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白莲教资料汇编


  《大般若经》云:「曼殊室利白佛言:『菩萨修行,何法疾证无上菩提?』佛言:『菩萨能正修行一相庄严三昧,疾证菩提。』」修此行者应离喧杂,不思众相,专心系念于一如来,审取名字,善想容仪,即为普观三世一切诸佛,即得诸佛一切智慧。《天台十疑论》云:「一切诸佛,悉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心系念一佛,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专令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宝王论》云:「修持一相念佛三昧者,当于行住坐卧系念不忘,纵令昏寐亦系念而寝,觉即续之,不以余业间断,不以贪嗔等间隔,随犯随忏悔,不隔念,不异念,不隔日,不隔时,念念常不离佛,念念清净圆明,即是得一相三昧也。」可谓是:若了一,万事毕。

  六时念佛功德回向法门【十五】

  远公祖师东林结社,僧俗同修,大智上贤深入禅观,得念佛三昧,中流之士六时修礼净土,回向西方。唐有诗云:「远公独刻莲华漏,犹向山中礼六时。」凡修此法,先于净室安置佛像,香华灯烛随分供养,澡浴尘垢,着清净衣,每日于日初时、日中时、日没时、初夜时、夜半时、夜终时,自对三宝,端身合掌,信礼西方。每一时目睹慈容,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一千遍,礼佛四十八拜,念西方文,发愿回向。每日昼三夜三,六时行道,精专不倦,志意修持,坚固行愿,净业圆成,他日必得中品中生矣。

  忏罪念佛功德系念法门【十六】

  《大弥陀经》云:「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号,烧香散华,燃灯悬缯,饭食沙门,起立塔寺,斋戒清净,益作诸善,一心系念于我,虽止于一昼夜不绝,亦必生我剎。不得是愿,终不作佛。」又云:「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前世作恶,闻我名号,即忏悔为善,奉持经戒,愿生我剎,寿终皆不经三恶道,径遂往生,一切所欲,无不如意。不得是愿,终不作佛。」凡修持者,先当严净坛场,烧香燃灯,广设供养,请一比丘及诸上善人同坛尊证,白佛陈意,绝虑去忧,勿豫家事,勿近内人,斋戒修持,系念彼佛名号,一昼一夜每佛一千声,诵《弥陀经》一卷。如是三次,志心忏悔,回向云:「我今自忆有生以来造诸恶业,愿此念佛功德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冤尤释除,三业所生一切诸善庄严净愿福智现前。愿得临命终时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颠倒,如入禅定,于一念顷径生西方极乐国土,见佛接引于七宝池中莲华台上,蒙佛授记,得闻经法,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可谓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华里过来香。

  晨昏念佛功德信愿法门【十七】

  在家菩萨奉佛持戒,逐日营办家缘,未能一心修行者,须是早起焚香,参承三宝,随意念佛,每日黄昏亦如是礼念,以为常课。如或有干失时,次日当自对佛忏说。此之法门,要且不妨本业:为士者不妨修读,为农者不妨耕种,为工者不妨作务,为商者不妨买卖。晨参夕礼之外,更能二六时中偷那工夫持念佛号百声千声,志诚为功,期生净土。回向云:「弟子某礼念功德,愿命终时径生净土,莲华池畔,亲见弥陀,宝树行中,相逢善友,普为父母师长法界众生同满此愿。」可谓积尘成巨岳,滴水渐成河。

  简径念佛功德十念法门【十八】

  兹云式忏主云:「在俗人尘务忙冗,每日清晨服饰已,面西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一念,如是十念,但随气短长,气极为度,其念佛声不高不低,调停得中。如此十念,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显是藉气束心也。回向云:『某一心皈命西方阿弥陀佛,愿以净光摄我。我今称如来名,经十念顷,求生西方。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剎,十念我名,若不生我国者,我誓不成佛。今以十念功德,愿命终时心不颠倒,于一念顷生极乐国,闻佛妙法,速证菩提。』」可谓信心如不退,决定礼金僊。

  慈照宗主圆融四土选佛图序【十九】

  夫寂光同居,一智无殊,情生彼此,见有亲疏。觌面了色,空性如如,本无二路,自见妙麤。吾不如是,一体 毗卢,先须识本,免被茶糊。行有行相,智有智模,原有愿力,进有程途。惺惺寂寂,如净明珠,照彻心体,凡圣同途。四土合辙,三身一如,头头净土,处处阿弥。且山僧因见四土混乱无纶,智转行融,致使利钝不分,因果俱失,只言净土,不知净土高低,只说唯心,不知心之深浅,故见诸家相毁,各执一边,谁知自破宗风,非魔能坏。今则略开一线,述出四图,削去迷情,顿明心地,然后河沙法界该收一纸之中,无量法门出乎方寸之内耳。
  圆融四土总相之图(图略)
  自性弥陀佛,唯心净土机。悟来唯一念,迷后历三祗。折摄二门设,圣凡一路归。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凡圣同居土
  见图(图略)
  凡圣情差智有殊,须凭修证契毗卢。恐人力少行疲倦,权指西方住半途。
  横出二界少人知,易修易往勿狐疑。尘垢未除求解脱,一心信愿念弥陀。
  临终正念分明去,三朝七日预知时。既生净土常闻法,何愁不得悟心机。
  愿不退三德迷宗用体胜劣应情见未除具烦恼十念成就生横出三界须陀洹及其人天所见八尺之身凡圣居
  此土皆是僧俗男女人等,但有信愿念佛,皆得往生。不断烦恼,不舍家缘,不修禅定,但念佛名,临终弥陀接引。一生净土,便获神通,入无生忍。
  方便胜居土
  见图(图略)
  断除烦恼绝踪由,灭智灰心罢便休。宝所不能前进步,如来方便故相留。
  竖出三界声闻性,烦恼尘劳急断除。八定四禅频观炼,永超凡世不还归。
  行不退解脱德体用宗胜应身一切智破见思惑八关等生竖出三界四果声闻弟子等所见丈六金身罗汉居
  此土皆是定性小乘根性。怕怖三界,如虎鬼龙蛇。破见思惑,杀贪嗔痴,断如来种。如獐独跳,不顾后羣,偏执小见,沉空滞寂。生方便土,如来纯说,大乘调伏。
  实报庄严土
  见图(图略)
  心法微微犹未遣,应知情尽始除根。贴肉汗衫既未脱,纤尘犹碍大乾坤。
  非横非竖理偏宜,三观澄心进莫疑。一力未能超彼岸,依然还落圣贤机。
  智不退般若德用宗体圆满报身道种智破尘沙惑分破无明三心克备生非横非竖出三界八万四千相好一生补处及诸大士所见菩萨居
  此土皆是大乘、圆修三观,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觉法身大士。如尘若沙,各各分破、无明,分身十方八相,成道度脱众生。皆未究竟,天台贤首教委明。
  常寂光凈土
  见图(图略)
  境智如如绝证修,更无闲事滞心头。情尽见除消息断,一轮明月挂中秋。
  冲关透顶不思议,但于当念绝思惟。唯心净土唯心净,直下承当第一机。
  智开惑破无烦恼,返本还源独自知。无心身满尘沙界,任运摄将诸子归。
  位不退法身德宗体用清净法身一切种智破三惑尽一念不生冲关透顶无上正真诺佛所见法界身果人居
  此土是最上乘境界,惑尽情忘,诸法不生,般若不生,不生不生,名大涅盘究竟。居涅盘山顶端,居常寂光土,名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名到彼岸,亦名空劫以前自己也。
  东方四土
  见图(图略)
  四土非方域,情生碍不通。悟迷分大小,净秽隔西东。
  万有形虽别,千机理自同。春风俱一拂,何处不华红。
  大见始终无改,小见九品差殊。上智祇在一心,下智东西隔碍。
  西方四土
  见图(图略)
  莫谓西方远,西方在目前。虽云越十万,曾不离三千。念佛纔开口,华池已种莲。信心如不退,决定礼金僊。
  西方是取相,欣厌二门修,若人从此入,得一切处皆净土。
  阿鼻依正,全处极圣之自心;身土毗卢,不逾下凡之一念。智者云:「岂离伽耶别求常寂光土,须知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善观心者,一切万法唯心本具耳。
  观心四土
  见图(图略)
  欲识天真佛,从来绝证修。不须外寻觅,但向自心求
  悟后三身合,迷时四不周。莫生分别见,直下息心休。
  夫终日寂光而未尝寂光者,凡夫也。欲证寂光而未极寂光者,菩萨也。具足寂光而住持寂光者,如来也。常寂光净土是离相心,若到此地,见一切处皆常寂光。
  西方四土
  见图(图略)
  恒沙四土
  见图(图略)
  一心四土
  见图(图略)
  圆融四土
  见图(图略)
  目前四土
  见图(图略)
  三谛四土
  见图(图略)
  相即四土
  见图(图略)
  迷悟四土
  见图(图略)
  人人四土
  见图(图略)
  绝待四土
  见图(图略)
  教是佛眼,禅是佛心;心若无眼,心无所依;眼若无心,眼无所见;心眼和合,方辨东西。禅教和融,善知通塞。当知机有利钝,法有开遮。若定作一路收机,都成谤法。四门入郭,都在府前;四土收心,各登彼岸。听教之士,不可偏邪;参禅之流,应如是会。权实方便,运用在人,惟宜事理融通,不可执法而成病。闻思修三慧,戒定慧三学,各要反本还源,尽欲革凡成圣。今人不了,各执一边,只说教不通禅,禅不通教,本为去执,反属偏情,平等修心,却生分别。禅云:「黄华翠竹,总是真如。」教云:「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势至菩萨因念佛故,自得心开;智者大师诵《法华经》,得见真法。是处各存妙道,岂在喧争?今要凡心与身土和融,念佛与禅教一道,入门虽别,到底是同,休起爱憎,莫分彼此,各须究本,勿竞枝条。不可执实而谤权,执权而谤实也。
  清凉国师云:「尘劳业海,结惑坚执,情尽见除,不劳收拾。」夫法报应之三身,寂光同居四土,各要归源,咸回一路。一身三身,四土一土,非后非前,无来无去。情见有差,非佛隐覆,祇许心传,不通言句。周遍圆融,无尽无穷,一真无碍,重更重重。帝珠莫喻,梵网难同,拨转机关,八达四通。不在伶俐,唯假惺惺,毗卢得道,许汝便成。永绝生死,即放光明,若不拟议,海晏河清。
  一土分四土,土土各三身,身土无有尽,情见恰如星。
  如来无碍力,似月在天轮,州州皆见月,处处有光明。
  后颂
  大道通天下,明明几百州,州州各道路,路路合春秋。
  迷后三身别,悟来一也休,这般无彼此,莫把结冤雠。
  念佛提纲
  本自无踪无迹,方便与君拈出。有人问我何为,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心开
  因修三昧念弥陀,忽睹弥陀心上过。始觉行行皆宝所,方知土土悉交罗。
  禅教相成
  天台贤首慈恩教,达磨南山意不殊。法门头数无穷尽,不离毫端绝妙麤。
  三身体同
  三德秘藏及三身,舒卷临机分不分。处处融通无罣碍,勿教一向作三人。
  三宝不异
  佛法僧宝最为真,岂异而今一点灵。举一即三三是一,莫教错认定盘星。
  身土不二
  毗卢即是寂光土,寂光即是大毗卢。身土本来无二相,皇城元是大京都。
  心佛无殊
  此心即是弥陀佛,弥陀即是自心源。皆道蟾光有亏减,谁信从来日月圆。
  绝迹无相
  念念圆明法界同,免向三祗着劫修。若也此中明了得,一点微尘也不留。
  情画宛然
  毗卢海藏全无迹,寂光妙土亦无踪。劫火洞然毫未尽,青山依旧白云中。
  头头见道
  寂光金宝及泥沙,到处无心便是家。了得个中玄妙意,优昙元是白莲华。
  处处逢源
  心心念念弥陀佛,头头处处古毗卢。微尘剎海如星布,撮在山僧一画图。

  ○念佛正宗卷第三

  念佛正宗说
  定明宗体
  李长者华严合论十种净土权实宗体
  念佛参禅求宗旨说
  净土非钝根权说
  真歇了禅师净土宗要
  寂室大师示净土实见
  大智律师示念佛事理不二
  文法师行序念佛宗要

  念佛正宗说【一】

  明教大师曰:「能仁之垂教也,必以禅为宗而佛为祖。」祖者乃其教之大范,宗者乃其教之大统。大统不明,则天下不得一其所诣;大范不正,则天下不得质其所证。夫古今之学佛辈竞以其所学相胜者,盖由宗不明、祖不正而为患。然非其祖宗素不明不正也,后世学者不能尽考经论而校正之,乃有束教者不知佛之微旨妙在乎言外,语禅者不谅佛之所诠概见乎教内,纷然自相是非,古今何尝稍息。予尝探《大藏》,或经或传,校验其所谓禅宗者,佛祖之心也。佛说一大藏教,未尝不以心为宗也。嗟乎!众生之根器异也,又安得以一法而明之。我佛平等设化,于是对其病而投其药耳。且夫净土一宗念佛之法,有实有权,有顿有渐,皆以显如来所证之实理,廓众生自性之本源,以念佛三昧摄一切人,明心见性,入于佛慧。
  或问之曰:念佛其可明心见性入佛慧乎?予谓之曰:心为万法之宗,操之在我,则何道不成?大势至菩萨以念佛证无生忍,究其因地,纯于念佛上用功。念佛无间,打成一片,所以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盖佛者心也,念佛念心,心心不二,心既不二,佛佛皆然。一念贯通,无前后际,三际俱断,是真道场。尘尘显示剎剎全彰,是谓入于如来正遍知海,具足如来一切种智。念佛之旨,大略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