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三藏记集

  
  《般若波罗蜜偈》一卷
  
  《佛清净偈》一卷
  
  《太子出国二十偈》一卷
  
  《佛十力偈》一卷
  
  《群生偈》一卷(《旧录》所载。)
  
  《十方佛神咒》一卷
  
  《大总持祝咒》一卷(《旧录》云,《总持咒》。)
  
  《四天王神咒》一卷
  
  《护诸比丘咒》一卷(出《生经》。)
  
  《十二因缘结缕神咒》一卷
  
  《摩诃神咒》一卷
  
  《移山神咒》一卷
  
  《降魔神咒》一卷
  
  《和摩结神咒》一卷
  
  《威德陀罗神咒》一卷
  
  《异出般舟三昧经》一卷
  
  《异出宝藏经》一卷
  
  《异出普门经》一卷(目录云向一万言。)
  
  《异出义足》二卷
  
  《异出四谛经》一卷
  
  《异出菩萨本经》一卷
  
  《异出逝童子经》一卷
  
  《异出孙陀耶致经》一卷
  
  《异出十善十恶经》一卷
  
  《异出九伤经》一卷
  
  《异出了本经》一卷
  
  右合四百六十部,凡六百七十五卷。详校群录,名数已定,并未见其本。今阙此经。
  
  右二都件凡一千三百六部,合一千五百七十卷。(其已写前件八百四十六部,八百九十五卷在藏;未写四百六十部,六百七十五卷今阙。)
  
  ●卷五
  
  新集抄经录第一
  
  新集安公疑经录第二
  
  新集疑经伪撰杂录第三
  
  新集安公注经及杂经志录第四
  
  小乘迷学竺法度造异仪记第五
  
  长安睿法师喻疑第六
  
  ○新集抄经录第一
  
  抄经者,盖撮举义要也。昔安世高抄出《修行》为《大道地经》,良以广译为难,故省文略说。及支谦出经,亦有《孛抄》。此并约写胡本,非割断成经也。而後人弗思,肆意抄撮,或棋散众品,或剖正文。既使圣言离本,复令学者逐末。竟陵文宣王慧见明深,亦不能免。若相竞不已,则岁代弥芜黩法宝,不其惜欤。名部一成,难用刊削。其安公时抄,悉附本录,新集所获,撰目如左。庶诫来叶,无效尤焉。
  
  《抄华严经》十四卷
  
  《抄方等大集经》十二卷
  
  《抄菩萨地经》十二卷
  
  《抄法句譬经》三十八卷
  
  《抄阿差末经》四卷
  
  《抄净度三昧经》四卷
  
  《抄摩诃摩耶经》四卷
  
  《抄摩诃摩耶经》三卷
  
  《抄胎经》三卷
  
  《抄央掘魔罗经》二卷
  
  《抄报恩经》二卷(少上卷。)
  
  《抄头陀》二卷(抄律中事。)
  
  《抄义足经》二卷
  
  《抄法华药王品》一卷
  
  《抄维摩诘所说佛国品》一卷
  
  《抄维摩诘方便品》一卷
  
  《抄维摩诘问疾品》一卷
  
  《抄安般守意经》一卷
  
  《抄菩萨本业经》一卷
  
  《抄菩萨本业愿行品》一卷
  
  《抄四谛经要数》一卷
  
  《抄法律三昧经》一卷
  
  《抄照明三昧不思议事经》一卷
  
  《抄诸佛要集经》一卷
  
  《抄大乘方等要慧经》一卷
  
  《抄普贤观忏悔法》一卷
  
  《抄乐璎珞庄严方便经》一卷
  
  《抄未曾有因缘经》一卷
  
  《抄阿毗昙五法行经》一卷
  
  《抄诸法无行经》一卷
  
  《抄无为道经》一卷
  
  《抄分别经》一卷
  
  《抄德光太子经》一卷
  
  《抄魔化比丘经》一卷
  
  《抄优婆塞受戒品》一卷
  
  《抄优婆塞受戒法》一卷
  
  《抄贫女为国王夫人经》一卷
  
  (从《华严经》至《贫女为国王夫人》凡三十六部,并齐竟陵文宣王所抄。凡抄字在经题上者,皆文宣所抄也。)
  
  《般若经问论集》二十卷(即《大智论抄》。或云《要论》,或云《略论》,或云《释论》。)
  
  右一部,凡二十卷。庐山沙门释慧远以论文繁积,学者难究,故略要抄出。
  
  《抄成实论》九卷(齐武帝永明七年十二月,竟陵文宣王请定林上寺释僧柔、小庄严寺释慧次等於普弘寺共抄出。)
  
  《净度三昧抄》一卷
  
  《律经杂抄》一卷
  
  《本起抄经》一卷
  
  《ㄦ抄经》一卷(《旧录》所载。)
  
  《五百梵律经抄》一卷(《旧录》所载。)
  
  《大海深抄经》一卷
  
  (上六抄经是旧抄,今并阙本。)
  
  《抄为法舍身经》六卷
  
  (抄字在上,似是文宣王所抄。今阙此经。)
  
  《法苑经》一百八十九卷
  
  (此一经近世抄集,并撮撰群经,以类相从。虽立号《法苑经》,终入抄数。今阙此经。)
  
  右抄经四十六部,凡三百五十二卷。其三十八部一百五十一卷并有经,其八部一百一卷今阙。
  
  ○新集安公疑经录第二
  
  外国僧法,学皆跪而口受。同师所受,若十、二十转,以授後学。若有一字异者,共相推校,得便摈之,僧法无纵也。经至晋土,其年未远,而喜事者以沙糅金,斌斌如也,而无括正,何以具伪乎!农者禾草俱存,后稷为之叹息;金匮玉石同缄,卞和为之怀耻。安敢预学次,见泾渭杂流,龙蛇并进,岂不耻之!今列意谓非佛经者如左,以示将来学士,共知鄙倍焉。
  
  《宝如来经》二卷(南海胡作。或云《宝如来三昧经》。)
  
  《定行三昧经》一卷(或云《佛遗定行摩目扌建所问经》。)
  
  《真谛比丘慧明经》一卷(或云《慧明比丘经》,或云《清净真谛经》。)
  
  《尼吒国王经》一卷(或云《尼吒黄罗国王经》,或云《黄罗王经》。)
  
  《胸有万字经》一卷(或云《胸现万字经》。)
  
  《萨和菩萨经》一卷(《旧录》云,《国王萨{和心}菩萨经》。)
  
  《善信女经》二卷(或云《善信经》。)
  
  《护身十二妙经》一卷(一名《度世护世经》。)
  
  《度护经》一卷(或云《度护法经》。)
  
  《毗罗三昧经》二卷
  
  《善王皇帝经》二卷(或云《善王皇帝功德尊经》。或为一卷。)
  
  《唯务三昧经》一卷(或作《唯无三昧》。)
  
  《阿罗呵公经》一卷(或云《相国阿罗呵公经》。)
  
  《慧定普遍神通菩萨经》一卷(《旧录》云,《慧定普遍国土神通菩萨经》。)
  
  《阴马藏经》一卷(或云《阴马藏光明经》。)
  
  《大阿育王经》一卷(云佛在波罗柰者。)
  
  《四事解脱经》一卷(或云《四事解脱度人经》。)
  
  《大阿那律经》一卷(非八念者。阙。)
  
  《贫女人经》一卷(名难陀者。《旧录》云,《贫女难陀经》。阙。)
  
  《铸金像经》一卷(阙。)
  
  《四身经》一卷(阙。)
  
  《普慧三昧经》一卷(阙。)
  
  《阿秋那经》一卷(《旧录》云,《阿秋那三昧经》。阙。)
  
  《两部独证经》一卷(阙。)
  
  《法本斋经》一卷(西凉州来。阙。)
  
  《觅历所传大比丘尼戒经》一卷(阙。)
  
  右二十六部,三十卷。
  
  ○新集疑经伪撰杂录第三
  
  《长阿含经》云:“佛将涅,为比丘说四大教法。若闻法律,当於诸经推其虚实,与法相违则非佛说。”又《大涅经》云:“我灭度後,诸比丘辈抄造经典,令法淡薄。”种智所照,验於今矣。自像运浇季,浮竞者多,或凭真以构伪,或饰虚以乱实,昔安法师摘出伪经二十六部,又指慧达道人以为深戒。古既有之,今亦宜然矣。佑校阅群经,广庥同异,约以经律,颇见所疑。夫真经体趣融然深远,假托之文辞意浅杂,玉石朱紫,无所逃形也。今区别所疑,注之於录,并近世妄撰,亦标于末。并依倚杂经而自制名题,时不闻远适外域,退不见承译西宾,“我闻”兴於户牖,印可出於胸怀,诳误後学,良足寒心。既躬所见闻,宁敢默已。呜呼来叶,慎而察焉!
  
  《比丘应供法行经》一卷(此经前题云罗什出。佑案,经卷旧无译名,兼罗什所出又无此经,故入疑录。)
  
  《居士请僧福田经》一卷(此经前题云昙无谶出,案谶所出无此经,故入疑录。)
  
  《灌顶度星招魂断绝复连经》一卷
  
  《决定罪福经》一卷
  
  《无为道经》二卷
  
  《情离有罪经》一卷
  
  《烧香咒愿经》一卷(或云《咒愿经》。)
  
  《安墓咒经》一卷
  
  《观月光菩萨记》一卷
  
  《佛钵经》一卷(或云《佛钵记》,甲申年大水及月光菩萨出事。)
  
  《弥勒下教》一卷(在《钵记》後。)
  
  《九十六种道》一卷
  
  右十二部经记,或义理乖背,或文偈浅鄙,故入疑录。庶耘芜广,以显法宝。
  
  《灌顶经》一卷(一名《药师琉璃光经》,或名《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
  
  右一部,宋孝武帝大明元年,秣陵鹿野寺比丘慧简依经抄撰。(此经後有《续命法》,所以遍行於世。)
  
  《提谓波利经》二卷(旧别有《提谓经》一卷。)
  
  右一部,宋孝武时,北国比丘昙靖撰。
  
  《宝车经》一卷(或云《妙好宝车菩萨经》。)
  
  右一部,北国准州比丘昙辩撰,青州比丘道侍改治。
  
  《菩提福藏法经三昧经》一卷
  
  右一部,齐武帝时,比丘道备所撰。(备易名道欢。)
  
  《佛法有六义第一应知》一卷(未得本。)
  
  《六通无碍六根净业义门》一卷(未得本。)
  
  右二部,齐武帝时,比丘释法愿抄集经义所出。虽弘经义,异於伪造,然既立名号,则别成一部,惧後代疑乱,故明注于录。
  
  《佛所制名数经》五卷
  
  右一部,齐武帝时,比丘释王宗所撰。抄集众经,有似数林;但题称佛制,惧乱名实,故注于录。
  
  《众经要揽法偈》二十一首一卷
  
  右一部梁天监二年,比丘释道欢撰。
  
  右合二十部,二十六卷。
  
  《疑经》两录合四十六部,五十六卷。其三十八部失源,八部有人名。
  
  新集安公注经及杂经志录第四
  
  夫日月丽天,众星助耀,雨从龙降,氵彪池佐润,由是丰泽洪沽,大明焕赫也。而犹有ㄡ火於云夜,抱瓮於汉阴者,时有所不足也。佛之著数,真人发起,大行於外国,有自来矣。延及此土,当汉之末世,晋之盛德也。然方言殊音,文质从异,译胡为晋,出非一人。或善胡而质晋,或善晋而未备胡,众经浩然,难以折中。窃不自量,敢预僧数,既荷佐化之名,何得素餐终日乎?辄以洒扫之馀暇,注众经如左。非敢自必,必值圣心,庶望考文,时有合义。愿将来善知识,不咎其默守,冀抱瓮ㄡ火,谠有微益。
  
  《光赞折中解》一卷
  
  《光赞抄解》一卷
  
  《般若放光品》者,分别尽漏而不证八地也。源流浩汗,厥义幽邃,非彼草次可见宗庙之义也。安为《折疑准》一卷,《折疑略》二卷,《起尽解》一卷。
  
  《道行品》者,《般若》抄也。佛去世後,外国高明者撰也。辞句质复,首尾互隐,为《集异注》一卷。
  
  《大、小十二门》者,禅思之奥府也。为各作《注》。《大十二门》二卷,《小十二门》一卷。(今有。)
  
  《了本生死》者,四谛四信之玄薮也。为《注》一卷。(今有。)
  
  《密迹金刚经》,《持心梵天经》。右二经者,护公所出也。多有隐义,为作《甄解》一卷。
  
  《贤劫八万四千度无极》者,大乘之妙目也。为《解》一卷。
  
  《人本欲生经》者,九止八脱之妙要也。为《注撮解》一卷。(今有。)
  
  《安般守意》,多念之要药也。为《解》一卷。(今有。)
  
  《阴持入》者,世高所出残经也。渊流美妙,至道直迳也。为《注》二卷。(今有。)
  
  《大道地》者,修行抄也,外国所抄,为《注》一卷。
  
  众经众行或有未曾共知者,安集之为《十法句义》一卷,《连杂解》共卷。
  
  《义指》者,外国沙门於此土所传义也。云“诸部训异,欲广来学视听”也。增之为《注》一卷。
  
  《九十八结》者,《阿毗昙》之要义,为《解》一卷,《连约通解》共卷。
  
  又为《三十二相解》一卷。
  
  《三界诸天混然淆杂》,安为《录》一卷。(今有。)
  
  此土人经,出不一时,自孝灵光和已来,迄今晋康宁二年,近二百载。值残出残,遇全出全,非是一人,难卒综理,为之《录》一卷。(今有。)
  
  《答法汰难》二卷
  
  《答法将难》一卷
  
  《西域志》一卷
  
  凡二十七卷。其《诸天录》、《经录》及《答法汰难》至《西域志》,虽非注经,今依安旧录,附之于末。
  
  僧法尼所诵出经入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