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霖禅师旅泊庵稿


  礼作祖禅师塔

  圣箭分灯到此间。富沙法化起云山。古今无间真消息。一带清溪绕座间。

  礼报亲古航和尚塔

  潭上多年驾铁舡。至今遗韵尚泠然。我来瞻礼元无间。一缕檀云绕塔前。

  本师和尚父母神主前上供拈香

  师道是吾道。师亲即我亲。瓣香才举处。法界现全身。

  三世佛开光

  三世如来一法身。真光点出见丰神。大众还见侬家么。旋螺绀发千峰碧。满月慈容万国春(遂礼拜)。

  隐含和尚迁化

  搂空生死窟。推倒涅盘山。两头俱坐断。撒手出重关。恭惟白云堂上隐公和尚续耶溪脉。秉龙唐令。立足那畔。垂手今时。大开五位玄门。直指一心捷径。善说法要。顿教魔外潜踪。惯穿金针。任是衲僧罔措。精勤荷道。朴实为人。既因真而果真。乃头正而尾正。方期法雨久澍。讵意慧月西沉。大地无光。丛林失色。呜呼哀哉。虽然如是。预定归期在今日。正令全提甚绵密。推入虚空掩上门。直教佛眼觑不及。咦。遂封。(封龛)
  隐公面目不曾藏。山苍苍兮水泱泱。生耶死耶谩度量。千古万古一炉香。(挂真)
  隐公别去已三年。白塔岿然傍院边。今日我来扫寒叶。一轮明月蘸前川。(扫塔)

  恒璞禅师迁化

  云山化雨正缤纷。忽报西归不忍闻。自是群生福力薄。人天眼灭讵胜愁。只如今日荐此一杯香茗。恒公和尚还肯诺否。良久云。夜明帘外金风冷。万象森罗尽点头。(上供)
  以性空之火。焚泡沫之身。身外无火。火即是身。火外无身。身即是火。火不烧火。身不焚身。直饶身火两忘。犹未是恒公栖泊处。大众。还知恒公落处么。胜热门前风凛凛。刀山火聚自如如。遂撺入火炬。(茶毗)

  诗
  邑侯余公设供次潘明府士云居士韵

  诸公皆国士。连辔出东方。论政知民瘼。谈禅有智光。餐香方得味。入佛始无旁。冬日何和蔼。浑忘鬓已霜。

  谢简生广文过访次扇头韵奉答

  佛儒千载有同心。今日相寻意特深。不老溪山曾识面。一新钟鼓欲闻音。出迎未倒熊峰履。济物先期傅说霖。满握清风来不尽。更遗唾玉在珠林。

  福先寺礼慈济慈戒二大师真身和白玉蟾韵(真身一仰一俯)

  大道浑今古。真身孰后先。但知心是佛。何用别求仙。俯视人多昧。仰观物尽禅。留慈为度世。香火几经年。

  十四景诗(有引)

  余幼脱白此山。不知此山面目。浪游方外余三十年。今日再来一一周览。颇领其趣。乃收前后左右诸形胜名字可考者列为一十四景。系之以七言绝句。用征诸名公佳作。以光泉石抛砖之诮。余曷敢辞。

  鹤舞丹霄(在寺之东北。其形如鹤。故名。郡志云。东晋时望气者言。山有异气。命工凿之。朝凿暮合)

  何年飞舞下云间。一望昂然出众山。清唳一声天地晓。氤氲瑞气满尘寰。

  鸾骖古渡(在寺之左畔。汉梅福於此跨鸾升天)

  汉室当年事已倾。挂冠归去学长生。跨鸾道士今何在。渡口犹传仙子名。

  仙翁撒网(即寺之后屏。其山团团。上圆而下阔。形如撒网)

  石烂松枯局已终。却来撒网取金龙。巍巍独拥云山后。捧出辉煌释梵宫。

  二童讲书(在寺之西南。两峰对峙。形如二童)

  二童讨论竟忘年。欲尽羲皇一画前。讲到忘言最深处。笑看明月落前川。

  梅峰朝座(即寺之正朝也。其峰五瓣。形如梅花)

  五叶花开献座前。冰肌雪骨照人妍。等闲拈出谁相委。却忆头陀一笑贤。

  梨岳矗云(在寺之东南。奇秀峭拔。形如屏帐。为近城诸山之最)

  东南屏帐起高峰。拂汉摩云势自雄。不用登临劳屐齿。朝朝爽气入帘栊。

  猛虎跳墙(其山在寺对岸阿中。其形如虎。前有方山截住。势欲跳出而不能)

  鸿蒙剖判已成形。蹲踞岩阿似听经。欲跳重垣过远岫。恐惊师子(指紩狮峰)下云屏。

  白鹭衔鳅(在猛虎之阳。即前方山是也。其形似之)

  何处飞来立水滨。鳅鱼衔口活[粼*ㄑ][粼*ㄑ]。春风春雨青如黛。失却通身白似银。

  双象前伏(在寺前隔岸。两山圆伏。牙鼻俱全。谓之大小二象)

  驯性由来不用牵。双伸长鼻卷湖边。蛮奴钩杖浑无用。独许山花相对眠。

  孤燕下巢(在永安寺右。即白云下砂也)

  紫燕孤飞下绕来。结巢於此岂安排。乳儿不用衔虫力。自有天花点绿苔。

  清溪绕带(溪自松政而来。其形如带。横绕寺前)

  匹练横拖绕寺来。青山勒转水潆洄。风停波静平如掌。殿阁峰峦一镜开。

  沧洲铺毡(其洲长亘寺前。纵横二里许。铺毡乃堪舆家言也)

  沧洲平旷若铺毡。老圃纷纷竞灌园。倚杖门前聊纵望。沙鸥惊起碧溪边。

  游鱼上下(二山在隔岸溪边。一上一下。其形似鱼。故名)

  上下孤山一似鱼。游扬拟到白云居。任公不用轻垂钓。万古风云只自如。

  宝盖飞扬(其山在寺前隔岸。圆顶飞带。形如宝盖。故名)

  亭亭宝盖自天垂。绾带遥飞到水湄。将向梵宫持献佛。一溪隔断自嶷嶷。
  旅泊庵稿。
    非家叟说
    弟子(等纯兴灯)同录

  开元广福诸录

  开元寺大雄宝殿升梁上堂。僧问。梵宇轮奂即不问。如何是接物利生底句。师云空中书梵字。进云。恁么即重重宝阁云中现。万象森罗尽点头。师云古殿正重兴。僧礼拜。师乃云。插标建剎。充塞十方。剖尘出经。掘开宝藏。向无佛处作佛。五彩绘虚空。於无法处说法。万窍鸣天籁。海底之泥牛驾浪。云中之木马嘶风。夜明帘外振家声。无影树头布春色。正当恁么时。开元古殿轮奂维新。林泉旧踪徽猷不替。勇破四魔成佛。名曰大雄。广辟华藏玄门。来者直入。若千林之互照。如两镜之含光。涉入重重。无坏无杂。严佛土於亿劫。赞皇图於永年。诱引诸子推排出火宅之门。拯拔迷流踊跃登菩提之岸。且道毕竟从甚么处建立。良久云。拈出红炉一点雪。长作人间六月冰。复举开元莹禅师上堂语云。有一面镜。到处悬挂。凡圣不来。谁上谁下。拈拄杖云。这个是拄杖。那个是镜。良久云。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师云。历劫无名。彰为古镜。只要诸人知有。不为他影子所惑。莹禅师大有为人处。山僧今日亦有一偈。不免举似大众。有一面镜。到处悬挂。凡圣普现。非内非外。竖拂子云。这个是镜。唤甚么作拂子。还委悉么。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下座。
  多宝佛塔合尖升座。师云。浮图再造。多宝独露全身。舍利斯藏。释迦已分半座。坛场严净即是三变净土。缁素云集何异十方分身。风鸣万窍如来亲说法华。鸟噪千林宝塔出声赞善。古今一际。凡圣一源。体用一如。因果一法。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也。更看巍巍宝顶。高踞七级之巅。灿灿金光。遍照普天之下。直使有眼者见。有耳者闻。有心者知。有口者说。乃至童子嬉戏散心念佛。以及合郡官民绅士男女老幼施食施财。搬砖运土。凡於此塔举一念舍一钱用一力者。皆在如来授记之中。不特人天胜福而已。诸人还自信么。良久云。我不敢轻於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下座。
  翠岩寺建殿升梁示众。师云。一毛端上现宝王剎。百福庄严普天欢洽。梁柱枋桷主伴重重。共相成立无作之功。正恁么时。且道如何是主中主。乃云。宝梁才架起。佛日永昌明。
  吴如公居士七帙诞辰请升座。师云。未出胞胎以前万劫剎那。既出胞胎之后剎那万劫。大众还知这一剎那么。释迦老子在剎那里降神兜率。诞质王宫。指天指地以称尊。自觉觉他而成佛。度群生於沙界。转法轮於大千。历代祖师在剎那里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公居士在剎那里学儒学佛着述立言。年届古稀刃游道妙。乃至三教九流四民万姓。以及蠢动含灵蠉飞蠕动。总在剎那里放光动地。各得随宜受用无欠无余。须知这一剎那如天普覆似地普载。穷先天而不见其首。究后天而不见其踪。更说什么轩辕甲子循环往复。直饶数尽尘点劫。犹未知他边际在。且道这一剎那毕竟是什么人建立。还知么。良久云。观河不改初年见。世数论量空里花。若问如公居士寿。但看此见更何涯。

  宝善庵开塔请舍利

  如来愿力遍周法界。舍利流辉处处无碍。重开宝塔昭示天人。释迦多宝并现真身。富沙城南巍巍窣堵。请分三七用镇千古。放光现瑞开发有缘。永为群生广作福田。

  封塔

  宝山深处。舍利斯藏。历劫不坏。万古流光。

  弟子赵本真挂幢旛法语

  古锦幢旛。彩色绚然。风动旛动。福越人天。万法本空。一真本有。清净常乐。历劫不朽。根本妙智。洞彻性源。了无一物。逈脱盖缠。六度万行。檀波第一。无相功德。如空曜日。生生世世。不昧正因。圆修福智。广度迷津。
  旅泊庵稿(卷二)

    非家叟说
    弟子心亮录

  宝福语录

  柘浦吴尚卿居士请示众。师云。三世诸佛只是个无心的凡夫。大地众生只是个多事的诸佛。须知众生原无事。即非众生。诸佛本无心。亦非诸佛。老僧今日拂子头上一串称来。一个八两一个半斤。无欠无剩不重不轻。水不洗水金不博金。有个汉向这里直下信得及见得彻荷担得去。则知旷劫来事觌体圆明。一切诸佛与大地众生威音王已前一时成佛已竟。既非劫石所能算数。亦岂心识所能较量哉。正当恁么时。生佛未形已前一旬作么生。良久云。吴尚卿居士父子昆仲登山请法。远来不易。下座。
  示众。举中峰禅师示禅人云。要学佛么。要学祖么。要学善知识么。一大藏教诸灯语录遗言往行皆是学佛学祖学善知识之张本。不妨向此真履实践一回。但行之不移。守之不易。久之纯熟。所谓佛祖善知识不待学而成矣。或者谓丈夫自有冲霄志。不向如来行处行。成佛作祖到善知识地位。会须先将一大藏教诸灯语录遗言往行拈向他方世界之外。单提一把吹毛利剑。逢佛杀佛。逢祖杀祖。直教一物不得当其前。一法莫能随其后。久之和手中个杷柄子一齐拈却。扬身物外。独步大方。自然头头合辙。处处逢原。虽然。当知此二说总是窠臼语。你若瞥生一念向此垛跟。则落窠臼了也。要成佛成祖成善知识。未知其可也。且舍此二途毕竟依何标准而至佛祖善知识田地。幻住到此直得结舌有分。诸方大有老尊宿。不妨一一持此话以扣之。师曰。已上三条乃中峰老人平生已经过之大路。出入往来得大自在。归家稳坐。更复何言。故令持此话扣问诸方。即此三条大路还在那一条路上履践。诸人试自检点看。虽然如是。也不得躐等。须一一经历过始得。如或不然。只是个掠虚汉。有什么共语处。
  庚申除夕大雪示众云。老僧在宝福山中扫除劫灰。剪开荆棘。架起几间草屋。几个慕道兄弟相从。长年口吧吧地谈宗说教。葛藤满地。看来也是嚼饭喂婴儿。逗到今朝。不觉腊月三十日到来。冷冰冰地。雨又下。雪又来。大家团圞头吃脱粟。咬菜根。乐欣欣地。又说几句淡话。以当分岁。似这般穷趣味。走遍大清国恐不多见也。记得昔日筦山凝禅师住山。有偈曰。地炉无火客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拾得乱麻缝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古德住山清况可想见也。老僧效颦。亦有一偈。不免举似大众。无柴无炭过三冬。雨雪纷纷落不穷。冻杀法身赤骨[骨*历]。三更幸有日头红。且道与古人相去几何。试甄别看。良久云。大众。无事归堂好。珍重。
  辛酉元旦示众。师云。新年原是旧年人。虽换衣衫不换身。祝圣贺正相唱惹。山中礼乐亦堪陈。大众。且道是佛法是世谛。相逢休下马。各自奔前程。
  除夕示众。师云。住山年已久。舌上长青苔。今宵逢岁尽。一句为君开。且道是那一句。春风方解冻。明日是新年。
  壬戌元旦大雪示众。师云。岁朝白雪和阳春。一曲冷然越样新。大地山河同一色。更於何处着纤尘。虽然如是。只如日出后作么生。散为人世真甘露。三草二木尽滋荣。
  除夕示众。师云。一年三百六十日。流水茫茫去不回。惟有青山常不动。千古万古自巍巍。所以昔日僧问兴善禅师。如何是道。善云大好山。寿昌师翁初入道时。向这里大起疑情。穷参力究。一日因开田搬石大悟。乃述偈曰。欲参无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大众。兴善道好。师翁道不好。且道节文在什么处。知么。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
  癸亥元旦示众。师云。昨日举出一座大好山。无奈天下人推不动攀不上。即古人道个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也。是望崖而退。到这里。教老僧说个什么。虽然。也不可缄却口去。不免与诸人葛藤一上。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其理自彰。且道即今是什么时节。昨日旧年尾。今日新年头。有头更有尾。学道更何愁。所以昔疎山参石霜诸禅师。问如何是头。霜曰只须知有。曰如何是尾。霜曰尽却今时。曰有头无尾时如何。霜曰吐得黄金堪作什么。曰有尾无头时如何。霜曰犹有依倚在。曰只得头尾相称时如何。霜曰。渠不作个解会。亦未许渠在。古人只为慈悲之故。於无渐次中立渐次。没规矩中立规矩。譬如空中鸟迹。海底鱼踪。虽则不可撮摩。也须一一经历过始得。只如经历过底毕竟是什么人。良久云。还乡尽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出门。珍重。

  寿昌师翁忌辰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