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文道灿禅师语录


  送仙知客总侍者(专使)

  对面相看千里隔。手持史君招隐檄。一条柱杖两人扶。面带东湖秋水碧。口里只安三寸[匙-匕+巳]。平生懒病无药医。菜羹白饭随处有。谁能辛苦贪住持。向来春风满两手。如今零落能多少。尽情包[果/衣]付二妙。散与青青湖上柳。

  松月轩

  白云岩上月。太平松下影。东山大导师。指作一片境。若作境会孤东山。不作境会隔重关。盖天盖地这一着。分明似镜见还难。认作清凉转炎热。扫除光影成途辙。广寒宫殿等虚空。不信问取苍髯翁。

  送奕上人

  金华道人少而壮。学道苦心知趣向。俊如秋鹰方振扬。快似马驹绝超放。无准软顽痴绝痴。领过不消渠一状。前年相别五峰巅。今年相见松江上。无影枝头拾得春。要去北山呈伎俩。北山老人眼[目*答]痴。毒手恶拳难近傍。跨门一机我识渠。脚跟定与三十棒。

  送覃侍者住庵

  门上书心字。窗上书心字。长啸住庵人。不知庵内事。除却煨芋头。无力收寒涕。我观从上来。懒瓒较些子。君勿轻住庵。住庵不容易。手中长柄锄。上有千古意。前山粟自锄。后山禾自刈。客来问有么。牢把柴门闭。

  送开上人

  道人家住庐山寺。信脚东游二千里。三年饱吃浙西饭。不曾咬着浙西米。大川恶拳打不活。石溪浅水浸不死。自言辣手难近傍。秪有痴绝较些子。要从窗下看庐山。归卧溪声山色里。了无元字涴胸怀。肯将佛法挂唇齿。漠漠重湖五老前。衮衮九江千嶂底。空手携锄种白石。赤脚提篮挈流水。有问参寻事若何。向道今年秋芋多。

  题跋(附)
  题六祖渡江图(五祖操舟)

  左道惑众。窃负而逃大天下。后世之祸源。本此二老。焚其舟。扼其腕。恨不身亲见之也。

  题船子扣舷图

  陷人非法。不能无愧。置身无地。愧孰甚焉。大江横流不足洗。此二愧也。

  跋圆悟禅师授佛日临济正宗记及持钵住庵法语

  佛日见佛果於间关兵革之时。佛果先示之以从上爪牙以正其传。次授之以涉世斧斤以致其用。末后一矢尤切中其病处。佛日身受其矢。而某也忍痛於百二十年之后。避地避世。某亦从此逝矣。时相似也。病相似也。避世之心又相似也。如师法不相似何。道力不相似何。

  书济药王看大藏经图

  无上法王以一切言教疗众生攒蔟不得底病。五千四十八卷皆用药法也。济公药王取其绪余徧治众生四百四病。犹虑学佛者未知其方也。尽出其书使之读之。欲其皆得趣入皆得受用。至於安乐田地而后已。其用心广矣大矣。虽然。佛病祖病少有能疗之者。其药为何。其方安在。

  题罗汉像轴

  五百开士中。惟十有六人。破佛律仪。受佛呵叱。子莫知为谁。今乃於此轴见之。极欲贬之二铁围山。管城子殷勤致请曰。尽法无民且与放过。

  跋血书华严经

  七处九会所说。山河大地草木丛林以耳听。后五百世最后成佛之人以眼听。又后五百世灯上人以手听。耳听者聋。眼听者盲。手听者痛彻骨髓。所听者不同。所证亦不同。余旷大劫前盖尝以手听矣。独无所证。何哉。灯上人能下一转语。方许证阿字法门。

  跋天童净和尚寿无量墨迹

  无量拳头能杀而不能活。天童拳头能活而不能杀。闲云亲中二老之毒。山河大地草木丛林至今忍痛未已也。虚空霹雳未尝不殷然天地间。雅维那於展卷处忽然轰入髑髅。政恐不及掩耳。

  题天台三隐图

  小黠大痴出没五峰双磵间。无足怪者。苍颜白发彼何人。斯亦甘心入其保社。无端以实事诬人。人又从而诬之。几不免虎口。吾不知孰为黠孰为痴也。寒岩漠漠。瑶草离离。安得孰鞭其后。择其善者而从之。

  书虎溪三笑图

  三老形服不同。教法不同。而风期未尝不同。轩渠一笑声满天地。遗音余响至今犹在。山南山北万壑松风。九江春水更相应和。日夜不绝口也。千载风流。易见难识。谁其识之。长松片石。

  跋大慧墨迹

  寺大僧众终日汲汲不了目前。此先大慧示人以日用常行之道。其曰欢喜忍受。盖直叙自己受用三昧也。后世师家以日用现行为重累。以受用三昧为极苦。六凿相攘。举天地万物皆为己敌。正恐此老笑人。

  题华严经

  余旧阅杂华甚精熟。又尝手书置之踈山。反复详味不能无惑。善财北游而曰南询。文殊在觉城西偏而曰东际。弥勒楼阁无门无户而曰有开有闭。盈天地万物皆善知识而曰善财所参止五十三人。此余所未解。尝欲持此惑质诸贤首之学者未暇。绍昙上人持其师克佑比丘所书华严求跋。因志余惑。不知佑师行墨结字时。毛锥子曾为说此法乎。

  题法华经

  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今观佑上人手书法华。笔精墨妙。自首至尾无一毫怠意。心之精微浮动翰墨间非精进欤。祖述经意作为咏歌。被之音闻佛事。非真法供养欤。后五百世增上慢比丘非佑而谁哉。

  题莲社题名集(社名怀故乡)

  故乡不在十恒河沙外。惟怀归者能知之。然十方无壁落。故乡果安在。脱屣世纷。问津净社。倦游思返也。香云发光。烛花吐红。迷途向导也。落日沈西。金相现前。乡关主人也。红藕放花。水清沙白。故家旧业也。由是而休去歇去。乐哉一念合尘。则客路天远矣。虽然四明大士即一具字包括天地万有。乐邦化国不在具外。木庵老子发挥四明绝学。使一切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不历化城径归宝所。何往非故乡哉。

  跋圆悟诸老墨迹

  圆悟禅师受草本於老东山。已而传之先大慧。自是人传一人。举天下不复知有正本。而吾江西之士受惑尤甚。使当时有具辨风云别气色底眼目。举而纳诸水火。其患岂止今日而已。贤维那后诸老百年而出。既不能略试焚溺之手。又将宝之以为大训。开眼受惑不自知觉。嗟夫。

  跋石镜颂轴

  皎日丽天。寸云尺雾油然而起。大明逝矣。石镜之明亦复若是。加以藻绘滓秽清明尔。长歌短偈非藻绘欤。余欲碎而石镜。去而藻绘。东平老子谓余曰。卿自用卿法。不必逼人也。

  题迁廉谷禅会图

  余归南曷廉谷分座。天童书来问无恙。以此十偈为介绍。后五年来西湖。复观於关西辩侍者处。抑扬纵夺老手甚武。然中有一人摇手掩耳不受赞叹。余欲语之。而廉谷不可复见矣。

  题持首座华严指掌图

  横说竖说空拳呼小儿。约而为图犹拳作掌也。殊不知善财未曾发足。持首座未曾下笔。百千法门已在吾手中矣。

  题山谷书修山主颂后

  龙济说不出处。山谷写得出。山谷写不出处。龙济说得出。两翁千载人也。片语只字皆可为千载之传。扼其吭而紾其臂。后世必有千载人。余姑置而不问。

  跋无准痴绝北磵送演上人法语(后有太虚物初跋)

  三老不可复见。太虚亦不可作轴。中惟物初独活。演上人若见一会俨然於一念未萌之时。则不须[祝/土]着脚指头而山川已历遍矣。

  跋大慧禅师送曾两府弥勒像

  弥勒大士像。妙喜临般涅盘以遗海野老人者。妙喜以是日入灭。海野以是日初度。海野书赞谓弥勒下生者盖自况也。余以为弥勒未尝示生。妙喜未尝灭度。海野与之各梦同床而不自知觉。乃以今昔同别自疑何哉。吾将遣最后成佛之人。质之於龙华会上。

  题寄贺缙云鉴老颂轴

  本翁罪大恶稔。贬在缙云山中。江湖诸公又交口咒诅。吾知其项上铁枷卒未有脱去时也。

  跋敬简翁出世颂轴

  斗大院子不足以荣简翁。澜翻颂舌不足以赞简翁。然盛大光明常胚胎於火冷云寒之际。三十年后此话大行。方知此轴皆真语实语也。

  书西耕颂轴后

  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东西南北何处安立。受维那於此下得一犁。则十万亿国土即跬步也。跬步即十万亿国土也。困於锄耰。勤於耒耜。老岁月於畛畦而欲望道(一作稻)。难哉。

  跋痴绝和尚墨迹

  余昔从老子游惟学佛法。至於世法未尝半语及之。出游人间方知佛法外不曾别有世法。欲质诸老子而恨不可复见。今观此语乃知佛法世法岂有两般乎。然有当於人心者又甚恨其当时不明以告我也。书此以授紫湖持归东林。举似阿翁为我发一大笑。

  题莲社图

  晋室南迁。中原多故。有志於天下者多以道术自晦。庐山远师乃以净土三昧笼络诸贤。其待之浅矣。抑不知即无明为大智视极乐为大患者。孰为净土耶。

  跋大慧回大禅杼山长老书

  得少为足发为狂言狂行。此固学道者大患。有知识如先大慧。敏於为道者如大禅杼山。犹不免是过。近世师道不明。士气益下。虽未见神见鬼。已舞其狂於丛林。如病风丧心不可救药。观此书者。庶几其有瘳乎。

  无文和尚语录(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