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别集
- 月涧禅师语录
月涧禅师语录
送舜禅往庐山
行脚须具行脚眼。当以前辈为标格。近来丛席说庐山。禅子竞趋不吴越。汝今直往虎[俟-ㄙ+亡]溪。一香三拜依位立。棒如雨点打将来。当下知归。方是行脚事云毕。
严首座法语
临济参黄檗。清凉见地藏。总是打头不遇作家。到老翻成懵董。澹翁严首座。学问淹博。处性冲澹。久历丛林。养高东湖。忽然兴发。倒握过头杖子。刚要於七闽二淛。徧地拨寻会佛法底人。忽若撞着个无面目老骨檛。棒头无眼。脱下衲衣。痛与一顿。那时却休学伊道。悟得临济在黄檗处。吃棒底道理。
宗藏主之吴越
袅袅春风软。点点春山远。如来禅与祖师意。满眼满耳无不是。短筇拨着南北峰。钱塘万顷寒涛舂。一笑归去来。云中五老笑颜开。
送昙昱侄礼拜净慈愚极老叔
汝今别我去行脚。听我殷勤重告汝。人身难得今已得。直须着意明自己。只今丛林未寂寥。四海一翁老愚叔。惠日峰前九拜时。照頋粗拳当面筑。白发盈颠七十翁。期汝有成志超越。为报江海几故人。晚年富贵一矶雪。
送辨藏主
老眼正昏明。喜见哥宁馨。吐语[金*得]璆玕。秀发禅林英。斯道犹丈厦。颓焉欲倾阤。独支期敏手。毋擅立壑美。大鹏一举九万里。
珍维那归径山就简虎岩和尚
水云相望楚与吴。三年不作问安书。英英禅子来岩边。为我细说岩平安。但言倒握无形棒。若佛若祖难近傍。烦寄一语休拍盲。本来无佛无众生。不妨借取腕头力。永为大地人知识。
颂
礼仗锡己禅师塔(师平生唯食泥土)
吞却七峰无寸土。灼然无地着尸骸。不知当日谁闲管。刚把虚空掘窖埋。
礼思大禅师塔(福严)
岿然七十二峰秀。灵骨温温色尚新。我若等闲开坐具。阿师无地着浑身。
礼杨岐禅师塔(云盖)
正脉如今一绵微。不堪惆怅泪交颐。冷云深没楚山顶。全体当年缩项时。
悼霍山(住雪豆径山圆寂)
老倒霍山无赖咤。妙高峰顶恣抛沙。大开死口凌霄上。又是一番重退牙。
懒瓒岩
天子亲颁字十行。难征老子起岩房。只将牛粪星儿火。煨得蹲鸱万古香。
石屏塔(中竺)
曾分定石竺峰前。回首秋风三十年。漠漠吴天自空阔。老猿和雨哭苍烟。
石林塔(净慈)
云寒窣堵玉棱层。自酹西湖一勺清。老舌炽然无慈在。钱塘潮[袖-由+感]宋王城。
礼黄龙先师塔
钝锹搅动苍龙窟。浪激波腾海岳昏。一笑不知深问讯。先师灵骨俨然存。
浙中象外诸友寄新作
肝胆重重楚越分。别来不愿见诸君。那知熟血重相喷。涴却三千里水云。
怀径山诸友
十年交结几冤憎。别后谁能记姓名。遥想瞎驴成大队。挹南岳又望东溟。
谢无文惠书不至
一幅无文倍息全。无端流落水云边。秋空雁字重书出。顿首分明到不宣。
田叟
半亩春风个镢头。通身泥水不曾休。布成荆棘参天了。老子今年丈有秋。
斗山
四角量来四极同。乾坤大地在其中。鰕儿没兴跳得出。冲破须百万重。
贺庐山罗汉老子
说法声如动地雷。小南铺席又重开。成群引得呆尊者。远远也从高丽来。
悼无文和尚
玉几深深结死冤。错传一印漫无文。春雷轰破轰不破。尽尽江天飞暮云。
玉厓朝京归住天地
天上明光四度登。古今屈措几人曾。放光近向庐山顶。莫谓文殊夜放灯。
送仁侄
恶业相从十五年。未尝蹉口教参禅。而今年老心孤甚。三十乌藤趂上船。
南侍者往送乃师朝京
阿师北去朝金阙。欵语丁宁子一回。京洛春风无限好。我宽襟袖裹将来。
法相习兄小室在黄金山下
人间万事不如闲。湖海归来紧着关。自笑一生贫不尽。黄金推作屋头山。
寄和寅知客来韵
老来怀抱转难平。棒下全无舐犊情。尚有一分慈悯处。教人只向棘中行。
万杉东源和尚塔
活葬东风百草源。只因错会祖师禅。十千古木匡庐顶。一一枝头啼杜鹃。
送僧归金陵白莲庵
石头城里屋三椽。满屋清香是白莲。皎洁一心何所似。夜深淮水月初圆。
摘茶
拚双赤手入丛林。要觅春风一寸心。但觉爪牙归掌握。不知烟雾湿衣襟。
莲社题经荐孤魂
一卷百千万亿卷。普使幽冥趋净方。越水东边明月夜。白莲朵朵晋时香。
赠发匠
年来顿觉发如丝。多少傍人笑老痴。妙手不须频摘剃。几人得到白头时。
多宝寺
千涧碧流寒漱玉。万山黄叶冷摇金。若言即此见多宝。猿叫岳云深更深。
罗汉浮柸图
神通妙用无些子。踏破沧溟几处潮。个个脚跟学逼逼。老僧无暇举藤条。
血书金刚经
娘生指上血一滴。染尽给孤园里花。三十二枝春盎盎。不知香蔼几恒沙。
天童四威仪
行 无端失脚堕深坑。转得步。笑倒更幽亭。
住 一身贫到无贫处。有谁知。狎鸥并宿鹭。
坐 却被蒲团先识破。松作声。元是微风过。
卧 太白一峰枕头大。伸双脚。虚空俱踏破。
仁侍者往淛
痛把山藤手自鞭。衔冤又上淛江船。东湖佛法无多子。莫打诸方肋下拳。
送会侍者见雪岩
仰山作梦梦未醒。噡语如今转更乔。识得渠侬穷伎俩。跨门先倒用藤条。
送富侍者入京
灼然要敌王公富。捱到无锥卓地时。万里秋空双眼豁。不知身在御楼西。
赠戈阳剪剃祝咏
端的洪炉百炼铜。双收双放凛寒霜。这些柄杷捻得定。要截诸方短与长。
定山
诸缘外息心无喘。堕在那伽那一机。蹉口一回轻噫欠。疾雷轰破五须弥。
北海
谩将折筯探源流。直到俱卢穷尽头。端的这回亲见彻。百千溟渤一浮沤。
送琇上人
楖栗横肩犯晓寒。倚天青即是庐山。上人幸有娘生脚。直到高高顶[宁*页]间。
掬月
等闲[拚-ㄙ+ㄊ]取娘生手。万浪中间搅一回。拶得清波无透路。玉蟾辊入掌中来。
梅山
午夜寒香泛翠微。横斜影里立孤危。看他垂手为人处。放下悬屋第一枝。
寄呈西岩和尚
玲珑岩下忆辞师。软语丁宁归莫迟。昨夜春堂轰霹雳。分明一喝再参时。
湖东庙化元霄
楼台鬲岸沸笙箫。万斛金莲撒碧霄。湖水东边杨柳[木*头]。也开青眼看元霄。
送逊禅人
楚天空涧雁横秋。扬示二千年话头。闪电光中如不荐。满蓬烟雨上孤舟。
赠刀镊
如星冏冏瞭双眸。妙处工夫少与俦。捏定这些真柄霸。衲僧那个不低头。
送恢侍者
觅安心法没来由。呆立庭前雪到腰。祇好别行条活路。看庐山看淛江潮。
无相和尚塔(开先)
怒霆轰耳记曾呼。充塞乾坤恨未除。将谓阿师无实相。春风万迭峙康庐。
天池资胜庵
万个筼筜带雪青。一庵犹自揭唐各。道人心欲留云住。宽着俨问屋数楹。
天池半云亭
脚头步步蹑云梯。到此须知恰半之。绝顶欲观天地阔。不妨款款策藤枝。
寄保寿心镜
保寿当年不渡河。个般檐板误人多。劝君剩买草鞋好。弹雀何曾只就窠。
枯山
点点寒飙振槁枝。翠微重迭冻云垂。春风万斛呼不醒。别嶂一声啼子规。
雪溪塔(圆通)
六月炎天飞片雪。山河大地冷凄凄。三年祇道消融尽。冻合侯家水一溪。
寄净慈愚极老叔
见说翁翁老更颠。为人单只用粗拳。近来发得无明甚。打破虚空没半边。
送俊侍者(时东君退玉几留雪窦东林圆通欲取皈庐山)
爷看千丈岩前瀑。顶雪遥应瀑雪同。石虎溪边倾石耳。要听铁锡响寒空。
渊侍者自幻智塔所来就见翠岩木翁
人从村草步头来。毒气经年不受埋。散作西山千嶂雨。毒花毒果几根荄。
送肃庵长老归北
倒跨金狮别五台。哦嵋庐岳眼中埃。袖藏小白花归去。人道亲提东海来。
建育王塔
越水新营窣堵波。与他玉几不争多。从今客路三千里。又累奔驰刘萨诃。
新僧堂
荐福重开地狱门。要从衲子结生冤。若还将胁沾他席。热铁烧身又一番。
番阳大浸
本来清净无一物。大地山河忽渺弥。童子不须抛瓦砾。老僧定观正斯时。
矶亭
一亭新立雪矶头。漫向空中抛直钩。几度无风浮子动。老僧终是懒抬眸。
道者化栽树
倒握仰山锹在手。掀翻大地觅知音。纵饶济北阴凉树。入土也须三尺深。
送鹅湖挽侍者
笑穿无耳破芒鞋。赐得高低百丈摧。月磵有拳当赠汝。只今忙甚别时来。
圣旨看藏经升座。释迦老子。昔於灵山会上。百万众前。七处九会。舒广长舌相。纵无碍辨。横说竖说。尘说剎说。炽然说。谓之转大法轮。以致龙宫海藏。天上天下。尽虚空界。无非此经。却云。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於是二中间。未尝谈一字。拂迹尘生。欲隐弥露。二千二百余年。乘大愿力。再示现於此郁单越。为天之子。为人之王。显膺大宝。远绍皇猷。万机之暇。勑四天下苾刍众。以一大藏教经律论。一一志心看念。直得春盈万国。万国欢呼。四三王而六五帝。熙熙然共乐升平。正当此时。敢伸祝颂。召众。良久云。会么。愿将一藏经中字。一字延鸿亿万年。
结座。於一微尘出此经。万象森罗着眼听。殷殷春雷撼天地。同是三呼万岁声。
送人
青山立玉水粘[廿/曳]。祖意明明在目前。短堠长亭何所许。处处春风啼杜鹃。
寄天童日东岩
村草步头草几深。从教埋没祖师心。也应曾不着眼觑。觑着还应恨拍襟。
题可长老寿塔
汝今未老早安排。窣堵波从此地开。胜处笑曾舒老眼。好一矗矗送青来。
谦侍者之天童
长庚峰顶展炊中。白日青天海岳昏。痛棒当机连架打。低声道我是师孙。
送才首座
冤家别去幸相踈。不拟重来胆气粗。三十乌藤不轻恕。也知年老觉心孤。
海国山山叫子规。不知何处卸征衣。拳头自是娘生底。莫向诸方肋下挥。
天童化五凤楼
太白峨峨峙碧霄。百千诸佛欠遮头。愿君施五凤楼手。成我山中五凤楼。
顺维那归仰山
近日传闻小释迦。恣施瞎棒与盲枷。再参通我一转语。春至山山桃自花。
送住禅人归疎山
住住住。眨眼白云飞去。杜鹃声在最高处。春风花满甜桃树。
送亲宗古住西山崇报
满天花雨忽毵毵。定起闲将鼻观参。却是西山山下寺。古薇枝上绽优昙。
法道如今危未危。老眸近觉泪沾颐。期君硬着腕头力。一发千钧在此时。
中道者
笑问殷勤求底事。却言近离古杭州。开口便作佛法会。老来无力举藤条。
仙禅人
一人半人之所在。吴越从头验一回。三尺炊巾襟袖里。向人只道看山气。
寂林
我国从来本晏然。萧条活计自忘年。无端一阵微风过。万树苍松竞说玄。
镜清塔
阿师活葬此江皋。障却钱塘几度潮。可是髑髅乾不尽。蛙声依旧响春宵。
东黄龙雪村
一别龙峰五十年。堪嗟尘世事茫然。门前旧日长松树。恨杀春风啼杜鹃。
题跋
题华严经后
乙亥之变土寇甚。绿林之酷。破廪焚庄。众础鞠为一炬。而此经於大火聚中。放五色异光。不与烈焰俱烬。佛法之在天地闻。只万类而无对。亘万古而独存。非小根魔子之所能知。非水火之所能变。彼之觊心。猛甚於虎。欲奄有我境。而天定胜人。辛乃自衄。我之为我自若也。惟信都寺持此嘱语。目纪其宝。留供庄所。以警聋俗。以诏我后。
题破庵和尚帖后
破庵老祖示众。不是心。不是佛。语犹埙器中。具黄锺大召音。百世之下。闻之者。亦足以兴发。今之作者。犹危弦脆管。非不美好。能热凡耳。而一闻则索然而尽矣。九拜敬读。凛焉为之发立。寿首座其宝之。
题楞严十二类后
昔龙胜菩萨。於灌顶部。出此经。流布五天。五天世主。保护秘严。不妄传授。智者大师闻之。日夜西向礼拜。愿早至此土。至唐神龙初方至。而智者竟不及见而没矣。今云禅人。书此十二类。揭诸檀林。吁妄即众旃生真即如来。期诸来学。离妄即真。同诸如来真三摩地。
题敬首座圆通偈
右阜以诸佛五五所证圆通。各为析为偈。以针其痛处。余一再谛观雨笑曰。灵山受记。未至如斯。
题无准和尚书三自省
龙门九十六颗明珠。向径山老祖一毫头上。放大光明。幸为源侍者。卷而藏之。否则眩惑丛林。未有了日也。后四十九年甲申。荐福不肖孙某拜题。
为东山跋圆觉经
圆觉总八万四千陀罗尼法门。犹彼大海。深无九地。浩无四涯。世尊为诸菩萨。横说竖说。如以禅那之寂观。奢摩佗之至静。三摩钵提之妙行。先中后修。从渐入顿。以至平等本际者。犹拨波求水。昔圭峰感悟此经。大弘圆顿之教。今居士郑君。刊以广施。俾天地人。同证圆觉三昧。岂普光明殿记莂也耶。
跋石田书
石田叔祖。在冷泉日。衲子憧憧堂前。至无坐处。可觇一时禅席之盛。一言半句。流落丛林。得之者如获南金。是亦般若灵验之一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