众生尽朝宗。归根结顶高深处,只在洪名一句中。
西方三圣像赞
西方三圣像赞
三圣各已证无心,无心遍应有心人。普引众生归极乐,身心了无起止痕。
多宝塔赞
多宝塔赞
多宝如来,为满宿愿。显实已竟塔涌现,显本为洪范。普令闻见,悉得登彼岸。
观世音菩萨像赞
观世音菩萨像赞
遍尘刹国悉现身,尤怜娑婆世界人。不到众生皆成佛,莫息寻声救苦心。
观世音菩萨偈赞
观世音菩萨偈赞
观音誓愿妙难思,赴感应机不失时。救苦寻声磁吸铁,现身说法月印池。尘刹国中咸事济,娑婆界内更垂慈。深恩穷劫莫能赞,冀愍群萌普护持。
观世音誓愿深,度生悉出苦轮。兴慈运悲遍刹尘,一一摄入普门。三十二应示现今,毕竟令证佛心。常念恭敬观世音,灾消吉庆临。
观音七回向偈
观音七回向偈
愿此持诵胜功德,即蒙大士垂加被。消除自他宿现业,增长我人胜善根。永劫恒存大士心,遍界常行大士事。尽未来际作饶益,普令有情无祸害。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咸皆尽灭除,世界永升平。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安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庆祝观音偈
庆祝观音偈
端坐普陀常入禅,众生有叩遍垂怜。欲知感应玄妙义,请看一月印万川。
改正俗传观音偈赞
改正俗传观音偈赞
观音菩萨德最优,正法明佛久证修。浩浩宏恩被沙界,巍巍金佛立冠头。瓶中甘露涤沉垢,掌上祥光灭隐忧。遍尘刹感尘刹应,一月万川印现周。
大势至菩萨像赞
大势至菩萨像赞
如子忆母勤念佛,都摄六根耳听著。若依大士此开示,因心各得契果觉。
大势至菩萨偈赞
大势至菩萨偈赞
势至菩萨德无疆,辅弼弥陀作慈航。救苦直同观自在,导西不异普贤王。修因遍用根尘识,证果俱获圆通常。摄念佛人归净土,此恩永劫莫能忘。
大势至利生深,专主念佛法门。如子忆母忆世尊,直下即蒙恩。因心果觉两相契,立刻返本还源。都摄六根妙难论,愿遍界流存。
地藏菩萨像赞
地藏菩萨像赞
猗欤大士,誓愿宏深。愍念众生,长劫沉沦。悲运同体,慈起无缘。常处地狱,冀解倒悬。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成佛无期。由此因缘,诸佛赞叹。况彼六道,能不悲恋。虚空有尽,誓愿无穷。欲报深恩,特印尊经。愿见闻者,同生净信。展转流通,利益无尽。
地藏菩萨偈赞
地藏菩萨偈赞
大士誓愿不可测,运悲周遍尘刹国。众生尽后誓方休,地狱空时愿始息。受化多成无上道,自身犹示声闻迹。只缘生佛性唯一,欲令同获究竟即。(天台智者以六即释佛。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证即佛,六究竟即佛。)
地藏大慈悲,誓愿永无了期。所化成佛数难思,犹秉声闻仪。直待狱空生度尽,方肯示证菩提。恳祈冥显施恩资,海会预莲池。
弥勒菩萨偈赞
弥勒菩萨偈赞
慈无能胜补处尊,常居兜率演圆音。现身尘刹有谁识,融心法界许彼亲。袋中宝藏全倾出,笑颜等付者个人。愿偕弥陀垂接引,好令三会证一真。
文殊师利菩萨偈赞
文殊师利菩萨偈赞
文殊菩萨德难量,久成龙种上法王。因怜众生迷自性,特辅释迦振玄纲。为七佛师体莫测,作菩萨母用无方。常住寂光应众感,万川一月影咸彰。(龙种上佛,乃文殊过去劫中成佛之名,出首楞严三昧经。龙种上尊王,另是一佛,须知。)
文殊辅法王,智慧非佛莫量。圆顿教中振玄纲,妙义彻底彰。闻者直下亡情见,达本菩提道场。愿如善财沐恩光,究竟证真常。
普贤菩萨偈赞
普贤菩萨偈赞
菩萨慈悲不可陈,圣凡悉使证圆因。一心不住超诸位,十愿导归继能仁。三乘咸令契果觉,群萌速得脱烦尘。恪遵大士清明诲,决定即生达本真。
普贤行愿深,劝发菩提大心。三贤十地诸圣伦,令见弥陀尊。十大愿王若遵循,利益非佛莫陈。果觉因心相符泯,证清净法身。
智积菩萨像赞
智积菩萨像赞
久侍多宝佛,来礼释迦尊。遍游尘刹佛国土,偏怜娑婆世界人。画像显通,助阐梁朝之佛化。现僧医病,大启唐相之信心。殿踞塔阴,登者即入如来之秘藏。井开山顶,饮者咸通般若之玄津。趺坐欲起,示行向上一路。拄杖卓竖,直指不二法门。虽非灵岩传心之嫡祖,实为苦海度生之嘉宾。
智积菩萨赞(民二十三年)
智积菩萨赞(民二十三年)
缅维菩萨,悲智洪深。下方常侍多宝尊,示迹遍刹尘。画像现身,灵岩道长存。
净土宗祖堂赞(民二十七年)
净土宗祖堂赞(民二十七年)
净土一宗,肇自普贤。震旦远公续法源,中外广流传。遍令圣凡,现生证涅槃。
远公大师像赞(民二十四年)
远公大师像赞(民二十四年)
缅维远公,乘愿再来。创立莲宗,畅佛本怀。俾诸凡夫,忆念佛名。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已断惑者,即证无生。证无生者,速圆佛乘。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感应道交,利益甚深。未见涅槃,即宣常住。未见行愿,普导西去。其所立法,暗与经合。护法菩萨,表自大觉。罗什举经,深加赞叹。西僧景仰,心香辄献。千余年来,不闻圆音。幸有遗教,尚可遵循。伏愿我公,又复示生。普引群伦,同登五清。印公遗文,模公道貌。庶几来哲,是则是效。
莲宗十二祖赞颂
莲宗十二祖赞颂
晋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
晋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
以特别法,永为世范。意旨暗合于行愿,中外流通遍。普令庸彦,大事即生办。
肇启莲宗福震旦,畅佛本怀垂方便。圆音一阐士归庐,大法将弘神运殿。一切法门从此流,一切行门从此办。致令各宗尽朝宗,万川赴海依行愿。
唐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
唐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
师当唐初,各宗盛行。提倡净土惬群情,佛力谁与京。若肯投诚,西方定往生。
世传师是弥陀现,提倡念佛义周赡。切诫学者须撝谦,兼使极力生欣厌。解宜遍通一切法,行择机理双契干。念佛出光励会众,所说当作佛说看。
唐三祖南岳般舟承远大师
唐三祖南岳般舟承远大师
羸形垢面,侍弥陀傍。法照神游得观光,佛示其名坊。往嗣门墙,心法永传扬。
般舟苦行世难堪,绝粮泥土作所餐。常将经要佛名号,遍书涂巷岩石间。念佛佛教特别法,来学以此令心安。天子闻名南向礼,故得道风四海传。
唐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师
唐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师
缅维四祖,懿德堪钦。乐邦得师佛指陈,文殊示宿因。普令群伦,即生达本真。
衡州钵中见圣境,台山一一悉亲造。净土得睹承远师,竹林恭承文殊教。并州佛声达宫闱,代宗遣使优旨诏。念佛之妙究如何,能令速成菩提道。
唐五祖新定乌龙少康大师
唐五祖新定乌龙少康大师
忌谈世谛,七岁不言。出言即便惊人天,广结净土缘。小儿为钱,各种九品莲。
七岁绝未发一言,发言即称世尊号。一见善导西方文,方知净土堪倚靠。钱诱小儿念弥陀,未久道路佛声噪。念佛佛像从口出,有谁闻见不依教。
宋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大师
宋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大师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四重料拣利愚黠,万善作警察。普期超拔,往生极乐刹。
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赴市心乐颜不变,蒙赦得遂出家愿。日课佛事百八件,法华一部佛十万。若非大权示世间,法幢谁能如是建。
宋七祖杭州昭庆省常大师
宋七祖杭州昭庆省常大师
道慕庐山,追踪莲社。刺血特将净行写,首辅归座下。百廿大雅,愿生效龙马。(龙树,马鸣)。
慕庐山风立净社,爰因后世实行寡。百四一愿随事发,人各寝馈菩提者。首辅王旦既归依,公卿百廿受陶冶。阎浮虽则赞皇猷,何若乐邦得佛嘏。(音假,福也)。
明八祖杭州云栖袾宏大师
明八祖杭州云栖袾宏大师
初住云栖,即灭虎患。旱请念佛雨慰盼,村民咸感叹。庀材开办,道场重兴建。
幼闻念佛意颇快,末诫门徒莫捏怪。行为世则言世法,注重净土及规戒。砥柱狂澜契理机,阐明佛心祛蜂虿。普令具缚诸凡夫,仗佛慈力登莲界。
清九祖北天目灵峰智旭大师
清九祖北天目灵峰智旭大师
幼即信佛,随母礼诵。入塾宗宋遂放纵,读竹窗自讼。力弘大乘,冀同出陷阱。
宗乘教义两融通,所悟与佛无异同。惑业未断犹坏器,经雨则化弃前功。由此力修念佛行,决欲现生出樊笼。苦口切劝学道者,生西方可继大雄。
清十祖虞山普仁行策大师
清十祖虞山普仁行策大师
阐扬净土,恳切少俦。以深信愿竭诚修,心佛两相投。万念俱休,决定出苦邱。
憨山宿愿尚未酬,故复示生作截流。呵斥修人天福者,直是阐提旃陀俦。佛我心性原不异,佛是已成我未修。欲得心佛两无差,当向忆佛念佛求。
清十一祖杭州梵天实贤大师
清十一祖杭州梵天实贤大师
四十八愿,仰效弥陀。百八首诗胜楚歌,闻者厌娑婆。振起蹉跎,证波罗蜜多。
深入经藏难亲证,彻悟心源力弘净。欲使世人知所以,作文作诗示佛令。发菩提心为前导,真信愿行为后劲。若能具此殊胜法,即生超凡而入圣。
清十二祖红螺资福际醒大师(即彻悟大师)
清十二祖红螺资福际醒大师(即彻悟大师)
遍通经史,冀为世导。一病方知不可靠,研穷各宗奥。均难证到,专主净土教。
示众法语利益多,念佛伽陀悉包罗。全真成妄只此心,全妄成真亦非他。不变随缘宜随净,随缘不变莫随讹。人若依此义修持,光寿当同阿弥陀。
彻悟禅师像赞(民二十三年)
彻悟禅师像赞(民二十三年)
儒门之俊杰,佛家之魁雄,禅窟之巨狮,教海之神龙。研习慈贤而宏台教,住持禅刹而扇莲风。只期契机契理,不计门庭异同。发明作佛是佛之义,揭破执理废事之蒙。当此邪说横流之恶世,微公则何所适从。
达磨祖师像赞
达磨祖师像赞
特地西来传佛心,东土原多大乘根。自从只履西归后,儿孙遍界振玄音。
济公禅师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