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通集
-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
师云。雪窦天童。万松尝谓如孔门游夏。在吾法中。宗教之马鸣龙树也。及乎拈此公案。虽返三隅。犹欠一着。不见药山初参石头问。三乘十二分教粗知。常闻曹溪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未明了。伏望慈悲指示。头曰。与么也不得。不与么也不得。与么不与么。总不得。汝如何会。山伫思。头曰。子缘在江西。速往矣。山至江西拜起。如前问之。曰。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有时教伊扬眉瞬目者是。有时教伊扬眉瞬目者不是。子意如何。山於言下有省。再拜谢之。祖曰。子见何道理。山曰。某於石头处。如蚊子上铁牛。祖曰。子得之矣。宜善保护。石头浑仑无缝罅。药山蚊子上铁牛。江西双放双收。药山言下大省。雪窦道。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然后没交涉。万松道恁么也得。不恁么也得。正好帝网交罗。重重无尽。投子修颙禅师。嗣圆照大本。住颕州荐福日。欧阳文忠公。因颕守。道师德业。备馔延师。遽问曰。浮图之教。何为者。师乃欵论。指妙挥微。优游於华藏法界之都。从容於帝网明珠之内。欧阳悚然曰。吾初不知佛书。其妙至此。公易箦之际。召子弟诫之曰。吾生平以文章名当世。力抵浮图。今此衰残。忽闻奥义。方将研究。命也奈何。汝等勉旃。无蹈后悔。清凉观国师。判禅门南北两宗。不出顿教。沩山一日索门人呈语。乃曰。声色外与吾相见。仰山凡三度呈语曰。如两面镜相照。於中无像。沩曰。此语正也。我是你不是。早立像了也。仰山却问沩山。某精神昏昧。有拙祇对。未审和尚於百丈师翁处作么生呈语。沩曰。我於百丈先师处呈语。如百千明镜鉴像。光影相照。尘尘剎剎。各不相借。仰山於是礼谢。这个唤作顿教得么。唤作恁么不恁么总不得。然后没交涉得么。虽然。更须知有遮照同时。遮照不立。然后同时即不立。不立即同时。放收诸门更须知有向上一窍在。直饶黄蘗行道於威音王以前。犹是王老师儿孙。更选何人为师。乌龟稽首须弥柱。
第八十八则密师把针
举洞山问密师伯作什么。(怪你一问迟也)密云。把针。(好与一剳)山云。把针事作么生。(穿过了也)密云。针针相似。(几乎蹉差)山云。二十年同行。作这个语话。(俗气也未尽)密云。长老又作么生。(看锢鏴着生铗)山云。大地火发(照顾眉毛)天童拈云。大地火发。(更添一把)间不容发。(表里洞赤)南海昆仑。(干他甚事)天寒不袜。(赤脚过卢州)祖祖相传。(不知有甚)一头搕[木*(天/韭)](满面风埃)。
师云。岩头在甘贽家过夏。一日把针次。贽自田中回。豁前拄锹亚身立。豁以针作札势。贽急入家着衣欲拜谢。行婆问有何事。贽曰。不得说。婆曰。且要大家知。贽举前话。婆失声曰。此话三十年后。须知一回饮水。一回着噎。女子闻举。乃曰。还知尽大地人性命。被上座一针头上札却么。万松道。此针头上虽小。利害极宽。教中说。无色界天。百千万亿针锋上立。不相障碍。智觉寿云。如针锋上无边身菩萨。似藕丝悬须弥之山。唯叹希奇。罔知所措。密师伯道。针针相似。也好个消息。往往作明明不昧。了了常知。不然道。念念攀缘一切境。心心永断诸分别。直得头头上显。物物上明。念念无差。心心无间。也祇是一机一境。昭昭灵灵边事。争似洞山大地火发。般若如大火聚。四面不可入如大末虫。处处能栖。唯不能泊火焰之上。天童道。间不容发。犹可卜度南海昆仑。天寒不袜。须是拨白露净。脱洒汉。始会这话。这里着得洞山。密老。廿贽。岩头。天童。万松么。所以道。祖祖相传。一头搕[木*(天/韭)]。忽有个本色行脚衲僧来参。向道拈却沩山笠来。与子相见。
第八十九则陈操勘僧
举陈操尚书。与众官楼上。遥见数僧从远来。(今日不着)众官云。数员禅客。(也不得草草)陈云。不是。(也不得草草)官云。焉知不是。(隔窗相眼)陈云。待与验过。(勘破了也)僧至楼下。(刺头入胶盆)陈云。大德。(贼打不防家)僧举首。(鼻孔在别人手里)陈云。不信道不是。(终是倚官挟势)官罔撩。(一状领过)天童拈云。陈尚书当面白拈。(惯得其便)瞒长芦一点不得(管是普州人)。
师云。睦州太守。亦尝任宣州。陈操尚书。与睦州同姓。仍嗣睦州。腾跃丛林。勘辨衲子。诸方患之。唯见云门。纳败跪伏。门尝曰。十经五论。师僧三二十年。尚不奈何。尚书争得会。张无尽。非兜率悦。东林总。莫能开发。苏东坡。非佛印元。佛慧泉。莫能抗论。所以道。张无尽。未免搀行夺市。真如喆。祇能借水献花。看他陈操尚书。名藩巨镇。现宰官身。公干之余。不忘佛事。客官祇随人上下。众僧空穿短巷长街。忙里偷闲。被人拈却鼻孔。陈操不唯傍行皇化。兼秉佛祖权衡掣。电光中不容拟议。尚书既鬼市里卖瘦。天童便贼手里作贼。诸仁者。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逐无穷。
第九十则雪峰淘米
举雪峰在洞山作典座。(分明供养心)一日淘米次。(童行不得气力)山问。淘沙去米。淘米去沙。(弄险作么)峰云砂米一时去。(唯嫌拣择)山云。大众吃个什么。(托和尚法荫)峰便覆却盆。(可惜抛撒常住)山云。子他后别见人去在。(从苗办地)天童拈云。雪峰祇管步步登高。(不解从空放下)不觉草鞋跟断。(任谁接续不上)若也正偏宛转。(孤轮匪运)敲唱俱行。(只翼难冲)自是言气相合。(鸾逢凤舞)父子相投。(蛆见蝇鸣)且道洞山不肯。雪峰意在什么处。(好意问便恶发)万里无云天有过。(下不论上)碧潭似镜月难来(生怕死水里浸却)。
师云。青华严拈此话云。洞山恁么道。是甚道理。虽然一色乾坤。争奈山高水阔。所以野人云。功夫不到不方圆。言语不通非眷属。乃代云。淘砂去米。淘米去砂。无影长生桂。经霜结子频。大众吃个什么。金凤采香衔不尽。玉雏食蕊叶长新。万松道。青华严虽然答尽深深意。争奈投机句未亲。忽有人问。万松代云。淘砂去米。淘米去砂。祇向道涤尽尘砂。不遗颗粒。大众吃个什么。向道粥将木杓舀。饭用笊篱捞。雪峰全机大用。投子说妙谈玄。行令底祇知尽法。不管无民。谈玄底祇解敲唱俱行。未得应时纳祜。万松不能天水合同秋。要且不坏世间相。何也。厨中典座穷精细。且作长行粥饭僧。
第九十一则芭蕉好恶
举僧问芭蕉。有一人不舍生死。(减之太短)不证涅盘。(增之太长)师还提携也无。(彼自无疮)蕉云。山僧粗识好恶。(勿伤之也)天童拈云。芭焦虽然识好恶。(一服平胃散)且不能牵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医病不得。害命不得)如今若有人问。长芦便和声打。(一服见效)为什么如此。我从来不识好恶(当炉不避火)。
师云。郢州芭蕉五世彻禅师。嗣芭蕉慧清。清嗣南塔光涌。涌嗣仰山彻。乃沩山五世孙也。师於宗门大有拈提。具在灯录。一日僧问有一人不舍生死。不证涅盘。师还提携也无。蕉云。山僧粗识好恶。这僧饱看教乘。兼通禅理。拈出个无孔铁锤。咬嚼无处下口。拈掇无处下手。定当芭蕉。芭蕉是别机宜。识休咎底汉。向线道难分处。不可妄生穿凿道。老僧粗识好恶。虽不犯手伤锋。要且无为人手段神清有言曰。可救而不救。是谓不仁。不可救而不救。可谓不仁乎。虽然有救人成患害。不救却慈悲。芭蕉有之。天童善用驱耕夺饥手段道。这僧才问。便和声打道。我从来不识好恶。还见二老为人处么。李陵持汉节。潘阆倒骑驴。
第九十二大慈行说
举大慈示众云。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非但口言而得清净)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多虚不如少实)洞山云。说取行不得底。(还有口么)行取说不得底。(还有足么)云居云。行时无说路。(踏破乾坤)说时无行路。(横吞宇宙)不行不说时。(不妨省力)合行什么路。(不是山东。便是河北)洛浦云。行说俱不到。则本分事在。(真不掩伪)行说俱到。则本分事无。(曲不藏直)天童拈云绝是非。(言满天下无口过)没踪迹。(行满天下无怨恶)相逢不识面。(见则无口无脚)识面不相逢。(瞎则能说能行)诸尊宿各有长处。(谁肯卖苦瓜)如今舌头上无十字关。(甚底不得道)脚跟下无五色线。(那里不得去)要行便行。(举步踏着)要说便说。(开口道尽)若有人问。长芦如何是要行便行。(是必早回程)天童云步。(蹉过了也)如何是要说便说。(留取暖肚)天童云。啊(错下名言)。
师云。凤翔府。石柱禅师。始游方。至洞山。遇青林垂语曰。有四种人。一人说过佛祖。一步行不得。一人行过佛祖。一句说不得。一人说得行得。一人说不得行不得。那个是其人。柱出众曰。一人说过佛祖一步行不得者。祇是无舌不许行。一人行过佛祖。一句说不得者。祇是无足不许说。一人说得行得者。祇是函盖相称。一人说不得行不得者。如断命求活。洞上语言。似存知解。不落今时。大慈示众。恐人唯尚空言。不务实行。高丽僧统义天曰。古之所谓禅者。藉教习禅者也。今之所谓禅者。离教而说禅者也。万松道。禅果可说可行乎。大慈可谓入草求人。真大慈也。洞山道。说取行不得底。云居道。说时无行路。青林道。一人说过佛祖。一步行不得。石柱云。祇是无舌不许行。僧问云盖本。说不得作么生行。本云。踏着舌头。洞山云。行取说不得底。云居云。行时无说路。青林云。一人行过佛祖。一句说不得。石柱道。祇是无足不许说。僧问云盖本。行不得底作么生说。本云。脚下着口。云居道。不行不说时。合行什么路。洛浦云。行说俱不到。则本分事在。青林云。一人说不得行不得。石柱云。如断命求活。洛浦云。行说俱到。则本分事无。青林云。一人说得行得。石柱云。祇是函盖相称。这般说话。唤作金针双锁。玉线贯通。圆鉴唤作妙叶兼。洞上唤作唱玄路。便见大慈示众。犯风烟。露锋骨。虽然。云盖本嗣白云端。解道脚下着口。踏着舌头。晦堂嗣先佛觉道。脚跟下踏着三寸舌。行说俱到。万松将诸家。说底公案。一类相从。互为指注。令人易解也。不似天童。分明拈出无舌人说底玄谈。无足人行底玄路。天童不行玄。不说妙。牙不沥水。足不沾尘。信步行时无远近。开怀说处不堤防。
第九十三则水潦大悟
举水潦和尚。问马大师。如何是佛法大意。(马祖脚不小)马祖与一踏倒。(何不再问)水潦豁然大悟。(不因不由)起来呵呵大笑。(谢他不啼哭)云。百千法门无量妙义。祇向一毫头上识得根源去。(犹成剩法)天童拈云。马大师不合放过。(天童脚更大)待伊起来恁么道。(劈口便与)但问祇这一毫从什么处得来。(适来和尚脚跟痛)待伊拟议。更与一踏(把火助热)。
师云。洪州水潦和尚亡其名。初参马师。因踏而悟。出世后告众曰。自从一吃马师踏。直至而今笑不休。上堂曰。若说一法。则十方诸佛收一法中。百千妙门。一一毛头上。千圣同輙。决定不别。此皆一踏上荐得。百千法门。无量妙义。祇向一毛头上。识得根源去。梵网经云。心地法门。如毛头许。是诸佛之本源。行菩萨道之根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雪窦道。古今何人知此情。一毛师子众毛毕。所以道。一叶落。天下秋。一尘起。大地收。智觉禅师道。如一滴之水。与渤海之润性无差。若芥孔之空。等太虚之容纳非别。虽是重言不当吃。一回拈出一回新。所以天童踏了更踏。赵州一日於僧堂前问南泉。异则不问。如何是类。泉以手托地。州以脚踏倒。却归涅盘堂叫悔悔。泉令侍者问。悔个什么。州云。悔不更与两踏。所以天童道。马祖当时。不合放过。为他犹有一毫头命根不断在。还会天童道。待伊拟议更与一踏底意么。不见道。马驹踏杀天下人。
第九十四则古德法身
举古德云。长者长法身。(主山高按山低)短者短法身。(拄杖长。拂子短)天童拈云。且道舜若多神。唤什么作法身。(虚空无面目。不用巧妆眉)良久云。(十字打开)还会么。(两手分付)不可续凫截鹤。夷岳盈壑去也(持钵不得道不饥)。
师云。教中道。无边身菩萨。穷上界而有余。劬尸罗长者。睹三尺而无尽。万松道。释迦老子。能为下劣。忍於斯事。老老大大。舞罐灯戏。见人道。长也长也。便长。见人道。短也短也。便短。祇如清净法身。还有长短也无。若无。古德为甚道。长者长法身。短者短法身。不见道。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此颂两联。大似前言不副后语。殊不知钩锁连环。血脉不断。棱严经道。舜若多神。无身觉触。舜若。西音。此云虚空。天童道。舜若多神。唤什么作法身。他祇知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忘却应物现形。如水中月。还知天童不可续截夷盈处么。随分三尺一丈六。明明触处露堂堂。
第九十五则布袋弥勒
举布袋和尚颂云。弥勒真弥勒。天童着语云。拶破面门。(话作两橛)分身千百亿。天童着语云。筑着鼻孔。(炼成一块)时时示时人。天童着语云。高着眼。(且莫撒砂)时人皆不识。天童着语云。当面讳却。(许你亲见)天童复拈云。憨皮袋拦街截巷。(错认绊索)直是无回避处。(撞着驾头)还辨得么。(和尚是天童)脑后见腮。莫与往来(识人多者是非多)。
师云。善财开楼阁门。见遍法界。皆是弥勒。而今楼阁门开也。诸人还见么。若更道不见。你指出个不是底来。五祖演道。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无事街头立。被人唤作贼。晋阳贾文振。诵王梵志诗云。我若有钱时。更肥更能白。无事街头立。人要请做客。我要借十文。忙言与一百。我若无钱时。更瘦更能黑。无事街头立。被人唤作贼。我要借十文。一文借不得。此二诗证之前颂。激讽诸人。不为不切矣。湛然居士着辨邪论。以辨糠[薜/虫]之祖刘纸衣。自称弥勒下生。广引上生下生二经。以佛言为定量。经云。却后五十六亿万岁。尔乃下生。糠[薜/虫]下生。何太早乎。谓傅大士憨皮袋。亦不当为弥勒化身。答曰。傅大士造像写经。不可胜数。糠[薜/虫]大毁经像。憨皮袋剃发披缁。饮啖无择。糠[薜/虫]垂发白衣。米亦不食。若例二大士。甚不类也。方当下无间地狱尽。转徙他方狱中。当来弥勒下生时。名亦不闻。輙敢窃比於我圣流。因辨於此。学者应知。洞山谓云居曰。昔南泉问讲弥勒下生经。僧曰。弥勒甚么时下生。僧曰。见在天宫。当来下生。泉曰。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居随举便问曰。祇如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未审谁与安名。洞山直得禅床震动。乃曰应阇黎。青州和尚道。二十年云山坐断。衲帔尘生。一句子针芥相投。禅床震动。万松道。洞山家风。严密不通风。天童便道。憨皮袋拦街截巷。回避不及。还与洞山相违也无。万松道。天童有后手。何也。不见首。脑后见腮。莫与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