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戒律宗
- 在家律要广集
在家律要广集
次受五戒法
(律中受五戒者。皆是向师自说。非从师受。亦无问遮难事。优婆塞戒经。自是大乘一途。宣公虽引用之。今似不宜窜入。盖重难轻遮。惟出家戒须问。以僧宝体尊。故加慎重。若五戒便先致问。则出家受具。何必又问耶。设欲问者。但问五逆。及自破净戒。破他净戒。七事可耳。至於一分。乃至满分。自可量力受持。若夫临时开导。贵在随机。法无一定。不应预拟成言。俾授者仅事读文。听者了不解旨也○一戒为一分。二戒为少分。三戒为半分。四戒为多分。五戒为满分。应随所受称之。不应混滥。戒经云。若受三归。持二戒已。若破一戒。是名无分)。
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为(一满)分优婆塞。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
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尽形寿为(一满)分优婆塞。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
若善女人。即称优婆夷。
如诸佛尽寿不杀生。我某甲亦尽寿不杀生。 如诸佛尽寿不偷盗。我某甲亦尽寿不偷盗。 如诸佛尽寿不淫欲。我某甲亦尽寿不邪淫。 如诸佛尽寿不妄语。我某甲亦尽寿不妄语。 如诸佛尽寿不饮酒。我某甲亦尽寿不饮酒。
随受几戒。则语几戒。亦不应混滥也。
以此受戒功德。回向无上菩提。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普与众生。同生净土。
萨婆多论云。优婆塞者。秦言离恶修善。亦名亲近。又云。受三归竟。已得五戒。所以说五戒名者。欲使前人识五戒名字故。又云。若破重戒。更无胜进。后还舍戒。后更受者。更不得戒也(未破则可舍。已破则无可舍。舍则可更受。破则不可更受。所以名为边罪也。永弃佛海边外。名为边罪。既不得律仪戒。则禅戒无漏戒一切不得。然则受戒者。可不深心护持根本重罪也哉)。优婆塞戒经云。夫禁戒者。悉於一切可杀不可杀中得。一切可杀不可杀者。无量无边。戒之果报。亦复如是无量无边 若有说言。离五戒已。度生死者。无有是处 是菩提道。初根本地。名之为戒。如是戒者。亦名初地。亦名导地。亦名平地。亦名等地。亦名慈地。亦名悲地。亦名佛迹。亦名一切功德根本。亦名福田。以是因缘。智者应当受持不毁 大般涅盘经云。戒是一切善法梯邓。亦是一切善法根本。如地悉是一切树木所生之本。是诸善根之最导首。如彼商主。导诸商人。戒是一切善法胜[施-也+童]。如天帝释所立胜[施-也+童]。戒能永断一切恶业。及三恶道。能疗恶病。犹如药树。戒是生死险道资粮。戒是摧结恶贼铠仗。戒是灭结毒蛇良咒。戒是度恶业行桥梁。
问。萨婆多论云。若破重戒。更无胜进。然设在家已受五戒。或受一日一夜八关戒斋。烦恼现前。犯不可悔罪。后求出家。诚心忏悔。还许剃度。并受具否。答。萨婆多论。自是通途轨式。凡受戒者。皆应专精护持。设有毁犯。便从堕落。岂能更有胜进。至於忏悔。则无罪不灭。乃诸佛格外深慈。必须依经如法行道。极其诚恳。方通一线。不可视作等闲也。
此三归五戒。约受者自说。而略录之。若在师前受。金陵华山。杭州昭庆。皆有授居家二众三归正范。及五戒正范。流通已久。兹不录。又据正范。若在长老比邱所受。依范全用。若是比邱未任方丈。或二三同修。或自独处。或比邱尼。式叉尼。沙弥。沙弥尼。偶有善信。发心求受三归。或求受五戒者。只须从开导与之受归受戒。及发愿而已。余仪不必全用。或依此略录亦可。既三归五戒。当发慈心。愍念众生。及厌世无乐。故进之以厌离经。
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出龙藏善字函)陈增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为阿那邠邸长者。说过去久远有梵志。名毗罗摩。饶财多宝。若布施时。用八万四千金钵。盛满碎银。八万四千银钵。盛满碎金。复以八万四千金银澡罐。复以八万四千牛。皆以金银覆角。复以八万四千玉女。庄严具足。复以八万四千卧具。众彩自覆。复以八万四千衣裳。复以八万四千象马。皆以金银鞍勒。复以八万四千房舍布施。复於四城门中布施。随其所欲。皆悉与之。复以一房舍施。招提僧。如上施福。不如受三自归。所以然者。受三归者。施一切众生无畏。是故归佛法僧。其福不可计量也。如上布施。及受三归福。复不如受五戒福。受五戒者。功德满具。其福胜也。如上布施。及受三归五戒福。复不如弹指顷慈念众生福也。如上布施。及受三归五戒。慈念众生福。复不如起一切世间不可乐想福。所以然者。起一切世间不可乐想福。能令行者灭生死苦。终成佛道。故其福最胜也。尔时长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终)
(按灌顶部。即以护戒神王名为咒。律藏所摄也)。
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出龙藏恭字函大灌顶神咒部)陈增
东晋西域三藏帛尸黎密多罗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与千二百五十比邱。菩萨万人。天龙八部。悉来在会。咸然一心。叉手听法。於是异道有鹿头梵志。来到佛所。稽首作礼。胡跪合掌。白佛言。久闻瞿昙。名声远振。今欲舍置异学。受三自归。并五戒法。佛言。善哉善哉。梵志。汝能舍置余道。归命我者。当自悔过生死之罪。其功无量。不可称计。梵志言。诺。受教。即净身口意。复作是念。唯愿世尊。施我法戒。终身奉行。不敢毁缺。佛言。是为如来至真等正觉。三世诸佛。说是戒法。佛言。梵志。谛听谛受。心持念之。又言。梵志。尽形寿归命诸佛无上尊。尽形寿归命法离欲尊。尽形寿归命僧众中尊。佛言。梵志。以三自归竟。是为真正弟子。不为邪恶所干娆也。佛告梵志。汝能一心受三自归已。我当为汝。及十方人。敕天帝释。所遣诸鬼神。以护男子女人等辈受三归者。梵志因问佛言。何等是也。愿欲闻之。开化十方诸受归者。佛言。如是灌顶善神。今当为汝。略说三十六神。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不罗婆(此言善光)。主疾病。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婆呵娑(此言善明)。主头痛。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婆逻波(此言善力)。主寒热。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抗陀罗(此言善月)。主腹满。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陀利奢(此言善见)。主痈肿。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阿娄呵(此言善供)。主颠狂。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伽婆帝(此言善舍)。主愚痴。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悉坻哆(此言善寂)。主瞋恚。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菩提萨(此言善觉)。主淫欲。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提波罗(此言善天)。主邪鬼。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呵娑帝(此言善住)。主伤亡。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不若罗(此言善福)。主冢墓。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苾阇伽(此言善术)。主四方(字略残缺疑是善术)。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伽隶娑(此言善帝)。主怨家。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罗阇遮(此言善主)。主偷盗。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修乾陀(此言善香)。主债主。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檀那波(此言善施)。主劫贼。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支多那(此言善意)。主疫毒。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罗婆那(此言善吉)。主五瘟。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钵婆驮(此言善山)。主蜚尸。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三摩驮(此言善调)。主注连。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戾禘驮(此言善备)。主注复。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波利陀(此言善敬)。主相引。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波利那(此言善净)。主恶党。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虔伽地(此言善品)。主蛊毒。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毗棃驼(此言善结)。主恐怖。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支陀那(此言善寿)。主厄难。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伽林摩(此言善逝)。主产乳。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阿留伽(此言善愿)。主县官。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阇利陀(此言善固)。主口舌。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阿伽驮(此言善照)。主忧恼。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阿诃婆(此言善生)。主不安。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娑[木*口]逻(此言善至)。主百怪。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波利那(此言善藏)。主嫉妬。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固陀那(此言善音)。主咒咀。 四天上遣神。名弥栗头韦驮罗(此言善妙)。主厌祷。
佛语梵志。是为三十六部神王。此诸善神。凡有万亿恒沙鬼神。以为眷属。阴相番代。以护男子女人等辈受三归者。当书神王名字。带在身上。行来出入。无所畏也。辟除邪恶。消灭不善。梵志言。诺。唯唯。天中天。梵志又白佛言。世尊。以赐三自归法。天帝遣善神三十六大王。护助我身。已蒙世尊哀愍救度。今更顶礼。请受法戒。佛言。善哉。梵志。汝当净身口意。恳恻至心。敬受法戒。佛言。十方三世如来。至尊等正觉。皆由三归五戒得之。佛言。梵志。尽形寿不杀生。不教他杀。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不令邪神恶鬼之所得便。梵志。尽形寿不盗他人财宝。不教他行盗。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善神王。随逐护汝身。梵志。尽形寿不邪淫。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众魔皆不得便。梵志。尽形寿不妄言。绮语。两舌。斗乱。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神王。随逐护汝身。梵志。尽形寿不饮谷酒。甘蔗酒。葡萄酒。能放逸酒。如是酒皆不得饮。是戒能持不。若能持者。有五善神。随逐护汝身。佛语梵志。是为三归五戒法也。汝善持之。勿有毁犯。说已。梵志因白佛言。世尊。世尊说言。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营卫护人身。在人左右。守於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唯愿世尊。为我说之。佛言。梵志。我今略演勅天帝释。使四天王。遣诸善神。营护汝身。如是章句。善神名字。二十五王。其号如是。
神名察刍毗愈他尼。主护某身。辟邪除恶 神名输名利输陀尼。主护某身。六情悉令完具 神名毗娄遮那波。主护某腹内。五藏平调 神名阿陀龙摩坻。主护某血脉。悉令通畅 神名婆罗桓尼和婆。主护某指。无所毁伤 神名坻摩阿毗婆驮。主护某。出入行来安宁 神名阿修输婆罗陀。主护某。所啖饮食香甘 神名婆罗摩亶雄雌。主护某。梦安。觉欢悦 神名波罗门地[鞥-合+(白-日+田)]哆。主护某。不为蛊毒所中 神名那摩吁多耶舍。主护某。不为雾露恶所害 神名佛驮仙陀娄哆。主护某。斗诤口舌不行 神名[鞥-合+(白-日+田)]阇耶薮多婆。主护某。不为温疟恶鬼所持 神名涅坻酰驮哆耶。主护某。不为县官所得 神名阿逻多赖都耶主护某舍宅。四方逐凶殃 神名波罗那佛昙。主护某。平定舍宅八神 神名阿提梵者珊耶。主护某。不为冢基鬼所娆 神名因台罗因台罗。主护某门户。辟除邪恶 神名阿伽岚施婆多。主护某。不为外鬼神所害 神名佛昙弥摩多哆。主护某。不为灾火所延 神名多赖叉三密陀。主护某。不为偷盗所侵 神名阿摩罗斯兜嘻。主护某。若入山林。不为虎狼所害 神名那罗门阇兜帝。主护某。不为伤亡所娆 神名萨[鞥-合+(白-日+田)]尼乾那波。主护某。除诸鸟鸣狐鸣 神名荼[鞥-合+(白-日+田)]斗毗舍罗。主护某。除大鼠变怪 神名伽摩毗那阇尼佉。主护某。不为凶注所牵。
佛告梵志言。若男子女人。带佩此二十五灌顶章句善神名者。若入军阵斗诤之时。刀不伤身。箭射不入。鬼神罗剎。终不娆近。若到蛊道家。亦不能害。若行来出入。有小魔鬼。亦不得近。带佩此神王名者。昼夜无恶梦。县官。盗贼。水火。灾怪。怨家阴谋。口舌斗乱。自然欢喜。两作和解。俱生慈心。恶意悉灭。妖魅魍魉。邪忤薜荔。外道符咒厌祷之者。树木精魅。百虫精魅。鸟兽精魅。溪谷精魅。门中鬼神。户中鬼神。井灶鬼神。洿池鬼神。厕溷中鬼。一切鬼神。皆不得留住某甲身中。若男子女人。带此三归五戒善神名字者。若入山林溪谷旷路。抄贼自然不现。师子虎狼熊罢蛇蚖。悉自缩藏。不害人也。佛告梵志。昔迦罗奈大国。有婆罗门子。名曰执持。富贵大姓。不奉三宝。事九十五种之道。以求福佑。久久之后。闻其国中有贤善长者。尽奉佛法。圣僧化导。皆得富贵。长寿安隐。又能度脱生老病死。受法无穷。今世后世。不入三恶道中。执持长者作是念言。不如舍置余道。奉敬三宝。即便诣佛。以头面着地。为佛作礼。长跪白佛言。世尊。我本愚痴。无所识知。久闻三宝。不能奉事。我於今日。始得信解佛法大慈。普济天下。我今欲舍置余道。归命於佛。惟愿天尊。哀愍我等。得受法戒。为清信士。佛言。汝善思量之也。然人能止恶为善者。何忧不得安隐富贵。寿命延长。解脱众难者乎。执持白佛言。今我以所事非真。故归命於佛耳。当哀愍我故。去浊秽之行。受佛清净决言。佛语执持。汝审能尔者。可礼敬三宝。执持长者即便胡跪合掌。佛於是与受三归已。归三宝竟。当有三十六善神王。随逐护汝身。佛告执持言。善男子。汝能远恶。求善知识。世之希有。我当更授汝五戒之法。佛言。第一不杀。第二不盗。第三不邪淫。第四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第五不饮酒。长者执持已受三归及五戒竟。佛语长者。汝能持是归戒。游行之处。可无所畏。戒神二十五。归神有三十六。常随护汝。外诸恶鬼。无敢当者。长者从受归佛戒竟。佛为说法。欢喜信解。礼佛而去。於是以后。长者执持到他国中。见人杀生。盗人财物。见好色女。贪爱恋之。见人好恶。便论道之。见饮酒者。便欲追之。心意如是。无一时定。便自念言。悔从佛受三归五戒重誓之法。作如是念。我当还佛三归五戒之法。即诣佛所。而白佛言。前受三归五戒法。多所禁制。不得复从本意所作。今自思维。欲罢。不能事佛。可尔以不。何以故。佛法尊重。非凡类所事。当可还法戒不乎。佛默然不应。言犹未绝。口中。便有自然鬼神。持铁椎拍长者头者。复有鬼神。解脱其衣裳者。复有鬼神。以铁钩就其口中。曳取其舌者。有淫女鬼。以刀探割其阴者。又有鬼神。烊铜沃其口中者。前后左右。有诸鬼神。竞来分裂。取其血肉而啖食之。长者执持恐怖战掉。无所归投。面如土色。又有自然之火。焚烧其身。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诸鬼神辈。急持长者。不令得动。佛见如是。哀愍念之。因问长者。汝今当复云何。长者口噤。不能复言。但得举手自搏而已。从佛求哀。佛便以威神救度长者。诸鬼神王。见佛世尊以威神力救度长者。各各住立一面。长者於是小得苏息。便起叩头。前白佛言。我身中有是五贼。拏我入三恶道中。坐欲作罪。违负所受。愿佛哀我。佛言。汝自心口所为。当咎阿谁。长者白佛。我从今日。改往修来。奉受三归。及五戒法。持月六斋。岁三长斋。烧香散华。悬杂旛盖。供事三宝。从今以去。不斯复犯破归戒法。佛言如汝今所言者。是为大善。汝今眼所见。身所更。自作自得。非天授与。佛语长者。汝今受是三归五戒。莫复如前受归戒法也。破是归戒。名为再犯。若三犯者。为五官所得便。辅王小臣都录监司五官使者之所得便。收神录命。皆依本罪。是故我说是言。令清信士女。劝受归戒。归有三十六鬼神之王。随逐护助。戒有二十五神。营护左右。门户之上。辟除凶恶。六天之上。天帝所遣归戒之神。凡有亿亿恒沙之数。诸鬼神王。番代拥护。不令衰耗。诸天欢喜。皆言善哉。当共护之。如是持戒。若完具者。十方现在无量诸佛菩萨罗汉。皆共称叹。是清信士女。临命终时。佛皆分身而往迎之。不使持戒男子女人堕恶道中。若戒羸者。当益作福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然灯烧香。散杂色华。悬缯旛盖。歌咏赞叹。恭敬礼拜。益持斋戒。亦得过度。若不能如上修行如是功德。复持戒不完。向诸邪道。求觅福佑。三归五戒。亿亿恒沙诸鬼神王。各去离之。恶鬼数来娆近之也。因衰致病耗乱其家。起诸病痛。遂致丧亡。财物不聚。所向不偶。死复还堕地狱之中。虽戒具足。不持六斋。犹华树无果。妇人不产。种谷不滋。治生无利。折耗失本。更无衣帻。不持斋戒。无利如是。佛言。长者。人犯所受。破是归戒。凡为天上二百七十神王之所得便。更非外魔所得便也。此诸鬼神。视人善恶。若持禁戒。不毁犯者。开人心意。示人善恶。人若不善。便为作害。疏记善恶。奏上天王。大王执持。随罪轻重。尽其寿命。如法苦治。不令有怨。使破戒者。甘心受之。佛告梵志。长者执持。舍彼异道。於我法中。受持归戒。心不安定。而复破犯。遂为鬼神之所得便。受诸痛苦。今日悔责。求哀忏谢。改更修善。作诸福德。灭诸恶海。今皆得道。合家大小。宗族之中。见长者执持罪福报应。悉从我受三归五戒。坚持不犯。皆得法眼。我今於此会中。广说长者宿命因缘。明验罪福。亦於后世。广宣流布。使得闻知。佛语梵志。若有清信士。清信女。若为邪神恶鬼所得便者。若横为县官所罗。盗贼剥夺。遇大疾病。厄难之日。当洗浴身体。男子着单衣白袷。女当素衣。澡漱口齿。七日七夜。长斋菜食。敷好高座。悬缯旛盖。香汁洒地。烧栴檀香。一日七转。赞咏此灌顶大章句经。如是妙典。至真秘藏。消灭一切无量灾变。梵志白佛言。天中天。已为我故。及十方众生。说三归五戒鬼神名竟。若男子女人。欲受归戒者。当云何授与。佛言。若人欲受。先礼十方佛。长跪叉手。作如是言。我弟子某甲。尽形寿受三归五戒。诸佛菩萨真人圣众。哀念我等。梵志又问。受归戒法。有差别不。佛言。无差别也。若人受者。先当列三归五戒之法。然后以神王名字着归戒下。以好素帛。书持此神王名字。带持而行。行当烧香。礼敬十方佛。当取月八日七日持斋。若欲行来。常着身上。若着顶上。若着胸前。若恶魔相逢。无不除却。若男子女人。着此三归五戒善鬼神王名字之时。若入神祠。是诸邪神。悉皆惊起。为其人作礼。何以故。此人带持诸佛所说三归五戒神名字故。佛语梵志。此归戒鬼神名字。至尊至重。诸佛护念。汝好宣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