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林师观禅师语录


月林观禅师塔铭

    朝散大夫知太平州军州兼管内观农营田事陈贵谦撰
    朝奉郎尚书礼部员外郎陈 谊书
    朝请大夫真宝文阁两浙路计度转运副使赵伸夫篆
  师名师观。道号月林。福州候官黄氏子。八岁牧牛。鞭叱间忽若有省。遂屏荤血不茹。十四岁。入雪峰山投忠道者出家。寻至荆南二圣寺。朝夕研究赵州狗子话。因洗盏次。口自成颂。从此慧解横发。师心知其非。不作圣证。闭门苦参。二十四。祝发受戒。具礼住山戒准为师。时证老衲住澧州光孝。道法盛行。师径造其室。衲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面前香台。作么生转。师云。筑着磕着。衲叱云。去。会衲退席。师往来云盖沩仰者四年。复归雪峰鼓山。时可庵然。尤溪印。俱在闽中。师历扣与之争锋。然自以为未足。闻老衲移住饶之荐福。即徒步从之。看云门话堕话者又十年。一日绕莲池而行。自举云。那里是有僧话堕处。豁然大悟。遂造方丈自通。衲问。誵讹在什么处。师云。岂不是张拙秀才语。衲云。礼拜。即以法衣付之。自此尽得向上机用。前无坚垒矣。衲迁四祖。移大洪。师皆与俱。又尝至庐陵。见常不轻。举不是心不是佛话。师叉手。常率众留师居第一座。久之东游雪窦山。足庵鉴举以立僧。游育王山。佛照光问师。悟底人还有自己也无。师云。适来举似禅师了。照云。漆桶。师即喝。照知师为老衲法子。问那里是者僧话堕处。师云。文不加点。照益奇之。一时禅林法窟。争欲得师为上首。常不轻住瑞岩。涂毒策住双径。皆以偈延师分座。师皆诺之。涂毒又赠偈云。丧尽平生家珍。偶到径山峰顶。涂毒微笑一声。唯渠点头自领。继又为遁庵演。无证修分座说法。於苏常间。缁素归重。不容晦藏。嘉泰初。年踰五十矣。吴门圣因寺虚席。诸山合辞请师出世。宴坐凡四年。迁住承天。再迁万寿。吴人久服师道行。施者倾囷。学者问法。户外之屦常满。如是者又几十年。老勌应酬。退处西湖。为终焉计。李开府[孝/友]创寺於上柏曰报因。具衣冠造师。固请为之开山。其后复住平江灵岩。又其后也武康乌回寺僧。偕乡人数百环拜而请师。复勉从之。所住即为大丛林。垂慈接物。随其根器。示以方便。至室中则机锋峻峭。不可凑泊。昼夜危坐。念虑□彻。六坐道场。仅以巾钵自随。微有不合。倐然去之。未尝回顾。人多不知其所往。芒鞋徒步。至老不变。始或疑其出於矫拂。随起深信。因自调伏者。良不少也。后住乌回。时已示疾。日犹再鼓入室。且曰。桂花开时吾行矣。俾其徒预结夏制。已而桂果盛开。晨兴集众普说。趺坐深定。至夜一鼓。顾左右曰。释迦老子如是。吾亦如是。侍僧请留偈。书已掷笔而行。嘉定丁丑四月十有三日也。阅世七十五。坐五十一夏。阇维烟雾结如台盖。舍利无数。皆成五色。其徒即寺之西垄。塔以藏其骨。弟子妙湛。继踵住山。实崇奉之。造余门而请曰。先师托交游甚久。且尝遗之以诗。又题其语录矣。今愿得铭。铭曰。
  杨岐七世  冷然家风  现水中月  似空非空  六坐道场  单提祖令  如大火聚  镕凡煅圣  惟乌回山  是为师塔  青山流泉  常说妙法  毋曰是塔  足以见师  夜半有衣  尚克嗣之
  嗣法小师(德秀) 重刊

敬赞 月林观禅师

  示现人间忍辱仙。单提独弄祖师禅。生涯一钵无安处。惟有声名万古传。
  传得西林夜半衣。解将铁笛逆风吹。重重话堕全担荷。青出於蓝只自知。
  与师曾结宿生因。一笑吴门二十春。再见已忘标月指。无言可赞法王身。
  嘉定丁丑浴佛日  三山陈贵谦益文



  月林禅师。丛林老作。声誉四驰。七董名山。缁素钦敬。应机垂语。信手方圆。绳墨无拘。脱略窠臼。诚开口不在舌头上。若向言中取则。纸上追求。要见月林。远之远矣。时嘉定十年丁丑。十月望日。住平江承天。铁鞭元韶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