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戒律宗
- 传戒正范
传戒正范
此请词。出弥勒羯磨经。如是三请。三叩首。
菩萨戒法师云。
诸佛子等。汝既殷勤伸请。我今可尔临坛。遵依大乘经律。为秉宣授受 引礼云。
诸佛子等。一齐起立。闻磬声顶礼三拜 撩衣 护钵。(拜已)起具 分班。
待众起立已定。引礼将香与一为首者执之 菩萨戒法师。起座合掌。举。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大众齐称佛号。坛中大擂法鼓。二引礼左右相对导持幢旛者前行。次随喜众。次受戒者。次二引礼双鸣引磬。其执香者逐后。二阿阇黎又次之。菩萨法师在末。二侍者。一棒钵一持锡杖相随。其引导幢旛进坛。诣上左右高座旁立。随喜大众依随幢旛。从上次第两序而下排定。受戒者。如常班次对列。其鸣磬二引礼两分却至旛前。二阿阇黎於中高座前左右对立。法师居中展大具。作观顶礼十方三世三宝九拜。钵杖随立其后。
维那举集众偈云。
降伏魔力冤 除结尽无余 闻此妙响音 尽当云来集
南无云来集菩萨摩诃萨(三称)
钟声传三千界内 佛法扬万亿国中 功勋酬帝主深恩 利益报檀那厚德
今为传授。菩萨三聚净戒说者。
九拜竟。举偈毕。法师起具。升座拈香。敛衣而坐。二阿阇黎转下亦如是九礼已。诣法师高座上。於左右辅立。钵杖持在师后。
引礼云。
随喜海众。出班礼佛。
大众具仪。诣中三礼竟。各各依次仍归本位列之。
引礼云。
上香(执香者。徐徐转中。向上一举。顺右进至佛前。长跪。上香已)。复位 诸佛子。一齐向上排班 展大具 闻磬声。顶礼三拜 撩衣 护钵(拜已)。长跪 合掌。
第三明礼敬三宝法
菩萨羯磨经云。既作如是无倒请已。偏袒右肩。恭敬礼拜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世尊。已入大地得大智慧得大神通诸菩萨众。现前专念彼诸功德。生殷净心。又璎珞经云。善男子善女人。当受戒时。先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佛。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佛。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佛。如是三礼。法僧亦然。
引礼云。
诸佛子。汝等既发胜心。求受菩萨净戒。应当作观运心。随我音声顶礼十方三宝。人各自称法名(称已)。一齐起立合掌。
左右引礼。或八人或六或四。对往至中。一行列定。展大具。入观顶礼。合掌作梵云。
一心顶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诸佛。
诸受戒者。必须同声同礼一切恭谨。勿致身口参差。心意散乱。
一心顶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尊法。
一心顶礼。过去世。尽过去际一切贤圣。
一心顶礼。未来世。尽未来际一切贤圣。
一心顶礼。现在世。尽现在际一切贤圣。
第四明正请师法
羯磨经云。其受戒菩萨。复於有智有力菩萨所。谦下恭敬。膝轮据地。对佛像合掌请言(即下请词是也)。是故礼三宝竟。诸求戒者。仍各长跪合掌。众引礼起具复位。唯一引礼立於佛前教云。
诸佛子等。今对佛像前。随我语言。至诚正请菩萨戒法师。
惟愿大德哀愍。授我(某甲)等菩萨净戒。
作是一说已。众齐一叩首。引礼复还本位。菩萨羯磨经云。如是请已。专念一境。长养净心。我今不久当得无尽无量无上大功德藏。即随思惟如是事义。默然而住。尔时菩萨戒法师。应抚尺问云。
诸佛子听。汝是菩萨否。(众齐答云)是菩萨。(师复云)既是菩萨。汝发菩提心未。(答云)已发菩提心。
第五明开导戒法
菩萨戒师抚尺云。
诸佛子听。汝等今者。欲於我所受诸菩萨一切学处。受诸菩萨一切净戒。谓摄律仪戒(十波罗夷即止恶也)。摄善戒法(八万四千法门即行善也)。饶益有情戒(慈悲喜舍即度生也)。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於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普於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学。汝能受否。(众答云)能受。
如是三问三答。此文出羯磨经中。
第六明请圣法
菩萨戒法师抚尺云。
汝诸佛子。既能受菩萨净戒。能学菩萨学处者。各各起立合掌。端秉一心。五体投地。随我伸请诸佛菩萨。为菩萨戒和尚诸师。各称自己法名(称已)。
师起座拈香。入观作梵。二阿阇黎同音请云。
香花迎。香花请。比丘(某甲)等。一心奉请(有余众随加名)。
大德。释迦如来。一心念我比丘(某甲)等。今请如来为我作得戒和尚。惟愿如来为我作得戒和尚。我依如来故。得受菩萨三聚十无尽清净戒。慈愍故 当三启请。三顶礼。下皆同。
香花迎。香花请。比丘(某甲)等。一心奉请(加名同前)。
大德。文殊师利菩萨。一心念我(某甲)等。今请菩萨为我作羯磨阿阇黎。惟愿菩萨为我作羯磨阿阇黎。我依菩萨。故得受菩萨三聚十无尽清净戒。慈愍故。
香花迎。香花请。比丘(某甲)等。一心奉请(加名同前)。
大德。弥勒菩萨。一心念我(某甲)等。今请菩萨为我作教授阿阇黎。惟愿菩萨为我作教授阿阇黎。我依菩萨故。得受菩萨三聚十无尽清净戒。慈愍故。
香花迎。香花请。比丘(某甲)等。一心奉请(加名同前)。
大德。十方一切如来。一心念我(某甲)等。今请如来为我作尊证师。惟愿如来为我作尊证师。我依如来故。得受菩萨三聚十无尽清净戒。慈愍故。
香花迎。香花请。比丘(某甲)等。一心奉请(加名同前)。
大德。十方一切菩萨摩诃萨。一心念我(某甲)等。今请菩萨为我作同学等侣。惟愿菩萨为我作同学等侣。我依菩萨故。得受菩萨三聚十无尽清净戒。慈愍故。
如是拈香。一一三请已毕。师复就座而坐。引礼呼众。长跪合掌。
第七受四不坏信
菩萨戒师抚尺云。
璎珞经云。礼三宝已。复教受四不坏信。依止四依。所云四不坏信者。盖吾人所禀体性是一。而於此一体之中具得有佛法僧宝及戒故。梵语佛陀。华言觉。谓性体灵觉。照了诸法非空非有。是名本具之佛宝也。法即轨持之义。谓法性寂灭。而恒沙性德皆可轨持。是名本具之法宝也。僧者。梵语具云僧伽。华言和合众。谓恒沙妙德。性相不二。理事和合。是名本具之僧宝也。戒者。谓金刚光明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一切众生佛性种子。是名本具之性戒也。汝等从今信得自心是佛是法。是僧。是戒。尽未来际身不忘不失。故云四不坏信。虽云体具真常。不无修证。所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应当归投住持三宝。纳受清净妙戒。依止修行。方得圆成无上佛果。今对。
诸佛菩萨座前。一一谛受。归依之语。汝当自说。恐汝不能。随我所道。
我(某甲)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归依佛。 我(某甲)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归依法。 我(某甲)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归依僧。 我(某甲)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归依戒。
各随师语朗说。三受三叩首。
第八忏悔过法
菩萨戒师抚尺云。
诸佛子。梵网经所明。现身有犯七逆者。不得受戒。前夜羯磨师已曾一一详审。汝等幸皆无犯。故得受戒。今准璎珞经云。受四不坏信已。次当教悔三世罪。而罪所言三世者。谓过去无明种子。为罪业之因。今生现行。为罪业之缘。繇此现行熏过去无始以来之业种。因缘和合而所作业成。又为当来罪业之恶因。如是展转相资。故令轮回不绝。今凭诸佛菩萨座前。惭愧悔过。若能违今生之现行。则过去业种乾枯。未来业因自灭。悔过之言。汝合自说。恐汝不能。随我所道。
我(某甲)若过去身口意十恶罪。愿毕竟不起。尽未来际。 我(某甲)若现在身口意十恶罪。愿毕竟不起。尽未来际。 我(某甲)若未来身口意十恶罪。愿毕竟不起。尽未来际。
各随师语朗说。三悔三叩首。
第九明发愿法
璎珞及羯磨二经。缺发愿。今采时行戒本内。发十四愿以补之 菩萨戒师抚尺云。
诸佛子等。悔过已竟。三业清净。如净瑠璃内外明照。次应发十四种大愿。依而修行圆满功德。假使热铁轮。在於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所发愿。我今对诸佛菩萨座前。一一为汝等三宣。汝等当向诸佛菩萨座前。心念口言。一一自说。各称法名(称已)。
鸣尺一下。
第一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常能念佛。亲近善知识否。(答云)能亲近。 第二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常能舍离诸恶知识否。(答云)能舍离。 第三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乃至失命因缘。不犯戒否。(答云)不犯。 第四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常能读诵大乘经律。问甚深义否。(答云)能问。 第五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常能於无上菩提生信心否。(答云)能生。 第六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若见众生苦恼时。能救护否。(答云)能救护。 第七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常能随力。供养三宝否。(答云)能供养。 第八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常能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否。(答云)能孝敬。 第九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常能舍诸懈怠。勤求佛道否。(答云)能勤求。 第十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於五尘上诸烦恼生时。能制伏心否。(答云)能制伏。 第十一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众生无边誓愿度。汝能度否。(答云)能度。 第十二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烦恼无尽誓愿断。汝能断否。(答云)能断。 第十三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法门无量誓愿学。汝能学否。(答云)能学。 第十四汝等从今时。尽未来际身。佛道无上誓愿成。汝能成否。(答云)能成。
第十明发戒体法
菩萨戒师抚尺云。
诸佛子等。既能发此十四种深宏誓愿。我当起座。为汝等顶礼启白。十方现住诸佛及诸菩萨感发汝等圆宗戒体。汝应一心善听。作意谛思。当知我初番白竟之时。十方世界妙善戒法。繇心业力。悉皆震动。我二番白竟之时。十方世界妙善戒法。如云如盖覆汝顶上。我三番白竟之时。十方世界妙善戒法。从汝顶门流入身心。充满正报尽未来际永为佛种。此是无作戒体。无漏色法。繇汝增上善心之所感得。是故汝应至诚顶受。
次正授戒体法
经云。能受菩萨不起於座。如故长跪。能授菩萨起座。对佛像前。普於十方现住诸佛及诸菩萨。恭敬供养顶礼双足作白(即下白文)。今准义加仪。则二阿阇黎下座先行。菩萨戒师在后。至佛像座前。二师分立左右。戒师居中拈香。入观三顶礼。长跪合掌白云。
仰启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今於(某省某寺)此中。现有(某甲)菩萨。於我(某甲)菩萨所。乃至三说受菩萨戒我为作证。惟愿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第一真圣於现不现。一切时处。一切有情皆现觉者。於(某甲)受戒菩萨亦为作证。慈愍故。慈愍故。大慈愍故。
此准经文。如是三白。谓之三番羯磨。羯磨如法成已。受者即得戒。戒师与二师礼却本座。非似僧法受具。十师俱坐。羯磨应成而已。
第十一明宣戒相法
上依菩萨羯磨经文。三番启白圣已。即得菩萨三聚妙善戒体。此依梵网经中。次宣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相。而俾识相守持。以护体故 菩萨戒师抚尺云。
诸佛子。菩萨有十无尽戒应受持。各称法名。
(称已言十无尽戒者。璎珞经云。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是故心亦尽。戒亦尽。心无尽故。戒亦不尽。故言无尽戒也)。
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於其中间。
第一不得故杀生。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杀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於其中间。
第二不得故偷盗。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盗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於其中间。
第三不得故淫欲。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淫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於其中间。
第四不得故妄语。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妄语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於其中间。
第五不得故酤酒。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酤酒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於其中间。
第六不得故说在家出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说四种过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於其中间。
第七不得故自赞毁他。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自赞毁他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於其中间。
第八不得故悭惜加毁。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悭惜加毁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於其中间。
第九不得故瞋心不受悔。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瞋心不受悔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从今身至佛身。尽未来际於其中间。
第十不得故谤三宝。若有犯。非菩萨行。失四十二贤圣法。不谤三宝戒能持否。(答云)能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