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清规证义记

  盖闻。三洲感应护法韦驮尊天菩萨。行齐佛化。德摄天人。居高听卑。善恶随僧俗之感。兴悲运智。威慈等菩萨之权。妙证无为。功超有漏。伏念末法僧众。福根浅薄。道力衰微。匪资 韦天以护持。曷使外魔而不娆欣逢圣诞。特献傲芹。伏愿。 君民获福。普天海晏河清。国土。清宁。遍界风调雨顺。 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丛林安静。剎土多贤圣之徒僧海调和。法筵挺龙象之众。檀那衍庆。道侣沾恩。凡所希求。吉祥如意。
  证义曰。韦天。唯金光明经。及诸天传。出其名。而未详其本迹也。或曰。即密迹力士。或曰。是楼至佛。

  (附)伽蓝诞

  按大灌顶经等。西域伽蓝神。一十八位。我东土伽蓝。多供华光。关帝。龙王等。华光诞或云九月二十八日。龙王诞不着。关帝诞。俗以五月十三日。依本传。乃六月二十四日。华光龙王。圣迹不多见。唯关帝。或显圣於玉泉山。或示现於黄梅院。今(则无地不)显威灵。故僧坊尊为护法伽蓝神。其诞曰上供。仪同韦天(唯白词为异)。
  伏维大帝。匡扶圣教。招提气象常新。俯顺凡情。率土生灵攸赖。凛神威之远镇诸方横兆何生。惟正直而聪明。一切邪非自息。是以法王嘉宠。恒随金殿之间天帝隆旌。屡降宝箓之旨。欣逢岳诞。共效涓忱。敬献香馐。伏惟慈鉴从兹肃清觉地。并除隐显愆尤。允宜德。被含生。等视内外缁白(此文。维关帝前用。若通白伽蓝。应用下词)。
  恭闻。伽蓝圣众菩萨。智烛三界。光照十方。以伽蓝为归依。尘尘助护。与法王为城堑。处处分身。屏翰僧伦权衡佛事。某甲等。(用住持各)身投宝剎。依本界以为归。恭遇诞辰。共摅诚而设供。伏愿。不忘佛嘱。遍坐道场。翼辅正轮。廓清魔路。檀那蒙显佑之功。家庭叶庆。僧众托威权之护。觉路亨通。法幢建处。宗风振起于千秋。僧海和时。道果圆成於旷劫。
  证义曰。西域十八伽蓝名。出七佛经等。一。美音。二梵音。三。天鼓。四。叹妙。五。叹美。六。摩妙。七。雷音。八。师子。九。妙叹。十。梵响。十一。人音。十二。佛妙。十三。叹德十四。广目。十五。妙眼。十六。彻听。十七。彻视。十八。遍视。东土伽蓝。随机不定。或一。唯华光。或关帝。或三。或五。其名位设相。凭开山最初所定。今时又多以关帝与韦天并列。实因其灵应等也。熙愿赞云。关圣大帝。威神普应。誓愿宏深。尤切护法。是也。

  祭灶

  六月廿四。十二月廿四。(或廿三并)八月初三诞辰。客堂早粥前挂牌。(牌云)今日恭逢祭灶良辰。开午梆。闻鼓声。大众师诣 监斋圣前上供。
  ○厨房香灯师。到监斋位前设香案已。往库房取供果香烛等。午梆。知客鸣鼓三下。众集。烧香传炉。住持拈香礼拜。维那举香云盖三称。乃至咒食毕。仪与韦天同。唯上供时。监院拈香。献茶。设拜。至普供养咒竟。维那至中拈香。三拜。问讯长跪。合掌白云。
  恭闻。监斋大士。智超空劫。妙应时机。陈粢盛以忘功。一粒现须弥之相。居云厨而不宰。大身周法界之门。福护僧伦。权衡佛事。仰赖威德。特设斋筵。伏愿。以乘愿之神明。鉴虔恭之将事。随意化身。示有相而原非色相变生为熟。即食轮而助显法轮。使开厨而证入。显发群机。令触味以知归。冥加提持。僧众调和。人人行门精进。咸餐法喜。在在永播真风(一拜归位。举赞毕。齐问讯而退)。
  证义曰。祭灶虽同。僧俗神异。佛门是监斋大圣。迹同诸天。应早晨祭。所谓诸天早食也。今规约午祭。亦可矣。迩来僧坊。同俗晚祭。此於鬼食。甚为不可。非时而祭。神不受享。徒费无益。又河南府志云。唐。至正初。少林寺。向有一僧。蓬头祼背跣足。止着单棍。在厨中作务。数年。殷懃。莫晓法名。至十一年。颕州红巾贼。率众突至少林。欲行劫掠。此僧乃持一火棍出。变形数十丈。独立高峰。贼见惊怖。僧大叫曰。吾紧那罗王也。言讫遂殁。人始知为菩萨化身塑像寺中。遂为少林伽蓝。天下僧坊。遂以此人为监斋。而肖像供厨上也。

  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第二
  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第三

    唐洪州百丈山沙门 怀海 集编
    清古杭真寂寺苾刍 仪润 证义
    越城戒珠寺住持 妙永 校阅

  报本章第三

  述曰。霅溪仁岳大师尝云。儒家者流。有终身之忧者。考妣远日之谓也。释氏子。岂不然乎。彼所以思生我劬劳之亲。此所以怀度我慈悲之父。其德罔极。其孝攸同。观夫夙世。出家之徒。具沙门之。形奉释迦之姓。至佛涅盘日。不能斋庄致礼者。众矣。予窃伤之。观师此言。其所以警吾徒者甚至是即清规中。报本一章之意也。涅盘如是。降诞亦然。涅盘。尽追远之诚。降诞。庆昙华之现故同入报本。其意深矣。至如药师。弥勒。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地藏。准提。诞辰仪轨。亦附列者。以诸佛菩萨。悲愿宏深。举世所共钦故。

  释迦佛诞

  四月初八日。佛诞。客堂预日挂牌。(牌云)明日恭逢本师释迦文佛。降诞之辰。是晚。合院大众师。闻钟声。搭衣。持具。齐诣大殿礼佛。(是晚二板。鸣钟三下。众集住持拈香。维那唱香赞毕。呼)展具。(举赞佛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偈毕。唱)奈麻本师释迦牟尼佛。(十二拜或数十拜)文殊。弥勒。十方诸佛。十方菩萨(各三拜)三皈依(毕。三拜。回堂。正日早课。祝  圣。乃至上方丈说法。仪。与  圣节同。早课毕客堂挂牌牌云)午前。启请上堂。午饭后。合院大众师。闻钟声。齐诣大殿前。称扬圣号。浴佛。伏愿。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粥后二板。上堂。仪轨见住持章。是日午梆。大殿上供如常仪。止静后。鸣大钟三下。大众齐诣殿前。库司严设花亭。中供佛降生为悉达太子小像。於香汤盆内。安二小杓。佛前一切供器。俱移量他处。以便浴佛。即余圣像。是日俱沐浴。众集。维那举香赞住持拈香拜已。维那至中。拈香展具。三拜已。归位喝云)释迦如来。(二称)九龙吐水。灌沐金躯。(维那一唱。大众齐和已。维那举咒。大众齐音同持)
  唵。旖暮伽。废噜者娜。摩诃亩陀啰摩抳。钵头么。入缚攞。跛啰袜亸野[合*牛]。(众持七遍已。住持浴亭中太子降生像。大众散位。各浴一佛。或二三人共沐一像。凡浴佛人。各自带钵帚净布取水浴时。口诵咒曰)。
  唵。底沙底沙。僧伽。娑诃。(念到浴完。乃止。大众各归本位。维那长跪。合掌。高声白安位文云)
  恭闻。法身现相。祥光霭净饭之宫。化佛应真瑞气拥迦维之国。金躯生处。便能一手指天。宝体浴时遂感九龙吐水。四方遍顾。七步成莲。称上下之独尊。受人天之交赞。不恋王宫富贵。直趣雪岭修行。十九学道出家。三十降魔成佛。演经至五千余卷。住世於八十多年。开三乘方便之门。导七趣菩提之路。忆昔周昭王甲寅。二十四载。我佛降临。当今 大清朝之几十几年。真风远被。众等荷生成之德。今辰竭庆贺之诚。冰洁道场。云臻梵侣。金盆高捧。喜观悉达太子之金容。圣水频倾。仰见摩耶夫人之圣德。欲觐我佛之光辉。须仗雷音之唱和。(维那白竟。举偈。众和)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毗蓝园内降生时。龙与诸天咸灌沐。如来所有吉祥事。我今灌沐亦如是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五浊众生令离垢。同证如来净法身。香花灯涂妙庄严。供养如来法报化。唯愿慈悲受供养。穷未来际作佛事。(众唱。和毕。将佛圣像。各归本位。安妥。维那唱献宝座。大众齐和)众宝庄严微妙座。诸珍间错作花台。准教加持将奉献。唯愿。慈悲哀纳受。
  唵。旖暮伽。钵头摩。逊娜隶。驮罗驮罗抳。漫拏隶吽。(三遍。念毕。将一切供物器皿。仍归佛座前已。维那举供养偈。众同作梵。唱诵云)。
  愿此香花灯遍满十方界。供养佛法僧。受用作佛事
  唵。誐誐曩三婆缚。伐日啰斛。(三遍毕。众唱赞)。
  九龙吐水。沐浴金身。天上天下独为尊。七步宝莲生。威德光明。法界永沾恩。 奈麻吉祥会菩萨摩诃萨(三称回向偈云)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证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三归依竟。各回本处是日念诵浴佛经忏如无。用他忏代挂念诵牌及设坛。如常。联句附后)。
  功圆万德。位证一乘。是天中天。上无二上。
  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成佛顶佛。尊唯独尊(佛前)。
  本以迹彰。首群灵而成正觉。 机因时应。从五浊而示降生(山门)。
  ○脱珍服。着敝衣。扇真风於末世。 舍化城。登宝所。揭慧日於中天(大殿檐下)。
  ○无佛无魔。剎剎宣扬正法。 非垢非净。尘尘灌沐金躯(经忏堂外)。
  证义曰。迩来僧坊。但供太子降生之像。未闻浴佛之举。殊为缺典。浴(佛经)出(明清)藏(才知)字函。准经所说。先作方坛。中以净泥。和香水作。日卓一张。敷浴床座上安浴盆。盆内安小浴床。床上供悉达太子像。人各以二指。取少许水浴佛。口诵偈咒。浴佛之水。各自洗头。名吉祥水。浴竟用棉拭洁。仍供座上云云。此之佛事。包括如来一代时教。今备录源委。以示初学。按天竺。分东南西北中五大国。佛生中天竺迦维国。帝皇家。姓剎帝利。氏瞿昙。梵语瞿昙。此翻甘蔗。其始祖王仙。为猎人射死。血入地生甘蔗二本。日炙开。一生男。号甘蔗王。一生女。善贤妃。生子作转轮王。以日炙。又名日种。传七百世。至净饭王。佛以累劫。功行满足。从兜率天。降神皇宫。于摩耶夫人腹。时。周昭王二十四生。或谓二十六年甲寅岁。四月八日生。名萨婆悉达。七日。母升忉利。赖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乳养。至一十九岁。踰城。往跋伽仙林中。取剑断发。脱身宝衣。从猎师贸袈裟为比丘。参学仙人数处。复北渡恒河。至伽阇山静坐。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以续精气复自念。若以羸身而取道者。彼外道。则言自饥。是涅盘因。乃浴于尼连河。受牧女乳糜。至菩提树下。释提桓因。以吉祥草敷坐。跏趺於上。自誓。若不成道。不起于座。魔王波旬。欲伽迫害。百计不能少挠。作是言曰。汝今宜可速起还宫若不尔者。当持汝足。掷大海外。尔时菩萨。如师子王。心无惊畏。告言波旬。汝曾供养一辟支佛。受八戒斋。由斯福故。得为天王。然我已於阿僧祇劫。具足成就难行苦。行。大地未有如针锋许。非吾昔日修苦。行处。假使魔众。如恒河沙。不能倾动我之一毛。云何汝今。欲以吾身掷大海外。魔复言曰。我於往昔。施辟支佛。得为天王。斯事可明。今汝所说。以何为证。於是菩萨伸手指地曰。此知我。尔时地神。从金刚际。踊身而出。合掌白言。诚如尊教。有此地来。我为其神。此地无有如针锋许。非是菩萨本行之处。魔闻斯言。颠倒而堕作礼悔罪而去。破魔军已。二月八日。明星出时。豁然大悟。得无上道。成最正觉。世传以腊八日。谓周正建子故。时年三十岁矣。於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为大。乘菩萨演说华严。小乘不见不闻。犹如聋瞽。以梵释劝请。乃诣鹿苑。为憍陈如等五人。说四谛法。及人天因果。历十二年。时四十二岁。至方等会上。以大乘教。转大法轮。说六度法。淘汰弟子。说维摩楞伽等经。历八年。佛五十岁。多说般若。淘汰执情。又二十二年。时佛七十二岁。说法华经。乃至八年。以诸弟子。皆可任重。授记作佛。方畅本怀。为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岁。时佛七十九岁。将示涅盘。先往仞利天。为母说法。佛姨母大爱道等。五百比邱尼。舍利佛。目犍连等。七万阿罗汉。不忍见佛涅盘。同时入灭。至次年二月十五日。佛在拘尸那城外。涅盘时至。十界悉集。各献妙供。佛俱不受。最后纯陀献供。佛受之。为诸比邱。说常乐。我净。及敕依戒为师。依四念处住。复言。无上正法。悉已付嘱摩诃迦叶。当为汝等。作大依止。犹如如来。又以阿难在娑罗林外。为魔所娆。乃敕文殊云。阿难吾弟。给事我来。二十余年。得八不思议。闻法受持。如水注器。欲令受持是涅盘经。文殊奉敕。以咒降魔。摄阿难归。佛言。有梵志须跋陀罗。年百二十。未舍憍慢。汝可告之。如来中夜。当般涅盘。即与同回。闻佛说法。得阿罗汉。佛告大众。自我得道。度憍陈如。最后度须跋陀罗。吾事究竟。二月十五日夜中。说遗教经。复伸告诚。汝等比邱。於我灭后。当尊重波罗提木叉。是汝大师。如我住世无异云云。即在双树下。右胁而卧。寂然无声。入次第定。顺逆出入。共二十七反。三回告大众。以大般。若真空实相为本源。便般。涅盘。弟子阿那律。升忉利天。告摩耶夫人。自天而下。世尊起棺。说法慰母。复语阿难。当知我为后世不孝众生故。从金棺出。问讯於母。至七日。迦叶。出定。知佛涅盘。与五百弟子。自耆阇崛山步行至。悲哽作礼。佛现双足出棺。时已二七日。人天等各持香木。至茶毗所。化火自焚。七日乃尽。众收舍利。满八金坛。阿阇世等八国王。共争夺舍利。后听谏止。八国各请一金坛。回国供养。至一百年后。阿育王复收诸舍利。敕诸神力。一夜造成八万四千塔。每一塔。藏一舍利。复敕罗汉耶舍尊者。放八万四千光。随光分送舍利塔。人天八部。悉皆分遍。我震旦国。考古相传。有十九塔。今最灵着者。宁波阿育王寺。一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