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别集
- 松源崇嶽禅师语录
松源崇嶽禅师语录
黄檗送茶化主
百艹头边法战时。枪旗未展露全威。直饶陆羽知端的。也落吾家第二机。
送泉州化主
少林无孔笛横吹。此曲谁人和得亲。向晓洛阳江上路。一声唤起几多人。
衢州祥符僧堂帐化士
满堂蟠蛰卧僧龙。一片闲云下碧空。舒卷当机元自在。从教蚊蚋弄狂风。
示汪居士
参禅悟道染泥沙。见佛与祖生冤家。破尘破的栽荆棘。壁立万仞有誵讹。
也大差。也大差。一刀两段。火里莲花。十分无伎俩。处处有生涯。
南侍者还莆阳
若将此语定宗纲。任是灵山未[病-丙+斯]当。大地撮来无粟粒。令人翻忆老曾郎。
孜侍者行乞
不学文章不学书。孜孜於道自忘躯。黄尘堆里挨身转。一任清风卷太虚。
且侍者持钵
灵山无法与人传。临济宗风尽灭门。唯有道人知此意。赤心扶起破砂盆。
接待
茶饭家常没可陪。临机元不在安排。门前有客来相访。试问朝从何处来。
超禅人持钵
秋风飕飕。乘兴悠悠。因行掉臂。南州北州。相头买帽。看楼打楼。格外知音。
才领略。虎头虎尾一时收。
佑水头
风吹不入。水洒不着。捩转玄关。随缘自若。任是碧眼胡儿。从头与汝一杓。
着不着。谁言过水不湿脚。
盐街坊
红炉鼓浪瞥然间。突出银山照胆寒。便是马师胡乱后。要须不被舌头瞒。
尹山接待
千古尹山寺。家风不厌贫。只将这个意。接待往来人。
送化主
即心即佛眼中屑。非心非佛转乖真。大唐国里无南北。尽是灵山一会人。
劳生扰扰梦喧哗。梦破喧哗也大差。云净水天江上望。一轮皎洁落谁家。
把得袈裟裹艹鞋。相逢只么笑咍咍。孔门弟子还知否。曾向灵山及第来。
百亿分身利有情。驴腮马颔实难明。有时闹里聊伸手。意在钩头不在星。
日用分明直似弦。不将佛法污心田。自言世上无仙客。老倒维摩得半边。
不依本分要参禅。卖了山前祖父田。赤手出门无活计。好儿终不使爷钱。
败坏多年笤帚桩。等闲拈起定宗纲。这些标格天然别。不比诸方孟八郎。
题寄巢
巢穴通霄眼。尘劳无住心。经行及坐卧。万古至于今。
题有余斋
日月双萤火。乾坤一鹊巢。大千沙界外。总在目前包。
源上座秉炬
住便住。行便行。出门步步清风生。寒不寒。热不热。烈焰堆中飞片雪。万里迢迢恁么来。灵山会上无生灭。既无生灭。且道源上座向甚处去。别。别。大海乾枯。虚空迸裂。
钦首座秉炬
丛林老大钦首座。铁石身心同达磨。三十余年湖海间。佛祖玄关俱裂破。寻常开口。不顺人情。有时点胸。更无两个。末后打个翻身。未免红炉煅过。且道煅过后如何。口似磉盘。佛也不做。
遹藏主入塔
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皮穿骨露。鼻孔辽天。直饶恁么。更须知有末后句。遹藏主末后句再出头来。只手分付。
松源和尚语录卷下(终)
塔铭
太中大夫宝谟阁待制致仕陆 游 撰
松源禅师。名崇岳。生於处州龙泉之松源吴氏。故因以自号。自幼时。以卓荦不凡。处群儿中。未尝嬉荡。稍长。闻出世法。慕向之。二十三弃家。衣扫塔服。受五戒於大明寺。首造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於径山。久之。大慧升堂。称蒋山华公为人径捷。师闻之。不待旦而行。既至。入室未契。退。愈自奋励。终夜举狗子无佛性话。豁然有得。即以扣应庵。应庵举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师云。钝置和尚。应庵厉声一喝。自是朝夕咨请。应庵大喜。以为法器。说偈劝使祝发。栋梁吾道。隆兴二年。师得度於临安西湖白莲精舍。自是徧历江淛诸大老之门。罕当其意。乃浮海入闽。见乾元木庵永禅师。
一日。辞木庵。木庵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
师云。裂破。
木庵云。琅琊道。好一堆烂柴聻。
师云。矢上加尖。
如是应酬数反。木庵云。吾兄下语。老僧不能过。其如未在。他日拂柄在手。为人不得。验人不得。
师云。为人者。使博地凡夫一超入圣域。固难矣。验人者。打向面前过。不待开口。已知渠骨髓。何难之有。
木庵举手云。明明向汝道。开口不在舌头上。复当自知。
逾年。见密庵於衢之西山。随问即答。密庵微笑曰。黄杨禅尔。
师切於明道。至忘寝食。密庵移蒋山.华藏.径山。皆从之。会密庵入室次。问傍僧。不是佛。不是物。
师侍侧。豁然大悟。乃云。今日方会木庵道。开口不在舌头上。自是机辩纵横。锋不可触。
密庵又迁灵隐。遂命师为第一座。旋出世於平江澄照。为密庵嗣。徙江阴之光孝.无为之冶父.饶之荐福.明之香山.平江之虎丘。皆天下名山。惟冶父最寂寞。又以火废。师一临之。四方衲踵至。栋宇亦大兴。人谓师能使所居山大。庆元三年。灵隐适虚席。佥曰。安得岳公来乎。果被旨以畀师。欢声如潮。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众。师席为一时冠。
而师有栖遁之志。即上章乞罢住持事。
上察其诚。许之。退居东庵。俄属微疾。犹不少废唱道。忽亲作书。别诸公卿。且垂二则语。以验学者。曰。有力量人因甚么抬脚不起。开口不在舌头上。又贻书嗣法香山光睦.云居善开。嘱以大法。因书偈曰。
来无所来。去无所去。
瞥转玄关。佛祖罔措。
跏趺而寂。实嘉定二年八月四日也。得年七十有一。坐夏四十。奉全身塔於北高峰之原。
塔成之四年。香山遣其侍者道敷。以师八会语录来求铭於游。游方谢事。居镜湖上。年过八十。病卧一榻。得书不觉起立曰。亡友临川李德远。浩实闻道於应庵。盖与密庵同参。德远每与游谈参问悟入时机缘言句。率常达旦。今读师语。峻峭崷崒。下临云雨。如五千仞之华山。蹴天驾空。骇心眩目。如钱塘海门之涛。虎豹股栗。屋瓦震堕。如汉军昆阳之战。追思德远所言。然后知师为临济正宗应庵密庵之真子孙也。铭曰。
临济一宗 先佛正传 应庵父子 以一口吞 金圈栗蓬 晚授松源 松源初心 论劫参禅 於一笑中 疾雷破山 八坐道场 众如涛澜 金镞脱手 碎骨裂肝 彼昏何知 万里铁关 后十大劫 摧山湮川 法力所持 此塔岿然
跋
临济十四世孙松源和尚语录板留灵隐鹫峰庵。至元年间。庵既回禄。板亦随烬。衲子慕之而不可得。然少林的旨。东山正传。微此录不足以显发当时之大机大用。由是募缘重刊。以寿后世。开学者之正见。扫邪说之肆行。岂少补哉。时泰定三年二月初五日金陵凤台法孙 比丘 清茂 谨书。
后序
曹溪的流。东入日国二十余派。出自松源者居其十。而天泽一支。尤衍松源之流。毒吾国也。如此之多且久矣。然其语录双卷。旧版湮灭。而副墨之子。亦将为乌有焉。今时至於挽近陈烂之类。往往灾木。此犹未免无焰之秦。岂容在宇下者。而恬然坐视斯阙典耶。比与友人。谋劝谕劂氏。以揭耿光於叔运之秋。虽然。师之道之行也。先天地而穷来际。则未必在於是录刊与否矣。
元禄庚午六月中浣。
晚学师点熏沐书于法山度香桥寓舍。
今兹应诸子请。将评唱松源禅师语录也。就市索之。花园点老所刻旧本。最为精制。天明间。遭灾为乌有焉。诸子生焚玉之叹。遂相谋翻刻之。藏之寺门。以给众所须。然此举也。不期公于世。而足以公于世矣。余嘉诸子勇义。附数语於其尾。不觉贻续貂之嘲。
宽政辛酉春正月 东浦山主 隐山 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