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戒律宗
- 在家律要广集
在家律要广集
此广释无烟火坑杀他。以例核杀。弶杀。作阱杀。拨杀。无不尔也。问。一切有命。不得故杀。杀者。非佛弟子。何故今杀天龙鬼神。仅结中罪。杀畜生。仅结下罪。犹不失戒。不至堕落耶。答。凡论失戒。须破根本四重。所谓杀人。盗五钱。邪淫。大妄语。此四重中。随犯一种。决非作法之所能忏。至如杀非人畜生等。性罪虽重。而於违无作罪。犹为稍轻。今云中罪可悔。下罪可悔。乃是悔除违无作罪。免堕三涂。非谓并除性罪也。杀一命者。必偿一命。故杀者。固当故偿。误杀者。亦须误偿。纵令不受戒者。亦必有罪。故大佛顶经云。如於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佛制杀戒。良由於此。受持不犯。便可永断轮回。设复偶犯。至心忏悔。永不复造。亦可免堕三涂。故名中可悔。下可悔耳。设不念佛求生净土。何由永脱酬偿之苦哉。
毗陀罗者。若优婆塞。以二十九日。求全身死人。召鬼咒尸令起。水洗。着衣。令手持刀。若心念口说。我为某甲故。作此毗陀罗。即读咒术。若所欲害人死者。犯不可悔罪。若前人入诸三昧。或天神所护。或大咒师所救解。不成害。犯中可悔罪。是名毗陀罗杀也。半毗陀罗者。若优婆塞。二十九日作铁车。作铁车已。作铁人。召鬼咒铁人令起。水洒着衣。令铁人手捉刀。若心念口说。我为某甲读是咒。若是人死者。犯不可悔罪。若前人入诸三昧。诸天神所护。若咒师所救解。不成死者。是罪中可悔。是名半毗陀罗杀。断命者。二十九日。牛屎涂地。以酒食着中。然火已。寻便着。水中。若心念口说。读咒术言。如火水中灭。若火灭时。彼命随灭。又复二十九日。牛屎涂地酒食着中。画作所欲杀人像。作像已。寻还拨灭。心念口说。读咒术言。如此相灭。彼命亦灭。若像灭时。彼命随灭。又复二十九日。牛屎涂地。酒食着中。以针刺衣角头。寻还拔出。心念口说。读咒术言。如此针出。彼命随出。是名断命。若用种种咒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死者。是中罪可悔。
三种咒术断命。并名厌祷杀。皆毗陀罗之类也。
又复堕胎者。与有胎女人吐下药。及灌一切处药。若针血脉。乃至出眼泪药。作是念以是因缘。令女人死。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若为杀母故堕胎。若母死者。犯不可悔罪。若胎死者。是罪可悔(仍於母边得方便罪。不於胎边得罪。以无杀胎心故)。若俱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俱不死者。是中罪可悔。若为杀胎故。作堕胎法。若胎死者。犯不可悔。若胎不死者。是中罪可悔。若母死者。是中罪可悔(仍於胎得方便罪也)。俱死者。是犯不可悔。是名堕胎杀法。按腹者。使怀妊女人重作。或担重物。教使车前走。若令上峻岸。作是念。令女人死。死者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因是死。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为胎者如上说。是名按腹杀也。遣令道中死者。知是道中有恶兽饥饿。遣令往至恶道中。作如是念。令彼恶道中死者。犯不可悔。余者亦犯。同如上说。是名恶道中杀。乃至母胎中初得二根。身根。命根。加罗逻时。以杀心起方便。欲令死者。犯不可悔罪。余犯。同如上说。
加罗逻。或云歌罗逻。或云羯逻蓝。此翻凝滑。又翻杂秽。状如凝酥。乃胎中初七日位也。
赞叹杀有三种。一者恶戒人。二者善戒人。三者老病人。恶戒人者。杀牛羊。养鸡猪。放鹰捕鱼。猎师。围兔射獐鹿等。偷贼。魁侩。咒龙。守狱。若到是人所。作如是言。汝等恶戒人。何以久作罪。不如早死。是人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恶人作如是言。我不用是人语。不因是死。犯中可悔罪。若赞叹是人令死。便心悔。作是念。何以教是人死。还到语言。汝等恶人。或以善知识因缘故。亲近善人。得听善法。能正思惟。得离恶罪。汝勿自杀。若是人受其语。不死者。是中罪可悔。善戒人者。如来四众是也。若到诸善人所。如是言。汝持善戒。有福德人。若死。便受天福。何不自夺命。是人因是自杀者。犯不可悔罪。若不自杀者。中罪可悔。若善戒人作是念。我何以受他语自杀。若不死者。是罪可悔。若教他死已。心生悔言。我不是。何以教此善人死。还往语言。汝善人。随寿命住。福德益多故。受福益多。莫自夺命。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老病者。四大增减。受诸苦恼。往语是人言。汝云何久忍是苦。何不自夺命。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病人作是念。我何缘受是人语。自夺命。若语病人已。心生悔。我不是。何以语此病人自杀。还往语言。汝等病人。或得良药。善看病人。随药饮食。病可得瘥。莫自夺命。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
此三种赞叹杀。皆广标中所无。然并如文可知。
余上七种杀。说犯与不犯。同如上火坑。
七种。指广标中核。弶。阱。拨。及推着水中。火中。坑中也。
若人作人想杀。是罪不可悔。人作非人想杀。人中生疑杀。皆犯不可悔。非人人想杀。非人中生疑杀。是中罪可悔。
按他部。或但人想一句结重。或人想人疑二句结重。今三句皆结重也。以理酌之。祇应二句结重耳。谓人。人想不可悔。人。人疑亦不可悔。余四句结可悔。谓人作非人想。中可悔。非人作人想。中可悔。非人非人疑。中可悔。非人非人想。亦中可悔。
又一人被截手足。置着城堑中。又众女人。来入城中。闻是啼哭声。便往就观。共相谓言。若有能与是人药浆饮。使得时死。则不久受苦。中有愚直女人。便与药浆。即死。诸女言。汝犯戒不可悔。即白佛。佛言。汝与药浆时死者。犯戒不可悔。
此结集家。引事明判罪法。而文太略。准余律部。若作此议论时。便犯小可悔罪。若同心令彼觅药者。同犯不可悔罪。若知而不遮者。亦犯中可悔罪。
若居士。作方便欲杀母。而杀非母。是中罪可悔(仍于母边得方便罪。不于非母边得罪。以是误杀。本无杀心故也)。若居士。欲杀非母。而自杀母。是犯中罪可悔。非逆(亦于非母得方便罪。不于母边得杀罪也)。若居士。方便欲杀人。而杀非人。是中罪可悔(但于人边得方便罪)。若居士。作方使欲杀非人。而杀人者。犯小可悔罪(但于非人得方便罪)。若人怀畜生胎。堕此胎者。犯小可悔罪。若畜生怀人胎者。堕此胎死者。犯不可悔。若居士。作杀人方便。居士先死。后若有死者。是罪犯可悔(当未死前。仅犯方便罪。当其死时。戒体随尽。故后有死者。彼则不犯破戒重罪也)。若居士。欲杀父母。心生疑。是父母非耶。若定知是父母。杀者是逆。罪不可悔。
此亦须六句分别。父母。父母想。父母疑。三句是逆父母非父母想。及非父母。三句。皆犯不可悔。非逆。
若居士生疑。是人非人。若心定知是人。杀者犯不可悔罪(亦应六句分别。二不可悔。四可悔。如前所明)。若人捉贼欲将杀。贼得走去。若以官力。若聚落力。追寻是贼。若居士逆道来追者问居士言。汝见贼不。是居士先於贼有恶心瞋恨。语言。我见在是处。以是因缘。令贼失命者。犯不可悔。若人将众多贼欲杀。是贼得走去。若以官力。若聚落力。追逐。是居士逆道来。追者问居士言。汝见贼不是贼中。或有一人是居士所瞋者。言我见在是处。若杀非所瞋者。是罪可悔(仍于所瞋者得方便罪)。余如上说(若杀所瞋者。是罪不可悔也)。若居士。母想杀非母。犯不可悔。非逆罪(六句分别。二逆。四非逆。上已明。今重出耳)。若戏笑打他。若死者。是罪可悔(本无杀心故也。但犯戏笑打他之罪)。若狂。不自忆念。杀者。无罪(见粪而捉如旃檀无异。见火而捉。如金无异。乃名为狂。更有心乱。痛恼所缠。二病亦尔)。若优婆塞。用有虫水。及草木中杀虫。皆犯罪。若有虫。无虫想。用亦犯。若无虫。有虫想。用者亦犯。
此亦应六句分别。一。有虫有虫想。二。有虫。有虫疑。二句结根本小可悔罪。三。无虫。有虫想。四。无虫。无虫疑。二句结方便小可悔罪。五。有虫。无虫想。六。无虫。无虫想。二句无犯。今言有虫无虫想亦犯者。欲人谛审观察。不可辄尔轻用水及草木故也。
有居士起新舍。在屋上住。手中失梁。堕木师头上。即死。居士生疑。是罪为可悔不。问佛。佛言无罪(本无有杀心故)。屋上梁。人力少。不禁故。梁堕木师头上。杀木师。居士即生疑。佛言。无罪。从今日作。好用心。勿令杀人。又一居士。屋上作。见泥中有蝎。怖畏跳下。堕木师上。即死居士生疑。佛言。无罪。从今日好用心作。勿令杀人。又一居士。日暮。入险道。值贼。贼欲取之。舍贼而走。堕岸下织衣人上。织师即死。居士生疑。佛言。无罪。又一居士。山上推石。石下杀人。生疑。佛言。无罪。若欲推石时。当先唱石下。令人知。又一人病痈疮未熟。居士为破而死。即生疑。佛言。痈疮未熟若破者。人死。是中罪可悔(虽无杀心。而有致死之理。故犯罪也)。若破熟痈疮死者。无罪(痈疮既熟。理应被故)。又一小儿喜笑。居士捉击攊。令大笑故。便死。居士生疑。佛言。戏笑故。不犯杀罪。从今不应复击攊人令笑(不应便是小可悔罪)。又一人坐。以衣自覆。居士唤言。起。是人言。勿唤。我起。便死。复唤言。起。起。便即死。居士生疑。佛言。犯中罪可悔(初唤无罪。第二唤犯中罪也)。
盗戒第二
佛告诸比邱。优婆塞。以三种取他重物。犯不可悔。一者用心。二者用身。三者离本处。用心者。发心思惟。欲为偷盗。用身者。用身分等取他物。离本处者。随物在处。举着余处。
盗戒以六缘成不可悔。一。他物。二。他物想。三。盗心。四。兴方便取。五。直五钱(西域一大钱。直此方十六小钱。五钱则是八十小钱律摄云。五磨洒。每一磨洒。八十贝齿。则是四百贝齿。滇南用贝齿五个。准银一厘。亦是八分银子耳)。六。离本处。今云取他重物。即是他物。他物想。直五钱之三缘。用心。即是盗心。用身。即是兴方便取。离本处。即第六缘。六缘具足。失无作戒体也。
复有三种取人重物。犯不可悔罪。一者自取。二者教他取。三者遣使取。自取者。自手举离本处。教他取者若优婆塞教人言。盗他物。是人随意取。离本处时。遣使者。语使人言。汝知彼重物处不。答言知处。遣往盗取。是人随语取离本处时。
此三种取。皆辨所兴方便不同。同以六缘成重也。
复有五种取他重物。犯不可悔。一者苦切取。二者轻慢取。三者诈称他名字取。四者强夺取。五者受寄取。
此五种取。亦是方便不同。同以六缘成重也。
重物者。若五钱。若直五钱物。犯不可悔。
此正释五钱以上。皆名为重物也。不论何物。但使本处价直八分银子。取离处时。即犯不可悔罪。
若居士。知他有五宝。若似五宝。以偷心选择。而未离处。犯可悔罪(未具六缘。得方便罪)。若选择已。取离本处。直五钱者。犯不可悔(已具六缘。便失戒体。不论受用与不受用)。
五宝即五金。所谓金银铜铁锡也。似者。像也。以金银等作诸器具。名为似宝。若未成器诸金银等。名为生宝。故云生像金银宝物。谓一者生金银宝物。二者像金银宝物也。或云七宝准例可知。
离本处者若织物。异绳名异处。若皮若衣。一色名一处。异色名异处。若衣皮床。一色名一处。异色名异处。若毛蓐者。不重毛名一处。一色名一处。异色名异处。是名诸处。居士为他担物。以盗心移左肩着右肩。右手着左手。如是身分。名为异处。车则轮轴衡轭。船则两舷前后。屋则梁栋椽桷。四隅及奥。皆名异处。以盗心移物着诸异处者。皆犯不可悔。
且如毛蓐。自物放一重上。他物放二重上。或自物放一色上。他物放异色上。今取他物。离彼二重。置一重中。离彼异色。置一色中。则令他人生失物想。故为离处。而具六缘。更犯不可悔也。左肩右肩等。例皆如是。若无盗心。则虽左右数移。岂有罪哉。
衡。辕前横木。所以驾马。轭。辕前横木。所以驾牛。舷。音弦。船之边也。负栋曰梁。屋脊曰栋。椽桷。音传角。皆屋椽也。
盗水中物者。人。筏。材木。随水流下。居士以盗心取者。犯不可悔。若以盗心捉木令住。后流至前际(即名离处)及以盗心沈着水底(亦名离处)若举离水时(亦名离处)皆犯不可悔。复次。有主池中养鸟。居士以盗心按着。池水中者。犯可悔罪(未离彼处故)若举离池水。犯不可悔(离彼处故)。若人家养鸟。飞入野池。以盗心举离水(是为离处)。及沈着水底(亦名离处)皆犯不可悔。又有居士内外庄严之具。在楼观上。诸有主鸟衔此物去。以盗心夺此鸟者。犯不可悔。(具六缘故)若见鸟衔宝而飞。以盗心遥待之时。犯中可悔。(方便罪也)若以咒力。令鸟随意所欲至处。犯不可悔(具六缘故)。若至余处。犯中可悔(亦方便罪)。若有野鸟衔宝而去。居士以盗心夺野鸟取。犯中可悔(虽非有主物从盗心结罪)。待野鸟时。犯小可悔。又诸野鸟衔宝而去。诸有主鸟夺野鸟取。居士以盗心夺有主鸟取。犯不可悔(具六缘故。从鸟主边得罪)。若待鸟时。犯中可悔(是方便罪)。余如上说。又有主鸟衔宝物去。为野鸟所夺(是无主也)。居士以盗心夺野鸟取。犯中可悔(亦从盗心结罪)。若待鸟时。亦犯中可悔(准上应小可悔。中字恐误。不则上亦应云中可悔也)。余亦如上。若居士蒲博。以盗心转齿胜他得五钱者。犯不可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