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顿悟入道要门论
顿悟入道要门论
问。云何是毕竟证。
答。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问。云何是无证。云何是无无证。
答。於外不染色声等。於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即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即名无证也。得此无证之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证。即名无无证也。
问。云何解脱心。
答。无解脱心。亦无无解脱心。即名真解脱也。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也。法者是有。非法是无也。但不取有无。即真解脱。
问。云何得道。
答。以毕竟得为得。
问。云何是毕竟得。
答。无得无无得。是名毕竟得。
问。云何是毕竟空。
答。无空无无空。即名毕竟空。
问。云何是真如定。
答。无定无无定。即名真如定。经云。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定法如来可说。经云虽修空。不以空为证。不得作空想。即是也。虽修定。不以定为证。不得作定想。即是也。虽得净。不以净为证。不得作净想。即是也。若得定。得净。得一切处无心之时。即作得如是想者。皆是妄想。即被系缚。不名解脱。若得如是之时。了了自知得自在。即不得将此为证。亦不得作如是想时得解脱。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也。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问。云何是中道。
答。无中间。亦无二边。即中道也。
云何是二边。
答。为有彼心。有此心。即是二边。
云何名彼心。此心。
答。外缚色声。名为彼心。内起妄念。名为此心。若於外不染色。即名无彼心。内不生妄念。即名无此心。此非二边也。心既无二边。中亦何有哉。得如是者。即名中道。真如来道。如来道者。即一切觉人解脱也。经云。虚空无中边。诸佛身亦然。然一切色空者。即一切处无心也。一切处无心者。即一切色性空。二义无别。亦名色空。亦名色无法也。汝若离一切处无心。得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见性者。非也。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何以故。金刚经云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
问。若有修一切诸行。具足成就。得受记否。
答。不得。
问。若以一切法无修得成就。得受记否。
答。不得。
问。若恁么时。当以何法而得受记。
答。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即得受记。何以故。维摩经云。诸行性相。悉皆无常。涅盘经云。佛告迦叶。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即名受记。所言一切处无心者。无憎爱心。是言憎爱者见好事不起爱心。即名无爱心也。见恶事亦不起憎心。即名无憎心也。无爱者。即名无染心。即是色性空也。色性空者。即是万缘俱绝。万缘俱绝者。自然解脱。汝细看之。若未惺惺了时。即须早问。勿使空度。汝等若依此教修。不解脱者。吾即终身为汝受大地狱。吾若诳汝者。吾当所生处为师子虎狼所食。汝若不依教。自不勤修。即不知也。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努力。努力。须合知尔。
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上
吴江居士吴瑞征施赀刻此顿悟入道要门论上卷资先考霁宇府君冥福了缘居士对 长洲徐普书 溧水端学尧刻。
万历丁酉夏六月 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