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通集
-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
第二十四则临济宾主
举临济两堂首座齐下喝。(虾蟆叫)僧问济还有宾主也无。(问取虾蟆)济云。宾主历然。(咄)天童拈云。杀人刀活人剑。在临济手里。(天童万松。岂可无分)虽然如是。当时便与一喝。(咄云。即今亦不迟)直饶大骋神通。也祇得同声相应(岂止在临济手里)。
师云。风穴参雪峰。尝问此话。峰叙与岩头钦山进途。而值临济已逝。不及参见。则曰汝欲会。当问取他子孙可耳。穴后见南院颙。举雪峰之意。院曰。雪峰古佛也。承天宗道。临济此语。走杀天下衲僧。我即不然。当时见僧举。但云一对无孔铁锤。万松咄云。百杂碎。临济一日问洛浦。一人行棒。一人行喝。那个亲。浦云。总不亲。济云。作么生得亲。浦便喝。济便打。盖临济宗风。当阳独露。全机大用。不贵言说。当时若问万松。两堂首座齐喝。还有宾主也无。咄云。宾主历然。临济有语无喝。天童有喝无语。如今杀人刀。活人剑。在万松手里。忽有人问。那个是宾。那个是主。咄云。具眼底辨取。
第二十五则洞山宾主
举洞山问隐山。(此回蹉过。他后难逢)如何是主中主。(这话)隐云。长年不出户。(出也)洞云。如何是主中宾。(特来参见和尚)隐云。青山覆白云。(去离不得)洞云。宾主相去几何。(一有多种)隐云。长江水上波。(二无两般)洞云。宾主相见。有何言说。(两口同一舌)隐云。清风拂白月。(不动唇皮善举扬)天童拈云。主也云藏顶相。(仰望不及)宾也雪压眉棱。(父少儿子老。举世所不信)相去也门司有限。(王入深宫。臣归私室)言说也玉振金声。(他日如何举似人)我此四句。且道与隐山是同是别。(因修者易。创立者难)丛林具眼者试请辨看(有名不在镌顽石)。
师云。潭州龙山禅师。参马祖。得道。隐潭州龙山。无人知者。山行迷路。或到之。一僧至。隐问自何而来。僧曰。某老宿处来。隐曰。老宿有何言句。僧曰。他云。说则千句万句。不说则一字也无。隐曰。恁么则蝇子放卵也。僧作拜。隐打之。洞山悟本。与密师伯到山前。见流水中有菜叶。拨草行六七里。忽见隐在庵前。便问此山无路。阇黎辈向何处来。洞曰。无路且置。和尚自何而入。隐曰。我不曾云水。洞曰。和尚住此山多少时也。隐曰。春秋不涉。洞曰。此山先住。和尚先住。隐曰。不知。洞曰。何谓不知。隐曰。我不从人天来。洞山良久。方问此话。隐山答毕。又问和尚见个甚么道理。便住此山。隐曰。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到如今无消息。隐因有颂示之曰。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把是非来辩我。浮生穿凿不相关。隐自是焚庵。遁入深山幽寂之处。不知所在。犹自号隐山焉。无尽灯。主中主。作宾中主。为对下句主中宾。然失洞上四宾主血脉。僧问洞山如何是主中主。山云。阇黎自道取。僧曰。某道得底是客中主。如何是主中主。山曰。与么道则易。相续也大难。故天童作主中主。与答辞长年不出户。不失血脉。洞问如何是主中宾。隐云。青山覆白云。洞山尝云。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儿。白云终日倚。青山总不知。洞云。宾主相去几何。待相去即向你道。隐云。长江水上波。正与法界观中海波喻合。或问恁么则禅不出教意。向道教还出得禅意么。或曰。禅教相去几何。恰道长江水上波。何得忘却。洞问宾主相见。万松道。还有眼么。有何言说。还有口么。隐云。清风拂白月。且道是何章句。宾向主说。则清风拂白月。主向宾言。则白月照清风。此犹是主中宾。宾中主边事。若是主中主。宾中宾。了没交涉。天童拈道。主也云藏顶相。且道与前青山覆白云。还相滥不。前句先山后云。若作青山起白云。意更稳顺。今言覆者。好云无事不离山也。天童云藏顶相。不必是山。投子颂云。无见顶露云攒急。既是无见顶相。明主边事。更用云攒。明主中主也。洞山道。道无心合人。人无心合道。欲识个中意。一老一不老。雪压眉棱。主中宾也。天童道。丝纶降。号令分。寰中天子。塞外将军。中外君臣。各安其分。门司。有限也。或谓玉振金声。梵音深妙也。你且道清风拂白月。有多少音响。竹林海巨川颂风铃云。铜唇铁舌太尖新。楼角悬来不记春。言外百千三昧法。因风说与个中人。且道他道甚来。善学柳下惠。终不师其迹。天童四句与隐山何别。更听风铃。子细分辨。
第二十六则云门佛法
举云门云。(龙王善降)佛法大煞有。(担取来填枯井)祇是舌头短。(争奈口门宽)复自云长也。(非但上至梵天。遍覆剎尘世界)天童拈云。云门大师。虽然自起自倒。(天使其人不自由)要且车不横推。理无曲断(明廉暗察。审录难瞒)。
师举乌石灵观禅师云。若言我不道。即哑却我口。若言我道。即秃却我舌。觉范道。佛法大有。祇是牙痛。云门首身。免挂后人唇齿。早有天童。放伊不过。祇见螳螂之前攫。不觉弹丸之后随。云门舌长。天童点检了也。更有一个。且待别时。
第二十七则沩仰摘茶
举沩山与仰山摘茶次。(大众普请宜先到)沩云。终日祇闻子声。不见子形。(茶树焉能鬲得伊)仰便撼茶树。(觌面相呈不较多)沩云。子祇得其用。(祇道得一半)仰云。未审和尚如何。(非但闻声。亦见其形)沩良久。(到退三千)仰云。和尚祇得其体。(六月债负热厮还)沩云。放子三十棒。(早来三十。替和尚吃)天童拈云。沩山仰山。父父子子。(夜半泼墨。日午点灯)丛林尽道各得一橛。(谁信道这橛是那橛。那橛是这橛)殊不知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秋(莫逆之友。休分彼此)。
师举首山念云。夫为宗师。须具择法眼始得。当时不是沩山。便是扶篱摸壁。万松道。酒不醉君子。棒不打好人。琅琊云。五更侵早起。更有夜行人。万松道。泽广藏山理能伏豹。琅琊又云。若不是沩山。洎合打破蔡州。万松道。倒得田单七十城。玄觉谓三十棒云。且道过在什么处。万松道。再犯不容。和声便打。佛鉴云。张公乍与李公友。待罚李公一杯酒。倒被李公罚一盏。好手手中无好手。万松道。某甲吃米。不似和尚吃盐多。沩仰父子。相见不对面。对面不相见。一人得用。令不孤行。一人得体。道无不在。仰山克己复礼。卑不动尊。沩山正令当行。杀人见血。念法华。琅琊觉。羡沩山父子。举临济家风。佛鉴服手搰了。难逢快便。不是天童拈出。沈埋洞上宗风。最好是父父子子。不同君君臣臣。三纲五常。世谛流布。仰山得用。沩山得体。诸方皆为各得一橛。而不劈开两破。富那夜奢问马鸣曰。锯义者何。鸣曰。与师平出。鸣问木义者何。奢曰。汝被我解。还会天童云天水月么。穴细金针才露鼻。芒长玉线妙投关。
第二十八则楞严推心
举楞严会上世尊告众云。若能推底是汝心。则认贼为子。(换了屋梁)修山主云。若能推底不是汝心。则认子为贼。(忍为绝后计)天童拈云。如今推也。是子是贼。(即在人心反覆间)买帽相头。(莫使直中直)食鱼去骨(须防人不人)。
师举楞严经云。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於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唐唯悫法师。科此经名八处征心。一神汤内泻。二灵膏返熁。三针治内障。四火角返搜。五神咒鞭治。六金刀坼脑。七针骸补助。此科第八名膏肓出鬼。天童略举云。若能推底是汝心。则认贼为子。衲僧门下。谓之认奴作郎。昔陶渊明蓝舆。一子与仆舁之。指仆谕子曰。此亦人子也。善待之。长者之言也。世谚有云。宁怜有力之奴。不爱无力之子。与前渊明之言。暗合吾宗。即妄即真。点化之旨。安国瑫云。得之於心。伊兰作栴檀之树。失之於旨。甘露乃蒺藜之园。修山主道。若能推底不是汝心。则认子为贼。白玉碾作象牙梳。黄金打作鍮石筯。弄巧成拙。有如此者。天台智者道。有人幼离乡。年长血气方刚。闻父在乡中为恶少年所欺。含恨还乡。图雪父耻。路人相伴。将至父舍。忽逢其雠。同伴戏之。指为其父。归人拜跪。鸣抱感泣。同伴笑曰。实汝父仇。归人欲打。手不能举。及至见父亦不感泣。此谕无作四谛。苦即是灭。集即是道。无灭道可修。无苦集可断。上生经道。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记此人。成佛无疑。近岁陈秀玉学士。尝问万松。弥勒菩萨。为什么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万松道。真心本静。故不修禅定。妄想本空。故不断烦恼。士复问香山大润和尚。山曰。禅心已定。不须更修。断尽烦恼。不须更断。复问竹林海巨川。川曰。本无禅定烦恼。士曰。唯此为快耳。楞严认贼为子。山主认子为贼。不是则业识茫茫。是则神通妙用。智觉禅师唯心诀云。痴爱成解脱真源。贪瞋运菩提大用。妄想兴而涅盘现。尘劳起而佛道成。天童道。如今推也是子是贼。一般面草。由人做造。相头买帽。比脚栽靴。他家自有儿孙。将来使用恰好。吃饭防噎。食鱼去骨。常作贼心。莫拈他物(参)。
第二十九则长庆有望
举长庆云。总似今日老胡有望。(自从胡乱后。盐醋更丰饶)保福云。总似今日老胡绝望。(社歌醉舞。带累平人)天童拈云。富嫌千口少。(得之本有)穷恨一身多(失之本无)。
师云。无尽灯。作总似今夜有望。绝望。圆通善国师。见玄悟玉。香山彝。言涉嘲谑。责曰。总似汝辈。佛法岂到今日。有以见先德忧念丛林之切矣。达磨西来。九年面壁。始遇知音。今长庆保福。列剎相望。钟梵交鸣。长庆一千五百人。保福七百余人。大弘雪峰之道。仪型禅苑清规。祖述少林。老胡有望也。洪州武宁慧安禅师。与圆通秀铁壁。同参天衣怀为法属。性皆刚直。安苦硬恬洁。非秀公若也。安居武宁荒村破院。单丁三十年。而圆通应诏住法云。其威光烜然。可以引致法友。而升青云。或时以书致安。安未尝拆而弃之。侍者不解其意。问之。安曰。吾始以秀有精彩。今知其痴也。夫出家儿。冢间树下。办那事。如救头然。无故於八达衢头。架大屋。养数百闲汉。此真开眼尿床。吾何复对语哉。然吾宗自此益微矣。汝辈犹能见之。今保福七百余人。武宁所谓吾宗自此益微矣。故云老胡绝望也。此犹是门庭施设边事。若也入理深谈。天童道。穷恨一身多。武宁单丁。犹为分外。不见道。若立一尘。家国兴盛。野老颦蹙。不立一尘。家国丧亡。野老讴歌。且道那个底是。碧岫峰头思大口。红尘堆里志公心。
第三十则石霜出世
举僧问石霜。真身还出世也无。(世还出真身也无)霜云。不出世。(还入世也无)僧曰。争奈真身何。(是出是入)霜云。琉璃瓶子口。(是世是身)天童拈云。通身及尽。(绵绵不漏丝)彻底无功。(了了忘担荷)撒手兴来。(云尚无心能出岫)随处得用。(卖尽风流不着钱)还识石霜老汉么。(左右觅便)当堂无影迹。(穷便穷如范丹)遍界不曾藏(富便富如石崇)。
师云。将为石霜祇会枯木死株。内绍外绍。今日负急临危。便道琉璃瓶子口。洞山道。此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语。於斯见矣。这僧知而故问道。真身还出世也无。石霜一往泛然而答道不出世。今诸方教乘师德。推让禅老。为出世间人。将谓高超三界。首出万灵也。昔王山法祖。侍磁州大明。戮力十年。躬为侍者。秘重深严。不见参学。一旦抽单。罔不疑怪。或问大明。侍者何往。明曰。诸方来诸方去。何介意哉。又问参学何似。明曰。道有参学。栽他头角。道无参学。减他威光。一众方疑或蒙印许。其后久隐西山太原府。府运两衙。请住王山。创建禅席。皆号开堂出世也。万松谓此非出世间。真入世间也。这僧问真身还出世也无。此问真身无相。还能出现说法利生也无。此非问出尘世。正问入廛垂手时节也。石霜常举君臣父子。至尊严烈。深处禁宫。故云不出世也。这僧也奇怪。便拏粗[打-丁+客]细。拈他空(去声)处道。争奈真身何。一则赤讳白誺。二则私窃欺公。两阵夹攻。决无活路。不意石霜。门欲阖一拶便开。船欲沈一篙便转。奉个琉璃瓶子口。便那里得来。所以天童道。撒手兴来。随处得用。为什么适来却道不出世。不见天童道。当堂无影迹。既无影迹。为什么道随处得用。不见天童道。遍界不曾藏。诸仁者为什么难会。此犹是喻。且道如何是法。周遍十方心。不在一切处。
第三十一则雪峰古涧
举僧问雪峰。古涧寒泉时如何。(为甚无风浪起)峰云。瞪目不见底。(许你眼明)僧云。饮者如何。(甘露洋铜。有利有害)峰云。不从口入。(玉液华池纳百川)僧举似赵州。(出一人口。入万民耳)州云。不可从鼻孔里入。(尽从这里流出)僧却问州。古涧寒泉时如何。(闽山远接太行山)州云苦。(裂舌不堪尝)僧云。饮者如何。(着甚来由)州云。死。(一坑埋却)雪峰闻云。赵州古佛。(善哉甘口鼠。食人不害疼)从此不答话。(阴蛆内胃)天童拈云。扶竖宗乘。须还大匠。(久向天童)雪峰辨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身心。(为人如为己)赵州用一百二十岁老作家手段。(党理不党亲)不妨奇怪。(万松惯见似寻常)如今众中随言定旨。(痴人面前。不得说梦)乱作贬剥。(舌头压杀人)深屈古人。(死无对证)然则相席打令。似有知音。(易开终始口)镂骨铭心。罕逢明鉴(难保岁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