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庵普岩禅师语录


  爪牙消息露三山。勘破曾郎想不难。一啸归来千嶂晓。烟菟不似旧时斑。

  寄太白幸首座

  粪火堆头潦倒身。且无花鸟闹芳春。口边白醭心如铁。甘作丛林不义人。

  题戢庵居士竹亭

  疎疎绿叶起清风。屈指巡檐数不穷。幽致果然难比况。此君未必在其中。

  送僧见孟侍郎

  三秋月冷半山云。来谒维摩必有因。特见岭梅开一朵。也应知道不干春。

  乘禅者归蜀

  出剑门兮入剑门。眼空寰宇一闲身。杖挑一滴江南水。散作西川劫外春。

  送洪维那

  笑把虚空一口吞。髑髅瞥转振乾坤。破沙盆有儿孙在。玉笛横吹出海门。

  自赞

  断杨岐正脉。灭临济纲宗。猿啼碧嶂。月锁千峰。影落于阗国。人在大辽东。应缘淡泊。无分从容。谓是运庵真面目。澄潭不许卧苍龙。

  又 (智密副寺请)

  妙在转处。密在汝边。绘予面目。正中乖偏。踏翻却谢郎船。不拨万象。火冷灰寒。我有丰子分谁。道不完全。十分狼藉。难收拾。微风吹动碧琅玕。

  运庵和尚语录(终)
炎宋安吉州道场山护圣万岁禅寺运庵禅师行实

  师讳普岩。字少瞻。 高宗绍兴廿六年丙子生於四明杜氏也。稍长泊然不肯从俗屈首。亟从剃落。初与石鼓夷公。谒无用全公洎诸老。
  孝宗淳熙十一年甲辰春正月。松源岳禅师出世平江澄照。唱密庵之道。洗钵众底参叩勤确。时年三十也。未几松源迁江阴之光孝。无为之冶父。师皆从。室中激扬。水乳相合。命师侍香山中也。 光宗绍熙改元庚戌秋九月董饶之荐福。引师居悦众。解职锦旋矣。松源以偈一章赆之。冶父门庭索索。东湖风波甚恶。知心能有几人。万里秋天一鹗。松源领明之香山.苏之虎丘.杭之灵隐报慈凡八会。十八年形影相从。玄微铄尽。尝在灵隐分座接纳。以母故回乡北磵。简公作长句唁出。丛林至今咏之。 宁宗嘉泰二年壬甲秋八月。松源临示寂。以所传白云端禅师法衣再顶相授与。师却衣受像。倩破庵师叔请赞。江湖伏其识矣。师之兄乔仲。创庵于四明。即运庵也。请师居之。台州般若.北磵简公制劝请疏。开禧二年丙寅春三月师在苏台宝华受镇江大圣请出世。拈衣云。个样皮毛。千化万变。黄梅鹫岭。漫自流传。后代儿孙。可贵可贱。升座拈香祝 圣毕。次拈香云。此香堪笑又堪悲。刚把愁肠说向谁。冶父山前曾落节。千钧之重一毫厘。尽情拈出供养前住临安府景德灵隐禅寺松源老师大和尚。用酬法乳之恩。移真之天宁。湖之道场。盖道场开山讷禅师者。湖州许氏。目有重瞳。垂手过膝。抵豫得心印於翠微学禅师。乃憩止于此山。剃草卓庵。参徒四至。遂成禅苑。广阐法化。所遗坏衲三事及拄杖木屐。现今在影堂中。尝行道之时。猛挚之兽驯戢如奉教。以故举世称伏虎祖师者也。师从领寺事。宿毙为之一革。胥曰伏虎再来也。梦庵在居士赞师像曰。松源嫡嗣。伏虎后身。接物有验。见地不亲。丛林沾润恩波阔。万古云峰翠色新。 理宗宝庆二年丙戌秋八月初四日坐化于此山。享年七十有一。请灵隐石鼓夷和尚为对小参云。
  天泽之道流入东海。汜滥浩澣暨于无垠者。从我 老运庵一片古帆发洋出来也。其三会录虽旧刻。较存豕亥漫漶。惜乎不与聩翁陈祖之语并行也。予尝藏一本爰并之江月玩公重修。自不揣肤鲜。覃意校雠且加训点以授劂氏。傥或有个汉道。天泽玄源果流通也未么。即曰君其问诸水滨。
  元禄甲戌七年小至日。
  武丘容安轩属(末)宗着拜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