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绝道冲禅师语录


  小师德言。先做道士。再为僧。请普说

  昨日徒弟德言。炷香请。就五参时。为众东语西话。是日适当明庆祈祷。於是就今晚小参。为了此事。然德言本先为道士。便知有此事。特来南方。见尊宿。辨此事。往年来蒋山相聚。自念头脑不相似。何日得一度牒。为僧以陪广众。遂以此意。白宝公。庶祈加护。若遂此心。必为蒋山之徒弟。山僧是时。适丁旱涝。众少。遂令其入僧堂辨道。其纯一无杂。视听言动。无一丝毫。不在规矩绳墨之中。虽久历丛林者。未必如是之专也。山僧亦欲为募缘。助成其志。但以旱涝相仍。忍饥不暇。未暇及此。是其用意之专。所以诸圣加护。一旦得三道度牒。遂拈阄卜受业之所。果拈得蒋山。盖不忘宝公之力也。今晚小参。意欲山僧。提持为僧之本末。只如曩时。发足南方。见尊宿。辨此事。且唤什么。作此事。又如何辨。然此事。人人本有。各各圆成。不论僧之与道。圣之与凡。无一人不具此事者。是故释迦老子。四十九年。三百余会。横说竖说。费尽口业。终说不到。末后於百万大众中。拈一枝花。普示大众。独有迦叶一人。破颜微笑。便与他着一个名字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分付摩诃大迦叶。且道。正法眼藏。涅盘妙心。是个什么。便是当日德言。做道士时。便知有此事底一念。必要为僧。以陪广众底一念。亦是如今各各当人。即今在此。挨肩并足。立地听山僧东语西话底一念。此念若明。超凡入圣。正在兹时。此念不明。随物流转。无有了日。迦叶是此一念明底人。释迦老子。遂乃分付正法眼藏。涅盘妙心。且道是有分付。无分付。若道有分付。屈辱迦叶尊者。若道无分付。辜负释迦老子。这里须是自家一念洞明。分付不分付。自然分明。不着问人。所以达磨大师。自西天航海而来。向少室峰前。九年冷坐。别无他说。於是二祖。得安心法。自此西天四七。唐土二三。天下老和尚。人传一人。的的相承。绵绵不断。至於垂一机。示一境。一言半句。皆是激扬天地未判。父母未生底消息。只要各人。一念分明。自证自悟。初不以实法。系缀人也。
  后来有个潭州云盖志安禅师。便是自证自悟此一念底人。一日到云居。问云。某甲不柰何时如何。居云。只为工夫不到。安不肯。直造石霜。又如是问。霜云。非但阇梨。老僧亦不柰何。安云。和尚为什么。不柰何。霜云。老僧若柰何。粘过汝不柰何。安遂有省。石霜骑贼马赶贼。夺贼枪杀贼。则不无。未免伤慈太过。云盖安。若向云居言下悟去。甚处有石霜来。恁么注解。有权有实。有照有用。须是一念明始得。
  是时潭州马王。当国佛法之盛时。有一道正。奏马王。乞与云盖论议。马王遂请云盖至。云盖就马王。借一口剑。乃握剑。问道正云。汝本教中道。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是何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是何精。若道得。即不斩。道不得。即斩。道正遂设拜哀求。云盖谓大王曰。还识此人否。大王云识。云盖云是谁。大王云。是道正。云盖云。不是。其道若正。合对得山僧。此只是个无主孤魂。因兹道门不复纷纭。云盖安禅师。见石霜。於言下。一念自证之后。等闲用将出来。自然去离泥水。活人眼目。只如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是何物。不是心。不是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是何精。不是鬼。不是神。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且道山僧恁么注解。是契得云盖意。契不得。须是诸人。一念洞明。方缁素得分晓。然则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倘能一念洞明。无主孤魂道正。是何物。是何精。理无二致。苟或一念不明。有个物。有个精。有个道正。有个无主孤魂。使得七颠八倒。无有瞥脱底时节。当时道士。若具这个眼目。待云盖才问未了。便夺云盖手中剑。直拔。与之一刀两段。道门千古有光。当时既已放过。遂成不了公案。
  后有漳州三平和尚。一日升座次。有道士出众。从东过西。又有一僧。从西过东。三平云。适来道士。却有个见处。师僧未在。未在底。本不欠一丝毫。有见处底。亦不增一丝毫。道士出作礼云。谢师接引。三平便打。僧出作礼云。乞师指示。三平亦打。道士与这僧。大不知惭愧。设使三平。以大地。作一条拄杖打他。亦未免明珠暗投。反遭按剑。三平复谓众云。此两件公桉。作么生断。还有断得底么。如是三问。众无对。三平乃云。既无人断得。老僧自断去也。乃掷下拄杖。归方丈。当初道士。与这僧。洎三平一会。若善临机应变。则三平要归方丈。未可在。只如道士。从东过西。这僧从西过东。意在什么处。及乎二俱作礼。一云。谢师接引。一云。乞师指示。是会三平意。不会三平意。三平老子。二俱打出。可谓令不虚行。其柰土旷人稀。相逢者少。德言徒弟。若能一念顿证。则释迦达磨。四七二三。天下老宿。云盖马王。道正三平。道士与这僧。老僧与汝。见前一众。觅一丝毫相。了不可得。既觅一丝毫。了不可得。则德言道士。即是德言新戒。德言新戒。即是德言道士。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如是则当日顶星冠。披鹤氅底。不是你。除须发。着袈裟底。不是你。毕竟是谁。良久云。三贤固未明斯旨。十圣那能达此宗 复举。夹山尝遣一小师。徧游禅肆。殊无趣向。及闻夹山道誉远播。乃回省觐云。和尚有如许奇特事。何不早向某甲道。师云。寻物暴怨贼盗。夹山云。汝蒸饭时。吾为着火。汝行益时。吾为展钵。甚处是孤负汝处。师云。笑破土地鼻孔。小师因而悟入。师云。错认定盘星。复颂云。汝蒸饭时吾着火。汝行益时吾展钵。寻常恁么老婆心。自是你侬机不活。机若活。夹山本无奇特事。百川倒流闹聒聒。

  法语
  莹悦二上人。干陈塘闸。觅语

  学道之要。无他。修身治心而已。身之不修。折旋俯仰。动用周旋。踰规越矩。陷於邪僻之域。心之不治。境风卷地。识浪翻空。前念未终。后念随至。必有荡而不反之患。即陈塘之无闸。涝则泥淤塞港。旱则咸潮上田。其为民病。不细矣。今也谨一身之操履。无一毫之弗正。持一心之念虑。无一丝之或放。入息不居阴界。出息不涉万缘。千邪万僻。入作无门。五欲八风。摇撼不动。全是平等法界。顿明自己家风。即陈塘之闸成。或丁旱涝。有堤防捍御之具。无填淤卤气之虞。百谷顺成。万家蒙益。其为民之利。岂不博且大也哉。所以吾祖达磨师。谓二祖大师曰。汝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乃可入道。如是则佛法世法。真谛俗谛。岂有两途。惟能坚真实之心。吾事无所不济。因普莹从悦二上人。创陈塘之闸。乞语於余。余喜其创陈塘之闸。兴利除害之事。有类乎学道。修身治心之要。故推其说授之。以劝施者。当有闻弦赏音。成兹胜缘矣。

  示绍建化士

  雪峰和尚示众云。三世诸佛。是草里汉。十经五论。是系驴橛。八十卷华严经。是草步头。博饭食言语。十二分教。是虾蟇口里事。还知么。所以道。如今千百人中。若有一人大肯去。我作驴驼物。供养他。有什么罪过。三世诸佛。十经五论。华严十二分教。若不是雪峰老子。用鳌山成道底眼目。从头一句句发扬。一字字校勘。俾一切人。悟自本心。见自本性。则未免被三世诸佛。十经五论。华严十二分教。使得。七颠八倒。无有解脱之期。
  我观此会。尽是大肯去底人。更不学雪峰老子。作驴驼物。供养他。只是遣绍建化主。持此语。徧扣雪峰老子。乡中之人。必有未言先领。未举先知者。开大施门。辨真法供养。以饱我众矣。

  示懒庵居士

  儒者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大凡欲明个事。须有自得之妙。然得心未忘。则不能居之安。而居安之地不脱。不能资之深。果能忘其所得之心。脱去安居之地。不住资深之域。始能左右逢原矣。左右逢原。则自得之妙。居安之地。资深之域。皆为吾之妙用。自然若染若净。若圣若凡。若好若恶。以吾所见事觑教尽是此境界。如如不动。若更有一法如丝发许。即是无明翳障。直须不见有一法。是别底法。方始名为深造之道。更能翻掷自由。照用无碍。如空藏空。似镜照镜。佛法世法。了无二致。得到恁么田地。更须知有衲僧门下。不近人情底一着。始得。

  赞偈颂
  出山相

  天上星。眼中睛。星无悟人之意。睛无瞩物之情。以理而会。自诚而明。究竟何曾有道成。

  观音大士

  一切音声相。是人听以耳。我圜通大士。唯以眼而听。非特以眼听。六根互为用。当其互用时。根境不相杂。譬如帝珠网。交光相融摄。即此融摄相。各各住自位。以此三昧力。普施於一切。俾不离声色。透出声色海。眼处若闻声。耳处得解脱。共证十方空。同名观自在。我作如是赞。定招妄语罪。既招妄语罪。画者亦是妄。画者既是妄。此相非真实。於非真实处。此相常现前。应作如是观。是真法供养。

  宝公大士

  师示生於宋。入灭於梁。慨时君乏仁义之泽。以及民专杀伐之功。而有国乌足以王。师由是入悲愿海。运慈忍力。施凡圣罔测之机。明祸福未形之理。格其杀伐之心为慈祥。盖亦师愿力中。一毫芒耳。至若吾教东被。为其徒者。不囿於因果之域。则溺於知见之场。遂着菩提烦恼。佛与众生不二等颂。药乎偏见僻执者之膏肓。而使其各反乎本有之乡。然后推达磨传佛心宗之印。以启於梁皇。至今一花五叶。遍天下。而流芳师之扶宗竖教之德。虽天地之大。不足以方。独龙岗之黯黯。金陵水之汤汤。浮图巍巍摩穹苍。面目俨然而不亡。宜乎僧繇妙手。无得状其妙相之堂堂。

  达磨大师

  杨子江心。波涛鼎沸。一苇可航。如履平地。盖亦暂时之游戏。岂足以尽此老。十万里西来之本意。
  人皆有心。人皆作佛。胡为西来。递相诳惑。心在何处。佛是何物。带累神光无处寻。后代儿孙[病-丙+斯]淈[泳-永+盾]。

  曹源和尚

  遭密庵骂。恨入骨髓。此恨难忘。充[穴/(畚-田+丰)]天地。四海五湖无处避。能有几人着它底。着它底。冤冤相报无穷已。

  又(师侍立)

  父曹源。祖密庵。碧落碑无赝本。破沙盆。正法眼。清庙瑟有遗音。坐者立者。以心印心。不肖之子。作如是赞。非特旌於往古。亦乃诏於来今。

  丙辰年。别龟峰曹源和尚

  葛溪深处定宗纲。一任乾坤大地荒。但得棒头明似日。可无临济解承当。
  [拚-ㄙ+ㄊ]命来经蛊毒家。不尝滴水丧生涯。尚余穷相一双手。要向诸方痒处爬。
  破袱从东挟过西。何时再上恶钳锤。怒雷一吼聋三日。自有怨憎会苦时。

  戊午在灵隐。闻曹源和尚讣音。兼小师举老为开语录

  杖黎随处是乾坤。迦叶峰前便垛根。贪看烟峦三十二。到头不识老曹源。
  悔不当初放拍盲。烂椎一顿快平生。近闻活陷阿鼻狱。抚掌呵呵乐太平。
  三处移场定纪纲。曾无一字落诸方。破家种草痴狂甚。丑恶无端向外扬。

  看相扑

  拳来踢去疾如飞。毕竟输赢是阿谁。闹里有人能着眼。未曾交辊已先知。

  上尖竿

  百尺琅玕摩碧空。四方八面绝罗笼。等闲进得竿头步。千圣齐教立下风。

  退灵隐 京尹节斋大资相公。坚挽。辞免

  丛林虚得誉。无一补宗门。有误 王臣鉴。徒沾圣主恩。岂堪持鈯斧。只合傍云根。默感始终惠。此生难尽言。

  痴绝和尚语录卷上
  痴绝和尚语录卷下
  径山痴绝和尚普说

    嗣法门人 行弥 绍甄 编
  金山损翁和尚。请山野。以累年之涝。一众艰食。不免下山持钵。因得到紫金峰顶。瞻望。堂头损翁和尚。仰荷不鄙。令为众东语西话。纳此一场败缺。非明眼人前。安敢拈出。
  云门道。光不透脱。有两般病。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衲僧家。开眼见明。合眼见暗。要行便行。要坐便坐。有什么不明。山河大地。明暗色空。本来无一丝毫许。唤什么作物。设使外不见有山河大地。内不见有见闻觉知。不见之相。蕴在胸中。如仇同处。故知。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亦是光不透脱。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己见犹存。坐在法身边。是一。直饶透得法身。放过即不可。点检将来。有甚气息。亦是病。兄弟饶你碍膺之物。脱然爆落。山河大地。不碍眼光。见闻觉知。了无拘系。三界二十五有。八万四千尘劳。一时解脱。尽乾坤大地。是个真实人体。一坐坐在这里。执以为是。谓之法执不忘。己见犹存。坐在法身边。亦是病。更向这里。不舍前功。翻身一掷。抹过太虚。佛见法见尚不起。岂有世间尘劳之见耶。点检将来。有什么气息。亦是病。所以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兄弟家。果能於无气息处。绝后再苏。等闲用将出来。不堕在是非得失窠里。便可出丛林入保社。主宾互换。一挨一拶。着着有出身之路。
  岂不见。琅琊和尚。问举上座云。近离甚处。举云两浙。琅琊云。船来陆来。举云船来。琊云。船在什么处。举云步下。是佗於无气息处。转得身。吐得气。绝后再苏底人。露个消息。自然逈别。琅琊见佗此语。杀人可恕。无礼难容。便为佗拨转路头。向佗道。不涉程途。一句作么生道。若是别人。死在句下。作万千技俩。用尽鬼怪。举上座。到这里。更无周由者也遂以坐。具摵一摵云。杜撰长老。如麻似粟。有般汉。当这般境界不过。便作是非得失商量。佗琅琊老子。也不忙。款款地。问侍者云。此是什么人。侍者云。举上座。琅琊遂亲下旦过。问云。莫是举上座么。莫怪适来相触悞。你看。二大老。一人道杜撰长老。如麻似粟。一人道。莫怪适来相触悞。可谓拳踢相应。彼此不相饶。自然不坐在是非得失里。当时举便喝。好喝。若非举上座。四楞蹋地。未免当面蹉过。举复问云。长老甚时到汾阳。琅琊云。某时到。举云。我在浙江。早闻你名。元来见解只如此。何得名喧宇宙。琅琊遂作礼云。惠觉罪过。兄弟。举上座七事随身。战必胜。攻必取。若非琅琊。暗设机阱。平地[病-丙+斯]陷。争见功高汗马。直得主宾互换。水乳和同。玉转珠回。不留影迹。要且是非得失。粘缀伊不着。生死去来。羁绊伊不得。如今兄弟。志愿不坚。力量不大。才见主法者。轻轻道个不是。便头红面赤。打不过。起单去。一时作是非得失会。却如何了得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