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语录别集
- 天目明本禅师杂录
天目明本禅师杂录
示灵叟古首座(住丰州万寿)
参禅要决了生死疑情。此疑既决。则一切是非差别同时俱决。既如是决了。方知本来无一物。於无一物处也无疑者也。无生死者亦无决者。亦无受如是说者。一切收归自己。不思善不思恶。法性本来平等。到这里更说有微尘许是佛是法是禅是道。皆堕妄缘。且禅道佛法尚是妄。又何疑与不疑非妄者哉。 你若实未曾向己躬下打彻一回。洞见源底。便向尘劳虚妄心中恣生妄见。将他本来无一物之语。以情意识和会卜度。便道无三界可出。无涅盘可证。说得也相似。只是和个说底都成妄见。拟将妄见要脱佗生死。不异抱薪救火转加炽焰。无有是处。 你若真实要做工夫。先将个生死无常大事顿在胸中。无斯须少间。单单提个话头。尽此一报身蓦直做向前去。切不得要前思后算。做得上也与么做。做不上也与么做。久久不变不易。工夫熟。伎俩忘。诸妄消。不觉不知以之悟入也。 夫无熟与不熟。疑情无起与不起。古人谓。参禅无秘诀。只要生死切。你一个为生死大事之心至切至真。只从个真切心上总是疑情。自然不加排遣。做作久久。此为生死切。心不间。则首尾一贯。更何法可以为留为碍者哉。 你一个为生死正念不真不切。但只管强提话头。猛起疑情。决定不会开悟。但强得一时。疑得一时。其强之之心少退。则疑之之情与之俱失矣。 但当工夫做不纯一处。都不要强起疑情。只消把生死无常思量一遍看看。到无可柰何。别无方便可以破除。惟有一个话头又猛提起。与之做去。做得上也与么做。做不上也与么做。做到不柰何处。便是工夫熟时亦不可做熟想。只是粘头缀尾做去。倘如是做。如不彻证则无此理也。说难说易皆当人以己量而分。其实绝无有难易之说。且如德山见吹灭纸烛便解承当。灵云见桃花应时领略如此机缘。是易耶难耶。当知在德山灵云分上则易。在佗人分上则不易也。你若实不以生死大事为己重任。决意咨参。愿求正悟。纵使将千七百公案一一注解。教你便会。可谓易也。殊不知会语则易。要透佗死生情妄则难之又难矣。但能信取一个话头。密密参取。亦不必问其难易。久之心明性彻。则难之与易不胜其赘矣。 无字与烧撒了。那个是我性。已是两重。使我示你个话头。则不胜纷杂。工夫转见多端。你今日只将前面两个话头上那个看得熟。只将个看得熟底立定脚头。便与么[拚-ㄙ+ㄊ]死[拚-ㄙ+ㄊ]生。一念万年与之做去。做之不已。一处透千处万处一时透。做到两忘迷悟。双泯圣凡之际。回观千七百则闲言长语。特翳眼金屑耳。子细子细。我三年不写字。亦不与人说话。以兄远访。不觉葛藤如此。更不多及也。
示海东渊首座
工夫上说起疑情。当知疑情初无指授。亦无体段。亦无知觉。亦无把柄。亦无趣向。亦无方便。亦无做作安排等事。更无别有道理可以排遣得教你起疑。其所谓疑者。但只是你为自己躬下一段生死大事未曾明了。单单只是疑此生死大事。因甚么远从无量劫来流转迨今。是甚么巴鼻。又因甚么从今日流入尽未来际。决定有甚了期。只这个便是疑处。从上佛祖皆从此疑。疑之不已。自然心路绝。情妄消。知解泯。能所忘。不觉忽然相应。便是疑情破底时节也。在前古人也不曾去看话头参公案。上蒲团做模样。只是切切於生死大事上疑着。三千里五千里撞见个人。未脱草鞋便蓦直问。我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千人万人都是如此出家。如此行脚。如此求人。如此学道。初不为第二件事。设有亦不为也。后代以来。宗门下不合有许多露布葛藤。往往脚未跨门。便被此一等语言引诱将去。堕在葛藤窠臼中。唤作佛法。唤作禅道。流入知解罗网中不得出头。惟益多闻乃所知障。於道实不曾有交涉。於是近代尊宿。眼不耐见丛林中有此一病弊。待你未开口时。但只把一则无义味话头撇在学人面前。只要你放舍一切身心世间诸缘杂念。并禅道佛法语言文字等。只教你向此话头上起大疑情参取去。正当参时。也不是要明佛法了参。也不是要会禅道了参。也不是要求一切知解了参。其所用心参者。单单只是不柰自己有个生死无常大事何。所以参到话头破处。则生死大事与之俱破。生死大事明处。则一切语言文字与之俱明。离死生外别无话头。离话头外别无生死。虽则从上古人只疑生死了悟道。今之人只疑话头了悟道。其所疑之事似或有异。其悟之道其实无古无今无杂无异也。正当疑话头时。也莫求方便。须信参禅无方便。也莫求趣向。须知参禅无趣向。也莫求把柄。须知参禅无把柄。其所言方便者。即个话头便是方便。即个话头便是趣向。便是把柄。但只要信得及靠得稳。此生参个话头。决定要就此话头上打彻。如打未彻。初无障碍。只是自家欠一种猛利。欠一种坚固。欠一种不退转。欠一种信得及把得定耳。但能把得个参话头底正念住。也莫管佗昏沉散乱。也莫管佗动静语默。也莫管佗生老病死。也莫管佗苦乐顺逆。也莫管佗成就不成就等。乃至除却个参话头底正念之外。纵是三世佛历代祖同时现前。以第一义谛无上法要倾入我心腹中。亦须当时与呕却。亦莫管佗。盖此事不在佛祖上。不在境缘上。不在文字上。不在知解上。但只在你一个信得生死无常大事极处。所以不柰个生死何。参古人话头。除却参古人话头底一念子外。更拟向第二念中寻讨。大似拨波求水尔。古人道。密在尔边。又何曾有一法与人。为见闻为持守。惟今日教你看个话头。早是不得已也。更若离此话头外别作思惟计较。展转没交涉。久后工夫熟。时节至。疑情破。须知疑者参者乃至和个话头打归自己。更无一法当情。亦无一法为了为不了。故教中谓。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只个一法亦无讨处。其何话头之有哉。但辨肯心。决不相赚。海东渊禅人日居僧堂中。因看话头处未通。出纸求指示。乃直笔以此答之云尔。
示无地立禅人
回光返照四字。是独脱凡情。超入大悟之域底境界。你工夫未到此个田地。且光作么生回照。作么生返。你若未到真正悟明之地。但有可回可返之理。皆是自瞒。以其悟得彻处。则其心光不待回而回。觉照不待返而返矣。以无所待故也。无光可回。亦无照可返。是谓一行三昧。从上佛祖总向这里垛跟。甚非意识情妄所可到者。如今有等痴人。静僻处收视听。绝见闻。如木石相似。唤作回光返照。似恁么照得三十年。念念要脱佗生死不得。但将个赵州因甚道个无字猛利一提提起。日而参夜而究。行而疑坐而拶。政当如是看时。切不得作回光返照想。但参究不得处。政是放身舍命时。久久纯熟。忽尔开悟。曾不自知而回光返照毕矣。若更作回光返照会。依旧不曾悟在。立无地禅人求警策语。(某甲)为书。
示夫上主
据如所言。十二时中作主。不得不识。离却所参话头外又唤甚么作主。当知即个话头。便是你主。但常令此所参底话头不离心念。便是作得主。亦不可起作得主想。古人大意上初不曾有作主之说。如沩山谓强作主宰。莫徇人情。乃一时发人之精进之词。非道也。 又谓昏沉散乱是非逆顺等上看话头之说。此说初无难晓底道理。自是你晓不得。强生知见。且如正看话头之顷。忽尔昏散顺逆等境现前。便当奋起精神向昏散顺逆中看。久久昏散顺逆情妄自消耳。有人见此昏散顺逆等现前。便乃瞥生疑妄。谓毕竟别有何方便可以去此昏散等习。又乃归咎於根器宿业及种种境缘才起此心。则於昏散上重加昏散。顺逆中又添顺逆也。所以教你昏沉散乱时只就昏沉散乱上看。也不是别有何物可看。亦不是看昏沉散乱是何物。亦不教你於昏散顺逆等别寻巴鼻。只教你便就昏散等上单单提起话头自看。永不放舍。亦不妄起第二念。分别此是昏散顺逆等。此非昏散顺逆等。大凡做工夫只要悟话头。不要你排遣昏散等。你但痛念生死无常大事。单单提个话头。起大疑情以求正悟。惟是生死念切。自然话头绵密。於看话头绵密处。昏散等自然不现。凡是做工夫时见有昏散等。即是你念生死之心不切。看话头之念不密耳。 又言。於话头上起疑。恐落思量之说。差矣。古人只为个生死大事未决。三十年二十年。三千里一万里。逢人便问我为生死大事。何曾看话头起疑来。虽不看话头起疑。而一个生死大事未决之心。便是古人疑处。近代参学之士。苦不以生死为事。况是宗门繁盛语言滋多。脚未跨门先以记持语言为务。把个为生死之正念一隔隔断。於是近代尊宿不得已将个没义味话头瞥在你八识田中。教你去却一切知解。单单只向此话之所未晓处疑着。其所疑者如撞着个银山紩壁相似。面前更无寸步可进。才起第二念便是落思量。但不起第二念即是疑情。其疑情中自然截断一切知见解会等病。忽尔你於所疑处触翻。方知如古人一言半句真个是大火聚吹毛剑。不可犯也。但辨信心。无事不了。
示宗己禅人(住常州法云禅寺。号复庵。法嗣于师)
赵州因甚道个无字。此八个字是八字关。字字要着精彩。看你若依稀彷佛。半困半醒似有似无。恁么参去驴年也不会发明。参禅全是一团精神。你若精神稍缓。便被昏散二魔引入乱想狂妄窟中。作颠倒活计。参到精神不及处。蓦忽猛省。方知只个精神。亦无着处。便见自己即宗。惟宗即己。宗外无己。己外无宗。惟己与宗俱成寐语。己禅人求警策之语。乃直笔以似之。就为说偈。赵州因甚道无字。自己与宗都莫论。尽力直教参到底。便於无佛处称尊。
示雄禅人(法嗣于师)
四大分散时向何处安身立命。 你若真实要悟明自己。但於十二时中单单提起此个话头。粘头缀尾。不断头蓦直做向前去。政当做时。都不要将一切语言文字义路道理等来取证。做工夫时不要别觅休歇。亦不要配合古人做工夫上是同是别。才生此心都落知解。永不与道相应。 第一须是放得从前知见解会底禅道佛法净尽。 第二须把生死大事顿于胸中。念念如救头然。若不顿悟。决定不休。 第三须是作得主定。但是久远不悟。都不要起第二念向外别求。任是生与同生死与同死。有此真实志愿。把得定。管取心空及第有日矣。雄禅人但与么信取好。
又
此道无向背。绝商量。你拟心则千里万里没交涉。你若不拟心。亦无你凑泊处。做工夫看个话头。身心勇猛打成一片。如银山铁壁相似。既是成一片。身与心。人与境。觌体混融。不容有所知。苟或知是一片。则又是两片三片了也。安有混融之理哉。如今真实做处。都不要问一片不一片。但有一日精神。参取一日。岁久月深。不自知而以之悟入。决不相赚。只凭你一片决定信心。除却个赵州因甚道个无字外。见人说禅说道便与劈面唾。生死无常不是小事。[拚-ㄙ+ㄊ]取三二十年脚踏实地死工夫捱将去。不怕瓮中走却鳖。雄禅人但恁么信教及。一任东山西水去。
又
若真个打成一片时。亦不知如银山铁壁。既知是银山铁壁。即不可谓之打成一片。 如今莫问成一片不成一片。但将所参话头只管粘头缀尾。念念参取。参到意识尽处。知解泯时。不觉不知自然开悟。 政当开悟时。迷与悟。得与失。是与非等一齐超越。更不须问人求证据。自然稳怗怗地。无许多事也。子细子细。要到这个时节。须放教胸中开阔岁月久长可也。
又
劳自己之力。安佗人之念。是菩萨用心。但存此心向道。则道无有不相应者。 老氏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谓雄者安己而劳佗。谓雌者安佗而劳己也。犹水聚而为溪。常德之在躬而不可离也。 做工夫。无邪正曲直难易之差。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则步步皆正而不邪也。但信自心作佛而不向外驰求。自然心心质直而不致乎曲矣。但是工夫做不上。疑情疑不起。乃至百千障缘同时现前。此个要究明大事之心凝然不加摇动。则於理易会而不难矣。 但是道业边遇一切难入之处。俱是自心作障。此心若肯得尽。直至佛祖地位。更无别有所谓障碍之者。其学道之正念但自肯得尽。谁管三十年二十年。自然稳怗怗地。无半点疑惑。安有自肯而复有障碍自外而至者耶。守雌之心念念无间。真积力久不加造作。养之既专。守之亦力。道缘克备。触处皆真。任运无差。於法自在。直造世雄之域而不自知也。伟也哉伟也哉。雄禅人寄单山中。以乡中老成者未有寄单之地。乃让而佗之。其为义之心与道相须而远矣。出纸求语为一切处警策。故直笔以遗之。老幻(某甲)书。
示日本元禅人(住京师真如禅寺。号古先。法嗣於师)
此心迷成生死。悟成涅盘。然生死之迷固是难遣。殊不知悟之涅盘犹是入眼金尘。当知般若如大火聚。不许一切凑泊。你做工夫之心不肯真切。不能於最初一念上拍盲坐断。十二时中硬剥剥如大死人相似。靠个所参话一切斩断。每於坐不断处而生异计。作难想。作易想。引起差别情妄纷然交接于怀。不能随处剪断。立十种重愿。必欲凭此愿力剪断浮思幻想。如石压草。便立千种重愿也压不得。转见踈阔。
你不思生死无常是无始时一段最大因缘。必欲相应都无异方便。惟有一个所参话。直下但辨取一片不退转不改易不迁变底决定正念。生与同生。死与同死。设使於未悟之际。千释迦万弥勒倾出四大海佛法入你耳根。总是虚妄尘劳。皆非究竟。但是你一个正念靠不稳。其颠倒狂妄千途万辙了无休歇期。子细子细。元禅人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