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别集
- 雪峰义存禅师语录
雪峰义存禅师语录
师示众云。还会么。早是老婆心也。如今总未知去处。便刺头入言句里。向世谛流布。共伊相扶持。便有气味。忽被人把住。靠实问。佗便乱蹋步。似夜里放乌鸡相似。堪什么共语。到处便踏前踏后。问君问臣。问佛问祖。问出身转身。问身前身后。有者般不识好恶老师。但知唱和。问着便答。两个相趂。艹里乱走。为什么不拓转伊。把者般恶水灌注佗心识。祇向艹里作活计。何处知有从上宗乘中事。总被者般底埋没却。且有什么救处。和尚子。四大身都卢似个破沙盆相似。忽然半夜离散去。者一片田地总未有主在。说什么大话。还识羞么。苦哉。苦哉。 问。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是了义。是不了义。师云。粪扫堆头不可更添榼[木*(天/韭)]。进云。向上如何。师云。不可更作口业也。 问。学人未尽其机。请师尽机。师良久。僧便礼拜。师云。忽到别处。有人问汝。汝作么生举。进云。终不敢错举。师云。未出门。早见者笑具也。 问。如何是密旨。师云。与么又争得。师因闽王送银交床来与师。僧问。和尚受大王如此供养。将何报答。师以两手拓地云。轻打我。轻打我(僧问疎山云。雪峰道。轻打我。意作么生。山云。头上插瓜齑。垂尾脚跟齐)。问。顺逆无差底人来。向佗道什么。师云。者驴汉来者里作什么。 问。古人据个什么道理。焚却四十本经论。师云。你须礼拜始得。 问。如何是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师云。苍天。苍天。 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横按拄杖而坐。
师一日同玄沙游山次。师云。欲将此一片地作长生。沙云。看此一片地。好造个无缝塔。师作量地势。沙云。是即是。某甲不与么。师云。你作么生。沙云。造塔。师云。好。好。 瓦官在德山为侍者。一日。同入山斫木。山将一椀水与官。官接得便吃却。山云。会么。官云。不会。山又将一椀水与官。官又接吃却。山云。会么。官云。不会。山云。何不成禠取不会底。官云。不会。又成禠个什么。山云。子太似个铁橛。官住后。师去访官。茶话次。师问瓦官。当时在德山会里斫木因缘作么生。官云。先师当时肯我。师云。和尚离先师太早。其时。面前有一椀水。师索将来。官度水与师。师接得便蓦面泼。 有僧辞师。去参灵云。乃问。佛未出世时如何。云竖起拂子。进云。出世后如何。云亦竖起拂子。其僧却回。师云。返太速。来僧云。某甲到彼。问佛法不契。乃回。师云。汝问甚么事。僧遂举前因缘。师云。汝问。我与汝道。僧便问。佛未出世时如何。师竖起拂子。进云。出世后如何。师放下拂子。僧礼拜。师便打。 师垂语云。我若东道西道。汝则寻言逐句。我若羚羊挂角。你向什么处摸索。
师因到甘贽行者处。行者见师来。闭却门。召云。请和尚入。师隔篱。掉过衲衣。行者便开门。 师因普请畬田。见一条蛇。以杖挑起。召众云。看看。遂芟为两段。玄沙以杖抛於背后。更不顾视。众愕然。师云。俊哉。
问。祇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师云。兼不立文字语句。僧云。不立文字语句。师如何传。师良久。僧礼拜。师云。更问我一转语岂不好。僧云。学人就师处请一转问头。得么。师云。祇恁么。别更有商量。僧云。在和尚漝么道即得。师云。你作么生。僧云。辜负杀人。 师谓镜清云。古来有老宿引官人巡堂。云。此一众尽是学佛法僧。官人云。金屑虽贵。落眼成翳。又作么生。老宿无对。清云。比来抛砖引玉。法眼别云。官人何得贵耳而贱目。 师一日与岩头.钦山聚话。师蓦然指一椀水。山曰。水清月现。师云。水清月不现。岩头踢却水椀而去。 师一日问镜清。何处来。清云。从外来。师云。什么处逢达磨。清云。更什么处。师云。未信汝在。清云。和尚莫与么黏泥好。师便休。 问。如何是第一句。师良久。僧退。举似长生。生云。此是第二句。师却令其僧问长生。如何是第一句。生云。苍天。苍天。 师问僧。什么处来。僧云。江西来。师云。江西与此间相去多少。云。不遥。师竖起拂子云。还隔者个么。云。若隔者个。即遥去也。师便打。 师问长生云。持经者能荷担如来。作么生。生乃捧师向禅床上。师便休。 保福初参师。师云。还会么。福拟欲近前。师以杖拄之。福当下知归。 师与绍卿山行。见芋叶动。指示之。绍卿云。某甲甚生怕怖。师云。是汝屋里底。怕怖什么。卿脱然省悟。 师问灵云。古人道前三三。后三三。意旨如何。灵云。水中鱼。山上鸟。师云。意作么生。云云。高可射兮深可钓。 问僧。近离什么处。僧云。石霜。师云。石霜有何言句。僧云。某甲曾问。咫尺之间。为什么不睹师颜。石霜云。徧界不曾藏。师云。你会么。僧云。不会。师云。什么处不是石霜。僧回。举似石霜。霜云。雪峰老汉着什么死急。师闻之。乃云。老僧罪过。 僧问。拈槌竖拂总不当宗乘。未审和尚如何。师竖起拂子。僧乃抱头出去。师不顾。 云岩问师从什么处来。师云。天台来。岩云。见智者否。师云。某甲吃铁棒有分。 僧问西山和尚。如何是祖师西来的的意。山举拂子示之。其僧不肯。礼拜出去。后参师。师问。什么处来。僧云。淅中来。师云。今夏在什么处。僧云。苏州西山。师云。和尚安否。僧云。来时万福。师云。何不且从容。僧云。佛法不明。师云。有什么事。僧举前话。师云。汝作么生不肯佗。僧云。是境。师云。汝见苏州城里人家男女否。僧云。见。师云。汝见路上林木否。僧云。见。师云。凡睹人家男女.大地林沼总是境。汝还肯否。僧云。肯。师云。祇如拈起拂子。汝作么生不肯。僧乃礼拜云。学人取次发言。乞师慈悲。师云。尽乾坤是个眼。汝向什么处蹲坐。僧无语。 僧辞赵州。州问。什么处去。僧云。雪峰去。州云。雪峰忽问汝。和尚有什么言句。汝作么生道。僧云。却请和尚道。州云。冬即寒。夏即热。州又问。忽然问汝毕竟事。又作么生。僧无语。州自代云。某甲亲从赵州来。不是传语汉。其僧后到雪峰。师便问。什么处来。僧云。赵州来。师云。赵州有什么言句。其僧举前话。师云。须是我赵州始得。 师一日见长庆云。是什么。庆云。天晴好普请。 师问僧。什么处来。僧云。江西来。师云。什么处逢见达磨。僧云。达磨早晚离此间。长庆代云。昨夜大目宿。 师因普请破柴。烧一堆火。师云。大众近前向火。长庆将一橛柴抛向火中云。与和尚结缘。 僧问。古人说啮镞。岩头说踞地。未审是同是别。师云。江西湖南盛行此事。岩头意不与么。僧云。作么生。师云。若言踞地。悉皆踞地。若言啮镞。却物为上。逐物为下。 师与岩头.钦山三人坐次。洞山点茶来。钦山开眼。洞山云。什么处去来。钦山云。入定来。洞山云。定本无门。从何而入。师云。与者个瞌睡汉茶吃。
上堂云。看看东边底。看看西边底。汝若要会。抛下拄杖云。向者里会。
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云。筑着你鼻孔。僧举似云门。门云。你於么生会。其僧再三思惟。门乃有颂云。举不顾。即差互。拟思量。何劫悟。 问。学人拟问。请和尚答。师云。好。 僧与师造龛子了。云。和尚龛子成也。师云。舁将来。向堂前着。师才见龛子。便问大众。有人道得第一句即留取。师再问。时有一僧出云。某甲咨和尚。便被师一喝。莫[尸@豕]沸。便将龛子烧却。
师访涌泉和尚。泉送出门。师入簥内坐。泉云。者个四人舁。那个几人舁。师乃踊身起云。道什么。泉再举前话。师云。行。行。佗不会。泉云。知即知。祇是道不得。
僧问。擗面来时如何。师云。擗面来时作么生。 问。狗子有什么罪过。作者模样。师云。打铁锢鏴取口好。
师举拂示僧。其僧便出去。长庆举似泉州王延彬。乃云。此僧合唤转与一顿棒。彬云。和尚是什么心行。庆云。洎合放过。
上堂。良久。云。汝诸人在者里。不可须得多言多语地。你也知者一下子好也。大难得人。如今且共汝商量自家一个事。如青天白日逈逈地。且有什么不如法处。为什么却不知苦屈杀人。我事不获已。方便向汝道直下是。争奈佗不知。我见你不了。教你承当。直下会。我与么道。是向你顶[宁*页]上屙屎。是带累汝。如此且止。 师一日召云。备头陀何不徧参去。沙云。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师然之。 南际长老到师处。问。无有对不得者。师指去玄沙处。沙见来。问云。长老。古人道。此事唯我能知。长老作么生会。际云。须知有不求知者。沙云。山头老汉吃许多辛苦作什么。 师有时伸手向僧面前握拳云。尽乾坤若凡若圣。若男若女。若僧若俗。山河大地。都总在者一握里。
闽王问师。拟盍一所殿去。如何。师云。大王。何不盍取一所空王殿。王云。请师样子。师展两手。云门云。一举四十九。 问。炎暑到来。如何支拟。师云。随身自足。不希外求。
雪峰语录卷之上
雪峰真觉大师语录卷之下(大王请师与玄沙入内论佛心印录 妙德编)
王大王请师与玄沙入内论佛心印。大王问二禅师。诸佛并达磨所传秘密心印。乞师的实为说。且祖佛已来。究竟修何因果。乃得成佛。师云。须是见性。方得成佛。王云。何为见性。师云。见自本性。王云。有形状否。师云。见自本性。无物可见。此是难信之法。百千诸佛同得。王云。争得否。师云。若称扬此事。尽大地说不能尽。若达磨亲传。祇是一言。便转凡成圣。不是小小之事。悟即剎那闲。不悟尘沙劫。大王。大藏教中。一切经论。千般万般。祇为一心。祖祖相传一心。但山僧为大王说此事。未可造次。指示真性。大王。缘此事。山僧各各有千百人众。并是二三十年密用此事。未有一二人承当得。况此法门是过去诸佛祇一人传一人。况今大王为圣天子。日为万民判断山河。有迷心念。争觏得此事真实法门。愿大王且为佛法主宰。於笔头下救护生灵。岂不是好事。大王闻此相劝。倍生欢悦。又问二师。朕今造寺.修福.布施.度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此去。还得成佛否。师云。不得成佛。但是有作之心。皆是轮回。大王云。得何果报。师云。得生天报。得福寿报。王云。究竟如何。师云。福尽即堕。王云。堕於何处。师云。福寿尽报。佛经具载。大王少时不言。二师向大王言。即心是佛。见性是佛。王云。将何为道。作何修行。师云。经中道。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愿大王识取实相。自然成佛。大王起。礼二师言。相救生死事。大师曰。且为大王说真如名於后。一名佛性。二名真如。三名玄旨。四名清净法身界。五名灵台。六名真魂。七名赤子。八名大圆镜智。九名空宗。十名第一义。十一名白净识。此是一心之名目也。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并在。大王本性自具足。亦不用求。切须自救。无人相为。山僧救大王不及。山僧爱念众生。犹如赤子。遇缘即随方便度众生。若作佛。应须自度。若悟了一真如性。不在多言。诸佛菩萨若未悟空寂真源。要在假言设化。若了真源。无言契道。道本无言无说。佛言向无功用处证道矣。又曰。且山僧被大王请住山门。事不获已。为报王恩。为王说法。山僧说法。如降大雨。一时普润。随其福力。若鲜福众生。不信大乘。如降枯木焦种。阐提无信山僧说。愿大王但於自身观瞩本性。若见了。一切自通。诸佛诸祖师玄旨。皆自识得真实。乃至一切假号名字亦自识得。大王闻二师如此相劝指示。大起信心。便立大誓愿。志信受持。终无退志。大王再命二禅师入内。重排香案。志专佛乘。不敢外泄。师云。某为传大王佛法心印。伏愿地神报空中神。空中神报天神。尽十方三世诸佛同为证明。三十三天众同共证明。大王又自发愿。愿二师便指示一心得达达磨法门。二师唤云。大王。志心听取佛法开示。悟入此门。此门无形无相。幻化空身是大王法身。知见了。亦总是大王本源自性天真佛也。徧虚空界。无一切色声香味触法处得其自繇。无长短方圆。随一切物见。名大事因缘出现於世。亦名无心可名。亦名一念归空界。无形无状。是无心也。大王既知了心。心如木如石去。久久忘缘去。莫起善恶量思。一切如常去。如人迷路去。如虚空。亦名无住心。亦名自性涅盘。亦名无言说。亦名无系缚。亦名无形相。亦名一心法门。亦名大涅盘。亦名定念总持。亦名真如性海。亦名无为大道。亦名一真法界。亦名无去无来菩提萨埵。亦名无性涅盘。亦名金刚三昧实谛。亦名自性清净心。亦名如来藏。亦名实相般若。亦名正因佛性。亦名中道一乘。亦名净性涅盘。亦名一念真如。又曰。大王。起初观心时。无心可观。向无功用道。初观心时。随颠倒想起。从幻化起。如此想从妄想起。如空中风。无依止处。如是法相。不生不灭。我心自空。即悟真实法相也。此法无坏。观无心法。不住法中。诸佛解脱寂灭相.寂静相。如是知者。速得成佛。灭无量罪。大王即今既知。即今是佛。此是百千诸佛妙门。百千三昧门。百千智慧门。百千解脱门。一切神通妙用门。尽在方寸。周徧法界。俱在大王心。本来自在。无有三界可出。无有菩提可成。大道虚旷。大王。今既已知本性。一时放下。并不得起别生丝发许也。了了之人。见观想念等绝虑。既已知了。切愿不得知有之人见。久久自有大乘之功果。此名无功之功。功不虚弃。知此法门。亦名无念之念。此是亘古亘今祖师玄旨。今共大王商议。灵山会上列圣众前秘密玄旨。为大王说。亦已知了。愿大王发大无量弘愿。保持取作佛去。莫受轮回。不可容易。大王遂礼二师。叹曰。惭愧。百生千生。庆幸得逢善知识指示。若不因二师直说。万劫也不会此空空无相之门。此去誓不负二师深恩。二师向大王言。但念念常空寂。日用有大因果。前楞严具说经上玄旨。如今但布施。广作利益。并为助道之门。不拘有无之见。一切自在。但日日修无功用道。受持四句偈。师却曰。大王。目前见个什么。还有我.人.众生.寿者否。大王。经云布施恒河沙劫。不如受持四句偈。亦如虚空供养。大王。切觉妄想。但顿觉正念。坚持不疑。多积无量大佛果之正因。此是妙明真心。大觉圆净。速向成佛。大王。山僧自从先德山.石头已来。传此秘密法门。愿入龙华会上相见。大王。即今法既知了。指示亦无出入。亦无观相。亦无佛。亦无法。亦无一色长短。一切在我。道有亦得。道无亦得。有是妙有。无是妙无。终日说。终日不说。双遮双照。即立破。即非立破。中立此法皆通。若会此意。皆可皆不可。说不可说。知见空无形相。自知无形。法性能生一切空。一中一切中。大王闻了。拜谢。舍黄金二十锭上二师。各不受纳。归王宫矣。大王又问玄沙和尚。此一真心。本无生灭。一切俱无去无来。今此一身。从何而有。师曰。从父母妄缘而生。便即传命。此一念本来识性。亘今亘古。本源真性。自徧周法界。为妄想故。有一点识性为念。受千般苦。身有轮回也。古人云。佛者。觉也。大王既知觉了。不落恶趣。但请大王频省妄念。归真合道。诸圣了本源。所以诸佛藏教。多般施设。并愿一切众生成佛去。所以法华经云。但以假名字。引导诸众生。并要伊信了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若诸圣指示还源空寂之法。会本法身佛。方免轮回六道四生。受种种身。直为大王说了。愿大王信重此法。决定无疑。大王作礼。信受奉行(此录是内尚书三人同为王隔帐后。随言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