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别集
-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送老父归(七言律四首)
三十余年今复逢。乡音仍旧异颜容。恩情宛似缠身索。荣辱还如过耳风。菽水彩衣凭客笑。昙花毳衲与谁同。谩言世事多颠倒。抚掌俱投片梦中。
寄锡山林意自清。尘中鸡犬杳无声。春秋门外临溪月。杨柳堤头挂树筝。旧日浮华皆梦想。现前须发博虚名。乡亲若问修行事。原是当年蹭蹬生。
日食三餐饱便休。饭余无事喜登楼。面前山色随迁变。眼底云霞任去留。以法为亲疎世相。视身如寄等浮沤。尘寰多少黄梁梦。输与深山枕石头。
不挂从前汗染衣。剃除须发着伽黎。精神惊破浮生暗。素志还期佛道齐。骨肉那堪多劫累。机缘知是几生迷。而今赢得闲些子。放意扶筇步柳堤。
偶成(七首)
山居深羡虎溪踪。有客多从笑里逢。拄杖挑残红日影。芒鞋蹋破紫云封。烹茶敲筯酬弥勒。颠酒狂歌骂志公。稍觉清风来谷口。梳翻松桧若飞龙。
衣穿囊破从他笑。不间纤尘作么疑。欲水投崖声太急。爱云出岫势还迟。明明妙体恒如是。湛湛忘言理若斯。吞尽十方诸国土。看来成佛更由谁。
死生空色两重关。好把楞严辩八还。眼底翳清云汉净。胸中碍脱境缘闲。松阴百尺疑芳沼。笕水三湾过竹山。困就绿杨枝下卧。几多花雨落人间。
是非冷暖无拘及。蓬荜多年缚翠嶒。槛外花红疑野火。岩前苔绿锁寒氷。三竿竹影岐山凤。万里风搏庄海鹏。几度晚云归去后。一轮明月上梅棱。
识破磨砖造化机。大雄山下日初晖。嘶风木马乘云去。饮海泥牛带雾归。句里有锋穿胆入。眼前无物逐尘飞。忻然击碎秦时镜。不挂如来授受衣。
宝鉴澄明法界清。个中须辩普贤名。涅盘有觉还非觉。般若无生是利生。剖破悟迷毋用力。揭开真妄不关情。而今偶识中峰老。大地山河一掌平。
谁识山中境象培。山居助我乐心斋。笋芽初出和云取。荳荚高时带雨栽。枕石忘缘眠古榻。杖藜乘便步新苔。经行懒折塘边柳。留与黄莺飞去来。
畬山(二首)
畬山唱罢紫芝歌。几片烟云挂绿萝。竹径有婆偷笋去。横溪无水看猿过。松花带蕊烹新茗。荷叶连丝补破蓑。自是道人知见别。万年一念任消磨。
畬山斸断岭头云。岁月都忘总不分。忽卷忽舒龙现影。相亲相近鸟呼群。祇知珠价三千界。管甚毫光万八旬。透彻禅关无限量。从教沧海自沉沦。
和程邑令韵(二首)
携手相将引鹿軿。森然景物自怡情。铃鸣殿阁招归鹤。锡挂云根绕啭莺。松径有声堪听法。石门无缝若为程。清风不减攒眉客。今日重添莲社名。
高登盘石驻云軿。麈尾轻挥称野情。曾向松风听宿鸟。重来柳影拂啼莺。旋身华藏犹寻迹。信步归家罢问程。要识个中真意趣。萧然那许佛生名。
与詹定斋廉宪游白龙洞
三城重茧屇西峰。既到西峰喜白龙。洞里有泉千涧绿。树头无染一山红。时分今古心何异。报逐升沉境自同。寄与往来诸上士。莫教水底觅鱼踪。
答郑松门太史(二首)
入门宁问路逶迤。卉木丛林色色披。旧笔肯完梁上字。谈经已约岭东枝。有缘自合非衣谶。无句堪题没字碑。此事住山人未委。德云相见别峰迟。
大千无处不禅堂。触目空兮慧剑霜。鸦过有声流碧落。客来无力下绳床。三拳临济机如洗。一掬曹溪水更香。果在杖头开正眼。东皋舒啸又何妨。
答粤东李山人
年来瓶锡乐幽林。禅寂何尝事苦吟。掬水引鱼时上下。穿云采药几晴阴。锅儿扑破何须洗。树子无根懒去寻。才听溪边人有语。又随麋鹿入山深。
和曹能始大参韵
圣僧古迹赖君隆。梵剎都归掌握中。诸寺倐焉添社色。群生无不仰高风。灵源洞吸江涛逈。甘露松旋石壁葱。谩作晏师来去想。鼓山嘉运兴何穷。
和陈□□居士韵
何缘策杖鼓山中。喝水眠云卜岁丰。有去有来天上日。无形无影杖头风。拈香述赞欣新得。挥麈随声愧未工。欲识祖师端的旨。扶桑元在海门东。
和安□□居士韵
腾空木马夜嘶风。知有高人得句工。棹入清波沙岸远。诗联白雪素心同。闲云片片浮天北。流水潺潺望海东。自是不容分去住。轻轻收入藕丝中。
和林□□居士韵
圣箭凌霄那一通。毋分南北与西东。石门未跨知迷悟。拄杖才拈验色空。海上书来招客去。江边杯起入云东。而今不论神僧迹。花雨缤纷两岸红。
和李□□居士韵
清光万里画图中。触目归云鸟道通。夹岸青榕遮棹影。冲霄白鹤唳秋风。禅那竟许尘缘入。解脱还将奥义穷。赤肉团中休放过。分明认取自家公。
和熊无用居士韵
公案而今几万千。不知谁会祖师禅。庭前栢子清风遍。岭上松枝皓月悬。万古碧潭澄影瘦。一溪活水浪声玄。时人更问西来旨。謦欬毋劳肋下拳。
和□□□居士韵。
茫茫世念冷如氷。电掣晴空绍祖灯。历劫了知心是佛。几回寤觉梦为僧。沤花谩道藏踪迹。幻影何缘有爱憎。待客迎宾闲指注。三餐饱后更无能。
和吴本如司马韵(五言律)
湘潭烟水阔。携手便归家。径入天王屋。宁知长者车。有心皆梦境。无眚不空花。最喜庞居士。敲氷来煮茶。
和谢中隐居士韵
瓢笠惊风雨。腰包独往还。听缘嫌作客。随处喜居山。水阔云光逈。松深鹤梦闲。幸分居士韵。裂破祖师关。
钓鱼台度岁
腊尽闻亲讣。孤舟趂夜回。平沙无鸟迹。深树有猿哀。江岸何时到。家庭少客来。长思两行泪。先落钓鱼台。
雪夜哭父
亲坟在咫尺。何事苦羁留。夜雪飘无歇。寒鸡叫不休。非思惊坐寝。血泪染溪流。天问缁衣孝。青山尽白头。
到舒城
迢遥千里外。彷佛少年时。驻步寻原径。扪心动所思。沙堤新树密。城市故人稀。嗟此无常境。阿谁愿出离。
渡河
河下白如练。烟云照浅流。近城鸟解语。抵舍客生愁。骨肉无青眼。儿童半白头。荒郊高垒垒。尽是故人丘。
碧潭禅友
从余归梓里。深雪不知春。带水收寒涕。牵衣动晓云。氷层怜路马。树倒见樵人。误作多年客。家乡语更亲。
访东源晦台上人
策杖东山上。穷源访故知。怪松遮道处。细雨湿衣时。石磴净如洗。柴门曲转迟。相逢两不厌。啜茗咏新诗。
别黄惺源居士
记得来山日。仍思送别时。往还千里外。倐忽半年期。法语无他嘱。衣珠须自怡。寻常亲着眼。不必问相知。
别林衡庭居士
荷担弘愿力。彻见道人心。宝剑应须砺。衣珠不用寻。尘缘浑是梦。佛法岂为箴。记得山中约。相弹挂壁琴。
别林优德居士
范围天地外。不见路头赊。彩鹢分流水。寒鸥乱聚沙。白毫挥客尘。清影吸仙槎。最喜江边景。枝圆树上花。
别卢□□居士
树德谁为比。疎财我羡君。交孚知有道。擅美讵传闻。拄杖敲空月。芒鞋破岭云。一双清白眼。毫发自区分。
次曹能始大参韵示诸同行者
登山须及顶。纵步莫移时。路险惟凭杖。岐分必问师。云深行趂蚤。晖落悔来迟。力尽机忘处。堂堂更是谁。
初入鼓山见梅花偶成
崎岖千里道。不惜老来身。脚下浑无力。眼前惟有云。多逢投宿鸟。罕见问津人。莫怪梅花笑。蹉跎又一春。
次韵答阮圆海冏卿(七言绝有序)
马大师一口吸尽狮子虫。何地藏身。九带公案。从来不犯纤毫。五味粥汤。迄今香甜犹在。向栢子头边突出。无缝塔顶经行。要知花果同时。不问再来消息。石老向威音前。纵行一步。然后入博山社。火里另作商量。不妨布袋盛渠。须信声多哮吼狗子。即今在甚么处。复云看脚下。
江月山云映碧天。蕴中底奥不称玄。东君也解知人意。特藉梅花验别传。
岩花黄叶从人辩。黄叶岩花道眼开。幻化肯随朱紫态。须知劫外带春来。
次韵答刘胤真居士(有序)
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此破相入理之谈。自非行起解绝。不能亲到。居士正在解中。若以解为悟。岂但见谛不真。将恐奴郎不辩。所以祖师门下。贵在真参实究。一口气不来。既不知去处。从前见处。不实可知。又安得不疑。果真疑顿发。到大安乐地。回观解路。何啻隔靴抓痒。次韵三首。非以文字说心。为不辜来意耳。
七个蒲团破见天。未掀帘处已深玄。梅花无意枝头放。烂熳枝头验的传。
春花秋叶寻常事。春叶秋花亦有开。却笑灵山亲付嘱。剎竿头上应声来。
云天空处谩追寻。空处云天万古心。草色雨声亲瞥地。庞家儿女是知音。
次韵答齐员债居士
从来瓶锡喜居山。策杖先防动步艰。今日何缘谈雪话。清欢流布缙绅班。
鄱湖鞋山(二首)
鱼跃鸢飞白浪间。脚头流水道人闲。韶阳不逐风帆意。云自南山雨北山。
蹋尽鄱湖一带春。细看鞋样灼然新。少林不合惊尘世。只履归西可怪人。
与吴公良居士
寒霏扑面话从容。道念殷勤孰与同。缅想祖庭深雪里。而今触处振家风。
与蒋一个居士
驱驰百里更何心。宝网香云不外寻。识得吾家贫彻骨。拈来沙土尽黄金。
与吴石生居士
会晤须臾与道交。泥途百里不辞劳。将何人事酬君去。独有归家路一条。
与刘雁先居士
深泥飞雪竟何依。清水寒氷满面皮。倐尔春空舒化日。愿教先夺岭南枝。
寓邵武西塔早粥
粥热牙疼知老至。风寒骨冷识支离。流光不遂攀缘意。说与诸方长者知。
过紫霞关
何缘策杖紫霞关。石磴跏趺老惧寒。不假仙人床上寐。几回清梦入浮山。
白牯庵四景
洗耳泉
山间不管人间事。饭后仍添茶灶烟。恶听松风兼鸟语。也将两耳掬清泉。
听经石
大地山河经一卷。无文无字最分明。有时说向松边石。箕踞崆峒侧耳听。
鸟道门
逶迤一线透层峰。步入层峰树几重。自是无岐谁辩的。谩将不二话真踪。
醉墨蕉
挥毫曾用斯为纸。自后无人复用君。分付剩栽三两树。虫书鸟篆自成文。
松下行(六言绝)
旋身石磴参差。转眼树头红绿。一个无依道人。自笑非真非俗。
竹下饮
几盏清茶解困。策杖毋劳用力。幸有千竿万竿。不是蹲踞弥勒。
放生池
金鲫树头落影。翠翎水底含嚬。颠倒轮回路上。不知谁是真人。
野吟(六首)
飘叶霜风刭挺。澄沙寒水氷清。独坐公堂隐几。惺然喜听雷声。
逈逈长安车马。行行吴越江湄。看尽千红万紫。逢人暂话离微。
栖凤淡云几片。浴龙细浪千层。客过不妨携手。临池倒影看僧。
飒飒凉风西起。皎皎明月东升。堪笑禅门深旨。破驴脊上来蝇。
疎密萍浮绿水。高低桂吐奇葩。策杖峰头远眺。前村烟雨人家。
砌下苔钱迭迭。山头霞幔重重。斋后闲游池岸。采来九瓣芙蓉。
过水松方丈(五言绝)
云势穿山谷。松声落涧泉。凭栏问雨候。正值杏花天。
舟次梅溪
水阔觉舟小。云深见树低。掀蓬问渡子。说是小梅溪。
屏石上人舟中水观
慈舟棹水面。寂尔意偏长。遍界琉璃地。毋劳问月光。
歌
如意庵歌赠智公
山路崎岖逶迤间。石根紫气弥林泉。青松翠竹含云烟。境色如心意洒然。溪流漩澓遍三千。中隐高人不记年。特来问道向我前。智度为门慧亦全。英姿秀发眉宇渊。激余法偈染新篇。随书数语结斯缘。无量法门首曰禅。譬如师子翻峰巅。又如水发成漪涟。哮吼波澜事事便。君不见唐宋源流今复启。还如杲日照晴川。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三十四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三十五
博山和尚传
弟子 智达刘日杲 撰
博山和尚者。舒城人也。讳大舣。字无异。人咸称为无异禅师云。族姓沙。其父太公取姚氏。生和尚也。輙不得食酒肉乳和尚。否则不为食。越七月而母死。使它人妇有子者乳之。易数人皆不肯食。太公日糜榛栗食和尚。和尚得不死。盖神异焉。少长能饮食。更不饮酒及肉食也。尝与邻儿嬉戏。为一儿所扑仆折齿。太公性故严毅。和尚惧其诟。邻儿也遂噀血。归而详告它故。太公得不怒。慈惠盖天性云。年十六。矢志出家。之金陵瓦棺寺。听讲法华。慨然曰。求之在我。岂可循文逐句哉。遂去。之建武礼五台通法师。剃发受业。修智者止观之道。尝露坐松下。不知晨夜蚊蚋集躯。如唼槁木。内焉不知有血肉身心。外焉不见有山河大地也。如是五年。寒暑罔辍已。而诣超华山。从洪法师受比丘律。是时寿昌经大师。方居峨峰。扬曹洞之法。和尚闻其名。往谒焉。见寿昌。荷锄戴笠。状类田父。輙心疑之。遂入闽光泽。居白云峰三年。以所得着书。呈寿昌。寿昌以书报之。谓其非第一义。和尚始爽然自失也。遂焚香礼拜。毁其稿。不复示人。益潜心宗乘。阅船子藏身语。疑情顿发。至忘寝食。居岁余。忽见赵州嘱僧语。恍然有得。走见寿昌。时寿昌。已从峨峰徙宝方矣。语次颇离微不合。遂居宝方。力求道要。几至委顿。面目黧黑。肤仅支骨。而精进不衰。一日寿昌受玉山请。欲与和尚偕行。和尚不肯往。曰暑甚安事仆仆也。寿昌曰。今日当有人为女说法。令女疾悟。遂行。途次论君臣五位之旨。和尚语刺刺不休。寿昌皆然之。既而谓和尚曰。佛印蚁寻腥蝇逐臭语。为君位事臣位事。和尚曰。臣边事。寿昌呵之曰。大有人笑女在。至玉山和尚。趺坐石上。忽闻神像仆地。中心豁然。急作颂呈寿昌。(颂曰。玉山诱一言。心灰语路绝。几多玄解会。如沸汤浇雪。没巴鼻金针。好因缘时节。梅蕊绽枯枝。桃花开九月。触目如休辨。别急水滩头。抛探篙溺杀。无数英雄客)寿昌曰。子一到多门又到门。和尚益自厉。归坐一小楼。朝夕不寐。复居岁余。一日如厕。见人缘木。遂悟至道。疾走见寿昌和尚。所居去宝方寺数十里。须臾而至。几不知足之蹈之也。入门。寿昌方当户而坐。见和尚至状异平日。因迎问曰。子近日如何。和尚曰。有条活路。不许人知。寿昌曰。因甚不许人知。和尚曰。不知不知。寿昌曰。[浦/女]子云何烧庵逐僧。和尚曰。黄金增色耳。昌寿因举龙吟虎啸语。命和尚颂。和尚援笔疾书以呈。(颂曰。杀活争雄各有奇。模糊肉眼曷能知。吐光不遂时流意。依旧春风逐马蹄)寿昌笑曰。子今日始信吾不女欺也。和尚曰。向后还有事也无。寿昌曰。老僧祇知二时粥饭。不复知有向后事。又问。寿昌曰。女后得坐披衣。幸无筹策足矣。遂命秉拂。赠之以偈。(偈曰。本然清净更如然。契证多生值有缘。触目浑融皆至妙。通身作用总虚玄。五宗极则机齐贯。三藏精微理共圆。不碍古今凡圣事。如来禅合祖师禅)时和尚方二十七岁。闻鹅湖心大师。以云栖宏大师神足。授律鹅湖。往受菩萨毗尼。鹅湖兴者十年。弟子三百余人。初不置首座也。和尚至。即留为首座。作偈赠之。(偈曰。鹅湖十载虚元位。一旦缘何立少年。两个眉毛八个繓。须知佛祖不容前)厥后三礼云栖。云栖遇和尚殊优至。因书演畅真乘数字赠之。居鹅湖者六月。即还入闽。圆上座与从父广文君崇庆。因于鹅湖。见和尚也。輙心折之。因谋所以致和尚者。圆上座遂重茧入闽。请和尚。和尚乃与照监院正首座等八人。至信州。初游西岩。居四十余日。尝无所得。食则采野蔌为羹。怡然甚乐。既而居祖印院者七月。乃迁博山。博山故韶国师道场。荒废日久。寺僧皆肉食者流。广文君倡诸缙绅。偕寺僧请和尚。和尚至。则诛茅为屋。仅足容[邱-丘+黍]。而禅律并行。蹶然兴起。鹅湖闻和尚居博山。即以授戒仪轨畀之。是时沈大参蒸赵司李士祯。俱从事佛乘。交重和尚也。而和尚道日隆。旋入邵武。葺广福宝安二兰若。受化者各数百人。和尚乃使正首座居广福。而自归博山。辟草建剎。渐成精蓝。居亡何。寿昌以应董岩请。不暇往。遂以书趣和尚。为升座说法。和尚乃往。大阐宗风。辩才无碍。赵文学光孚叹曰。此真寿昌儿也。继登仰山。再转法轮。还博山。而弟子益进。朔既燕都。南尽交趾。望风而至者。岁以千计。和尚垂四问。以验四方。禅那多如枘凿。又誾首座至。和尚见其机颕不凡。遂令闭关。时加警策。居六年。以偈呈和尚。和尚曰。是将师子吼者。乃令出关。以偈赠之。(偈曰。始行大事六年雪。顿入圆明一片冰。今日幸亲无缝塔。掣开关锁万千层)置为首座。(偈曰。匡扶大法赖吾侪。正眼从兹触处开。肯信座元一具地。一花端有一如来)嗣是登坛说法时。参扬扢。如见微笑之风。和尚尝教从父广文君。参船子藏身语。忽病中有得。拈唐人诗为颂。和尚笑颔之。(颂曰。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太末詹观察在泮。闻和尚名。请和尚。居惠安寺。和尚曰。予与刘君。为布衣交。奈何舍就公乎。观察知不可强。乃请圆上座居之。和尚既出家。与太公不相闻。及和尚名大着。太公始知和尚尚在。因至博山相见。悲喜交集。曰讵意。公至是者和尚因孝养备至。且宛为劝谕太公。得断肉食。岁余而归。时郡侯故和尚弟子。为具舟送之。至累月而太公卒。和尚因归展墓。道怀宁人人。焚香导迎。瞻礼恐后。刘太史若宰。时方为诸生。偕其兄弟。礼和尚为师求度。和尚曰。公神气凝静。当得上第。为法苑干城。出家须异日尔。因为授菩萨戒。太史着十问。论宗教异同之旨。和尚凭几裁答。慧辩云兴。语具书中。明年太史举进士第。一一如和尚语。其它学士大夫文学布衣。礼足求戒者。动至数万。过桐城。幢盖迎者倍。怀宁道路。骈阗至有不得见者。吴庶子应宾。夙参云栖。自负知识。来参和尚请益。和尚曰。睹公所着颂。深入禅理。第解耳语。于悟犹未也。庶子曰。云何。和尚曰。烧庵颂云尔。(颂曰。寒岩枯木太僧生。说道无情却有情。烟灭。灰飞成露地。闲花野草任纵横)得无不肯是僧邪。庶子曰。然。和尚曰。吾故谓公乃解也。庶子始心服。愿厕弟子列。受菩萨毗尼焉。鞭影频加。绝尘而犇矣。是时缙绅先生。云集景附。方太史拱乾数十辈。皆皈莲座。深[(歹*又)/食]法喜。因请登浮山说法也。至舒城谒太公墓。吴庶子及其同辈。具蔬果。为太公设祭。诸文学多从。和尚至舒城者。舒城人且竞奔。墓次瞻礼和尚。墓前仅余席地。和尚得成礼而已。一时蹂践。墓为不封。和尚归道。桐城怀宁。其导迎益倍。昔时盖苾刍白衣。皈心受戒者。无虑千万人。天启丁卯冬。余冏卿大成。来博山参和尚。冏卿固夙窥禅理。輙维摩自居。初见犹不肯下。迨与语信宿。冏卿如醉醍醐。始求为弟子。缱绻倍至。及去和尚曰。此真具只眼人也。先时闽中曹大参学佺数十人。请和尚至鼓山。和尚谢不行。是岁固请。乃往过剑州道路。争为参礼。不殊往舒城时。去鼓山三十里许。有洲。常暵涸船为不通。必海潮至。船始得过。和尚乃以冬月行。又非潮期。水遽涨溢。和尚船既度。仍涸如故。既至。挥尘据席。音如潮吼。来集者。数千余人归。而博山名。益着于天下。故寿昌弟子黄司李端伯。久习禅要。寿昌入灭。即皈礼和尚也。别数年。走博山谒和尚。与之语几超乘焉。余冏卿既归。知正法有在。欲得和尚之金陵。乃纠合徐魏公弘基及诸荐绅。以书币介陈文学。丹衷来迎。和尚道所经处。导迎之仪。益倍桐城。至金陵居天界寺。寺故广袤数十里。可容数百万人。是时冠履相趾。寺为之小。香积之费。日至巨万。人各一蔬一饭而已。魏公初度日。礼和尚。登座说法。是日金陵人。皆见白玉光映天界寺处。甚有见四天王现身云端者。姑苏刘监军锡玄。素慕和尚。闻和尚在金陵。走谒焉。询以台教。辩如悬河。和尚为剖疑义。更示以别传之道。监军窅然自丧。和尚归。送至芜湖始还。余冏卿留连江干不忍去。和尚笑曰。此别何足惜。明年秋乃别公耳。寿昌入灭者十年。和尚往礼塔。过董岩。赵文学子来谒。请和尚再至董岩。和尚低徊良久曰。曩非先和尚及乃公促余说法。尚须十年。一旦见迫。遂至登座。往来吴越江闽间。三十年于兹矣。出世太早。谢世亦应尔。吾其逝乎。语讫长笑而别。还山则与彭博士份杨太守闻中谋建浮屠。为身后计。结夏着宗教通说一卷。尽抒玄蕴。九月初书成。遂示疾。至十七日。有星大如盘。霣方丈鸱吻间。中夜和尚召誾首座。至榻前。反覆宗乘奥义。因相与大笑。次首座问疾语已。(和尚示疾次首座问。和尚四大安乐否。和尚曰。尽着些受用。问。和尚病谁是不病底。曰热大作么。又问。末后一段光明如何垂示。曰。问者事作么)进问和尚。去来自在云何。和尚索笔大书曰。历历分明。掷笔趺坐而逝。世寿五十有六。法腊四十有一。嵩上座集其语。为剩录若干卷。行于世。大弟子智誾。饫餐法乳。堪称入室。成正德业。夙着钧足。为后来模范。大忠道柔海纳道舟等。皆洪冶之利器。法廐之良驹。道恒道嵩弘恩。辞荣入道。精修禅寂。几几乎截流之香象焉。同居者七百余人。盖人尽旃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