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别集
- 宝觉祖心禅师语录
宝觉祖心禅师语录
续藏经 宝觉祖心禅师语录(黄龙四家录第二)
(侍者)子和录 (门人)仲介重编
黄龙晦堂心和尚语录
西安徐禧 序
熙宁二年洪州黄龙山南禅师宴寂。郡以其徒心师继焉。而升座於县之云岩院。余邀同学十数人。焚香侧立。以听其所谓示众者。前此。余知有师矣。至是益信异之。遂定就学四年造焉。舍于堂之西房者。踰两月。早暮就学。一以其法。六年余游京师。复道山中。明年得告将家款师於寒溪之下岩院。由初比此亲承。而闻者甚详。旋踵忘之。莫能记也。
又明年。余为御史。其徒子和。乃集录其所尝闻。以属余为序。余复之曰。和孰为道。而汝师妄言之。孰为言。而汝曹妄听之。孰为言。且听者。而邀余妄序之。虽然汝师。既常妄言之矣。汝曹又尝妄听之矣。吾独不可为汝妄序之耶。若是而且以为妄也。则又何所往而不妄知乎。何所往而不为妄。则庶乎可以不妄矣。
黄龙晦堂心和尚语录
侍者 子和 录
门人 仲介 重编
师上堂。时在法座前。大众集定。良久微笑曰。便恁么休去。已是欺谩。还相委悉么。有则便好乘时。如无。且莫错向水中拈月。遂升座。焚香。奉为今上皇帝。祝延圣寿。龙图永固。凤历长新。国界安宁。法轮常转。
师乃趺坐。拈起拂子曰。若唤作拂子。达磨一宗。埽地而尽。不唤作拂子。平地生波澜。到者里。一似倚天长剑。谁敢当锋。拟议则丧身失命。而今还有击不碎底汉。试定当看 时有僧。出众礼拜。师曰。不知是不是。僧曰。也不得放过。师曰。不信道 问道本无言。因言而显道。学人上来。乞师指示。师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僧曰。莫便是为人处也无。师曰。却不惺惺。僧曰。若不登楼望。焉知沧海深。师曰。深底事作么生。僧便喝。师曰好一喝。僧曰。洎合放过。师曰。似此衲僧。却堪持论 问如何是豫章境。师曰龙沙浪阔。鹤岭峰高。僧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把虬龙杖。闲寻叫月猨。僧曰。人境已蒙师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师曰。不是知音者。徒劳话岁寒。僧曰。与么。则道泰不传天子令。时清尽唱太平歌。师曰。礼繁即乱 问未登此座时如何。师曰。一事全无。僧曰。登后如何。师曰仰面观天不见天。僧曰。与么则有星皆拱北。无水不朝东。师曰闲言语。
复曰。大凡穷究生死根源。直须明取自家一片田地。教伊去处分明。然后临机应用。不失其宜。只如锋铓未兆已前。都无是个非个。瞥尔爆动。便有五行金土。相生相克。胡来汉现。四姓杂居。各任方隅。是非锋起。致使玄黄不辨。水乳不分。疾在膏肓。难为救疗。若不当阳晓示。穷子无以知归。欲得大用现前。但可顿忘诸见。诸见既尽。昏雾不生。大智洞然。更非他物。珍重。
月旦上堂。月生一。夜来寒白生虚室。月生二。桃花已泄灵云意。月生三。普贤不动文殊参。遂举拂子曰。尽入此三昧门。见么。青山藏不得。明月却相容。以拂子击禅床。下座。
上堂。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释迦老子。千门万户。一时击开。灵利汉。才闻举着。撩起便行。更若踟蹰。君往西秦。我之东鲁。
上堂曰。有时开门待知识。知识不来过。有时把手上高山。高山人不顾。或作败军之将。向阇梨手里。拱手归降。或为忿怒那咤。敲骨打髓。正当恁么时。还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底么。有则向百尺竿头。进取一步。如无。少室峰前。一场笑具。
上堂。击绳床一下曰。一尘才举。大地全收。诸人耳在一声中。一声遍在诸人耳。若是摩霄俊鹘。便合乘时。止泺困鱼。徒劳激浪。
上堂曰。达磨九年在少室。宜赠三十鞭。却来欺我此土儿孙。老卢半夜出黄梅。可笑不灵利道。我三更传衣受法。黄龙今日。因行不妨掉臂。拟出一只眼。且要雪上加霜。乃举拂子曰。还见祖师么。
上堂。僧问。王子未登九五时如何。师曰。入乡顺俗。僧曰。登后如何。师曰。四海五湖王化里。僧曰。未审向上还有事也无。师曰。有。僧曰。如何是向上事。师曰。着衣吃饭有甚难。
复曰。我若放一线道。从尔东问西答。不放一线道。尔又向甚处扪摸。不如归去来兮湘水滨。
岁旦上堂。故岁已去。新岁续来。一去一来。未尝间断。是知大块流动。物物无常。一剎那间。乃新乃旧。其为新者。则能为明为媚。为蕊为香。或注或吹。或腾或跃。其为旧者。则能为尘为蠧。为钝为昏。或厌或离。或剪或伐。如是生杀。如是变通。不可以形器观。不可以情伪取。根之原之。来亦不知其所来。去亦不知其所去。识之者。直下便为神用。不知者。新年又添一岁。珍重。
上堂。去兮非去。住兮非住。生死涅盘。本无忌讳。或贵或贱。自看买卖。不离行市。所以千波竞起。尽是文殊家风。一片晴空。无非普贤境界。若离文字。还同认贼为子。若即文字。又却认子为贼。恁么告报。还识惭愧也无。
上堂。不与万法为侣。即是无诤三昧。便恁么去时。争奈弦急则声促。若能向紫罗帐里撒真珠。未必善因而招恶果。
上堂。祖师谓。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好言语。要急相应。不离见闻觉知。不即见闻觉知。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会么。临起不能将得去。一时交点过春风。
上堂。我有真金曾百炼。巧拙皆由人造变。世间名字假称呼。随顺缾盘与钗钏。诸禅德。森罗万象。不碍眼光。因甚道。见与不见。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
上堂。僧问。言诠不到处。请师垂示。师曰。云尽日月正。雪晴天地春。僧曰。便恁么去时如何。师曰。落在甚处。僧提起袈裟角。师曰。放过一着。
复曰。垂丝千尺。意在深潭。遂举拂子曰。看。锦鳞赪尾平生事。莫把丝纶取次抛。
上堂。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便恁么休去。停桡把缆且向湾里泊船。若据衲僧门下。天地悬隔。且道。衲僧门下。有甚长处。楖栗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
上堂。僧问。龙象尽临於座侧。互为宾主。意如何。师曰。自家看取。僧曰。横身当宇宙。更有出头人。师曰。何得问中而无眼。僧曰。不入虎穴。争见虎子。师曰。纵越禹门。风波更险。
复曰。尔若一向言中取则。譬如水母。以虾为目。忽若坐断要关。尔又作么生凑泊。乃击禅床一下曰。过。
上堂。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古人恁么道。譬若管中窥豹。但见一斑。设使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犹是骑马向冰凌上行。若是射雕底手。何不向蛇头上揩痒。透关者。试辨看。
上堂。秋光清浅时。白露和烟岛。良哉观世音。全身入荒草。明明举唱。明明剖露。三十年后。莫辜负人好。
上堂。一不向。二不开。翻思南岳与天台。堪笑白云无定止。被风吹去又吹来。
上堂。僧问。达磨九年面壁。意旨如何。师曰。身贫无被盖。僧曰。莫辜负他先圣也无。师曰。阇梨见处。又作么生。僧画一圆相。师曰。燕雀不离窠。僧礼拜。师曰。更深犹自可。午后始愁人 僧问。裴相叩黄檗。李翱登药峤。未审意旨如何。师曰。月色静中见。泉声深处闻。僧曰。祥云触处通。师曰。有眼底辨取。
复曰。未达境唯心。起种种分别。达境唯心已。分别则不生。便舍外尘相。诸禅德。只如山河大地。明暗色空。法法现前。作么生说个舍底道理。还明得么。若将耳听终难晓。眼处闻声方得知。
入郡回上堂。去时春风高。埽尽千山雪。回时春草深。杜鹃啼更切。奇哉处处总持门。惆怅无因为君说。
上堂。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明眼汉。谩他一点也不得。仁者心动且缓缓。尔向甚处见祖师。乃卓下拂子曰。看。
上堂。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作么生说个应底道理。遂举拂子曰。见么。幸无偏照处。刚有不明时。
上堂。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黄龙拂子头上。拟欲卖与诸人。不作贵不作贱。作么生商量。无人过价。打与三百。
先师忌日上堂。去年三月十有七。一夜春风撼筹室。三足麒麟入海心。空余片月波中出。真不掩伪。曲不藏直。谁人为和雪中吟。万古知音是今日。
上堂。举教中道。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师曰。三世诸佛是幻。一大藏教是幻。达磨西来是幻。天下老和尚。乃至尽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无不是幻。作么生是妙心。良久曰。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上堂。碍处非墙壁。通处勿虚空。若能如是会。心色本来同。拂子是色。那个是心。灵利汉。才闻举着。隔墙见角。早知是牛。更若拟议思量。白云千里万里。
上堂。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诸人者。莫谩求菩提。菩提不可见。莫谩除烦恼。烦恼无背面。朕兆未生时。本来无改变。若言会与不会。尽是三首二头。更问如何若何。苦哉佛陀。
上堂。过去诸佛已灭。未来诸佛未生。正当现在。佛法委付黄龙。放行即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把住即杳杳冥冥。其中有精。且道。放行即是。把住即是。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上堂。有句无句。如藤倚树。且任诸人点头。及乎树倒藤枯。上无冲天之计。下无入地之谋。灵利汉。者里着得一只眼。便见七纵八横。乃举拂子曰。看。大阳溢目。万里不挂片云。若是覆盆之下。又争怪得山僧。
上堂。若论此事。老胡本不渡江。二祖不曾得髓。及至黄梅半夜。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若据老卢见解。只是舂米汉。至今走徧天下人。殊不知。者一片田地。分付来亦多时也。自是诸人。不肯绍继。致使荆棘渐长。禾黍不生。驰走东西。日求升合。何如便向者里。直下识取本来契劵。教伊四至界畔。一一分明。免见异时别生词讼。只如今还识也未。尔若识得。一任恣意耕锄。若也未知。且受人天供养。
上堂。虎头生角人难措。石火电光须密布。假饶烈士也应难。朦底那能善回互。手擎日月。背负须弥。掷向他方。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其中众生。骑驴入诸人眼里。诸人亦不觉不知。会么。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
上堂。一沤未发。古帆未征。风信不来。无人举棹。正当恁么时。水脉如何辨的。君不见。云门老垂手处。落落清波无透路。又不见。华亭叟泄天机。夜深空载月明归。莫怪相逢不相识。从教万古漫漫黑。
上堂。举教中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师曰。作么生是诸人观底眼。具得者个眼。便见山河大地。与诸人自己。无坏无杂。诸人自己。与山河大地。无坏无杂。其中更无微尘许圣人法。为解为碍。亦无微尘许凡夫法。为解无碍。还信得及么。若信得及。无明业识。翻为无尽三昧。若信不及。无尽三昧。却作无明业识。
上堂。风卷残云宇宙宽。碧天如水月如环。祖师心印分明在。对此凭君子细看。
上堂。愚人除境不忘心。智者忘心不除境。不知心境本如如。触目遇缘无障碍。遂举拂子曰。看。拂子走过西天。却来新罗国里。知我者。谓我拖泥带水。不知我者。赢得一场怪诞。
上堂。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山河大地。甚处得来。尔若道得隔身句。无情说法。岂是分外。
上堂。若谓一切法不是。瞎却时人眼。若谓一切法不非。平地生荆棘。或云一切法即是佛法。瞒瞒顸顸。非为正观。从上诸圣。吐不出底句。至今未曾有人道着。尔若道得。许尔是个了事人。忽若总道不得。我也知尔亲三十年后。雨散云收。管取乾坤独露。
上堂。僧问。草偃风行即不问。法身向上事如何。师曰。鸟啼无下泪。花笑不闻声。僧曰。一句迥超千古外。师曰。须是眼中闻。僧曰。文殊不坐金台殿。自有逍遥九万程。师曰。言多。去道转远。僧礼拜。
复曰。炉鞴之所。顽铁转多。良医之门。病人越甚。不如休去歇去好。况是壶中景象。尽在目前。暂借回光。一时成现。
上堂。若人欲识真空理。身内真如还徧外。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遂举拂子曰。拂子吞却乾坤了也。森罗万象。甚处得来。尔若明得。二祖不往西天。达磨不来东土。更若不会。如今归堂底。复是阿谁。
上堂人生天地之间。性有善恶之混。善恶既混。则生分别。分别既生。则有憎爱。既有憎爱。则有取舍。既有取舍。则有去来。既有去来。便有生死。斯皆盖是人之常情。予则谓之不然。法无善恶。本无去来。若无善恶去来。则无生死。既无生死。何善恶可混。何去来可拘。若能如是。可谓终日善。而未尝善。终日恶。而未尝恶。终日来而未尝来。终日去而未尝去。还有人。明得者个道理么。若也明得。便能取之。左右逢其原。若也不明。有寒暑兮促君寿。有鬼神兮妬君福。
上堂。举马祖升堂。百丈卷席。后人不善来风。尽道不留朕迹。殊不知。桃花浪里。正好张帆。七里滩头。更堪垂钓。如今必有辨浮沈。识深浅底汉。试出来。定当水脉看。有么。如无。且将渔父笛。闲向海边吹。
上堂。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云门大师道。行住坐卧是灵觉。唤什么作数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