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别集
- 高峰原妙禅师语录
高峰原妙禅师语录
通仰山雪岩和尚疑嗣书。昔年败缺。亲曾剖露师前。今日重疑。不免从头拈出。某十五岁出家。十六为僧。十八习天台教。二十更衣入净慈。立三年死限学禅。遂请益断桥和尚。令参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於是意分两路。心不归一。又不曾得断桥和尚说做工夫处分晓。看看担阁一年有余。每日只如个迷路人相似。那时因被三年限逼。正在烦恼中。忽见台州净兄。说雪岩和尚。常问你做工夫。何不去一转。於是欣然怀香。诣北磵塔头请益。方问讯插香。被一顿痛拳打出。即关却门。一路垂泪。回至僧堂。次日粥罢。复上。始得亲近。即问已前做处。某一一供吐。当下便蒙剿除日前所积之病。却令看个无字。从头开发做工夫一徧。如暗得灯。如悬得救。自此方解用工处。又令日日上来一转。要见用工次第。如人行路。日日要见工程。不可今日也恁么。明日也恁么。每日才见入来。便问今日工夫如何。因见说得有绪。后竟不问做处。一入门便问。阿谁与你拖遮死尸来。声未绝。便以痛拳打出。每日但只恁么问。恁么打。正被逼拶有些涯际。值老和尚赴南明请。临行嘱云。我去入院了。却令人来取你。后竟绝消息。即与常州泽兄结伴同往。至俗亲处整顿行装。不期俗亲念某等年幼。又不曾涉途。行李度牒。总被收却。时二月初。诸方挂搭。皆不可讨。不免挑包上径山。二月半归堂。忽於次月十六夜梦中。忽忆断桥和尚室中所举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自此疑情顿发。打成一片。直得东西不辨。寝食俱忘。至第六日辰巳间。在廊下行。见众僧堂内出。不觉辊於队中。至三塔阁上讽经。抬头忽睹五祖演和尚真赞。末后两句云。百年三万六千朝。返覆元来是遮汉。日前被老和尚所问拖死尸句子。蓦然打破。直得魂飞胆丧。绝后再苏。何啻如放下百二十斤担子。乃是辛酉三月廿二少林忌日也。其年恰廿四岁。满三年限。便欲造南明求决。那堪逼夏。诸乡人亦不容。直至解夏。方到南明。纳一场败缺。室中虽则累蒙煅炼。明得公案。亦不受人瞒。及乎开口。心下又觉得浑了。於日用中。尚不得自由。如欠人债相似。正欲在彼终身侍奉。不料同行泽兄有他山之行。遽违座下。至乙丑年。老和尚在道场作挂牌时。又得依附。随侍赴天宁。中间因被诘问。日间浩浩时还作得主么。答云。作得主。又问睡梦中作得主么。答云。作得主。又问正睡着时。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在甚么处。到遮里直得无言可对。无理可伸。和尚却嘱云。从今日去。也不要你学佛学法。也不要你穷古穷今。但只饥来吃饭。困来打眠。才眠觉来。却抖擞精神。我遮一觉。主人公毕竟在甚处安身立命。虽信得及。遵守此语。奈资质迟钝。转见难明。遂有龙须之行。即自誓云。[拚-ㄙ+ㄊ]一生做个痴呆汉。定要见遮一着子明白。经及五年。一日寓庵宿睡觉。正疑此事。忽同宿道友推枕子堕地作声。蓦然打破疑团。如在罗网中跳出。追忆日前佛祖所疑誵讹公案。古今差别因缘。恰如泗州见大圣。远客还故乡。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自此安邦定国。天下太平。一念无为。十方坐断。如上所供。并是诣实。伏望尊慈。特垂详览。
室中垂语大彻底人。本脱生死。因甚命根不断 佛祖公案。只是一个道理。因甚有明与不明 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 杲日当空。无所不照。因甚被片云遮却 人人有个影子。寸步不离。因甚踏不着 尽大地是个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烧却。
普说。寻常教人做工夫。看个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公案。看时须是发大疑情。世间一切万法。总归一法。一毕竟归在何处。向行住坐卧处。着衣吃饭处。屙屎放尿处。抖擞精神。急下手脚。但恁么疑。毕竟一归何处。决定要讨个分晓。不可抛在无事甲里。不可胡思乱想。须要绵绵密密。打成一片。直教如大病一般。吃饭不知饭味。吃茶不知茶味。如痴如呆。东西不辨。南北不分。工夫做到遮里。管取心华发明。悟彻本来面目。生死路头。不言可知。须要世间情念放教轻微。道念自然浓厚。古人云。生处要熟。熟处要生。闲时不要看经消遣。工夫不得成一片。只要起身行道。急着精神。讨个一归何处着落。自然不用看经。公案便是一卷不断头经。昼夜常转。何须又要头上安头。若作恁么工夫。天龙自然护持。何须祈祷。但要绝世缘。省言语。古人道。二十年不开口说话。向后佛也奈何你不得。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如人上山。各自努力。勉之。偈曰。
红尘堆里学山居 寂灭身心道有余 但得胸中憎爱尽 不参禅亦是工夫
高峰大师语录卷下
拈古
世尊才生下。乃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惟吾独尊。云门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
师云。世尊大似灵龟曳尾。自取丧身之兆。云门虽则全提正令。也是为他闲事长无明。当时但於地上划一圆相。就圆相中书个丁字。复展两手示之。管取冰消瓦解。
世尊一日升座。默然而坐。阿难白椎云。请世尊说法。世尊云。会中有二比丘犯律行。我故不说法。阿难以他心通观二比丘。遂乃遣出。世尊还复默然。阿难又白。适来为二比丘犯律。是二比丘已遣出。世尊何不说法。世尊云。吾誓不为二乘声闻人说法。便下座。
师云。世尊能挽千钧之弩。银山铁壁。箭箭皆通。阿难虽有隐身之术。殊不觉髑髅后中箭。还有躲得过底么。
世尊有异学问诸法是常耶。世尊不对。又问诸法是无常耶。亦不对。异学曰。世尊具一切智。何不对我。世尊云。汝之所问。皆为戏论。
师云。异学有言若哑。世尊无语如雷。遮里见得分明。正是增益戏论。何故。谛听谛听。
世尊因自恣日。文殊三处过夏。迦叶欲白槌摈出。才拈槌。乃见百千万亿文殊。迦叶尽其神力。槌不能举。世尊遂问迦叶。汝拟摈那个文殊。迦叶无对。
师云。文殊知底迦叶不知。迦叶知底文殊不知。彼彼不知且置。百千万亿文殊。那个是真底。
世尊昔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惟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师云。世尊扶头。迦叶扶尾。直至如今。抬举不起。莫有共着力者么。以两手作扶势云。也只兀底。
世尊於涅盘会上。以手摩胸。告众云。汝等善观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勿令后悔。若谓吾灭度。非吾弟子。若谓吾不灭度。亦非吾弟子。时百万亿众。悉皆契悟。
师云。黄面瞿昙。四十九年。颠之倒之。横说竖说。贵图末后殷勤。殊不知赚他百万亿众生。令堕在铁围山下。无由解脱。
马大师因僧问。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师云。我今日劳倦。不能为你说。问取智藏去。僧乃问藏。藏云。何不问和尚。曰和尚教来问。藏云。我今日头痛。不能为你说。去问取海兄。僧遂问海。海云。我到遮里却不会。僧回举似师。师云。藏头白。海头黑。
师云。马师父子一门。非特佛口蛇心。亦善六韬三略。遮僧若无诸葛孔明之作。管取丧身失命。
僧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
师云。众中商量。皆谓心本是佛。佛外无心。故云即心是佛。苦哉苦哉。若作遮般见解。明后日吃铁棒有分在。既然如是。合作么生。石压笋斜出。崖悬花倒生。
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一日众退。惟老人不退。丈问汝何人也。老人云诺。某甲非人也。於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对云。不落因果。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遂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丈云。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作礼云。某甲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告和尚乞依亡僧事例。丈令维那白槌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言议。一众皆安。涅盘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食后丈自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
师云。大众。前云不落。后云不昧。还有得失也无。若无。因甚有堕有脱。若有。试举出来分明道看。有么有么。总是一队野狐精。莫怪山僧压良为贱。
忠国师因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通。肃宗帝命国师试验。三藏才见忠。乃礼拜立於右。忠问汝得他心通耶。藏曰。不敢。忠云。汝道老僧即今在甚处。藏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去西川看竞渡船。忠良久再问。汝道老僧即今在甚处。藏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向天津桥上看弄胡孙。忠第三问。藏良久罔知去处。忠叱云。遮野狐精。他心通在甚么处。三藏无对。
师云。大小国师。平生伎俩。总被遮胡僧勘破。虽然。赖遇圣君证明。
南泉住庵时。一僧到。泉乃云。某甲上山作务。请斋时作饭自吃了。却送一分来。其僧斋办自吃了。却将家事一时打破。仍就床卧。泉伺久不来。遂归见僧卧。泉亦去一边卧。僧便起去。泉住后云。我往前住庵时。有个灵利道者来。直至如今不见。
师云。南泉虽则步步踏实。未免随人起倒。遮僧纵解饱食高眠。决定不知饭是米做。高峰恁么告报。设有一字妄虚。永堕拔舌地狱。
赵州因僧游台山。凡问一婆云。台山路向甚处去。婆云。蓦直去。僧才行三五步。婆云。好个师僧。又与么去。后有举似赵州。州云。待我去勘过遮婆子。明日便去。亦如是问。婆亦如是对。州归谓众曰。台山婆子。我为勘破了也。
师云。遮个公案。若据诸方判断。赵州勘破婆子。若据高峰点检将来。正是婆子勘破赵州。毕竟以何为验。以手指云。蓦直去。
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
师云。大小赵州。拈出一粒巴豆子。搅恼衲僧肠肚。设有吞吐得者。亦不免丧身失命。何故。急急如律令。
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师云。赵州一段绵密工夫。风吹不入。雨打不湿。惜乎不解相体裁衣。翻成钝置。高峰则不然。忽有人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只向他道。我二十年前。曾向遮里打失一只眼睛。至今指鹿为马。大众。且道与古人相去多少。
甘贽行者开接待。凡有问行者接待不易。者云。譬如喂驴喂马。琅琊云。快把饭来。五祖和尚云。愿行者长似今日。
师云。琅琊和尚。美则美矣。只是做造怆忙。不堪供养。五祖和尚。不鉴来风。一镬淡齑羹。可惜着了许多盐醋。譬如喂驴喂马。只向他道。残羹馊饭。不劳拈出。大众。且道与古人是同是别。定当得出。日消万两黄金。不然。吃水也须防噎。
陆亘大夫问南泉。弟子家中有片石。亦曾坐。亦曾卧。如今欲镌作佛得么。泉云。得得。大夫云。莫不得么。泉云。不得不得。
师云。南泉恁么祗对。正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也。
大夫尝问南泉曰。弟子家中。於一瓶内。养得一鹅儿。今来长大。欲出此鹅。且不得打破瓶。亦不得损却鹅。未审和尚有何方便。泉召云。大夫。大夫应诺。泉云。出也。
师云。南泉潦倒。手眼不亲。纵饶出得。也是死货。高峰只向他道。大夫还曾示人么。才拟祗对。便与乱棒打出。非特为遮汉脱却鹘臭布衫。要使天下衲僧个个解粘去缚。庆快平生。
木平问洛浦。一沤未发时如何。浦云。移舟谙水脉。举棹别波澜。平不契。又问盘龙。龙云。移舟不别水。举棹即迷源。平於此有悟。后云峰悦和尚云。若於洛浦言下悟去。犹较些子。后来不合向盘龙死水里浸杀。
师云。若不是悦公。洎合被他瞒却。然虽如是。且道盘龙誵讹在甚处。移舟不别水。举棹即迷源。
石巩和尚。凡见僧。以弓架箭示之。一日三平至。巩云。看箭。三平乃拨开胸云。此是杀人箭。活人箭又作么生。巩乃扣弓弦三下。平便作礼。巩云。三十年架一张弓。两只箭。只射得半个圣人。遂拗折弓箭。
师云。石巩张弓。傍若无人。三平承箭。弄巧成拙。然虽如是。半个圣人又作么生。落花片片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雪峰在德山作饭头。一日饭迟。方晒饭巾次。乃见德山自托钵至法堂前。峰遂问。遮老汉。钟未鸣。鼓未响。托钵向甚处去。山便回方丈。峰举似岩头。头云。大小德山。不会末后句。山闻。令侍者唤岩头去问。汝不肯老僧那。岩遂密启其意。山乃休去。至明日升堂。果与寻常不同。岩至僧堂前。抚掌大笑云。且喜得老汉会末后句。他后天下人不柰伊何。虽然如是。也只得三年。
师云。佛祖机缘。古今公案。其中誵讹。无出於此。或谓岩头智过於师。故有密启其意。殊不知犯弥天之咎。万劫遭殃。且道利害在甚么处。抚掌大笑云。侍者分明记取。三十年后。有人证明。
雪峰示众云。南山有一条鳖鼻蛇。汝等诸人切须好看。时长庆出云。今日堂中大有人丧身失命。云门以拄杖撺向峰前作怕势。后僧举似玄沙。沙云。须是棱兄始得。然虽如是。我则不然。僧云。和尚作么生。沙云。用南山作么。
师云。雪峰和尚。虽惯作窃。争柰诸子不善参随。未免一场败露。至今千载之下。恶声犹在。
僧问夹山。如何是夹山境。山云。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后法眼道。老僧二十年只作境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