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磨仪式

  作前方便。(答)与坏覆藏。及坏摩那埵出罪羯磨。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随覆藏(若干)日。已从僧乞覆藏羯磨。僧已与此(某甲)比丘。随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亦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僧亦与此(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此(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竟。已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与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亦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僧亦与此(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此(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今从僧乞出罪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与(某甲)比丘出罪。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此(某甲)比丘犯(某)僧残罪。随覆藏(若干)日。已从僧乞覆藏羯磨。僧已与此(某甲)比丘。随覆藏(若干)日羯磨。此(某甲)比丘行覆藏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亦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僧亦与此(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此(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间重犯覆藏(若干)日。及覆藏本日治羯磨竟。已从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已与此(某甲)比丘六夜摩那埵。此(某甲)比丘行摩那埵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亦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僧亦与此(某甲)比丘。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此(某甲)比丘。行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不覆藏六夜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今从僧乞出罪羯磨。僧与(某甲)比丘出罪。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比丘出罪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忍。与(某甲)比丘出罪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四与坏覆藏不坏摩那埵出罪羯磨

  (其行满白法。及与乞词。并同於上。文中惟除行摩那埵时中间重犯一节不用。但云。我今行摩那埵竟。羯磨亦尔。余法如前)。

  五与不坏覆藏坏摩那埵出罪羯磨

  (答法如题。余词同上。文中惟除行覆藏时。重犯一段不用。但云。行覆藏竟。已从僧乞六夜摩那埵。云云。此二法若有者。随事更文。临时牒人。其事在清楚。理无容恕。有则当加。忏悔凭律。序散如常)。

  ○第七忏偷兰遮篇(三品)
  初上品僧中忏(九法)
  一露罪集僧法

  佛言。若犯初篇生。重。并上品独头者。应在一切僧中忏。
  (犯〔伦〕兰遮比丘。发露方法。并礼诸大众。鸣椎集僧等仪。及和尚到作法处。一一皆如与覆藏法无异。其知事人。呼犯者出众云)。
  向上展大具 脱鞋 至诚顶礼三拜 问讯 长跪 合掌。
  和尚云。说汝犯戒的因缘(犯首高声。作如是言)。
  我(某甲)。业心深重。不能制伏。故犯此罪。今求和尚。大众师传。慈悲忏悔。
  (和尚。为彼分别罪名两种。轻重三品。从何篇生。同忏不可忏。说已。然后呼彼僧中乞忏悔)。

  二从僧乞忏法(大众合掌。犯者乞言)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犯(某)偷兰遮罪。今从僧乞忏悔。愿僧听我(某甲)比丘忏悔。慈愍故(三乞。一叩)。
  和尚应语彼言。汝今僧中三乞。众既默然允许。此罪当除。随汝意於众中请一人为忏悔主。为汝忏悔。

  三请师忏悔法

  (彼即随意至一比丘前。作礼一拜。问讯。长跪。合掌。如是请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犯(某)偷兰遮罪。今请大德为忏悔主。愿大德。为我作忏悔主。慈愍故(三说。受忏者。语彼言)待我白僧忍可。为汝忏悔。(答)尔(一叩复位)。

  四答问所成法

  作前方便。(答)受(某)偷兰遮忏悔羯磨。

  五白僧忍可法(礼仪如上)

  大德僧听。(某甲)比丘。犯(某)偷兰遮罪。今从僧乞忏悔。若僧时到。僧忍听。我比丘(某甲)。受(某甲)比丘忏悔。白如是。(大众合掌齐答)可尔。
  (作白已。僧既许可。其忏悔主。即当出众。令犯者对面一拜。长跪。合掌。逐一详问)。

  六检校八品法

  汝犯此罪到今。过多少时了。可曾向清净比丘发露否。(若答即发露者。则无覆藏罪。若言未发露者。则有覆藏罪。答已。再问云)汝犯此罪之后。半月。半月。布萨之时。可曾在如法如律。诵者高座。听者下座。听过戒否。(若言听者。应语彼言)汝初犯此罪。即应向清净比丘。发露忏悔。因不发露。经过一夜。从此偷兰遮罪中。生出一品覆藏突吉罗罪。次日就该发露。又不发露。复生出一品随夜展转覆藏突吉罗罪。汝犯罪既然覆藏。不肯发露。则身非清净。不应听戒。汝复听戒。又犯一品听僧说戒根本突吉罗罪。此罪又不发露。复得经夜覆。随夜覆。两品从生突吉罗罪。又座上说至此戒。三问清净时。即应起座发露。若恐闹乱众僧。即当向比座者说。或心中念言。待说戒毕。我即发露。说戒既竟。即应发露。因不发露。又得一品默妄语根本突吉罗罪。从此罪中。复生出一品经夜覆。随夜覆。两品突吉罗罪。
  (〔某〕余一切问法。俱如僧残忏法中说。一一问已。酌量有无。随答多少。应语彼言。有若干从生罪。有若干根本小罪。如若再无犯者。即据所说。应语彼言)。
  据汝所说。共有八品小罪。一品是听戒突吉罗。一品是默妄语突吉罗。此二品罪。各有经夜。随夜覆藏罪。及覆藏根本偷兰遮两品。故云。共有八品小罪。汝先请的。是偷兰遮忏悔主。此时随我到屏处去。另请突吉罗忏悔主。先忏小罪已。再到僧中忏根本罪。
  (犯者一拜而起。即徃屏处。如前请忏悔主已。次方说罪忏悔)。

  七屏除小罪法(二则)
  先忏从生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犯(某)偷兰遮罪。经夜覆藏。随夜展转覆藏。并听僧说戒。及默妄语犯突吉罗罪。经夜覆藏。随夜展转覆藏。并犯突吉罗罪不忆数。今向大德发露忏悔。更不敢作。愿大德忆我(一说。受忏者语彼言)自责汝心生厌离。(答)尔。
  (此文唯出听僧说戒。及默妄语。二种从生。余有所犯。例此填入)。

  次忏根本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犯听僧说戒。及默妄语突吉罗罪(若更有〔除〕小罪。亦入此忏)。不忆数(若但一次。不〔德〕数一句。不必用。但云)今向大德发露忏悔。更不敢作。愿大德忆我(一说。忏主当语彼言)。
  自责汝心生厌离。(答)尔(一叩而起。忏主至僧中。合掌报言)。

  八忏主回复法

  我(某甲)。为(某甲)比丘。忏悔八品小罪已竟(答礼如常)。

  九正忏偷兰法

  (回复竟。犯者至僧中。对受忏者作礼一拜。问讯。长跪。合掌。如是说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犯(某)偷兰遮罪。今向大德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藏。愿大德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三说。受忏者言)自责汝心生厌离。(答)尔。
  (一叩而起。忏主归位。犯者居中向上。顶礼一拜。问讯。长跪。合掌。谛听教勅)。
  和尚复语彼言。今日为汝集清净大众。遵如来圣制。作法忏竟。但恐汝发心不诫。不能净尽无余。仍须自备香烛。竭诚顶礼千佛洪名(若干)持咒(若干。)仗礼诵功德。前罪氷消。后罪不生。必须立愿。宁舍身命。不复更作。当礼谢大众。依教奉行(余仪如常)。

  二中品向四比丘忏(二法)

  佛言。若犯初篇生轻。二篇生重。并中品独头者。界内差四清净知法比丘。应将犯者出界外忏悔。
  (所言界外四比丘中忏者。一则界内僧多。不得别众於一界内另作法故。二者四人中。除一忏悔主。则不足四人僧数。不白羯磨。得於不结界处作法故。三者此中品罪。不应於僧中忏。应向四人。或三。二人忏故。若界内止有四人者。则不必出界。即於界内忏亦可。人多则不得。其求忏者。亦应先礼请过。待四比丘到已。当作礼三拜。一一备说所犯因缘。其主法者。分别罪名。示诲舍〔遇〕。及乞忏等法。皆如僧中所说。乞已。即於众中请一人为忏悔主。白云)。

  初礼请忏主法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今请大德。为偷兰遮忏悔主。愿大德。为我作偷兰遮忏悔主。慈愍故(二请一叩)。
  (其受忏者。不得即许。亦不得问僧集。和合。及用单白羯磨。应更单白羯磨中语句。问三比丘言)。

  次忏主白众法

  若三长老。听我受(某甲)比丘忏悔者。我当受。(彼三人合掌齐答)可尔。
  (其审覆藏。及听戒。默妄语等。一切忏法。或有或无。临时随事增减。俱如僧法中说。若同居众满四人者。不得别众作。若不满者。或三人。二人。皆可受忏。不必已定四人。若三人作法者。唯白词中改三字为二字。若二人作法者。应除去二字。文中单称大德。乞白二词。皆不应用)。

  三下品对一比丘忏

  佛言。若犯二篇生轻。并下品独头者。应至一清净知法比丘前悔。
  (其请忏悔主。并说犯缘。及忏罪等仪。俱如上作。唯除白词。然托处不局。有人听别)。

  ○第八忏波逸提篇(二种)
  先忏畜长离衣二舍堕(十六法)
  初乞求露罪法

  (大凡畜长。及离衣比丘。好心发露者。应先到知事人所。其仪作礼。呈白犯戒因缘。知事人然后引至羯磨寮。作礼三拜。长跪。合掌。羯磨师从初篇问起乃至第五。一一问过。犯者如实答已。再同羯磨师往方丈公座前立。知事人通会侍司。请出和尚到公位坐已。羯磨师。合掌。作如是言)。
  有(某)大德犯离(或云畜长)衣罪。发露。顶礼和尚。
  (说已。顶礼一拜。问讯。左侧立。次知事人亦顶礼一拜。问讯。右侧立然后呼犯者云)。
  向上展大具 脱鞋 至诚顶礼和尚三拜 问讯 长跪 合掌。
  和尚问云。你是那里人。那里戒。是那一年的。以何因缘。就犯此戒了。直说。(犯者当如实答)我(某甲)。是(某)处人。是(某)处戒(或云是本山戒)。是(某)年。(某)一期的。因有(某)事故离了衣。(或云。未曾说净)求和尚慈悲忏悔。(尚复问云)初篇四根本戒有犯否。二篇十三僧残戒有犯否。(犯者如实答已。知事人呼云)起立礼谢和尚三拜 起具 问讯(傍立)。
  (其羯磨师。与知事人。亦如前次第礼辞而退。若免即止。犯者随处礼谢羯磨师已。复同知事人回〔掌〕。礼拜请文熟读。其知事人。再细问他人品小罪。或具。不具。斟酌定已。然后写〔女〕与彼)。

  二知时集众法

  (犯者熟背文已。到堂中白知事人。其知事人。引彼徃各堂。及众寮礼请大众师毕。然后到方丈请问和尚在何时作法。若时定已。先差人索欲。若有戒场作法。则不必说欲。时至教打揵椎。如忏摩法打鼓。大众闻之。各整威仪。至作法处。众齐集已。知事人应先瞻察众中。有未受具戒者遣出。次徃方丈知会侍司。入室请和尚到作法处。知事人云)。
  大众顶礼和尚。(尚云)免礼(知事人呼犯者居中向上)。
  先顶礼和尚三拜。(尚云)普礼僧足。大众齐合掌。(拜已。复呼云) 问讯 长跪 合掌。

  三呈白犯缘法

  和尚应语彼言。说你离(或云畜长)衣的因缘。(犯者自高声说云)我(某甲)。从(某)年得戒以来。至(某)年(某)月。因有(某)事出门。故离了衣钵(或云畜了长衣)。今求和尚大众师傅。慈悲忏悔。和尚云。知道了。舍你所(长离)之衣(若所离之衣不在者。则不必舍)。

  四舍本犯财法(二)
  初定舍法

  (定舍者。谓所畜长衣故。三衣总离故。犯者即双手捧衣。高声如是舍言)。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故离三衣宿(或云。故畜众多长衣)。犯舍堕。我今舍与僧(一说。僧中应差一人。接彼所舍之衣。如但离二衣。或一衣者。牒衣名面舍)。

  次不定舍法

  (不定舍者。若所离之衣。或一顶不在。或两顶不在者则不必舍。故云不定。由衣不定。则文亦不定。由文不定。故复类之可晓。若僧伽黎已无者。应如是舍)。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故离三衣宿。犯舍堕。僧伽黎已无。此二衣我今舍与僧(一说)。
  (其郁多罗僧。及安陀会已无。亦如是舍。若二衣已无者。则云。此僧伽黎。我今舍与僧。或云。此郁多罗僧。或云。此安陀会。我今舍与僧。若但离二衣。又有一顶不在者。则云故离二衣宿。犯舍堕。某衣已无。此某衣我今舍与僧。若故畜长衣。及长衣财。亦如是牒。其众多二字。有无不定)。

  五从僧乞忏法

  和尚云。舍衣已。乞忏(大众齐合掌。犯者高声。如是乞言)。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故离三衣宿。犯舍堕。是衣已舍与僧(若所离之衣不全者。则云某衣已无。二衣已舍与僧。或云二衣已无。某衣已舍与僧。若但离二衣宿。有一衣者。则云某衣已无。某衣已舍与僧。或云故畜长衣。及众多长衣财。犯舍堕。是衣已舍与僧)。有(三。二。一。或云众多)波逸提罪。今从僧乞忏悔。愿僧听我(某甲)比丘忏悔。慈愍故(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