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  廿日早,发,西行廿里,野中逢渤海使从上都归国。更行五里,到孤山村宋家修主人悭极,一撮盐、一匙酱醋,非钱不与。斋后,卅里到寿光县界半城村李家宿。主人爱停客取宿钱。
味店张家断中。主人心平。斋后,行卌里,到青州府龙兴  廿一日,发,行卅里,到寺宿。寺家具录来由报州。从登州五百四十里。
  廿二日,朝衙入州。见录事、司法,次到尚书押两蕃使衙门前。拟通入州牒,缘迟来,尚书入球场,不得参见。到登州知后院,送登州文牒壹通。晚衙时入州,到使衙门。合刘都使通登州牒。都使出来传语,唤入使宅。尚书传语云:「且归寺院,续有处分。」归到寺里,节度副使张员外入寺来相见。又见幕府判官,姓萧名度中。
  廿三日早朝,赴萧判官请,到宅吃粥,汤药茗茶周足。判官解佛法,有道心,爱论义,见远僧,殷懃慰问。欲斋时,节度副使差一行官唤入州进奏院斋。官人六七人,饭食如法。
  廿四日,春节破阵乐之日。于州内球场设宴。晚头,直岁典座引向新罗院安置。
  廿五日,为请公更修状进尚书: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
右圆仁等归心圣迹,涉海访寻。欲往台山,经夏修进;后游诸方,寻师求法。恐路远时热,不遂本愿。先有州牒,具申事由。伏望尚书仁造,特赐公,希遂愚诚,早迈前路。伏请处分。
  开城五年三月廿五日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状上
  从登州文登县至此青州,三四年来蝗虫灾起,吃五谷,官私饥穷,登州界专吃橡子为饭。客僧等经此险处,粮食难得。粟米一斗八十文,粳米一斗一百文。无可吃,便修状进节度副使张员外乞食。
  日本国求法圆仁请施斋
  右圆仁等远辞本国,访寻释教。为请公,未有东西,到处为家,饥情难忍。缘言音别,不能专乞。伏望仁恩舍香积之余供,赐异蕃之贫僧。先赐一中,今更恼乱,伏深悚愧。谨遣弟子惟正状。谨疏
  开成五年三月廿五日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状上
员外阁下谨空
员外施给粳米三斗、面三斗、粟米三斗。便修状谢。
    日本国僧圆仁谨谢
员外仁造,给米面,不胜感戴。难以销谢,不情不任感愧之诚。谨奉状陈谢。不宣。谨状
  开成五年三月廿五日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状上
员外阁下谨空
  廿七日,遣惟正入本典院探公事。本案报云:「已有处分,给与公验。一头给公,一头闻奏。待后日朝衙尚书押名押印,令使送到」云云。
  廿八日,立夏,天气阴沉。登州留后官王李武来院相看。便闻渤海王子先日来到,拟归本乡,待使来发去。于当寺夏供,院有斋普请,赴彼断中,众僧五十来。
  廿九日,修状进尚书乞斋粮。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 请施给斋
右圆仁等远涉沧波,投寻佛教。庸身多幸,游到尚书贵境。缘逼旅李,斋饭饥乏,语音不同,无处乞索。伏望尚书仁造,施给粮食,抚养贫僧。然乃恩舍之福,比于陈如;鸿济之德,竞乎薄拘。不任钦款之诚。谨奉状陈请,伏增悚惧。不宣。谨状
  开成五年三月廿九日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状上
尚书阁下谨空
遣弟子惟正,令奉状,即蒙还报云:「明日有处分者。」
  卅日,赴萧处士请,到宅断中。便闻节度使录求法僧等来由,闻奏天子讫。
  四月一日,朝衙得公。尚书赐给布端、茶陆斤。斋时,当寺有斋。今日尚书郎君生日,因设长命斋。
  二日早朝,萧判官宅吃粥。便入州奏状谢尚书施物,兼辞尚书。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伏蒙尚书仁造,赐给布端、茶陆斤。下情不胜感戴。谨奉状陈谢。不宣。谨状
  开成五年四月二日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状上
尚书唤入衙前,传语:「所施轻少,不足言谢。劳和尚来,好去。」次入节度副使张员外院辞别。员外唤入衙里,给茶饼食,啜茶。辞别员外,到寺里赴赵德济请斋。暮际,幕府判官施给粮米二斗,驴料小豆二斗。黄昏,入幕府判官宅,谢施路粮,辞别判官
  三日平明,发。幕府判官差行官一人送过城门。幕府从初相见之时,心极殷懃,在寺之时,每日有恩施,殷问不绝。发行之时,差人送路,兼示道路。今日,尚书、监军诸神庙乞雨。从寺里过州城,西北去城十里有尧山,山上有尧王庙。尧王昔游此界行过之处,遂建其庙矣。相传云:「每乞雨时,多感降雨。」出城向北,行廿里,到益都县界石羊村陈家。主人心平。斋后西北行十五里,到临缁县界缁水驿。西行廿五里,到金岭驿东王家宿。主人心性直好,见客殷懃。望西遥见长白山。
  四日平明,发。西南行十六里,入小路,望长白山去。向西行五里,到缁州缁川县界。主人极贫,无饭可吃,心里无恶。斋后,向北行卅里,到长山县界古县张赵村,入赵家村郭家宿。主人锻工,本是沛州人,心平有道心。
  五日早,发。西北行十里,到长山县。从县西行十里,到张李断中,主人殷懃。斋后,西行十五里,到长白山东面。日欲申时,于仙人台前不村史家吃茶,问醴泉寺。主人答:「从不村望西直行十五里,到醴泉寺」云云。便向正西入山去。错差路行十余里,多有差路,不知所向。缘夜,不村史家宿。竟夜狗吠,恐惧不眠。
  六日早朝,主人施粥,又差一人相送指路。正西入谷行过高岭,向西下,方得到醴泉寺园吃茶。向南更行二里,到醴泉寺断中。斋后,巡礼寺院。礼拜志公和尚影,在琉璃殿内安置。户柱砌。皆用碧石构作,宝幡奇彩,尽世珍奇,铺列殿里。志公和尚是十一面菩萨之化身。其本缘镌碑上:和尚朱代,金城人也。降灵于此长白山灭度,其后肉身不知所向,但作影像,举国敬重。堂西谷边有醴泉井,向前泉涌,香气甘味。有吃之者除病增寿,尔来名为醴泉寺。和尚灭后,泉水涸尽,但空井。如今泉井之上建一小堂,更作和尚影。影前堂内有石井,深五尺余,今见无水也。寺之南名为龙台,独出岫,地图所载。曾有龙舞其巅,以此奏闻,奉改名龙台寺。后因泉涌,改名醴泉寺。东西南方嵩峰连塞,北方开豁无山阜矣。寺舍破落,不多净吃。圣迹陵夷,无人修治。寺庄园十五所,于今不少。僧徒本有百来僧,如今随缘散去,现住寺者,三十向上也。典座僧引向新罗院安置。
  七日早朝,堂头吃粥,便发。典座等众僧留,「明日当寺大斋,因何早去」云云。缘欲早到台山不住,出寺门,向北行十五里,到醴泉寺庄断中。向正西行二十里,到章丘县。从县西行十五里,过济河渡口,时人唤为济口。从口西北行半里,王家宿。主人心平。
  八日,早发。正西行廿五里,到临济县,入尹家断中便发。有商人施五升米。过市正西行三十里,申时,到临邑县界双龙村张家。晚来雨下。主人心平。
  九日,朝来雨下,不得发。斋后,雨晴便发。正西行十五里,到古县,是前临邑县。城廓颓夷,无一官舍。先代寺舍破灭,佛像露坐,还为耕畴,甚可忧难。向正西行十五里,到源河渡口,过河行十里,到禹城县界燕塘村里甫家宿。主人有道心。
  十日,平明,发。正西行四十里,未时到禹城县。县市粟米一斗卌五文,粳米一斗百文,小豆一斗廿五文,面七八十文。过城西行十里,到仙公村赵家宿。通夜雷电雹雨,至晓雷雨止。主人无道心。
  十一日卯时,发。正西行卅里,午时到黄河渡口,时人唤为药家口。水色黄渥,驶流如箭,河阔一町五段许,向东流也。黄河源出昆仑山,有九曲,六曲在土蕃国,三曲在大唐国。渡口南北两岸,各有渡口。城南北各四町有余,东西各一町许。此药家口多有舟船,贪载往还人,每人出五文,一头驴十五钱。河南属齐州禹城县,河北属德州南界。过河北岸断中。四人每人吃四粉粥。主人惊怪多吃冷物,恐不消化矣。正西行三十五里,申时,到德州平原县界赵馆村赵家宿。主人无道心。
  十二日,早发。正西行卌里,到沛州夏津县界形开村赵家断中。主人有道心,施斋饭菜蔬饱足。斋后发,西行卅里,到夏津县界孟家庄孙家宿。主人有道心。
  十三日,发,西行卅五里,到王淹村王家断中。主人有道心,施斋饭。斋后,西行卅五里,申时到唐州城里开元寺宿。见说:「中丞申节度使于开元寺新开坛场,牒报街衢,令人知闻。从诸州来受戒僧四百有余,昨日坛场罢,新戒僧尽散去」云云。见未发者只有三十余人也。寺纲维具录日本国僧等来由,报中丞。
  十四日,朝衙入州,参见中丞。中丞家里设一十僧斋,便赴中丞请,于使宅里斋。斋后,到寺住。晚际,入戒坛院,见新置坛场:垒砖二层,下阶四方,各二丈五尺;上阶四方,各一丈五尺。高下层二尺五寸,上层二尺五寸。坛色青碧,时人云:「取璃色」云云。
  十五日,于城内刘家断中,饭食如法。斋后入善光寺,见尼众戒坛。堂里县幡铺席,以绳界地,不置坛,平地铺着,以为戒坛。明日起首,可行道受戒。晚衙入州辞中丞。
  十六日平明,发。西行廿里,到清河县界合章流村刘家断中,吃榆叶羹。主人虽未解佛法,自出斋饭与僧等断中。斋后发,西北卌里,到冀州南宫县界赵固村赵家宿。主人心直。
  十七日早朝,主人施粥饭。正北行十五里,西北行十五里,到南宫县,入城里张家断中。出城西北行五十里,人家希。到唐阳县,入城内觉观寺宿。寺舍破落,无有僧徒,只有知寺僧一人,见客不殷懃。房床铺设,不勾当。
  十八日平明,发。向正西行卅里,到新河口,入城南家断中。从西门出,过新河桥,正西行卅里。平原遥远,人家希绝。到赵州界宁晋县东唐城寺宿。寺极贫,僧心庸贱。
  十九日辰时,发。穿城内西北行十五里,到秦丘村刘家断中。主人虽贫,布施斋饭。午时发,西北行廿五里,热气如蒸,到赵州南开元寺宿。屋舍破落,佛像尊严,师僧心鄙,怕见客僧。
  廿日平明,吃粥。西北行卌里,到镇州鸾城县,城外孙家断中。向西北行三十里,到镇州大廓县界作护驿刘家宿。主人贼心算人。
  廿一日,早发,正北行卅里,到镇州节度府。入城西南金沙禅院,不见断中,有二僧。主人归心,自作馎饨与客僧。斋后,向正北行廿里,见客嗔慢,拨遣数度,强入院中修到使庄杨家宿。此庄即镇州前节度使王大尉之庄,大尉墓堂安在于中。王节度使家人守墓,见在有一军将姓刘,勾当墓堂精妙。南行一里,建碑堂,筑立高垣,不交开者。大尉薨后,经今三世,云云。主人有道心,于客殷懃。
  廿二日早朝,主人施粥。向正北行廿里,到南接村刘家断中。主人从来发心,长设斋饭,供养师僧,不限多少。入宅不久,便供饭食,妇人出来慰客数遍,斋了吃茶。向正北行廿五里,到镇州界行唐县,入城内西禅院宿。有廿余禅僧,心极闹乱。
  廿三日早朝,吃粥。向西北行廿五里,到黄山八会寺断中,吃茶饭。时人称之为上房普通院。长有饭粥,不论僧俗,来集便僧宿,有饭即与,无饭不与,不妨僧俗赴宿,故曰「普通院」。院中有两僧,一人心开,一人心。有一黄毛狗,见俗嗔咬,不惮杖打;见僧人,不论主客,振尾猥驯。斋后,向西北入山寻谷行,时人唤之为国信山。从上房行得廿里,到刘使普通院宿。便遇五台山金阁寺僧义深等往深州求油归山,五十头驴驮油麻油去。又见从天台国清寺僧巨坚等四人,向五台。语云:「天台国清寺日本国僧一人、弟子沙弥一人、行者一人,今见在彼中住」云云。
  廿四日,天阴发,从山谷西北行廿五里,见遇一羊客,五百许羊行。过一岭,到两岭普通院。院主不在,自修食。院中曾未有粥饭,缘近年虫灾,今无粮食。斋后,乘山谷行菀普通院宿。雷鸣降雨。,西北三十里到
  廿五日,雨下。普通院深山无粥饭,吃少豆为饭。从赵州已来直至此间,三四年来有蝗虫灾,五谷不熟,粮食难得。斋后雨停。寻谷向西行三十里,到解普通院。巡礼五台山送供人僧、尼、女人共一百余人,同在院宿。
,院中贫乏。山风渐凉,  廿六日,天晴。吃粥了,向行山谷廿里,到净水普通院修青松连岭。踰两重岭,西行卅里,到塘城普通院。过院西行,岭高谷深,翠吐云,溪水泻绿流。从塘城西行十五里,申时,到龙泉普通院宿。后丘上龙堂里,出泉清泠,院近此泉,唤为龙泉普通院。院有饭粥。
  廿七日,发,从山谷向西行廿里,到张花普通院,共九僧断中。院有粥饭。斋后行谷十里,到茶铺普通院。过院西行十里,踰大复岭。岭东溪水向东流,岭西溪水向西流。过岭渐下,或向西行,或向南行。峰上松林,谷里树木,直而且长,竹林麻园,不足为喻。山岩崎峻,欲接天汉,松翠碧与青天相映。岭西木叶未开张,草未至四寸。从茶铺行卅里,薄暮,到角诗普通院宿。院无粥饭。
  廿八日,入平谷西行卅里,巳时到停点普通院。未入院中,向西北望见中台,伏地礼拜,此即文殊师利境地。五顶之圆高,不见树木,状如覆铜盆,遥望之会,不觉流泪。树木异花不同别处,奇境特深,此即清凉山「金色世界」,文殊师利现在利化。便入停点普通院,礼拜文殊师利菩萨像。因见西亭壁上题云:「日本国内供奉翻经大德灵仙,元和十五年九月十五到此兰若」云云。院中僧等见日本国僧来奇异,示以壁上之题,故记之。午时,食堂里斋。斋后,见有数十僧游南台去。暮际,雷鸣雨下。自廿三日申时入山,至于今日,入山谷行都经六日,未尽山源,得到五台。自去二月十九日,离赤山院直至此间,行二千三百余里。除虚日,在路行正得卌四日也。愧,在路并无病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