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念佛三昧论

  或问。如上五门。为当从一门入。为是五门并入。
  答。上根利智。了得自性弥陀。全显唯心净土。举一法身。摄无不尽。然理则顿悟。事须渐除。故华严教指。十住初心即同诸佛。然五位进修。不无趣向。未臻妙觉。阶次宛然。至十地始终。以大愿力。于一念顷见多百佛多千佛。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佛。所居之地。悉随所见之佛而为差等。此土行人。纵能伏惑发悟。而未证无生。宁逃后有。不依佛力。功行难圆。必待回向乐邦。亲承授记。净诸余习。成满愿王。斯为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其或粗窥向上。未尽疑情。尤须专一持名。翘勤发愿。如子忆母。毕命为期。加以教观熏修。助发胜智。感应道交。功无虚弃。斯则全凭一念便摄诸门。所贵绝利一原。切忌回头转脑。
  又问。子欲阐念佛法门。何不以净土诸经为导。而力主华严。据果论因。恐难合辙。
  答。子不读无量寿经乎。经中叙分。首述普贤行愿。劝进行人。三辈往生。俱云发菩提心。终之以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纵修功德。还堕胎生。然则诚欲坐宝莲华。登不退地。必也依文殊智。建普贤愿。回向往生。今此华严。正当其教。至观经上品上生者。必诵读大乘方等经典。言大乘方等。则又莫若华严最尊第一。因果无差。有何纡曲。
  又问。华严法界。密义重重。以无量修多罗而为眷属。云何唯一念佛门而能普摄。
  答。诚如所说。教指宏深。但入道初心。自有方便。入此一门。乃能徧彻无边法界。是故善财童子于普贤一毛孔中。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尽未来劫。念念周徧无边剎海。此念佛人亦复如是。以一念本无量故。且杜顺法界观。特设三门。一真空门。简妄情以显理。即前念佛法身是。二理事无碍门。融理事以显用。即前念佛功德是。三周徧含容门。摄事事以显元。即前念佛名字是。又清凉疏分四法界。一心念佛。不杂余业。即入事法界。心佛双泯。一真独脱。即入理法界。即心即佛。大用齐彰。即入理事无碍法界。非佛非心。神妙不测。即入事事无碍法界。是知一念佛门。无法不摄。故此经以毗卢为导。以极乐为归。既觐弥陀。不离华藏。家珍具足。力用无边。不入此门。终非究竟。
  又问。方山论谓他方净土。是权非实。准今所论。如何会通。
  答。教分四土。一常寂光土。果佛所居。二实报土。法身大士所居。三有余土。二乘所居。四同居土。凡圣交参。或秽或净。此土行人。以专念力。修诸功德。回向西方。惑业未断。生同居土。欣厌既切。粗漏渐除。闻法增进。生有余土。若修圆教为因。深达实相。以普贤行愿。回向往生。便感得实报土。亲承佛记。分证寂光。是故。住权乘者。一切皆权。如法华化城。不外自心故。明实相者。一切皆实。如此经极乐。全具华藏故。方山着论时。行愿末卷未至此方。故于净土一门。辄生分别。却与经文互相乖刺。须知从真起幻。即幻全真。生灭俱离。自他不二。一念圆融。普周法界。方为一乘中道了义。且方山吃紧提唱。唯在十住初心即成正觉。然依教诠判。正大不易。何则圆信位中。见思惑尽。并断尘沙。进入圆住。豁破无明。证无生忍。位齐别教初地。若依自力。譬彼群氓。骤希宝位。即谓本来是佛。不落阶梯。亦赖善巧方便。始能克证。何如行愿末卷中说以深信心。持诵十大愿王。一剎那中。往生极乐。住不退转。从凡夫地。创发信心。横超直入。至圆至顿。无比无伦。幸遇完经。因缘非浅。衣珠故在。客作徒劳。奉劝高流。同心信受。
  又问。隋僧灵干作华藏观。临终见大水弥满。华如车轮而坐其上。但得直趣华藏。何须更觐弥陀。
  答。华藏世界。有十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有十不可说微尘数世界种安住。一一世界种。复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西方极乐亦在其中。首楞严云。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今灵干所生。其为极乐净土邪。其为余方净土邪。俱未可知。然则但觐弥陀。即是直趣华藏。前有善财。后有龙树。如斯轨辙。千圣同行。不遵佛勅。自困多岐。是则名为可怜悯者。更以近事征之。宋明州草庵道因修圆顿教观。晚主延庆。乾道三年四月十七日。别徒众曰。华严世界。洞彻湛明。甚适我怀。今将行矣。乃令举所述弥陀赞曰。无边剎海海涵空。海空全是莲华宫。莲宫周徧徧空海。空海独露弥陀容。阿弥陀佛不生灭。难觅难拈水中月。绝非离句如是身。如是感通如是说。我与弥陀本不二。妄觉潜生忽成异。从今扫尽空有尘。父子天然两相值。誓修三福勤六念。身口意业无瑕玷。我今以此念弥陀。不见弥陀终不厌。赞毕。随众唱佛数百。讽观经至上品上生即敛念坐脱。极乐华严。是同是别。诸有智人。急须着眼。
  是论作于乾隆四十八年冬十二月。既成。汪子大绅评之曰。此净土正因。华严正信也。又曰。五念一念。一念无念。其明年春。过丹徒。王子禹卿见而赏之。为之叙。大绅颇叹为奇特。寻奉 先尚书公讳。既葬。屏居僧舍。展读大经。与方外友性宗唯然相质证。辄于此论时有损益。其后数年。自钱塘归。重闭关文星阁中。修念佛三昧。长夏寥寂。复出前稿点勘再周。录成此本。于贤首方山外。不妨别出手眼。设遇云栖老人。定当相视而笑也。
  时乾隆五十六年六月晦际清记

  华严念佛三昧论(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