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
接手书,备悉。光乃无常识之一粥饭劣僧耳。年近七十,一无建树。阁下谬认为善知识,已大误矣。而且又欲皈依,是欲学愚夫愚妇之本领者。既学愚夫愚妇之本领,则大通家之本领,断无希望矣。若不以为误,不妨以误为准。今为汝取法名为慧中。谓其以智慧诚于中,必能以智慧达于外。使一切有缘,同依诚中达外之旨,修持净业,自利利他也。今日之世,以兴佛法,不患不知高深玄妙之理性,患不知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而实行其所当行耳。果能一切人皆实行其所当行者,则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矣。是以光每为一切人说,必须敦笃伦常,恪尽己分。闲邪存诚,克己复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茹素,信愿念佛,决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此自行,以此化他。内而父母兄弟妻子,外而亲戚乡党朋友。俾彼同修净业,庶可谓之真佛弟子。能如是则生为圣贤之徒,没登极乐之邦。世出世间之利益,悉于此得之矣。此愚夫愚妇所能为者,并非有高深玄妙,不能企及之处。惜人多所求在彼而不在此,故难得其真实利益也。所言照料林事,不能专修,深恐难得一心。未得往生或难如愿者。须知菩萨行道,以利人为先。净土之法门,以信愿为导。有真信切愿,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无真信切愿,纵已得一心,亦难往生。(宗门人念佛,多不讲信愿,则仍属自力难蒙佛力。以其彼既不感,佛难垂应,此一著要紧之极,故为道破。)但肯以光所说以上之事,实力行去。则与观经净业正因相应,与佛本愿相应。固不必疑豫其难得往生也。现今世道人心,坏至其极。凡入林念佛者,必须令其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尤须注重因果报应。又须注重教女。如是则以后之贤人蔚起,坏坯灭绝,或有希望。否则所学皆机械变诈。机械变诈,愈精愈妙。天灾人祸,愈烈愈酷矣。正本清源之道,即在此平常无奇之中,(九月十一日)
复卓智立居士书一
复卓智立居士书一
念佛一法,唯死得下狂妄知见者,方能得益。任凭智同圣人,当悉置之度外。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誓求往生。纵令以死见逼,令其改辙,亦不可得。如此方才算是聪明人,方才能得实益。否则由多知多见,不能决疑。反不如老实头一无知识者,为易得益也。
皈依之名甚易得,皈依之实极难修。须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五戒。并须去心中幻现之贪瞋痴。修性中本具之戒定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上劝慈亲,中劝兄弟,下劝妻子仆婢,同修此道。如此,则是自利利人,己立立人之道,常行于日用伦常中也。其功德利益,何可称量。
极乐世界,不但佛之光明无量。即树网池台,各有光明。言昼夜者,略明时分。何可以此间日光已落,黑暗无观者为夜乎。不观无量寿经以鸟栖花合为夜乎。然彼世界,与此世界,天渊悬殊。所有指陈,特借此间之事,而形容之耳。实则妙不可言。何可呆板执此间之事境确论哉。生彼国者,常念三宝。彼虽已是僧,犹有上位之僧,如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岂无俗,便不可立僧之名耶。僧者和合为义。心与理和,心与道合,两无差别,故名为僧。又清净为义。贪瞋痴等杂念妄相,了不可得。戒定慧等功德利益,具足圆满。是名真清净僧。华严经十地品,地地皆不离念佛,念法,念僧。况初生彼土之人乎哉。
舌耕一事,善用心者,可以继往圣,开来学,不据位而行政,不居功而治国,岂可以厌情当之。宜唯日孳孳,死而后已,方可不愧舌耕二字。今之舌耕者,多皆诱彼少年,作狂妄之流。至于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大经大法,皆置之不论。以故世道人心,日下一日,莫之挽回也。倘能秉淑世牖民之心,以为教员。化其同事及与学生。则其功德,何有涯涘。
易蒙卦,象辞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其塾宜名正蒙。蒙然得养以正,则可直入圣贤之域。然敩学半,汝能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即是自利利他,己立立人之道。岂徒令彼幼学,得其正哉。
教授生徒,世间第一行教化事。倘将来学者,作吾子吾弟观。则其利益大矣。至于因果报应,乃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何止下愚者,藉此格其非心。大圣大贤,无不由此而成圣成贤。特以世儒不知道本,欲与佛教分途异道,遂致伏其乱天下之萌于扶竖名教之中而不自知。尚嚣嚣然以此自鸣其高。岂不令具正知正见者,深生怜悯乎哉。汝能撤破藩篱,足征宿有善根。然须战兢惕厉于视听言动之间。庶可内省不疚,人皆景从。若日说因果报应,与生徒讲感应篇,阴骘文,觉世经。而所作所为,皆与三者相反,则成登场优人,只供台下人一时悦眼娱耳而已。优人只得优人之值,断无生前没后之真利益也。愿汝深体吾言,则儒佛之心法,及究竟之实益,岂必令前人独得,而汝或不得者哉。
心净则能生净土。是以念佛之人,必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世间人果真有信愿,皆可往生,何况圣人。不修身而念佛,亦有利益。于决定往生,则百千万中难得一个。雄俊,惟恭,乃其幸也。所撰两句,是而未切。宜云,智断烦情超苦海,立坚信愿入莲池。则确切。于用功法则,皆指出矣。(烦即烦恼,乃通指。情则专指淫欲。)
医肯以济世利人为心,则其利大矣。而医只能医病,不能医业与命。倘再以因果报应,及念佛消业开示人。人必易从,则即医而宏法矣。
天下事无定,而理有定。理者事之贞干。事者理之表发。君子处世立身,守经达权,斯为得之。否则必至于违理而徇人,其失大矣。故君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权者,因时制宜之谓。乃守其常理,而复加变通其法,令其合宜耳。若反经,则全体已失,何能合道。则其权,便为非理之权矣。佛法贯通世间,于修齐治平,无一毫隔碍。惜世人不察,每执一端而论。便令无知者,因之生罪咎耳。汝之所言,仍未详其所以。故以布施之极则,为以身灭法。此事理,已于文钞中略发明之,不可一概而论。文钞对治烦恼篇中,有住持法道之凡夫,有唯了自心之菩萨。各有所宗,不可混滥而论。如太公负戟从征,夷齐叩马而谏,二者各行其道。虽圣人亦不能以此为得,彼为失也。祈详细看书,具此才思,自当有得。然尤重在于念佛也。
复卓智立居士书二
复卓智立居士书二
接来书,知又得贤嗣,不胜欣慰。汝看安士书,何不见扬州开南货,坏良心,得二孙,其子誓改父之行为,而二子同死之事。何不见文钞中有四因之文乎。何不见报通三世之理乎。念佛人死子,则咎在念佛,不念佛人绝不死子乎。须知遇灾而惧,侧身修行,乃超凡入圣之大因缘。若一不顺心,便生怨尤,乃永堕三途恶道大因缘。汝读书明理,于此事觉得难为情,是执德不弘,信道不笃,仍与不闻佛法之人见识无异。幸得令子,赐自佛天。倘永不得,汝将从此遂不生信心乎。君子于世,以身率物。若于事理不明,便随愚情所转,尚得谓之为闻道人乎。
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接手书,知某某夭殇,不禁长叹。观汝前之所说,似未通道理之知见。后之所说,颇合不怨不尤,自省自艾之道。祸福无定,损益在人。善得益者,无往而非益。甘受损者,无往而非损。过去诸佛,皆以苦境为师。以致断尽烦惑,成无上道。汝果能如俞净意,袁了凡,改过修持。岂但贤子复锡自佛天,当必亲身直入圣域矣。至于教书,说因果报应之事理,则不妨。若说念佛修持,须择其有智识知好歹者,庶不致众议纷纷。然必须先自发露自己修持之未至,故屡蒙不如意之警策,实为立身行道之一大因缘。倘事事顺心,或至骄慢放逸,不加修持。彼世之成家立业者,多由贫苦。倾家荡产者,悉属富乐。乃殷鉴也。
人生世间,当各尽其分。祸福苦乐,虽由宿业主持,然努力修持,则业便随之而转。宿世之业,当得恶报者,或不受恶报。若修持功深,则反受善报矣。倘或任意放纵,作诸恶事,则宿世之善报未受,今世恶报已临矣。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惟在当人自主。天地鬼神,只主其赏罚之权,不能主转移之权。转移之权,操之在我。既知在我,但知希圣希贤,学佛学祖。圣贤佛祖,岂拒人哉。涉世宜含厚,立身宜严肃,庶不至为邪教所忌,并所惑也。毫厘一差,天渊悬隔。未开眼人,敢藉口于超格大士乎。
念佛一法,无求不应。非止祈雨祈病有灵也。
人各有所应尽之分,当知素位而行,乃君子之本分。若超分而行,非出格大丈夫,决定不能得真利益。何也,以彼不能尽分于易处,何能尽分于难处。出家一事,语其易则易于反掌。但穿一件大领,就是和尚。而此种混光阴败佛门之和尚,多半将来在三途中过活。欲得为人,恐万中亦难得一二。若要做顶天履地,上弘下化之和尚,则难于登天矣。汝尚不能于家庭父母妻子具足时,思立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之程度,何能出家即证果,而普度怨亲耶。只缘汝当做一出家,则百事不挂怀,不知出家之事,比在家更多。汝欲清闲自在,逍遥快乐,则决不能做好僧。以弃捨父母妻子,则成大罪矣。光是出家僧,深知其利弊,故为汝详言之。若遇爱收徒弟之坏和尚,则便骗汝为他作徒弟,你就拉倒了也。且安本分修净土法门,令汝父母妻子同作莲邦眷属,则其利大矣。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修净业者,有专修圆修种种不同。譬如顺水扬帆,则更为易到。亦如吃饭,但吃一饭,亦可充饥。兼具各蔬,亦非不可。能专念佛,不持咒,则可。若专念佛,破持咒,则不可。况往生咒,系净土法门之助行乎。
金刚经中每云,若有善男信女,受持此经,乃至四句偈等。是说善男信女持经,或一卷半卷,乃至最少四句三句二句一句耳。以先说受持此经。然后说乃至,然后说等。若单说偈,则当云受持此经中某四句偈,不应前说受持此经,乃至后,又说等。乃至者,超略之词。等字,是举例之词。世人不知经中诠义究竟,即为一偈,非专指同诗者之偈也。文钞中金刚经浅说序,金刚经次诂序,皆说过。汝何竟不知,而复问我乎。世人不善会经文,便死执为偈。然则全经皆无功德,唯偈才有功德乎。睁著眼说梦话者,不知有几多,可哀也已。色见声求四句,令人悟法身实相之理。岂令人废修持种种之法门乎。经前不云乎,菩萨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布施乃举例,六度万行,皆以不住色声等行,非独一布施而已。)乃令布施而不住著于色声等,并不住著于布施而行布施。非令人不行布施,为不住也。邪见人不知此之深意,一闻破执之语,便弃实行,可不哀哉。
菩萨像,微妙庄严,不易塑画。每有似是女相,乃系凡夫不能形容其妙之故。汝认做女,真成不知佛法人之说话矣。吾人之心,与菩萨之心同一体性。吾人由迷悖故,仗此心性,起惑造业,受诸苦恼。若知即此起贪瞋痴之心,即是菩萨圆证戒定慧之心。则起心动念,何一非菩萨显神通说妙法乎。
外道各剽窃佛经中之义,而自立为宗。如取乳投水中,或取乳投毒中,既已投水中毒中矣,何得可说是佛教之一宗乎。其不知邪正之糊涂汉耳,何问是正见否。真念佛人,专一念佛,成佛尚有余裕。修行固以专一为贵也。真念佛人兼念观音,亦可为念佛之助。何以故,佛度众生,尚须观音相辅而行。况吾人上求下化,兼念观音,岂有不可之理乎。汝所问者,皆是见理不明,故成担板之见。只见一边,不知尚有那一边也。
现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宜于念佛外,兼念观音。果能至诚恳切,自可蒙恩覆被。
八字一事,何可代造。有求造者,当以因果宿缘开导。如其不听,只可推脱。断不可看情面而误人一生也。
佛弟子自既戒杀,何可为人买而送之,而令其杀乎。如其自己尊长所逼,亦宜设法劝谕,令其勿杀,以市现物。何得便谓为无法可设乎。须知人子之道,当预为陈其杀生之祸害,俾亲减除杀业。即不然,亦当恳其勿亲杀。庶不至令亲与己之杀业,结而不可解释也。是宜平时于三宝前,代父母忏悔。果真诚挚,自无有不感格者。
悬崖撒手,乃宗门中语,意取直下彻底亲见耳。凡宗门中语,概勿理会。以意在言外,非汝所堪。又须自己参究,而始得悟。知识只教其参究之法则,不说其语之义意。以说则不能开悟矣。此事勿道不能悟,即能悟亦难了生死,以仗自力故也。若不知妄说,则其罪极大,名为妄谈般若,报在地狱。以其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也。切戒切戒。
闻雷而惧,的系宿生有恶因,今生少培德。今宜以畏雷之心,兢兢业业,日励修持。则此之恶因,又成善本。损益由人自取,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但一心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往生西方,决定成佛,则离一切怖畏矣。否则怕亦不是,不怕亦不是。彼穷凶极恶者,有何所怕,然彼一气不来之怕,特彼自知耳。以故活阎君,活小鬼,世常有之。皆欲令彼一切不怕者之怕景象耳。
知有所不能,而竭力勉其所能,则为菩萨大慈大悲心行。知有所不能,而概不戒,则成地狱种子矣。邪见人每以有所不能者阻人,谓人之一吸,即有无数细虫入其腹中,皆为杀生,皆为食肉,汝何能不杀不食。此正如通身埋没于圊厕,亦欲拉人入中。人不肯依,曰汝以我为臭,汝身上常有蝇子,蚊子,虱子,蚤子,屙屎,屙尿,还不是在圊厕中,还说我臭乎。此种知见,皆属邪见,皆生于聪明人,可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