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禅家龟鉴
禅家龟鉴
心在定则能知世间生灭诸相。
虚隙日光纤埃扰扰。清潭水底影像昭昭。
见境心不起名不生。不生名无念。无念名解脱。
戒也定也慧也。举一具三。不是单相。
修道证灭是亦非真也。心法本寂乃真灭也。故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眼不自见。见眼者妄也。故妙首思量。净名杜默。此下散举细行。
贫人来乞随分施与。同体大悲是真布施。
自佗为一曰同体。空手来空手去。吾家活计。
有人来害。当自摄心勿生嗔恨。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烦恼虽无量。嗔慢为甚。涅盘云。涂割两无心。嗔如冷云中霹雳起火来。
若无忍行。万行不成。
行门虽无量。慈忍为根源。忍心如幻梦。辱境若龟毛。
守本真心第一精进。
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故云莫妄想莫妄想。懈怠者常常望后。是自弃人也。
持咒者。现业易制自行可违。宿业难除必借神力。
摩登得果信不诬矣。故不持神咒远离魔事者无有是处。
礼拜者敬也伏也。恭敬真性。屈伏无明。
身口意清净则佛出世。
念佛者在口曰诵。在心曰念。徒诵失念。於道无益。
阿弥陀佛六字法门。定出轮回之捷径也。心则缘佛境界忆持不忘。口则称佛名号分明不乱。如是心口相应名曰念佛。
评曰。五祖云。守本真心胜念十方诸佛。六祖云。常念佗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即到彼岸。又云。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又云。迷人念佛求生。悟人自净其心。又云。大抵众生悟心自度。佛不能度众生(云云)。如上诸德。直指本心别无方便(方将一法便逗诸根)。理实如是。然迹门实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凡念十声者承此愿力往生莲胎径脱轮回。三世诸佛异口同音。十方菩萨同愿往生。又况古今往生之人传记昭昭。愿诸行者慎勿错认。勉之勉之。
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十方三世第一佛号也。因名法藏比丘。对世自在王佛发四十八愿云。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流。念我名十声者必生我剎中。不得是愿。终不成佛(云云)。先圣云。唱佛一声天魔丧胆。名除鬼簿莲出金池。又忏法云。自力佗力一迟一速。欲越海者。种树作船迟也。比自力也。借船越海速也。比佛力也。又曰。世间稚儿迫於水火高声大叫。则父母闻之急走救援。如人临命终时高声念佛。则佛具神通决定来迎尔。是故大圣慈悲胜於父母也。众生生死甚於水火也。有人云。自心净土。净土不可生。自性弥陀。弥陀不可见。此言似是而非也。彼佛无贪无嗔。我亦无贪嗔乎。彼佛变地狱作莲花易於反掌。我则以业力常恐自堕於地狱。况变作莲花乎。彼佛观无尽世界如在目前。我则隔壁事犹不知。况见十方世界如目前乎。是故人人性则虽佛。而行则众生。论其相用天地悬隔。圭峰云。设实顿悟终须渐行。诚哉是言也。然则寄语自性弥陀者。岂有天生释迦自然弥陀耶。须自忖量。人岂不自知。临命终时生死苦际定得自在否。若不如是。莫以一时贡高却致永劫沉堕。又马鸣.龙树悉是祖师。皆明垂言教深劝往生。我何人哉不欲往生。又自云。西方去此远夫十方(十恶)八千(八邪)。此为钝根说相也。又云。西方去此不远。即心(众生)是佛(弥陀)。此为利根说性也。教有权实。语有显密。若解行相应者远近俱通也。故祖师门下亦有或唤阿弥陀佛者(惠远)。或唤主人公者(瑞岩)。
听经有经耳之缘。随喜之福。幻躯有尽。实行不亡。
此明智学如食金刚胜施七宝。寿师云。闻而不信尚结佛种之因。学而不成犹益人天之福。
看经若不向自己上做工夫。虽看尽万藏犹无益也。
此明愚学如春禽昼啼秋虫夜鸣。密师云。识字看经元不证悟。销文释义唯炽贪嗔邪见。
学未至於道。衒耀见闻徒以口舌辨利相胜者。如厕屋涂丹雘。
别明末世愚学。学本修性。全习为人。是诚何心哉。
出家人习外典。如以刀割泥。泥无所用而刀自伤焉。
门外长者子。还入火宅中。
出家为僧岂细事乎。非求安逸也。非求温饱也。非求利名也。为生死也。为断烦恼也。为续佛慧命也。为出三界度众生也。
可谓冲天大丈夫。
佛云。无常之火烧诸世间。又云。众生苦火四面俱焚。又云。诸烦恼贼常伺杀人。道人宜自警悟。如救头燃。
身有生老病死。界有成住坏空。心有生住异灭。此无常苦火四面俱焚者也。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贪世浮名枉功劳形。营求世利业火加薪。
贪世浮名者。有人诗云。鸿飞天末迹留沙。人去黄泉名在家。营求世利者。有人诗云。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枉功劳形者。凿氷雕刻不用之巧也。业火加薪者。粗弊色香致火之具也。
名利衲子不如草衣野人。
唾金轮入雪山。千世尊不易之轨则。末世羊质虎皮之辈不识廉耻。望风随势阴媚取宠。噫其惩也夫。
心染世利者阿附权门趋走风尘。返取笑於俗人。此衲子以羊质证此多行。以惩也夫三字结之。此三字文出庄子。
佛云。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
末法比丘有多般名字。或乌鼠僧。或哑羊僧。或秃居士。或地狱滓。或被袈裟贼。噫其所以以此。
裨贩如来者。拨因果。排罪福。沸腾身口。迭起爱憎。可谓愍也。避僧避俗曰乌鼠。舌不说法曰哑羊。僧形俗心曰秃居士。罪重不迁曰地狱滓。卖佛营生曰被袈裟贼。以被袈裟贼证此多名。以此二字结之。此二字文出老子。
於戏。佛子一衣一食。莫非农夫之血织女苦。道眼未明。如何消得。
传灯。一道人道眼未明故。身为木菌以还信施。
故曰要识披毛戴角底么。即今虚受信施者是。有人未饥而食未寒而衣。是诚何心哉。都不思目前之乐。便是身后之苦也。
智论。一道人五粒粟受牛身。生偿筋骨。死还皮肉。虚受信施。报应如响。
故曰。宁以热铁缠身。不受信心人衣。宁以洋铜灌口。不受信心人食。宁以铁鑵投身。不受信心人房舍等。
梵网经云。不以破戒之身受信心人种种供养乃种种施物。菩萨若不发是愿则得轻垢罪。
故曰。道人进食如进毒。受施如受箭。弊厚言甘。道人所畏。
进食如进毒者。畏丧其道眼也。受施如受箭者。畏失其道果也。
故曰。修道之人如一块磨刀之石。张三也来磨。李四也来磨。磨来磨去。别人刀快而自家石渐消。然有人更嫌佗人不来我石上磨。实为可惜。
如此道人。平生所向只在温饱。
故古语亦有之曰。三途苦未是苦。袈裟下失人身始是苦也。
古人云。今生未明心。滴水也难消。此所以袈裟下失人身也。佛子佛子愤之激之。此章始起於一於戏。终结於一古语。中间细绎许多。故曰字亦一段文法也。
咄哉此身。九孔常流百千痈疽一片薄皮。又云革囊盛粪脓血之聚。臭秽可鄙。无贪惜之。何况百年将养一息背恩。
上来诸业皆由此身。发声叱咄深有警也。此身诸爱根本。了之虚妄则诸爱自除。如其耽着则起无量过患。故於此特明之。以开修道之眼也。
评曰。四大无生故一为假四冤。四大背恩故一为养四蛇。我不了虚妄故为佗人也嗔之慢之。佗人亦不了虚妄故为我也嗔之慢之。若二鬼之争一尸也。一尸之为体也。一曰泡聚。一曰梦聚。一曰苦聚。一曰粪聚。非徒速朽亦甚鄙陋。上七孔常流涕唾。下二孔常流屎尿。故须十二时中洁净身器以参众数。凡行粗不净者善神必背去。因果经云。将不净手执经卷。在佛前涕唾者。必当获厕虫报。文殊经云。大小便时状如木石。慎勿语言作声。又勿画壁书字。又勿吐痰入厕中。又云登厕不洗净者。不得坐禅状。不得登宝殿。律云。初入厕时。先须弹指三下。以警在秽之鬼。默诵神咒各七遍。初诵入厕咒曰。
(【韩】【韩】【韩】【韩】【韩】【韩】唵狠噜陀耶莎诃)。
次诵洗净咒曰。
(【韩】【韩】【韩】【韩】【韩】【韩】【韩】【韩】唵贺曩蜜[口*栗]帝莎诃)。
右手执瓶。左手(用无名指)洗之。净水旋旋倾之。着实洗净。次诵洗手咒曰。
(【韩】【韩】【韩】【韩】唵主迦啰【韩】【韩】【韩】野莎诃)。
次诵去秽咒曰。
(【韩】【韩】【韩】【韩】【韩】【韩】唵室利曳婆酰【韩】【韩】【韩】婆嚩贺)。
次诵净身咒曰。
(【韩】【韩】【韩】【韩】【韩】【韩】【韩】唵跋折啰恼迦咤娑【韩】【韩】嚩贺)。
此五神咒有大威德。诸恶鬼神闻必拱手。若不如法诵持。则虽用七恒河水洗至金刚际亦不得身器清净。又云。洗净须用冷水。洗手须用皂角。又木屑灰泥亦通。若不用灰泥。则触水淋其手背垢秽尚存。礼佛诵经必得罪(云云)。此登厕洗净之法。亦是道人日用行实。故略引经语并附于此。
有罪即忏悔。发业即惭愧有丈夫气象。又改过自新罪随心灭。
忏悔者。忏其前愆。悔其后过。惭愧者。惭责於内。愧发於外。然心本空寂罪业无寄。
道人宜应端心以质直为本。一瓢一衲旅泊无累。
佛云心如直弦。又云直心是道场。若不耽着此身。则必旅泊无累。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两忘乃是真法。
取境者如鹿之趂空花也。取心者如猿之捉水月也。境心虽殊。取病则一也。此合论凡夫二乘。 天地尚空秦日月。山河不见汉君臣。
声闻宴坐林中被魔王捉。菩萨游戏世间外魔不见。
声闻取静为行故心动。心动则鬼见也。菩萨性自空寂故无迹。无迹则外魔不见。此合论二乘菩萨。
三月懒游花下路。一家愁闭雨中门。
凡人临命终时。但观五蕴皆空四大无我。真心无相不去不来。生时性亦不生。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但能如是直下顿了。不为三世所拘系。便是出世自由人也。若见诸佛无心随去。若见地狱无心怖畏。但自无心同於法界。此即是要节也。然则平常是因。临终是果。道人须着眼看。
怕死老年亲释迦。 如向此时明自己。 百年光影转头非。
凡人临命终时。若一毫毛凡圣情量不尽。思虑未忘。向驴胎马腹里托质。泥犂镬汤中煮煠。乃至依前再为蝼蚁蚊虻。
白云云。设使一毫毛凡圣情念净尽。亦未免入驴胎马腹中。二见星飞散入诸趣。 烈火茫茫宝剑当门。
评曰。此二节特开宗师无心合道门。权遮教中念佛求生门。然根器不同。志愿亦异。各各如是两不相妨。愿诸道者平常随分各自劳力。最后剎那莫生疑悔。
禅学者本地风光若未发明。则孤峭玄关拟从何透。往往断灭空以为禅。无记空以为道。一切俱无以为高见。此冥然顽空受病幽矣。今天下之言禅者多坐在此病。
向上一关措足无门。云门云。光不透脱有两种病。透过法身亦有两种病。须一一透得始得。 不行芳草路。难至落花村。
宗师亦有多病。病在耳目者以[目*当]眉努目侧耳点头为禅。病在口舌者以颠言倒语胡喝乱喝为禅。病在手足者以进前退后指东画西为禅。病在心腹者以穷玄究妙超情离见为禅。据实而论。无非是病。
杀父母者佛前忏悔。谤般若者忏悔无路。 空中撮影非为妙。物外追踪岂俊机。
本分宗师全提此句。如木人唱拍红炉点雪。亦如石火电光。学者实不可拟议也。故古人知师恩曰。不重先师道德。只重先师不为我说破。
不道不道。恐上纸墨。 箭穿江月影。须是射雕人。
大抵学者先须详辨宗途。昔马祖一喝也百丈耳聋黄檗吐舌。这一喝便是拈花消息。亦是达磨初来底面目。吁此临济宗之渊源。
识法者惧。和声便打。 杖子一枝无节目。殷懃分付夜行人。
昔马祖一喝也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大机者圆应为义。大用者直截为义。事见传灯录。
大凡祖师宗途有五。曰临济宗。曰曹洞宗。曰云门宗。曰沩仰宗。曰法眼宗。
临济宗
本师释迦佛至三十三世六祖慧能大师下直传。曰南岳怀让。曰马祖道一。曰百丈怀海。曰黄檗希运。曰临济义玄。曰兴化存奖。曰南院首颙。曰风穴延沼。曰首山省念。曰汾阳善昭。曰慈明楚圆。曰杨岐方会。曰白云守端。曰五祖法演(曰圆悟克勤。曰径山宗杲)禅师等。
曹洞宗
六祖下傍传。曰青原行思。曰石头希迁。曰药山惟俨。曰云岩昙晟。曰洞山良价。曰曹山耽章。曰云居道膺禅师等。
云门宗
马祖傍传。曰天王道悟。曰龙潭崇信。曰德山宣鉴。曰雪峰义存。曰云门文偃。曰雪窦重显。曰天衣义怀禅师等。
沩仰宗
百丈傍传。曰沩山灵佑。曰仰山慧寂。曰香严智闲。曰南塔光漏。曰芭蕉慧清。曰霍山景通。曰无着文喜禅师等。
法眼宗
雪峰傍传。曰玄沙师备。曰地藏桂琛。曰法眼文益。曰天台德韶。曰永明延寿。曰龙济绍修。曰南台守安禅师等。
临济家风
赤手单刀杀佛杀祖。辨古今於玄要。验龙蛇於主宾。操金刚宝釰。扫除竹木精灵。夺狮子全威。震裂狐狸心胆。要识临济宗么。青天轰霹雳。平地起波涛。
曹洞家风
权开五位善接三根。横抽宝釰斩诸见稠林。妙恊弘通截万机穿凿。威音那畔满目烟光。空劫已前一壶风月。要识曹洞宗么。佛祖未生空劫外。正偏不落有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