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禅宗杂著
-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
问。据大乘经及古今诸宗禅门。乃至荷泽所说。理性皆同。云无生无灭。无为无相。无圣无凡。无是无非。不可证。不可说。今但依此即是。何必要须说灵知耶。
答。此并是遮遣之词。未为显示心体。若不指示现今了了常知不昧是自心者。说何为无为无相等耶。是知诸教只说此知无生灭等也。故荷泽於空无相处指示知见。令人认得。便觉自心。经生越世。永无间断。乃至成佛也。荷泽又收束无为无住。乃至不可说等种种之言。但云空寂知。一切摄尽。空者。空却诸相。犹是遮遣之言。唯寂是实性不变动义。不同空无也。知是当体表显义。不同分别也。唯此方为真心本体。故始自发心。乃至成佛。唯寂唯知。不变不断。但随地位。名义稍殊。谓约了悟时。名为理智(理即寂也。智即知也)。约发心修行时。名为止观(止息尘缘。契於寂也。观照性相。冥於知也)。约任运成行。多为定慧(因止缘而心定。定者寂然不变。因观照而发慧。慧者知无分别也)。约烦恼都尽。功行圆满。成佛之时。名为菩提涅盘(菩提。梵语。此翻为觉。即是知也。涅盘。梵语。此翻为寂灭。即是寂也)。当知始自发心。乃至毕意。唯寂唯知也。若如二宗。但言空寂无为等者。则阙菩提义也。
问。洪州亦云灵觉及鉴照等。何异於知。
答。若据多义以显一体。即万法皆是一心。何唯灵觉鉴照等。今就克体指示。即愚智善恶。乃至禽畜。心性皆然。了了常知。异於木石。其觉智等言。即不通一切。谓迷者不觉。愚者无智。心无记时。即不名鉴照等。岂同心体自然常知。故花严疏主答顺宗云。无住心体。灵知不昧。又云。任运寂知。又云。双照寂知。华严经亦拣知与智别。况洪州虽云灵觉。但是标众生有之。如云皆有佛性之言。非的指示。指示则但云能言语等。若细诘之。即云一切假名。无有定法。且统论佛教。有遣显二门。推其实义。有真空妙有。空其本心。具体具用。今洪州.牛头以拂迹为至极。但得遣教之意。真空之义。唯成其体。失於显教之意。妙有之义。阙其用也。
问。洪州以能语言动作等。显於心性。即当显教。即是其用。何所阙耶。
答。真心本体有二种用。一者自性本用。二者随缘应用。犹如铜镜。铜之质是自性体。铜之明是自性用。明所现影是随缘用。影即对缘方现。现有千差。明即自性常明。明唯一味。以喻心常寂是自性体。心常知是自性用。此能语言。能分别动作等。是随缘应用。今洪州指示能语言等。但是随缘用。阙自性用也。又显教有比量显.现量显。洪州云。心体不可指示。但以能语言等验之。知有佛性是比量显也。荷泽直云。心体能知。知即是心。约知以显心。是现量显也。洪州阙此。
已上述不变.随缘二义。
今次明顿悟.渐修两门者。然真如之理。尚无佛无众生。况有师资传授。今既自佛已来。祖祖传授。即知约人修证趣入之门也。既就人论。即有迷悟.始终.凡圣。从迷而悟。即顿转凡成圣。即顿悟也。顿悟者。谓无始迷倒。认此四大为身。妄想为心。通认为我。若遇善友。为说如上不变随缘。性相体用之义。忽悟灵灵知见。是自真心。心本空寂。无边无相。即是法身。身心不二。是为真我。即与诸佛分毫不殊。故云顿也(此下举喻。便随文注。以法合之)。
如有大官(佛性)。梦(迷也)在牢狱(三界)。身(本识)着枷锁(贪爱)。种种忧苦(一切业报)。百计求出(问法勤修)。遇人唤起(善知识也)。忽然觉悟(闻法心开)。方见自身(法身真我)。元在自家(净名经云。毕竟空寂舍也)。安乐(寂灭为乐)富贵(体上本有河沙功德也)。与诸朝寮都无别异(同诸佛之真性。法合一一如注可知)。据此法喻。一一分明。足辨梦悟身心本源虽一。论其相用。倒正悬殊。不可觉来还作梦事。以喻心源虽一。迷悟悬殊。梦时拜相(迷时修得大梵天王等位)。不及觉时作尉(悟后初入十信位也)。梦得七宝(迷诗修无量功德也)。不及觉时百钱(悟时持五戒十善)。皆以一妄一真。故不可类(诸教皆云施三千七宝。不如闻一句偈。是此意也)。
今洪州但言贪嗔戒定一种。是佛性作用者。阙於拣辨迷悟倒正之用也。彼意在真如心性。常知如不变之湿性。心既无迷。即非无明。如风顿止。悟后自然攀缘渐息。如波浪渐停。以定慧资熏身心。渐渐自在。乃至神变无碍。普利群生。如春阳氷泮溉灌洗涤。善利万物也。洪州常云贪.嗔.慈.善皆是佛性。有何别者。如人但观湿性始终无异。不知济舟覆舟。功过悬殊。故彼宗於顿悟门虽近。而未的於渐修门。有误而全垂。牛头以达空故。於顿悟门而半了。以忘情故。於渐修门而无亏。
北宗但是渐修。全无顿悟。无顿悟故。修亦非真。荷泽则必先顿悟。依悟而修。故经云。若诸菩萨悟净圆觉(悟也)。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等(修也)。此顿悟渐修之意。备於一藏大乘。而起信.圆觉.华严。是其宗也。
若约各为一类之机。善巧方便。广开门户。各各诱引。熏生生之习种。为世世之胜缘。则诸宗所说。亦皆是诸佛之教也。诸经诸论具有其文矣。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
去明治四十三年十二月续藏经编集长中野达慧师曰此书者希代之书而於他家无所藏请誊写之以编入续藏辰乃速应请求许誊写且记其事实以授焉。
于时明治四十有四年一月吉旦。
四海唱道五十四传灯沙门静照日辰谨识於日莲宗大本山妙显精舍方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