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别集
- 高峰原妙禅师语录
高峰原妙禅师语录
若论此事。的的用功。正如狱中当死罪人。忽遇狱子醉酒睡着。敲枷打锁。连夜奔逃。於路虽多毒龙猛虎。一往直前。了无所畏。何故。则为一个切字。用功之际。果能有此初心。管取百发百中。即今莫有中底么。以拂子击禅床一下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若论克期取证。如人担雪填井。不惮寒暑。不分昼夜。横也担。竖也担。是也担。非也担。担来担去。纵使经年越岁。以至万劫千生。於其中间信得及。踏得稳。把得定。作得主。曾无一念厌离心。曾无一念懈怠心。曾无一念狐疑心。曾无一念求满心。果能有恁么时节。果能具恁么气槩。到遮里。管取人法双忘。心识俱泯。形如槁木朽株。志若婴儿赤子。蓦然担子卒地断。嚗地折。永嘉道。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好与三十痛棒。
若论此事。不假长劫熏修。积功累德。亦不问贤愚利钝。久习初机。只贵孟八郎汉。不顾危亡得丧。发大愤志。起大疑情。如善财童子。参胜熟婆罗门。大火聚中。投身而入。正恁么时。人法俱忘。心机泯绝。左之右之。[祝/土]着磕着。不是洞山麻三斤。定是云门乾矢橛。若还[毯-炎+畏][毯-炎+畏][毯-炎+崔][毯-炎+崔]。魍魍魉魉。莫道亲见高峰。直饶向老胡肚皮里打一遭。依前乾没一星事。
偈颂
颂赵州无字示陈太尉
澄潭千载毒龙蟠。倒岳倾湫谁解看。直下一刀成两段。虚空粉碎髑髅乾。
示如法禅人
识得根源认得伊。全身犹堕在尘围。纵然和座都掀倒。尚有烟霞绕翠微。
直造悬崖上上关。白云影里转身难。个中若使能通变。夺食驱耕总是闲。
如如不动法中王。举足无非是道场。不到水穷云尽处。争知觌面是檀郎。
示如梦禅人行脚
闲处休居静莫住。转入转深转幽固。纵至深深尽底时。更须知有那一步。昔日曹溪亲到来。今时往往多差互。若非丧尽目前机。倒岳倾湫无觅处。
山中四威仪供佛鉴师翁韵
山中行。步高身尽轻。拟飞去。惟恐世人惊。
山中住。黯淡云无数。誓相期。共守无生路。
山中坐。静看空花堕。问何为。待结团栾果。
山中卧。月落猿啼过。正堪眠。石定从教破。
云庵
或淡或浓拖雨去。半舒半卷逆风来。为怜途路无栖泊。却把柴扉永夜开。
示徒
学道如初莫变心。千魔万难愈惺惺。直须敲出虚空髓。拔却金刚脑后钉。
学道之心似镜明。纤尘才染便忘形。廓然照出娘生面。一簇青烟锁翠屏。
学道如撑逆水舟。篙篙着力莫随流。忽然失脚翻身去。踏断寒江月一钩。
又示徒
工夫果的有真疑。动静寒暄总不知。枕子蓦然开口笑。钵盂[跳-兆+孛]跳上须弥。
示淳谦首座持钵
千家万家。总是维摩丈室。十斛百斛。无非达磨眼睛。若向遮里会得。何劳向外经营。其或未然。咄酒肆淫坊休放过。龙宫虎穴要亲临。
示徒三戒
开口动舌。无益於人。戒之莫言。
举心动念。无益於人。戒之莫起。
举足动步。无益於人。戒之莫行。
辞世
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
小佛事
若琼上座火
举炬云。向遮里荐得。拈一茎草。即是琼楼玉殿。不然。琼楼玉殿。即是一茎草。掷下火云。剔起眉毛火里看。
志足净人火
生不足。死有余。灰飞烟灭露全躯。便恁么。有何拘。六月炎炎火一炉。
志藏净人煅骨
一大藏教。全体是火。若有岭南灵骨。便好赤身担荷。虽然。更入红炉重煅过。
二正煅座煅骨(一人齿不坏)
正上座。两不成双。一不成只。牙齿分明是具骨。万煅炉中色正辉。泥牛触碎苍龙窟。
志光居士火(吴士)
以火打圆相云。姑苏水。天目山。总是维摩不二关。烈焰光中回首处。依稀彷佛似人间。
广舍上座煅骨
取不得。舍不得。正恁么时。如何委悉。咄。剔起眉毛火里看。分明一具黄金骨。
明山都管火
以火打圆相云。遮里见得。便见山即山。水即水。大洋海底火星飞。天目峰头波浪起。不然。掷下火云。家家门前火把子。
志明道人火
只遮一着子。今古无传授。惟有明道人。始终能保守。守。铁牛火里翻筋斗。
得意化主入塔
得意忘言。逆行顺化。常在途中。不离家舍。弹指一下。塔户开了也。徧界髑髅无处藏。遮里全身俱放下。
法昙上座火
汝名瞿昙。佛名法昙。分明举似。疑则别参。掷火云。大洋海里火烧龛。
赞佛祖
观音大士
大海波心。盘陀石上。真观净观。是相非相。如月在天。无水不现。水月俱捐。如何瞻仰。咄。切忌妄想。
达磨祖师(二)
开旗展阵入梁邦。未睹天颜早已降。纵有神通难转欵。翩翩一苇渡长江。
三空请赞
未离西乾。恶声已布。面壁九年。一场败露。咦。不知赚却多少儿孙。直至如今钉桩摇橹。
自赞
师子院明初院主请
鼻无两窍。眼露双睛。十分无面目。一味得人憎。将正续三世之业。等闲籍没。向白云千峰之上。特地掀腾。坐断死关。幸自恶声难掩。那更被伊描邈。转见可怜生。呵呵呵。三十年后。宁无人路见不平。
大觉禅师祖雍长老请
中大仰毒。奋师子威。平生负重病。举世无良医。向莲峰插一茎草。为少室发千钧机。舌头无骨。额下生眉。唤作开山即错。不唤作开山犹非。从教后代乱针锥。
西隐接待师立山主请(地名西马塍)
乌豆眼睛生铁面。直向孤峰顶上。将无米饭塞断天下衲子咽喉。固是家常。因甚更教人参个一归何处。吽。忆着江南三月天。马塍西畔春无数。
双髻禅庵请
恣无明。逞人我。诽释迦。骂达磨。虽是赤心。返成话堕。六年坐铺卖不行。至今被人唤作滞货。
禅人请赞(二)
遮个村僧。只好闻名。尾巴才露。天下人憎。
不识岩头密启处。刚言悟得仰山禅。遮场败露难遮盖。留与儿孙万世传。
卷下(终)
行状
师姓徐。讳原妙。苏之吴江人。受业秀之密印。雪岩钦禅师的嗣。生宋戊戌三月二十三日申时。受具癸丑。宝佑乙卯行脚。辛酉得悟。丙寅隐龙须。苦行九载。甲戌迁双髻。大元己卯上西峰。辛巳入张公洞。扁死关。不越户。十五年。学徒参请无虚日。僧俗授戒几数万人。开山师子大觉。元贞乙未腊月朔。焚香说偈告众坐亡。春秋五十八。腊四十三。度徒弟几百人。以是月二十一日庚申。全龛塔於死关之内。从治命也。
孝小师明初嗣法比丘 祖雍 识。
行状
师讳原妙。号高峰。吴江人。俗姓徐。母周氏。梦僧乘舟投宿而孕。宋嘉熙戊戌三月二十三日申时生。才离襁褓。喜趺坐。遇僧入门。辄爱恋欲从之游。十五岁。恳请父母出家。投嘉禾密印寺法住为师。十六剃发。十七受具。十八习天台教。二十更衣入净慈。立三年死限学禅。一日父兄寻访。巍然不顾。二十二请益断桥伦。令参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话。於是胁不至席。口体俱忘。或如厕。惟中单而出。或发函。忘扃鐍而去。时同参僧显慨然曰。吾己事弗克办。曷若辅之有成。朝夕护持惟谨。时雪岩钦寓北磵塔。欣然怀香往扣之。方问讯。即打出闭却门。一再往。始得亲近。令看无字。自此参扣无虚日。钦忽问阿谁与你拖个死尸来。声未绝即打。如是者不知其几。师扣愈虔。值钦赴处之南明。师即上双径。参堂半月。偶梦中忽忆断桥室中所举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疑情顿发。三昼夜。目不交睫。一日少林忌。随众诣三塔讽经次。抬头忽睹五祖演和尚真赞云。百年三万六千朝。返覆元来是遮汉。蓦然打破拖死尸之疑。其年二十四矣。解夏诣南明。钦一见便问。阿谁与你拖个死尸到遮里。师便喝。钦拈棒。师把住云。今日打某甲不得。钦曰。为甚么打不得。师拂袖便出。翌日钦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师云。狗舐热油铛。钦曰。你那里学遮虚头来。师云。正要和尚疑着。钦休去。自是机锋不让。次年江心度夏。迤[这-言+里]由国清过雪窦。见西江谋希叟昙。寓旦过。昙问曰。那里来。师抛下蒲团。昙曰。狗子佛性你作么生会。师云。抛出大家看。昙自送归堂。暨钦挂牌於道场。开法於天宁。师皆随侍服劳。屡将有所委任。辞色毅然。终不可强。一日钦问。日间浩浩时。还作得主么。师云。作得主。又问睡梦中作得主么。师云。作得主。又问正睡着时。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在甚么处。师无语。钦嘱曰。从今日去。也不要汝学佛学法。也不要汝穷古穷今。但只饥来吃饭。困来打眠。才眠觉来。却抖擞精神。我遮一觉。主人公毕竟在甚么处安身立命。丙寅冬。遂奋志入临安龙须。自誓曰。[拚-ㄙ+ㄊ]一生做个痴呆汉。决要遮一着子明白。越五载。因同宿友推枕堕地作声。廓然大彻。自谓如泗州见大圣。远客还故乡。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在龙须九年。缚柴为龛。风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炉。日捣松和糜。延息而已。尝积雪没龛。旬余路梗绝烟火。咸谓死矣。及霁可入。师正宴坐那伽。甲戌迁武康双髻峰。盖和庵主攀缘又上一棱层之意也。及至学徒云集。然庵小难容。乃拔其尤者居之。丙子春。学徒避兵四去。师独掩关。危坐自若。及按堵启户视师。则又畴昔雪中之那伽也。於是户履弥伙。应接不暇。乃有楖栗横肩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之语。己卯春。腰包宵遁。直造天目。西峰之肩。有师子岩。拔地千仞。崖石林立。师乐之有终焉之意。弟子法升等追寻继至。为葺茅盖头。未几。慕膻之蚁后集。师乃造岩西石洞。营小室如舟。从以丈。衡半之。榜以死关。上溜下淖。风雨飘摇。绝给侍。屏服用。不澡身。不剃发。截瓮为铛。并日一食。晏如也。洞非梯莫登。撤梯断缘。虽弟子罕得瞻视。乃有三关语以验学者。云。大彻底人。本脱生死。因甚命根不断。佛祖公案。只是一个道理。因甚有明与不明。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倘下语不契。遂闭门弗接。自非具大根负大志。鲜不望崖而退。雪岩方住大仰。凡三唤。师坚卧不起。遂有竹篦尘拂。及绿水青山同一受记语来授师。怀中瓣香。始於人天前拈出。道风所届。日益远。遂有他方异域。越重海踰万山而来者矣。鹤沙瞿提举归敬有年。辛卯春。得登山一瞻师颜。恍如宿契。惠然施巨庄赡海众。师曰。多易必多难。吾力弗克胜。坚拒之。施心弥笃。乃命僧议以此田岁入。别於西峰建一禅剎。请於官而后营之。师欲不从。不可得也。爰得胜地。名莲花峰。冈脉形势。天造地设。得请以大觉禅寺为额。请祖雍权管寺事。田四稔。所营亦既什三。师有厌世之心矣。师患胃疾已数年。然起居饮食。待人接物。皆未尝废。乙未十一月二十六日。祖雍偕明初来省师。师竟以末后事付嘱。遂取两真轴。口占二赞。乃书之。十二月初一日黎明。辞众云。西峰三十年妄谈般若。罪犯弥天。末后有一句子。不敢累及平人。自领去也。大众。还有知落处者么。良久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众皆哀恸不已。至辰巳间。说偈曰。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泊然而寂。启龛七日。端然如生。缁素奔哭者填咽。越二十一日庚申。塔全身於死关。遵遗命也。寿五十八。腊四十三。弟子仅百人。受毗尼及请益者数万人。示寂后。远迩之人。恨不得承颜领诲。於塔前恸哭。然顶炼臂者。犹憧憧不绝。师平日以慈悲为人自任。其在龙须也。有僧若琼。焚祠牒从师。忽染病。师告之曰。病中绝缘。正好做工夫。汝臭皮袋。皆委之於我。但和病捱去。决不相赚。且往供给而启发之。因其思醋。为远乞以归。得酒焉。复易之。往返四十里以济其一啜。病亟索浴。俯见汤影即有省。喜笑如脱沈痾。信宿。书曰。三十六年颠倒。今日一场好笑。娘生鼻孔豁开。放出无毛铁鹞。师问如何是娘生鼻孔。琼竖起笔。师曰。又唤甚么作无毛铁鹞。琼掷笔而逝。或有问子所纪详一而遗众。何也。乔祖曰。被亡而晦。恐逸故书。师自双峰而至死关。风励学者。入室不以时。每见一期将终。上堂诲示谆谆。甚至继以悲泣。平居诲人。世出世法。皆恳恳切至。软语咄咄和易。如坐春风中。使人醉心悦服。咸自谓得师意。及至室中握三尺黑蚖。鞭笞四海龙象。则丝毫无少容借。来者如登万仞山。而跻冰崖雪磴。进无所依。退无所据。莫不凛然失其所执。设有不顾性命。强争锋者。师必据其案欵。尽底搜诘。破石验璞。刮骨见髓。勘其深浅真伪。定其是非与夺。卸僧伽黎。痛决乌藤。以明正其赏罚。尝语学者曰。今人负一知半解。所以不能了彻此事者。病在甚处。只为坐在不疑之地。自谓千七百则公案。不消一喝。坐却曲录床子。及乎被参徒下一喝。则不能辩其邪正。往往一句来。一句去。如小儿相扑。伎俩相角。盖是从前得处莽卤故也。直须参到大彻之地。亲见亲证。明得差别智。方能勘辨得人。方能杀活得人。此是吃折脚铛中饭底工夫。做到未易以口舌争胜负也。假如两人从门外来。未见其面。同时下一喝。且道那一个有眼。那一个无眼。那一个深。那一个浅。还辨得出么。师之机用。不可凑泊。下语少所许可。其门户险绝如此。复念今时学者。不能以戒自律。纵有妙语。亦难取信於人。乃有毗尼方便之设焉。师寓南竺日。尝误踏一笋。取而食之。其后卖衣告偿。析薪擘果见虫。复全而置之。滤水囊。终身不废。师之细行。涅南山之竹莫能殚。姑举是数端。以识其梗槩。使后之欲见师而不可得者。览斯文。亦足以景仰遗风於万一云耳。良渚信土全从进。得师所翦发。盛以香奁。朝夕供礼。一旦光明徧室。视奁中。舍利累累如贯珠。师隐山前后三十年。为己为人。惟其一出於真实。故天下之人。若僧若俗。若智若愚。上而公卿士夫。下及走卒儿童。识与不识。知与不知。皆合手加额曰。高峰古佛。天下大善知识也。乔祖自师至西峰。即往参觐。岁或十余往。往必留旬浃。承教诏警策者至矣。示本分钳锤外。时以孔孟老庄微言要旨。立难问而启迪之。益见师随机设化之方也。师未尝握管。今语录中有一二偈赞。十数颂古。皆双峰时所作。为弟子窃记者。乃若示徒之语。一句一字。皆前所谓践履真实中流出。假言以显道而已。师貌清古。体修律。常俛首而坐。非问道不答。闻说人过。则首愈低。久病癯甚。坡翁省夫禅师病。有云瑟瑟寒风露骨。耽耽老虎垂头。殆为师传神也。十数年间。两处成道场。而未尝过目少干怀焉。乔祖从师游最久。交诸耆旧最多。故知师之出处言行最详。师之徒弟明初。以掇集之事见嘱。不敢以才谫辞。敬焚香涤虑。拜手以述。将求铭於大手笔云。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