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魏译]身资生住持。众生惟识见。是故现转识。水波浪相似。
  [唐译]身资财安住。众生识所现。是故见此起。与浪无差别。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大海波浪性。鼓跃可分别。藏与业如是。何故不觉知。
  [魏译]大海波浪动。鼓跃可分别。阿黎耶识转。何故不觉知。
  [唐译]尔时大慧。复说颂言。大海波浪性。鼓跃可分别。藏识如是起。何故不觉知。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凡夫无智慧。藏识如巨海。业相犹波浪。依彼譬类通。
  [魏译]凡夫无智慧。黎耶识如海。波浪转对法。是故譬喻说。
  [唐译]尔时世尊。以颂答曰。阿赖耶如海。转识同波浪。为凡夫无智。譬喻广开演。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日出光等照。下中上众生。如来照世间。为愚说真实。已分部诸法。何故不说实。
  [魏译]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说偈言。日出光等照。下中上众生。如来出世间。为凡夫说实。佛得究竟法。何故不说实。
  [唐译]尔时大慧。复说颂言。譬如日光出。上下等皆照。世间灯亦然。应为愚说实。已能开示法。何不显真实。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若说真实者。彼心无真实。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一切俱时现。心境界亦然。
  [魏译]尔时世尊以偈答曰。若说真实者。彼心无真实。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俱时而得现。心境界亦然。
  [唐译]尔时世尊。以颂答曰。若说真实者。彼心无真实。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俱时而显现。心境界亦然。
  境界不具故。次第业转生。识者识所识。意者意谓然。五则以显现。无有定次第。
  [魏译]境界不具故。是故次第现。识者识所识。意者然不然。五则以现见。定中无如是。
  [唐译]境界不具故。次第而转生。识以能了知。意复意谓然。五识了现境。无有定次第。
  譬如工画师。及与画弟子。布彩图众形。我说亦如是。彩色本无文。非笔亦非素。为悦众生故。绮错绘众像。
  [魏译]譬如巧画师。及画师弟子。布彩图众像。我说法亦尔。彩色本无文。非笔亦非器。为众生说故。绮错画众像。
  [唐译]譬如工画师。及画师弟子。布彩图众像。我说亦如是。彩色中无文。非笔亦非素。为悦众生故。绮焕成众像。
  言说别施行。真实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此为佛子说。
  [魏译]言说离真实。真实离名字。我得真实处。如实内身知。离觉所觉相。解如实为说。此为佛子说。
  [唐译]言说则变异。真实离文字。我所住实法。为诸修行说。真实自证处。能所分别离。此为佛子说。
  愚者广分别。种种皆如幻。虽见无真实。如是种种说随事别施设。所说非所应。于彼为非说。
  [魏译]愚者异分别。种种皆如幻。惟见非真实。如是种种说。随事实不实。为此人故说。于彼为非说。
  [唐译]愚夫别开演。种种皆如幻。所见不可得。如是种种说。随事而变异。所说非所应。于彼为非说。
  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哀悯者所说。自觉之境界。
  [魏译]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药。如来为众生。惟心应器说。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诸如来世尊。自觉境界说。
  [唐译]譬如众病人。良医随授药。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外道非境界。声闻亦复然。世间依怙者。证智所行处。
  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初中后夜常自觉悟修行方便。当离恶见经论言说及诸声闻缘觉乘相。当通达自心现妄想之相。
  [魏译]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离虚妄分别能取可取境界相者。当离愦闹离睡眠盖。初夜后夜常自觉悟修行方便。离诸外道一切戏论。离声闻缘觉乘相。当通达自心现见虚妄分别之相。
  [唐译]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若欲了知能取所取分别境界。皆是自心之所现者。当离愦闹昏滞睡眠初中后夜勤加修习。远离曾闻外道邪论及二乘法。通达自心分别之相。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已。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何等为圣智三相当勤修学。所谓无所有相。一切诸佛自愿处相。自觉圣智究竟之相。修行得此已。能舍跛驴心智慧相。得最胜子第八之地。则于彼上三相修生。大慧。无所有相者。谓声闻缘觉及外道相彼修习生。大慧。自愿处相者。谓诸先佛自愿处修生。大慧。自觉圣智究竟相者。一切法相无所计着。得如幻三昧身。诸佛地处进趣行生。大慧。是名圣智三相。若成就此圣智三相者。能到自觉圣智究竟境界。是故大慧。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魏译]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住持智慧心相者。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大慧。何等为上圣智三相。所谓无所有相。一切诸佛自愿住持相。内身圣智自觉知相。修行此已能舍跛驴智慧之相。得胜子第八地三相修行。大慧。何者无所有相。谓观声闻缘觉外道相。大慧。何者一切诸佛自愿住持相。谓诸佛本自作愿住持诸法。大慧。何者内身圣智自觉知相。一切法相无所执着。得如幻三昧身。诸佛地处进趣修行。大慧。是名上圣智三相。若成就此三相者。能到自觉圣智境界。是故大慧。诸菩萨摩诃萨求上圣智三相者。当如是学。
  [唐译]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住智慧心所住相已。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何者为三。所谓无影像相。一切诸佛愿持相。自证圣智所趣相。谓修行者获此相已。即舍跛驴智慧心相。入菩萨第八地。于此三相修行不舍。大慧。无影像相者。谓由惯习一切二乘外道相故而得生起。一切诸佛愿持相者。谓由诸佛自本愿力所加持故而得生起。自证圣智所趣相者。谓由不取一切法相。成就如幻诸三昧身。趣佛地智故而得生起。大慧。是名上圣智三种相。若得此相即到自证圣智所行之处。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勤修学。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会译卷第一之上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会译卷第一之下

    明临济正宗中都沙门员珂会译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下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大菩萨众心之所念。名圣智事分别自性经。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圣智事分别自性经百八句分别所依。
  [魏译]尔时圣者大慧菩萨。知诸大菩萨摩诃萨心之所念。承佛如来住持之力。问于如来。名圣智行分别法门体。世尊。愿为我说。名圣智行分别法门体。依百八句分别说。
  [唐译]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诸菩萨心之所念。承一切佛威神之力。白佛言。唯愿为说百八句差别所依圣智事自性法门。
  如来应供等正觉。依此分别说菩萨摩诃萨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以分别说妄想自性故则能善知。周遍观察人法无我。净除妄想照明诸地。超越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诸禅定乐。观察如来不可思议所行境界。毕定舍离五法自性。诸佛如来法身智慧。善自庄严。起幻境界。升一切佛刹兜率天宫乃至色究竟天宫。逮得如来常住法身。
  [魏译]如来应正遍知。依此百八句。为诸菩萨摩诃萨。分别说自相同相妄想分别体修行差别法。诸菩萨善得此妄想分别自体法行差别能清净人无我法无我。善解诸地过诸声闻辟支佛禅定三摩跋提之乐。得诸佛如来不可思议境界修行故。得离五法自体相行。入诸佛法身体真实行故。得如来法身善决定处。如幻境界所成故。一切国土从兜率天阿迦尼咤处得如来身故。
  [唐译]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为诸菩萨摩诃萨堕自共相者。说此妄计性差别义门。知此义已。则能净治二无我观照明诸地。超越一切二乘外道三昧之乐。见诸如来不可思议所行境界。毕竟舍离五法自性。以一切佛法身智慧。而自庄严入如幻境。住一切刹兜率陀宫色究竟天。成如来身。
  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着。觉知因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大慧。复有余外道。见种求那。极微。陀罗骠。形处横法各各差别。见已计着无兔角横法。作牛有角想。
  [魏译]佛告圣者大慧菩萨。有一种外道邪见执着空无。所有妄想分别智因有二。自体无体分别兔角无。如兔角无诸法亦无。大慧。复有余外道。见四大功德实有物。见各各有差别相实无兔角。虚妄执着妄想分别实有牛角。
  [唐译]佛言。大慧。有一类外道。见一切法随因而尽。生分别解。想兔无角起于无见。如兔角无。一切诸法悉亦如是。复有外道。见大种求那尘等诸物形量分位。各差别已执兔无角。于此而生牛有角想。
  大慧。彼堕二见不解心量。自心境界妄想增长。身受用建立妄想根量。大慧。一切法性亦复如是。离有无不应作想。大慧。若复离有无而作兔无角想。是名邪想。彼因待观。故兔无角不应作想。乃至微尘分别事性悉不可得。大慧。圣境界离。不应作牛有角想。
  [魏译]大慧。彼诸外道堕于二见不知唯心。妄想分别增长自心界。大慧。如身资生器世间等。唯是心分别。不得分别兔角离于有无。大慧。不得分别一切诸法离于有无。大慧。若有人离于有无。作如是言。无有有兔角分别。不得分别无有有兔角。彼人见相待因。不得分别无兔角。何以故。大慧。乃至观察微细微尘不见实事。离圣人智境界。不得分别有牛角。
  [唐译]大慧。彼堕二见不了唯心。但于自心增长分别。大慧。身及资生器世间等。一切皆唯分别所现。大慧。应知兔角离于有无。诸法悉然勿生分别。云何兔角离于有无。互因待故。分析牛角乃至微尘。求其体相终不可得。圣智所行远离彼见。是故于此不应分别。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得无妄想者。见不生相已。随比思量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耶。
  [魏译]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愚痴凡夫不见分别相。而比智分别彼人见无。
  [唐译]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彼岂不以妄见起相。比度观待妄计无耶。
  佛告大慧。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所以者何。妄想者。因彼生故。依彼角生妄想。以依角生妄想。是故言依因。故离异不异。故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角。
  [魏译]佛告圣者大慧菩萨。大慧。非观分别心彼人无相。何以故。因虚妄分别心。依角有分别心。大慧。依止虚妄角有分别心。是故依依止。因离相待法非见法彼无角。
  [唐译]佛言。不以分别起相待以言无。何以故。彼以分别为生因故。以角分别为其所依。所依为因离异不异。非由相待显兔角无。
  大慧。若复妄想异角者。则不因角生。若不异者。则因彼故。乃至微尘分析推求悉不可得。不异角故彼亦非性。二俱无性者。何法何故而言无耶。大慧。若无故无角。观有故言兔无角者。不应作想。大慧。不正因故。而说有无二俱不成。
  [魏译]大慧。若离分别心更有分别。应离角有非因角有。大慧。若不离彼分别心。彼法乃至观察微尘不见有实物。大慧。不离于心彼法应无。以彼二法有无不可得。若尔见何等法有何等法无。大慧。若不如是见有无。不得分别有无。此义云何。见有牛角见无兔角。不得如是分别。大慧。以因不相似故。有无义不成。以诸外道凡夫声闻说有无义二俱不成故。
  [唐译]大慧。若此分别异兔角者则非角因。若不异者因彼而起。大慧。分析牛角乃至极微求不可得。异于有角言无角者。如是分别决定非理。二俱非有谁待于谁。若相待不成。待于有故言兔角无。不应分别。不正因故。有无论者执有执无二俱不成。
  大慧。复有余外道见。计着色空事形处横法。不能善知虚空分齐。言色离虚空起分齐见妄想。
  [魏译]大慧。复有余外道。见色有因妄想执着形相长短。见虚空无形相分齐。见诸色相异于虚空有其分齐。
  [唐译]大慧。复有外道。见色形状虚空分齐而生执着。言色异虚空起于分别。
  大慧。虚空是色。随入色种。大慧。色是虚空。持所持处所建立性。色空事分别当知。大慧。四大种生时自相各别。亦不住虚空。非彼无虚空。
  [魏译]大慧。虚空即是色。以色大入虚空故。大慧。色即是虚空。依此法有彼法。依彼法有此法故。以依色分别虚空。以虚空分别色故。大慧。四大种生自相各别不住虚空。而四大中非无虚空。
  [唐译]大慧。虚空是色随入色种。大慧。色是虚空。能持所持建立性故。色空分齐应如是知。大慧。大种生时自相各别。不住虚空中。非彼无虚空。
  如是大慧。观牛有角故兔无角。大慧。又牛角者析为微尘。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若言观余物者。彼法亦然。
  [魏译]大慧。兔角亦如是。因牛角有言兔角无。大慧。又彼牛角析为微尘。分别微尘相不可得见。彼何等何等法有。何等何等法无而言有耶无耶。若如是观余法亦然。
  [唐译]大慧。兔角亦尔。观待牛角言彼角无。大慧。分析牛角乃至微尘。又析彼尘其相不现。彼何所待而言无耶。若待余物彼亦如是。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当离兔角牛角虚空形色异见妄想。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当思惟自心现妄想。随入为一切刹土最胜子。以自心现方便而教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