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外云岫禅师语录


  灵隐虚舟和尚曾中三夏。每室中举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之语三年不易。是时如隔罗縠看月。不敢下语。后移单净慈常提此语。忽蹉口自云。恁么说话堕三恶道。惜不复见者老和尚。今作一偈记诸

  不是心兮非物佛。室中垂语最分明。三年果有留心事。塔下黄金骨尚灵。

  雪窦石门和尚会中一日晨粥赴堂坐久。恍惚中有人曰。室中有语凭谁举。琴上无弦不必弹。惊觉行粥至面前。粥罢打鼓入室。室中举举一不得举二。进云。室中有语凭谁举。门云更有一句在。进云。琴上无弦不必弹。门云。去。人不知者谓吾实答此话。却是不知是寐语。当时不曾说破。今作一偈

  梦得惊人句可疑。室中酬话恰相宜。南泉庄上油糍供。吃着依然疗肚饥。

  遥礼乌山东叟和尚塔

  拙口无言心自知。对人垂泪湿禅衣。如今欲说当时事。塔在乌山不见师。

  谢天童和尚相访

  长者车来艹舍荣。黄童白叟悉皆惊。一香未得谢临屈。廿里松云入梦青。

  寄大报国断岸和尚

  遥忆凤皇山里人。梦时相见亦如真。老来未尽世间事。三十九年独有身。

  悼栖真古帆和尚

  高梧枝折凤皇飞。山色凝愁似死灰。惆怅暮春风雨暗。百禽多噪闹芳菲。

  送人游钱塘

  一湖春水永明寺。十万人家丰乐楼。拄杖暂游休拗折。旧书山舍在明州。

  会独木和尚

  坐致太平元是我。埋兵挑战却输君。铁浮图下曾相见。灯盏花开五夜春。

  谢高县尹

  家家户户擎拳拜。一邑三乡无抂情。百里襟怀秋水净。风生波浪月生明。

  再游吴寺

  南渡吴家三冢寺。老僧死尽树重栽。绕廊行问无相识。认得冥真是旧斋。

  送立维那游天台

  天台路上寻牛迹。瀑雪千寻带月飞。见说石桥行不得。年年春雨上苔衣。

  会观藏主

  日月东西行未尽。相逢不必问如何。山间松食人应少。世上黄金梦最多。

  寄虚室和尚

  共住西山一片云。朝昏钟磬亦相闻。天台南岳当时事。彼彼情怀未得论。

  寄育王东生和尚

  三十余年无故人。只留云外伴闲身。夜来梦入宸奎阁。户牖重开见日轮。

  寄广恩藏山和尚

  陈年佛法无人问。黄叶堆金不转官。一卷山居诗更好。焚香只可作经看。

  画荷花二首

  三千美女学宫[米*壮]。占断熏风水一方。试问画工何处在。移来五月鉴湖凉。
  高擎万柄绿参差。匹练横铺锦一机。喜对熏风描写得。秋风夜雨不敢知。

  夏夜

  夏夜追凉月满庭。谢家池上旧山青。自惭无物堪酬对。只把禅心伴月明。

  借意

  王谢家门子弟多。风流人物晋山河。天荒地老到今日。真本兰亭记不磨。

  闻杜鹃

  山月初明艹树凉。客情无奈宿嵓房。春风不肯年年歇。杜宇亡家怨亦长。

  明定

  万境无侵一念空。尽尘沙界不留踪。春风来摘杨花去。定起西山古寺钟。

  送陈学录求仕

  官冷岂知僧又冷。殷勤话别上西台。金花便是红绡扇。取得功名动地来。

  次韵栯堂和尚

  万籁无声月满山。看时容易入时难。昔年闽有洪唐寨。争似云中者一关。

  记梦二首

  兔角峥嵘出象头。六街齐打凤皇球。乌投黑沼云将合。鹭宿银河月正秋。
  十分清白旧家风。明月堂前夜正中。四十一条桥暗事。眼头只作一桥通。

  秋莺

  红叶如花晓日晞。隔林深处叫黄鹂。听来浑似春风语。啼向西风不是时。

  秋夜看月

  木落山空秋最多。登楼无奈月明何。老僧得句诗偏好。夜雪涨溪荞麦花。

  寄鹿苑仲章师兄

  鹤态鲐形老此骸。思君每亦置吾怀。青灯夜榻何时得。共话百年心事乖。

  寄象田昙藏主

  迢迢西望越山青。水宿山行是几程。为忆象耕遗迹事。劳心虽苦未劳形。

  寄象山万松检察诸昆季

  丹桂联芳贵一门。往来时得细论文。青黄又见三年别。望白嵓山海气昏。

  寄大白古林首座

  道个青山常举足。先师死后过长庚。善财不是门门现。只要南方佛法行。

  会法眷泽藏主

  话尽艰危到夜阑。灯花开落两三番。弟兄不必频相见。须发因愁易得斑。

  寄东禅宗周讲主

  四海六民皆走利。东禅讲主只谭禅。何年去住灵山寺。招我嵓间看白猿。

  题紫石禅房小池

  窗前凿破十尺土。海底潜通百斛泉。柳絮化萍飞不到。眼头赢得片青天。

  寄同源师兄归受业

  松菊吹香满旧篱。借人屋住不如归。胸中岂是无韬略。袖手[其/水]边看着[其/水]。

  寄陈掌书兼简阆朋先生

  道士家边夫子宅。灵龟山里锦云阿。烧丹果会成仙去。应笑儒冠误已多。

  寄兰屋府教

  入门便有湘江意。数米幽香见屈原。萧艾若教同一色。清标不在座中看。

  题宣侍者行卷

  曾携铁网入沧海。裹得珊瑚树一株。莺脰湖边轻借看。十分光彩照吾庐。

  勉日藏主书楞严

  银钩铁画胸中有。得誉多因写外书。何似回心归内典。楞严经卷着工夫。

  答太白宗藏主

  寄我新诗富且优。松涛二十里飕飕。老来自觉舌头短。每见长篇不敢酬。

  答止侍者

  何必由他不必传。只图无事过年年。谁知一枕难成梦。落日春山树树鹃。

  寄象山延寿无象和尚

  瑞云山里善知识。道在东南海上行。檑鼓转航容易事。秋风八月大潮生。

  寄象田斗山和尚

  长翁留得灵苗别。不似将禾唤作禾。腊雪喜呈三度白。丰年谶在象田多。(禾禾混同者非)

  寄智门石心和尚

  我栽苦瓠连根苦。君种甜瓜苦更多。自是海边风土别。不因种子得来讹。

  岫家居昌国南海上。安期先生炼丹之地。乡曰。安期忆十岁时父携至于家山。嘱之曰。吾死当葬此地。南水上时正朝此处。可以荫汝。父死日。奉遗言而葬焉。家废后。岫出家从释为僧来。多病多难。幸不致死。今已六十二岁。虽学佛无所知。粗明善恶因果。不堕凡愚数中。实父遗言所及。今作一偈以代墓志云

  千家山里阿爹坟。遥想年深艹木昏。山外潮回南水上。遗言千古及儿孙。

  哭昌化美父章上舍

  父德称乾岂易酬。半生飞梦落侯头。一身未遂归宁志。闻讣可禁双泪流。

  竹所温府教

  君子居之何陋有。清虚冷澹最深幽。春风归在鞭头了。早晚龙孙又出头。

  寄西野先生

  西野先生是旧知。六年相聚不相违。松根石上闲追忆。君子当今更有谁。

  寄常乐岊山和尚

  不乐不居居便乐。乐其乐也意如何。祖翁田地封疆阔。一目秋风占得多。

  寄保宁无门讲主

  锦障桃花春色里。白衣雪屋月明中。此时此意无人会。海上仙山第一峰。

  题汶藏主行卷

  玲珑嵓畔看云处。恰帻峰头步月时。一句庭前柏树子。何曾吟作五言诗。

  寄昌化治平和尚

  老来长忆唐昌寺。剃发染衣情未磨。万迭山高双涧急。仲宣楼上月明多。

  百舌

  寻常多逐众禽飞。才得春风百样啼。毛羽不佳谗舌便。桃花枝上骂黄鹂。

  寄五师北山讲主

  一书不问不相违。指迹慕归谁救迟。莺脰湖边官驿路。舟车十里到[枭-木+儿]矶。

  楚心荪维那

  千载骚人沉骨冷。氷霜叶底见幽香。乾坤一种忠良气。弹压春风众草芳。

  答法华东洲和尚

  干戈倒用识安危。方便垂慈接个谁。每每见僧陪面笑。祖师门户放教低。

  答源侍者

  铁航未肯下沧海。消息无端忽寄来。六载雪山明底事。不知己眼为谁开。

  病起

  病起棱层骨数茎。尽情提挈强为生。思量袯襫当年事。道在大雄山上行。

  忆钱塘

  初心未歇忆钱塘。不为闲游再渡江。自恨一生多癖病。四明山好懒开窗。

  与大知客

  赵州道个吃茶去。一滴何曾湿口唇。到此果能相见得。不妨全主更全宾。

  忆母二首

  胞衣缾葬海南边。匝地鲸波到眼前。有例可攀心未稳。蒲鞋卖不直多钱。
  天不高兮海不深。白云飞处定关心。蒲鞋难上时人眼。那更西风叶落金。

  序跋(三篇)
  南游集序

  名山胜境。古今题咏者多。诗胜境则境归於诗。境胜诗则诗不入境。诗与境合。见诗即见境。境与诗合。见境即见诗。苟不然。则诗境两失。日本旨禅者作天童十咏。句意不凡。书此以实其美。

  东归集序

  书同文。车同轨。形相侔。性相似。学唐言。说道理。唤作新罗人。元是竺仙子。旨禅人吾法属也。持唫卷求语。书此以发。

  跋备用清规

  禅苑清规始自百丈制礼作乐。防人之失。礼以立中道。乐以导性情。香烛茶汤为之礼。钟鱼鼓版为之乐。礼乐不失。犹网之有纲。衣之有领。提纲挈领使无颠乱。行之在师匠。无其人则纲网衣领颠乱矣。庐山东林泽山咸和尚。采前后尊宿讲行丛规礼法。品分十卷。目曰禅林备用。威仪细行详释尽美。拟镂版流通。惜乎归寂。临终嘱门人付藏主竭力全其事。将济颓绪。为千古矜式。丁巳解制日谨题。

  宗门嗣法论(为玙书记)

  参禅学道贵在续佛祖慧命。非荣身之事也。余尝曰。嗣其法者有三。上士嗣怨。中士嗣恩。下士嗣势。嗣怨者在道。嗣恩者在人。嗣势者在己。在道者如大火真金。在人者如岁寒松栢。在己者如春风杨柳。立志有殊。真伪不等。古今丛林皆有之。余作此论。自愧学陋才谫。不敢褒贬是非。明之功过。后必有班杨史笔作春秋者详而补之。

  东明日和尚住白云山宝庆禅寺诸山疏

  伏惟佛为度生故现。祖由传道而兴。幸有前规。岂无来学。共惟 新命白云东明和尚。操不群之气。挺拔萃之姿。先圣室中过蒲团亲面得旨。双峨堂上借拂子高声说禅。妙尽郢斤斫垩鼻之无犯。功过羿射中雀眼而奚偏。好雨知时。白云当黑。诸山勇於劝绍。一语决非异词。便请着鞭。毋令缓辔。 谨疏。
  举石门进虎子道。外不见表。内不见里。天地之间。无头无尾。向之者明。背之者暗。你等诸人直须道取转身句始得。拈云。虎子凑步。却向别人讨转身句。

  云外和尚语录(终)

  惨法弟向在智门。专以此道为怀。稍聧数载间。闻裒集 先师之语刊梓。孝情有在。适携卷过予。复索遗逸授之。以塞来意云。刊既成。附于后。宜其然矣。         住雪窦山无印识

天童云外禅师传

  师讳云岫。字云外。别号方嵓。俗姓李氏。世为明之昌国人。生而身裁眇少。精悍有余。师事直翁举公剃落。究明曹洞宗旨。尽其源底。且徧叩丛林名宿。初住慈溪之石门。历象山智门郡之天宁。继以三宗。四众推挽。继竺西坦席。升住天童。上堂。闹市红尘里有闹市红尘里佛法。深山嵓崖中有深山嵓崖中佛法。山僧昨日出城门。闹市红尘里佛法一时忘却了也。行到二十里松云。便见深山嵓崖中佛法。大众。且道如何是深山嵓崖中佛法。良久曰。白云淡泞。出没太虚之中。青萝夤缘。直上寒松之顶。谢首座书记藏主上堂。以拂子打一圆相云。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又打一圆相云。礼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又打一圆相云。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诸人还见么。所见不同。互有得失。天童这里毋固毋必。师说法能巧譬傍引。贵欲俯就学者而曲成之。至於奔轶绝尘。虽鹘眼龙睛亦无窥瞰分。洞上一宗之传独赖之。三韩日本诸师亦向风趋慕。四方访参者无虚日。师平生不倨傲。不贪积。不私食。得施利随与人。见后生敬之愈谨。期任宗门也。二时粥饭必掌钵赴堂。既寂无余资。禅者率钱津送葬于天童待制。柳公贯作塔铭。后事弟子。大方聘.独木升.愚庵省.无印证.东陵玙五人。各足大其宗也。玙惟入日本。其王诏住南禅天龙二大剎云。师尝着宝镜三昧。玄义隆传丛林。径山兴圣万寿禅寺住持比丘吴郡文琇拜撰。
  附录(镛读柳氏塔铭曰。师拈提勤正。答辨朗烈。至於中竺四众云委。夏席不能容。溪谷流声。山林动色。真若隰州古佛之为法重见于世云云。师之行业是亦略耳。憾未见全文。录以俟后贤之补坠逸)。
  智门一集。武纬文经辨正邪。有一百般长短意。小如寰宇大如椰。
  巨元辛丑春   灵岩 祖缙 题

附录
  师赞东明日和尚顶相曰

  器量宏深。范仪出格。眉分海峤云。眼带鄞江月。得古柏传芳之意。入妙庄严域之室。玄机借路。洞水逆流。徧正互融。功勋不昧。有时说一句如须弥顶上击金钟。有时说一句如瑠璃殿前栽玉树。有时如桂棹兰舟兮自在。有时如涛山浪屋兮崩腾。泼天声价难收。动地风雷易发。夫是之谓曹洞十五叶之正传。东明禅师丛林禅伯。

  东明录序

  昆仑之水西涌东渐。沧海波浪奔腾。扶桑之日东升西归。竺国乾坤普照。日本旨侍者坐夏山中。出示乃师东明和尚七会语录提唱机缘。光明烜赫亦犹水月之大用也。洞上一宗枝分派列由是而兴。塔铭有云。东则东明。西则西明。道无方所。故曰大明。斯言尽之矣。余无以加饰焉。

  禅林颂古集跋

  联珠颂古通集。变本加丽。勾章棘句。愈出而愈多。如蜂房酿百华之蜜。蚁丝穿九曲之珠。食其蜜者念其蜂。好其珠者慕其蚁。余作是说。有客进曰。忽遇不食蜜。不好珠。不嗜语言文字者。此集又将奚为。余曰。病其病者。不能自病。客惭而退。於是乎书。至治春天童云岫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