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日用


三聚净戒
  一摄律仪戒。谓无恶不断。起正道行。是断德因。终成法身。然止即是持。作便是犯。二摄善法戒。谓无善不修。起助道行。是智德因。终成报身。然作即是持。止便是犯。三摄众生戒。谓无生而不度。起不住道行。是恩德因。终成应身。然作即是持。止便是犯

持戒三心
  一厌有为心。二求趣菩提心。三悲念有情心

饭有三德
  一轻软。二净洁。三如法

食表三聚
  初匙时。断一切恶。中匙修一切善。后匙度一切众生

护三归神
  若人受三归依。天帝敕九神卫护。归依佛有三神。一名陀摩斯那。二名陀摩婆罗那。三名陀摩流支。归依法有三神。一名法宝。二名诃责。三名辩意。归依僧有三神。一名僧宝。二名护众。三名安隐。若依灌顶经。则四天王遣三十六善神卫护之

护五戒神
  若人受持五戒。天帝敕四天王。遣二十五神营护其身。万事吉祥。杀戒五神。一名波咤罗。二名摩那斯。三名婆睺那。四名呼奴咤。五名颇罗咤。盗戒五神。一名法善。二名佛奴。三名僧喜。四名广頞。五名慈善。淫戒五神。一名贞洁。二名无欲。三名净洁。四名无染。五名荡涤。妄戒五神。一名美音。二名实语。三名质直。四名直答。五名和合语。酒戒五神。一名清素。二名不醉。三名不乱。四名无失。五名护戒。如是每戒五神。则二百五十戒。有千五百善神卫护之

食有四时
  一早起诸天食。二日中诸佛食。三日西畜生食。四日暮鬼神食

一切众生依四食住
  一段食。谓饭麨豆肉等。二触食。谓男女相对触。则终日不食而自饱也。三思食。谓以意思。能资润诸根寿命。如鱼鳖蛇虾蟆等。四识食。如地狱。畜生。及无边识处天等。皆用识持以为其食

四利须食
  一资身为道。二养身中虫。三生施者福。四破自饿外道邪见

乞食四意
  一福利群生。二折伏憍慢。三知身有苦。四除去滞着

乞食四分
  一奉同梵行者。一与穷乞人。一与诸鬼神。一分自食

毗尼四义
  一是佛法中平地。万善由之而生。二一切佛子皆依戒而住。一切众生依戒而有。三是趣涅盘之初门。四是佛法璎珞。能庄严佛法故

谦下获四德
  一远恶趣。不受旁生。二不被轻毁。三常为人天恭敬。四恶友怨敌。不能凌突

食存五观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谓一钵之饭。作夫汗流犹多。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谓全则宜受。缺则不可。二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谓离贪瞋痴也。四正是良药。为疗形枯。谓饥渴病故。须食为药。五为成道故。方受此食。谓不食即病。道业无成矣

中后不食有五福
  一少淫。二少睡。三得一心。四少下风。五身得安隐。亦不作病

乞食遮五处
  一唱令家。二旃陀罗家。三沽酒家。四官家。五淫女家

入俗舍有五法
  一入门小语。二摄身口意。三卑躬。四善护诸根。五威仪庠序。令人生善信

嚼杨枝有五利
  杨枝者亦云齿木。梵语弹多坭瑟搋。此云齿木。除漆树。毒树。菩提树。不用。其祚条。楮。桃。槐。柳。苍耳根。以苦涩辛辣者为佳。长者一磔手。短者四指。有云长者尺二寸。短者六寸。大者如小指。小者如箸。嚼一头半寸许如絮。徐刷牙关。以水再三净漱。弃之勿咽。不听纯嚼皮。及去皮者。不听杂叶嚼。并二三条嚼。不嚼杨枝有五过失。一口气臭。二不别味。三增益痰癊。四不引食。五眼不明。嚼有五利益。反上是也。寄归传云。每日旦朝。须嚼齿木。楷齿刮舌。务令如法。盥漱清净。方行礼敬。若其不然。受礼礼他。悉皆得罪。若其嚼时。逼近尊人。宜将左手掩口。用罢擘破屈而刮舌。既已。即可俱洗弃之屏处。凡弃齿木。若口中吐水。及以涕唾。皆须弹指经三。或时謦欬过两若不尔者。弃便得罪。若牙中食在。舌上腻存。未将净水重漱已来。涎唾必须外弃。若日时过。更犯非时。然西国法。俗嚼齿木。自是恒事。三岁童子。咸即教为。圣教流俗。俱通利益。律云。若路行时。齿木卒求难得。应用澡豆土屑等。以水三徧净漱已。随意餐食。若杨柳枝。及诸枝生种。须净人以火净。或去芽已。从彼受取。然后嚼之。方免坏生种罪也

五法助戒
  一信。二惭。三愧。四善知识。五宗敬戒

持律人有五德
  一戒品坚牢。二善胜诸怨。三众中断事无畏。四若疑悔。能开解。五善持毗尼。令正法久住

破戒有五过失
  一自害。二为智者所呵。三恶名流布。四临终时悔恨。五死堕恶道

破戒有五衰
  一求财不得。二设得耗散。三众不爱敬。四恶名流布。五死入地狱

跏趺五利
  一最安隐。二心不散。三魔王怖。四异外道。五心易定

旋塔有五事
  一低头视地。二不得伤虫。三不得左右视。四不得唾地。五不与人语

旋塔得五福
  一后世得端正好色。二得好音声。三得生天上。四生王候家。五得涅盘道

比丘以五事故经营
  一报佛恩故。二长养佛法故。三灭凡劣众。自贡高故。四将来弟子折伏憍豪故。五发启将来福业故

僧具六和
  一身和同住。二口和无诤。三意和同悦。四戒和同修。五见和同解。六利和同均

六度华梵
  梵语檀那。华言布施。度悭贪障。梵语尸罗。华言清凉。谓息诸热恼。度破戒障。梵语羼提。华言忍辱。度瞋恚障。梵语毗利耶。华言精进。度懈怠障。梵语禅那。华言静虑。度散乱障。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度愚痴障

六味
  苦。酸。甘。辛。咸。淡

七菩提分
  一择法。二精进。三喜。四除。五舍。六定。七念

八圣道分
  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

尼修八敬
  善见律云。佛初不度女人出家。为灭正法五百年。后为说八敬。听出家。依教行故。还得千年。今时不行。随处法灭。会正记云。佛成道后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度。阿难为陈三请。佛令庆喜传八敬向说。若能行者。听汝出家。彼报言。顶戴侍。言八敬者。一者百岁比丘尼。见初受戒比丘。当起迎送。礼拜问讯。请令坐。二者比丘尼不得骂谤比丘。三者不得举比丘罪。说其过失。比丘得说尼过。四者式叉摩那已学於戒。应从众僧求受大戒。五者尼犯僧残。应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埵。六者尼半月内。当於僧中求教授人。七者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八者夏讫。当诣僧中求自恣人。如此八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应违。今述颂曰。礼不骂谤不举过。从僧受戒行摩那。半月僧中求教授。安居近僧请自恣

菩萨应修八法
  经云。菩萨成就八法。於诸佛前。莲华化生。一乃至失命因缘。不说他过。二化人令归依三宝。三安置一切於菩提心。四梵行不染。五造如来像。安於华座上。六能除众生忧恼。七於贡高人。常自谦下。八不恼他人

粥十利
  一增色。二增力。三益寿。四安乐。五词清。六语辨。七消宿食。八除风。九消饥。十消渴

十缠
  一忿恚。二覆罪。三睡。四眠。五嬉游。六躁动。七无惭。八无愧。九悭。十嫉

十使
  即十烦恼。一身见。二边见。三见取。四戒取。五邪见。六贪。七瞋。八痴。九慢。十疑。

  沙门日用卷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