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守端禅师语录

续藏经 白云守端禅师语录
  

  白云守端禅师语录卷上
  上堂

  卍云。上堂法语。既载于续刊古尊宿语要卷三。故今不再录。但收所遗者耳。
  上堂。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圆通则不然。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示众云。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拈拄杖云。山河大地。水鸟树林。情与无情。尽向拄杖头上。作大狮子吼。演说摩诃大般若。且道。天台南岳。说什么法门。南岳说。洞山五位修行。君臣父子。各得其宜。莫守寒岩异草青。坐断白云宗不妙。天台说。临济三玄三要。四料拣。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要会个中意。日午打三更。庐山出来道。汝两个汉。正在葛藤窠里。不见道。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此三个汉见解。若上衲僧秤子上秤。一个重八两。一个重半觔。一个不值半文钱。且道。那个不值半文钱。但愿春风齐着力。一时吹入我门来。
  示众云。佛身充满於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大众。作么生说个随缘赴感底道理。祇於一弹指间。尽大地含生根机。一时应得周足。而未尝动着一毫头。便且唤作随缘赴感而常处此座。祇如山僧此者。受法华请。相次与大众相别。去宿松县里。开堂了。方归院去。且道。还离此座也无。若道离。则世谛流布。若道不离。作么生见得个不离底事。莫是无边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於当念么。又莫是一切无心一时自遍么。若恁么。正是掉棒打月。到者里。直须悟始得。悟后更须遇人始得。汝道既悟了便休。又何必更须遇人。若悟了遇人底。当垂手方便之时。着着自有出身之路。不瞎却学者眼。若祇悟得乾萝卜头底。不唯瞎却学者眼。兼自已动便先自犯锋伤手。汝看。我杨岐先师。问慈明师翁道。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答云。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进云。官不容针。更借一问。师翁便喝。进云。好喝。师翁又喝。先师亦喝。师翁乃连喝两喝。先师遂礼拜。大众须知。悟了遇人者。向十字街头。与人相逢。却在千峰顶上握手。向千峰顶上相逢。却在十字街头握手。所以山僧尝有颂云。他人住处我不住。他人行处我不行。不是与人难共聚。大都缁素要分明。山僧此者临行。解开布袋头。一时撒在诸人面前了也。有眼者。莫错怪好。珍重。
  示众云。泥佛不度水。木佛不度火。金佛不度炉。真佛内里坐。大众。赵州老子。十二剂骨头。八万四千毛孔。一时抛向诸人怀里了也。圆通今日路见不平。为古人出气。以手拍禅床云。须知海岳归明主。未信乾坤陷吉人。
  师。姓葛氏。衡阳人。幼事翰墨。及冠。依茶陵郁禅师披削。往参杨岐。岐一日忽问。受业师为谁。师曰。茶陵郁和尚。岐曰。吾闻。伊过桥遭颠有省。作偈甚奇。能记否。师诵曰。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岐笑而趋起。师愕然。通夕不寐。黎明咨诟之。适岁暮。岐曰。汝见昨日打驱傩者么。曰见。岐曰。汝一筹不及渠。师复骇曰。意旨如何。岐曰。渠爱人笑。汝怕人笑。师大悟。巾侍久之。辞游庐阜。圆通讷禅师。举住承天。声名籍甚。又逊居圆通。次徙法华龙门兴化海会。所至众如云集。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水底按葫芦。又僧问。不求诸圣。不重己灵。未是衲僧分上事。如何是衲僧分上事。师曰。死水不藏龙。曰。便恁么去时如何。师曰。赚杀汝。宋仁宗熙宁五年丙戌示寂。世寿四十八。

  赞
  杨岐和尚

  碧海中珠。烂泥里刺。虎啸龙唫。鸡啼犬吠。天下杨岐。讨甚巴鼻。

  衡州茶陵受业和尚

  水月以喻兮古来已多。我今不然兮所陈伊何。百尺竿头曾进步。溪桥一踏没山河。固不方游兮何游之有。玄沙保寿兮师其与偶。雁峰之东兮洣川之口。三十三秋兮大狮子吼。舒兮卷兮已而矣。依前空泻洣川水。九江相去几千里。父有重牙子无齿。谩劳提耳一炉香。微烟旋逐松风起。

  题云盖会和尚遗塔

  五峰诸祖塔。我祖据中央。山脉朝来正。溪光泻去长。僧移云际树。客献海边香。从此潇湘畔。遗风振洛阳。

  白云守端禅师语录卷上
  白云守端禅师语录卷下
  颂古

  世尊一日升座。大众才集定。文殊白椎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
  巍巍顶相终难见。舒卷何当如掣电。彼时若有此时人。文殊椎下分针线。
  世尊。因外道问云。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据坐。外道赞曰。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作礼而去。后阿难问佛。外道有何所证。而言得入。世尊曰。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
  万丈寒潭彻底清。锦鳞夜静向光行。和竿一掷随钩上。水面茫茫散月明。
  傅大士因梁武帝请讲经。士升座。以尺拊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志公乃问。陛下会么。帝云。不会。志云。大士讲经竟。
  大士何曾解讲经。志公方便且相成。一挥案上俱无取。直得梁王努眼睛。且道努底是什么。
  布袋和尚常在通衢。或问。在此何为。师曰。等个人来。曰来也。师曰。汝不是这个人。或解布袋。百物俱有。撒下曰。看看。又一一将起问人曰。这个唤作什么。或袋内探果子与僧。僧拟接。师乃缩手曰。汝不是者个人。或见僧行过。乃拊背一下。僧回首。师曰。把一钱子来。有时倚袋终日憨睡。或起行市肆间。小儿哗逐之。或拄杖。或数珠。与儿戏。有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遂放下布袋。叉手而立。僧曰。祇此。别更有在。师拈起布袋。肩负而去。
  都卢一个布袋。里面讨甚奇怪。困来且得枕头。携去亦无妨碍。有时闹市打开。多是自家买卖。
  楞严经。佛告阿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
  堂前露柱久怀胎。生下孩儿颇俊哉。未解语言先作赋。一操直取状元来。
  楞严经。佛谓阿难。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若能转物即如来。春暖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
  维摩经。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至维摩。摩默然。文殊赞叹曰。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门。
  一个两个百千万。屈指寻文数不办。暂时放在暗窗前。明日与君重计算。
  维摩经。不断烦恼而入涅盘。
  朝生暮死千万徧。一日几回相见面。展阵开旗放出来。一指动时客戏见。
  金刚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水不洗水谁不知。旋岚常静太驱驰。千年历日如能算。免被巡官掌上推。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起一枝华。以青莲目。普示大众。百万圣贤。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於汝。汝当护持流通。毋令断绝。
  尽说拈华微笑是。不知将底辩宗风。若言心眼同时证。未免朦胧在梦中。
  迦叶因阿难问。世尊传金襕外。别传何物。叶召阿难。难应诺。叶云。倒却门前剎竿着。
  金襕之外复何传。弟应兄呼岂有偏。倒却门前剎竿子。免教依旧倚墙边。
  达磨大师见梁武帝。帝问曰。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帝不悟。师遂折芦渡江至魏。后帝举问志公。公曰。陛下识此人否。帝曰。不识。公曰。此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帝曰。当遣使诏之。公曰。莫道陛下诏。阖国人去。他亦不回。
  一箭寻常落一雕。更加一箭已相饶。直归少室峰前坐。梁主休言更去招。
  达磨自梁涉魏。至洛阳少林。面壁而坐。经及九年。
  先被梁王勘破。却向少林孤坐。谩言教外别传。争奈不识这个。
  二祖慧可大师初参达磨。立雪断臂曰。我心未宁。乞师安心。磨曰。将心来。与汝安。师曰。觅心了不可得。磨曰。与汝安心竟。师於此悟入。
  终始觅心无可得。寥寥不见少林人。满庭旧雪重知冷。鼻孔依然搭上唇。
  五祖弘忍大师。前身在蕲州西山栽松。遇四祖。告曰。吾欲传法於汝。汝已年迈。汝若再来。吾尚迟汝。师诺。遂往周家女托生。因抛浊港中。神物护持。至七岁。为童子。祖一日往黄梅。逢一小儿。骨相奇秀。乃问曰。子何姓。曰姓即有。非常姓。祖曰。是何姓。曰是佛性。祖曰。汝无性耶。曰性空故。祖默识其法器。即俾侍者。乃令出家。后付衣钵。居黄梅东山。
  在圣权方世莫评。双峰密付岂虚称。前身已老难传钵。托阴重来始继灯。昔日栽松名尚振。千灵报母愿何增。如今海内宗风徧。祇为春中择得能。
  慧忠国师。一日唤侍者。者应诺。如是三召。皆应诺。师曰。将谓吾辜负汝。却是汝辜负吾。
  国师三唤侍者。侍者三度应诺。茫茫乱下针锥。谁知可知礼也。
  国师无缝塔。
  无缝塔从谁手造。虽然有样不堪传。如何强写无层级。永向琉璃殿上悬。
  青原思禅师因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庐陵米作么价。
  庐陵米价越尖新。那个商量不挂唇。无限清风生阃外。休将升斗计疎亲。
  马祖一日升座。百丈卷却面前席。祖便下座。
  昨日东风偶然恶。桃花乱落如红雨。昨夜东风又发狂。满地不知何处去。
  马祖不安。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祖曰。日面佛月面佛。
  大地山河俱是宝。不识之人入荒草。日面月面佛现前。闪烁珊瑚光杲杲。
  百丈海禅师因僧问。如何是奇特事。师曰。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
  大机大用岂虚然。独坐雄峰自有权。稍若错传王令者。脑门须吃棒三千。
  南泉禅师因两堂争猫。师遇之。白众曰。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师便斩之。赵州自外归。师举前话示之。州乃脱草鞋安头上而出。师曰。适来子若在。即救取猫儿也。
  提起两堂应尽见。拈刀要取活狸奴。可怜皮下皆无血。直得横尸满路途。
  狸奴夜静自舒张。引手过头露爪长。王老室中巡逻了。狼忙走出恐天光。
  盘山曰。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慈明曰。向上一路。千圣不然。杨岐曰。口上着。
  盘山向上路何言。罕见行人耳有穿。口上着来无咬处。方知千圣不能传。
  水潦和尚参马祖。礼拜起欲伸问次。祖一踏踏倒。师忽然大悟。起来呵呵大笑曰。也大奇。也大奇。百千法门。无量妙义。尽向一毫头上。识得根源去。
  一踏倒时堪大笑。从前伎俩尽徒劳。蛇头却要重揩痒。万万千千出一毫。
  麻谷因良遂座主参。师闭却门。将锄头去削草。遂又来扣门。师曰。谁。曰某甲。师曰。钝根阿师下去。凡数四如是。遂忽然有省。再去扣门曰。和尚莫谩良遂。良遂若不来礼拜。洎被十二本经赚过一生。师乃开门。令通悟。繇印可之。遂返都城讲肆散席。告诸徒曰。诸人知处。良遂总知。良遂知处。诸人不知。
  闭户携锄已太赊。更来当面受糊搽。光中自觉遭谩久。方信无人共出家。
  百丈惟政禅师问南泉。诸方善知识。还有不说似人底法也无。曰有。师曰。作么生。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曰恁么则说似人了也。曰某甲即恁么。和尚作么生。师曰。我又不是善知识。争知有说不说底法。曰某甲不会。请和尚说。师曰。我太煞与汝说了也。
  涅盘老子顺风吹。啰哩哩啰争得知。隔岭几多人错听。一时唤作鹧鸪词。
  百丈示众曰。汝等为我开田。我为汝说大义。普请开田了。众请和尚说大义。师展两手示之。
  常怜百丈解开田。今古行人手里传。谁道舌头曾不动。五音六律太周旋。
  池州鲁祖。寻常见僧来便面壁。南泉闻曰。我寻常向师僧道。向佛未出世时会取。尚不得一个半个。他恁么驴年去。
  鲁祖孤风振四维。僧来面壁少人知。南泉提起驴年事。且道如今是甚时。
  庞蕴居士参马祖。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士於言下顿悟。
  一口吸尽西江水。万古千古无一滴。要须党理不党亲。马师可惜口门窄。
  黄檗运禅师曰。汝等尽是噇酒糟汉。还知大唐国里无禅师么。时有僧问。诸方聚众。为甚么却道无禅师。师曰。不道无禅。祇是无师。
  大唐国里无禅师。与君携手归家里。抛钩祇欲钓狞龙。谁知得个跛鳖子。
  沩山佑禅师示众曰。老僧百年后。向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左胁书五字曰。沩山僧某甲。若唤作沩山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是沩山僧。唤作什么即得。
  不道沩山不道牛。灼然何处辩踪繇。丝毫差却来时路。万劫无繇得出头。
  陆大夫问南泉曰。肇法师。也甚奇怪。解道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泉指庭前牡丹曰。大夫。时人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
  天地同根自唯然。当时犹喜遇南泉。指言见此华如梦。须信壶中别有天。
  龙潭崇信禅师。未出家时。为饼铺。在天皇寺前。每日常供饼十枚上皇。皇受已。却留一饼与之曰。惠汝以荫子孙。师曰。是某将来。何以返曰惠汝。皇曰。是汝将来。复汝何咎。师因悟入。遂投出家。
  十饼每将留一个。因思何谓荫儿孙。团团将去还将入。不觉醍醐到顶门。
  龙潭。一日问天皇曰。某自到来。不蒙指示心要。皇曰。自汝到来。吾未尝不指汝心要。师曰。何处指示。曰。汝擎茶来。吾为汝接。汝行食来。吾为汝受。汝和南时。吾便低首。何处不指示心要。师低头良久。皇曰。见则直下便见。拟思即差。师当下开解。复问。如何保任。皇曰。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