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藏外
-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十日,夜半闻雁声,空飞南去。
十五日夜半,月蚀,院里师尽出,作声打板;五更之初,月色渐明。
十一月一日,赴新罗人王长文请,到彼宅里吃斋。斋后,共数僧等到寺院庄宿一宵。
十二日晚头,归到山院。
九日,冬至节,众僧相礼。辰时,堂前礼佛。
十六日,山院起首讲法花经,限来年正月十五日为其期,十方众僧及有缘施主皆来会见就中圣琳和尚是讲经法主,更有论义二人:僧顿证、僧常寂。男女道俗同集院里,白日听讲,夜头礼忏听经及次第,僧等其数卌来人也。其讲经礼忏,皆据新罗风俗。但黄昏、寅朝二时礼忏,且依唐风,自余并依新罗语音。其集会道俗老少尊卑,是新罗人,但三僧及行者一人,日本国人耳。
十七日,斋前由当院讲起处,且出寺往南山法空阇梨院。赤山院纲维驰书请归,不许住南院。更修状请十五日暇,纲维仅许。
廿二日,缘事不稳,归于本院。
赤山院讲经仪式:辰时,打讲经钟,打惊众钟讫,良久之会,大众上堂,方定众钟。讲师上堂,登高座间,大众同音称叹佛名,音曲一依新罗,不似唐音。讲师登座讫,称佛名便停。时有下座一僧作梵,一据唐风,即「云何于此经」等一行偈矣。至「愿佛开微密」句,大众同音唱云「戒香、定香、解脱香」等。颂梵呗讫,讲师唱经题目,便开题分别三门。释题目讫,维那师出来,于高座前读申会兴之由,及施主别名,所施物色申讫,便以其状转与讲师。讲师把尘尾,一一申举施主名,独自誓愿,誓愿讫,论义者论端举问。举问之间,讲师举尘尾,闻问者语。举问了,便倾尘尾,即还举之,谢问便答。帖问帖答,与本国同,但难仪式稍别。侧手三下后,申解白前,卒尔指申难,声如大嗔人,尽音呼诤。讲师蒙难,但答不返难。论义了,入文读经。讲讫,大众同音长音赞叹,赞叹语中有回向词。讲师下座,一僧唱「处世界如虚空偈,音势颇似本国。讲师升礼盘,一僧唱三礼了,讲师大众同音,出堂归房。更有覆讲师一人,在高座南下座,便谈讲师昨所讲文,至「如含义」句。讲师牒文释义了,覆讲亦读。读尽昨所讲文了,讲师即读次文,每日如斯。
新罗一日讲议式:辰时打钟,长打拟了,讲师、都讲二人入堂。大众先入列坐,讲师、读师入堂之会,大众同音称叹佛名长引。其讲师登北座,都讲登南座了,赞佛便止。时有下座一僧作梵,「云何于此经」等一行偈也。作梵了,南座唱经题目,所谓唱经长引,音多有屈曲。唱经之会,大众三遍散花;每散花时,各有所颂。唱经了,更短音唱题目。讲师开经目,三门分别,述经大意。释经题目竟,有维那师披读申事兴所由。其状中具载无常道理、亡者功能、亡逝日数。知登州刺史姓乌名角,时人唤乌使君。有三讳字:「明」、「绮」、「给」也,「明日」即道「来日」。青州节度使姓韦,时人唤韦尚书,无讳字也。
新罗诵经仪式,大唐唤作、「念经」:打钟定众了,下座一僧起打搥,唱「一切恭敬敬礼常住三宝」。次一僧作梵,「如来妙色身」等两行偈,音韵共唐一般。作梵之会,一人擎香盆,历行众座之前,急行行便休,大众同音诵摩诃般若题数十遍也。有一师,陈申诵经来由了,大众同音诵经,或时行经本,或时不行经本。念经了,导师独唱「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次称佛菩萨号。导师唱云:「南无十二大愿」,大众云:「药师璃光佛。」导师云:「南无药师也」,大众同音云:「璃光佛」。导师云:「南无大慈悲也」,大众同音云:「观世音菩萨」。余皆如是。礼佛了,导师独结愿回向,回向稍长。回向之后,导师云:「发心」,大众同音亦云「发心」,次道师唱发愿已竟,顶礼三宝。次施主擎施物坐,导师与愿,便散去。
廿九日晚头,此新罗院佛堂经藏点灯供养,别处不点灯。每房里,烧竹叶及草,从突出。黄昏、初夜、后夜、寅朝礼佛。后夜,诸沙弥、小师等巡到诸房拜年,贺年之词依唐风也。
开成五年。庚申.
正月一日戊寅,早朝礼佛了,不相拜谒,直归自房。吃粥之后,堂前礼佛行道。礼佛了,便于堂前,众僧同礼拜,更互参差,不依次第。
正月十五日,得当年历日抄本,写如左:
开成五年历日干同支同纳音本凡三百五十五日,合在乙巳上取士修造。
大岁申大将军在午大阴在午岁德在甲寅岁刑在寅岁破在寅岁煞在未黄旛在辰豹尾在戌蚕宫在巽
正月大 一日戊寅、土建,四日得辛,十一日雨水,廿六日惊蛰。
二月小 一日戊申、土破,十一日社、春分,廿六日清明。
三月大 一日丁丑、水闭,二日天赦,十二日谷雨,廿八日立夏。
四月小 一日丁未、水平,十三日小满,廿八日芒种。
五月 一日丙子、水破,十四日夏至,十九日天赦。
六月大 一日乙巳、火开,十一日初伏,十五日大暑,卅日立秋。
七月小 一日乙亥、土平,二日除伏,十五日处暑。
八月大 一日甲辰、火成、白露,五日天赦,十五日社,十六日秋分。
九月小 一日甲戌、火除,二日寒露,十七日霜降。
十月大 一日癸卯、金执,二日立冬,十八日小雪,廿日天赦。
十一月大 一日癸酉、金收,三日大雪,廿日冬至。
十二月 一日癸卯、金平,三日小寒,十八日大寒,廿六日腊。
右件历日具注勘过。
此日山院法花会毕。集会男女,昨日二百五十人,今日二百来人,结愿已后,与集会众授菩萨戒。斋后,皆散去。赤山法花院常住僧众及沙弥等名:僧昙表、僧谅贤、僧圣林、僧智真、僧軏范禅门、僧顿证寺主、明信去年典座、惠觉禅门、修惠、法清去年院主、金政上座、真空、法行禅门、忠信禅门、善范、沙弥道真去年直岁、师教、咏贤、信惠住日本国六年、融洛、师俊、小善、怀亮、智应,尼三人,老婆二人。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牒 当院,请游礼诸处,寻师访道。
牒:圆仁幸接仁德,住院稳善。鸿洛高深,难以酬谢。感媿之诚,在物难喻。然以岁阴推迁,春景渐暖,今欲出行巡礼诸处,访寻佛教。伏请处分。牒件状如前。谨牒
开成五年正月十九日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牒
廿日,当院纲维更作一状,差惟正及院家使报当州军事押衙张咏宅去。求法僧别作一状,同送押衙。其状如左:
展奉羊开,春景惟新,伏惟押衙尊体动止万福。即此圆仁蒙推免。先日伏蒙慈流及问,殊慰勤慕,无任感庆。限以怀情,不获被。豁欣之诚,何以为喻。圆仁钦慕释教,淹留唐境。今欲往赴诸方,寻访圣迹。伏仰洪仁,事幸垂恩庇。谨遣弟子僧惟正奉状代身。不宣。谨状
开成五年正月廿日 日本国求法僧圆仁状上
张押衙侍者谨空
廿一日,得押衙报称:「明日差使报文登县,取得帖报,专使驰报于赤山院。留心相待者。」院里众僧及押衙并村人皆云:「青州以来诸处,近三四年有蝗虫灾,吃劫谷稻。缘人饥贫,多有贼人,(煞-)夺不少。又行客乞饭,无人布施。当今四人同行,计应太难。且在此院过夏,待秋谷就,出行稳便。如欲要行,且向扬、楚州界,彼方谷熟,饭食易得。若欲遂本愿,从楚州、海州直大路向北亦得」云云。人说不同,心里进退。文登县长官讳「勋」,少府讳「平」。
廿七日晚头,得押衙报称:「昨已具高意报当县。宰君近报来云:『以申州,候十数日间,州司有处分,方可东西者。』」
二月一日,更修一状催押衙。其状如左:
仲春渐暄,伏惟押衙尊体动止万福。即此圆仁蒙恩,忽奉翰墨示及,具承高情,恩劳厚深。凡在小僧,不胜感荷。伏准县报云:「以申州,候十数日间,州司有处分,方可东西者。」微心斟酌,理灼然。但所期行李,万有余里。远客私望非此公务,窃惟县司申州,未必早急。若有迟怠,空过行节,当入热时,伏请更垂恩谋。圆仁云程踰险,专心志道,偏贪早出,不虑嫌责,轻以小事,奉烦麾下。悚愧虽积,不能默止。斯乃为慕押衙庇荫,伏望重加催劝,早赐处分。然则洪济芳声,远振海外;求法善根,同结金兰。不任勤仰之至。谨遣弟子惟正奉状代申。不宣。谨状
二月一日 求法僧圆仁状上
张押衙 侍者得押衙报云:「更差使申恳,计不久即来。且愿客无至忧屑。座主自到弊管止泊时,多少人终日区区」云云。
七日,上座弟子沙弥师敬出院向西去。
十一日黄昏,寺主弟子沙弥咏贤,偷率上座小师师俊两人同心暗出走去,院中老少无人闻知。
十四日,依新罗僧常寂请,往刘村。到彼便见白石弥勒像,体上土。问事由,答云:「于此有新罗人王宪,夜梦有一僧来语云:『我是文殊师利。古佛堂堕坏积年,无人修缉,佛菩萨埋没土中。见汝信志,故来告报。若欲知实,掘家东南宝图边,便得见者。』寤且惊怪,以梦中事语诸道俗,遂赴古图边锄掘地,深至胸上,寻得佛菩萨像。今見掘得彌勒佛像一體,文殊師利菩薩一體,普賢菩薩一軀,觀世音菩薩兩軀,大師子菩薩一體羅羅一軀,佛骨鐵閣廿斤已上。诸人见之,奇异不少。」夜头礼佛,道俗会集,施舍通夜。
十五日,斋,不限人数。便见张押衙。得押衙报云:「西行之事,小人寻时差人上州,别取处分。三五日,留心相待。如要恳急,此即专令所由奉送至县。逦迤向前,亦得十五日」。闻崔押衙船从扬州来,在乳山浦。
十七日,为与崔押衙留状一封,嘱者院家,兼以书一封同赠张大使。其状如左:
披展改岁,德音希闻。勤积增深,春景已暄。伏惟押衙尊体康裕。即此圆仁蒙恩,隔以云程,不获觐谒。瞻嘱日深,钦咏何喻。圆仁留住山院,多幸过年,厚蒙众僧仁德,殊慰旅情,斯乃押衙慈造矣。庇荫广远,岂以微身能酬答乎!深铭心骨,但增感愧。先蒙芳旨:「开春从涟水,专使赐船,送达淮南者」。近闻台山灵迹,不任追慕。圆仁本意专寻释教,幸闻圣境,何得不赴。缘有此愿,先向台岳。既违诚约,言事不谐,深愧高情。还恐所遣使人,空致劬劳,莫赐怪责。求法已后,归赤山,从清海镇转向本国。伏望参张大使具陈事情。圆仁回,略计明年秋月。若有彼方人船往来,请垂高命,特令寻看。僧等归乡,专凭鸿救。不任勤仰之至。谨留空状代申。不宣。谨状
开成五年二月十七日
日本国求法请益传灯法师位圆仁
崔押衙 传者
南判官尊体万福。虽未接拳,先已蒙知闻,宛如面觐。伏惟照悉,事情同前,请莫厌辨。缘怀无纸,不别书状。垂恕幸甚。谨空
生年未祗奉,久承高风,伏增钦仰。仲春已暄,伏惟大使尊体动止万福。即此圆仁遥蒙仁德,无任勤仰。圆仁为果旧情,淹滞唐境。微身多幸,留游大使本愿之地。感庆之外,难以喻言。圆仁辞乡之时,伏蒙筑前大守寄书一封,转献大使。忽遇船沉浅海,漂失资物,所付书札随波沉落。怅恨之情,无日不积。伏冀莫赐怪责。祗奉未期,但增驰结不情。谨奉状起居。不宣。谨状
开成五年二月十七日
日本国求法传僧传灯法师位圆仁状上
清海镇张大使麾下谨空
日本国求法圆仁,伏蒙惠赐公物若干,专在微身,不胜感荷。圆仁是外蕃庸僧,何敢当斯重施,实难销谢,但增悚愧。伏惟使君忠正膺天心,荣贵列干城,清风高标,仁化遐敷,军府晏然,缁素钦仰。圆仁为求佛教,感德远来,留游贵境,幸沐仁德,凡在下情,无任感庆。
开成五年二月十九日
十九日,斋后,出赤山新罗院入县。院主僧法清相送到勾当新罗使张押衙宅,押衙相见云:「适来得县牒,拟差人报去。和尚自来赴到此,诚智行李,甚有感应,深以相庆。」便见县牒。
文登县牒 勾当新罗押衙所
当县先申上日本国船主客僧圆仁等肆人
牒,检案内,被帖称前件客僧等,先在赤山院住舍,为春暖,欲往诸处巡礼,恐不练事由。今欲放东西,未敢专擅,状上者。奉帖准状放去者。未有准帖,牒勾当新罗张押衙处,请处分者。准状牒张押衙者。谨牒
开成五年二月十日 典王佐牒
蹋县印三处 主簿判尉胡君直
入夜,于押衙宅宿。
廿日,押衙牒付圆仁等送县司,令出公,兼差所由李明夷相送入县。便辞别押衙,及共赤山院主僧法清等相别了,向北行廿里,到望海村王家断中。斋后北行五十里,夜到文登县,入惠海寺极乐阇梨院宿。
廿一日早朝,入惠聚寺,权觅住处,北院安置。斋时,赴惠海寺极乐阇梨院断中。李明夷早朝入县,衙时过。押衙牒:「长官未判,未得公」。唐国风法,官人政理,一日两衙,朝衙晚衙。须听鼓声,方知坐衙,公私宾客候衙时,即得见官人也。
廿二日,于当寺吃粥饭。缘长官清暇不出,未得公。又闻开成天子今年正月三日崩,天下三日举哀服。又闻新天子上位,城中(煞-)四千余人,先帝时承恩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