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净土宗
- 莲邦诗选
莲邦诗选
执持名号。本一心不乱中出。非是易事。子思之择善固执。颜子之拳拳服膺。虞舜之允执厥中。皆言执也。夫三月不违。而后可以言服膺。惟精惟一。而后可以言允执。所以执持名号不同於少福德因缘。盖生西是心上事。福德因缘犹有在事上做者。故相去悬绝。所以观经云。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古德谓。一心既朗。积妄顿空。喻如千年暗室一灯顿照。此理执持之效也。然人不可自谓。理性未明。事持无益。虽是事持。而持者亦心也。大势至圆通章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纯一念去。自有悟日。孔子言。困而学之。及其知之。则一。夫孔子说生说学。皆落一知字。至困学之人。不下知字。则胸中之不明了可知。谓之曰困。则学时散乱昏沉。无可奈何之状。可以想见。然及其知之。则同一大圆镜智矣。昔佛世。一老人求出家。舍利弗等诸大弟子。俱不肯度。谓彼多劫无善根。佛言。此人无量劫前。为采薪人。猛虎逼极。大怖上树。称南无佛。以是善根。遇我得度。获罗汉果。夫散心念佛一句。尚永劫不磨。况专志持名。岂有不往生者哉。
执持名号第五
念佛偈
白香山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怀净土
北 山
西望乐邦云杳隔。一钩新月湾湾白。意欲往生何计策。弥陀一念声千百。
文墨尖新无处用。已将名利浑如梦。一串数珠随手弄。惟闻念佛心欢勇。
览遍经文与律仪。频频惟劝念阿弥。一声消尽千生业。何况唠唠久诵持。
纷纷世态尽空华。讲外无余挂齿牙。一串数珠新换线。阿弥陀佛做冤家。
菊脑姜芽一饭余。其他安敢费工夫。从今十指无闲暇。且尽平生弄数珠。
惟将焚诵足平生。夜夜唠唠一二更。只影自怜尘世外。风前月下恣经行。
善导可嗟今已往。化来老少皆归向。佛念一声分一镪。一声一佛虚空上。
净土诗
一 元
西方极乐众称尊。普劝诸人入此门。有口不须闲讲论。单提佛号度朝昏。
西方弘誓广流通。一句弥陀好用功。历历分明无间断。声声唤醒主人翁。
西方径到莫徜徉。全要当人自主张。但得一心专念佛。莲华国内姓名香。
西方门路甚分明。一句弥陀速趱程。早到金刚台上坐。同名同号证无生。
西方捷径胜参禅。一句弥陀快着鞭。十万亿程弹指到。为人只欠自心坚。
西方易往少人知。径路修行不用疑。六字真经纯熟了。金莲台上礼阿弥。
念佛偈
古 音
行住坐卧之中。一句弥陀莫断。须信因深果深。直教不念自念。若能念念不空。管取念成一片。当念认得念人。弥陀与我同现。
净土诗
中 峰
一串数珠乌律律。百千诸佛影团团。循环净念常相继。放去拈来总一般。
现成公案绝商量。晓磬频敲腊炬长。昼夜六时声不断。满门风递白莲香。
心中有佛将心念。念到心空佛亦忘。撒手归来重检点。华开赤白间青黄。
一心念佛莫蹉跎。堪叹人生去路多。急急称念弥陀佛。莫把光阴溺爱河。
一句弥陀胜坐禅。一声未了一声连。心心念念工夫到。在在西方极乐天。
念佛诗
优 昙
弥陀教我念弥陀。我又如何离得他。我不识他他是我。相逢觌面笑呵呵。
一句弥陀容易持。朝昏记念勿相离。念来念去心花绽。更是弥陀出世时。
自性弥陀见也么。问他面目是如何。祇知开口茫茫念。言下谁知蹉过多。
自家一个弥陀佛。不假修持已现成。莫谓目前全不见。一声唤着一声应。
我念弥陀不暂离。一阿弥了又阿弥。阿弥自唤阿弥问。你是阿弥我是谁。
我念弥陀不在声。高山流水是知音。更深人静月明夜。广舌宣流白藕香。
声声念佛意何长。恰似娇儿唤阿娘。直得一声相应处。天真母子喜非常。
好将金字寄金莲。一句弥陀猛着鞭。从头扬下闲家具。车[车*丑]花中占一单。
忏净土
楚 石
咫尺金容白玉毫。单称名号岂徒劳。晨持万遍乌轮上。夜课千声兔魄高。岁阅炎凉终不倦。天真母子会相遭。如何说得娑婆苦。苦事纷纷等猬毛。
闲中独坐面西方。手把轮珠念不忘。佛号能令心地净。舌根便作藕花香。晖晖日到衔山处。闪闪金浮满室光。此境此时无别想。许君亲见鼓音王。
除夕上堂有出多娑婆三韵
莲 池
六字真经摄义多。总持一似唱也娑。自从蓦直西方去。闲杀台山指路婆。
示大掉
有生必有死。长短安足论。今得圆僧相。平生愿已满。当生大欢喜。切勿怀忧恼。万缘俱放下。但一心念佛。注想极乐国。上品莲花生。见佛悟无生。还来度一切。
答慈圣皇太后问法
尊荣豪贵者。繇宿植善因。因胜果必隆。今成大福聚。深达罪福相。果中更植因。喻如锦上花。重重美无尽。如是修福已。复应慎观察。修福不修慧。终非解脱因。福慧二俱修。世出世第一。众生真慧性。皆以杂念昏。修慧之要门。但一心念佛。念极心清净。心净土亦净。莲台最上品。於中而受生。见佛悟无生。究竟成佛道。三界无伦匹。是名大尊贵。
净土诗
雪 峤
一二三四五六七。一心不乱往生西。佛言说得虽容易。动步通身入淤泥。
净土诗
失 名
系心一句阿弥陀。日用闲忙任寡多。如是尽终不妙悟。也教带业出娑婆。
念佛偈
顶 目
念无念念古弥陀。念到无心寿转多。不动尊王全体现。脚跟随处涌金波。
念无念念永无遮。念到无心始出家。任运腾腾随脚转。去来步步踏莲华。
怀净土
沈朗倩
四十九年唇口债。千七百则葛藤窠。老僧怕事都推却。闲把光阴送曩谟。
猛把屠刀斫爱窠。手中杀活肯饶他。洪名六字刀刀血。不似风扬驴耳过。
乱搭伽黎挈领头。持名不是任情搊。一声直去无消息。最似苍鹰始脱鞴。
念佛偈
十千声佛日为规。听得鸡鸣便起持。枕上有桥通极乐。此身已坐碧莲池。
颂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妙 意
昏沉散乱如云雾。万劫从教今日破。大地乾坤通一句。声声截断千差路。
自从夜半安心后。直至从头更不疑。两眼烁开天地阔。太平无象到今时。
净土偈
藕 益
西方即是惟心土。一串明珠万行圆。掐到断时频换线。莲邦左劵更无愆。
佛会偈
已信弥陀大愿舟。共修三昧度迷流。六时行道无余想。一句洪名似救头。应痛盲龟常在溺。独忻孔木只今浮。殷懃拶入无生理。七宝池边握手游。
示林泡庵
永 觉
佛号绵绵不断声。恰如猛火炼真金。矿尽金全成大用。鉴地辉天别样明。
佛号直如倚天剑。截断千枝与万枝。眼前便是莲华国。那管弥陀愿力慈。
念佛偈
弥陀一句无他念。万念俱空见本然。便是尘尘成解脱。不须更问祖师禅。
示吴善友
念佛一门最为直截。不须多知解。不用巧言说。祇要一句佛。崛然如寸铁。管甚恩与爱。管甚怨与结。诸念俱不生。娑婆影自灭。
念佛偈
闻 学
子母不相离。净念常相继。良哉大势至。得此无尽意。
怀净土诗
莲 隐
一句弥陀火里莲。五种诸教莫能诠。声声不断魔难近。念念无差佛现前。多劫沉迷根尽拔。一生精进果堪圆。含灵抱识皆同体。但办肯心谁不然。
凡夫羸劣观难成。但事持名即往生。到底若能心不异。临终自有佛来迎。世缘易染刀头蜜。道念难坚水上萍。乐国风光殊不恶。归欤早赋彻宵征。
劝念佛
沈芝塘
人生都是假。万事总成空。要到西天去。全凭六字中。
莫道年华好。光阴迅速过。认明方便路。惟有念弥陀。
圣境现前序
诸佛如来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如白日升天。影现百川。然假使川中水浊。日虽在天。亦无由见。故必以观门念佛。方能澄清浊水。心眼开发。广见依报无常。经有云。人将命终。身心痛苦。应令病人观佛相好。心心相续。使发菩提之心。复为广说三界难居三途苦难。唯佛菩提是真归依。呜呼此如来悲悯众生。拔济於临命终时之苦心也。佛言。垂终之心。其力甚大。故临终之念。能消重业。然予见平生念佛人。至临命终时。容有痛苦逼身。舌根短硬。不能念佛者有之。何况平时观想不熟。至八苦交煎四山相逼之时。欲其随知识之口念佛。声声不绝。作观心不散乱。此必夙世因中。善根深远。乃能得之。岂可望于悠悠之众生哉。必如观经云。惟除睡时。恒忆此事。又云。出定入定恒闻妙法。方是稳着。
圣境现前第六
净土诗
阿氏多
自然音乐乐无涯。七宝楼台丽日霞。上妙众香常不散。缤纷云里雨天花。
九品莲花偈
吕纯阳
挺挺出金池。瓣瓣含玉露。火里放奇香。色比菩提固。
心即台之象。莲因色是身。西方无个处。极乐悟虚真。
双行树里泥团。九品莲中甘露。频伽不解无生。飞向恒河深处。
昨夜天风吹北斗。骊龙狮子一齐吼。要见莲花何处寻。莲花却在如来口。
菩提无树镜无台。安得莲花九品开。分付通源休浪悟。客尘二字证如来。
道人惯会饶舌。要讲莲花颜色。不长娑婆四部中。不染青黄赤白黑。时时入观见如来。柳花摇动璎珞月。
往生偈
惟 岸
观音助远接。势至辅遥迎。宝瓶冠上显。化佛顶前明。俱游十方剎。持华候九生。愿以慈悲手。提奖共西行。
净土咏
李青莲
向西日入处。遥瞻大悲颜。目净四海水。身光紫金山。勤念必往生。是故称极乐。珠网珍宝树。天花散香阁。图画了在眼。愿托彼道场。以此功德海。冥佑为津梁。八十亿劫罪。如风扫轻霜。庶观无量寿。长睹玉毫光。
临终生西偈
延 寿
弥陀口口称。白毫念念想。持此不退心。决定生安养。
西归轩
萝 月
君言乐国是吾家。自笑飘零客路赊。一点归心悬落日。百年幻事寄空华。脐轮不鼓经帘卷。鼻观常清篆缕斜。正念相成无外物。小窗行树绿交加。
怀西方
北 山
西指西瞿更向西。向西西去有招提。华开菡萏光无夜。地布琉璃莹绝泥。风动法音强八咏。池流德水胜双溪。临终但得超生去。九品从教低处低。
从是西方十万亿。山长水远谁人识。唯有观门归路直。坐澄劫水琉璃碧。
兀坐初修水观成。微风不动翠波平。幽深境界谁人见。一片琉璃照眼明。
为厌娑婆求净土。驰情送想存朝暮。谁信不劳移一步。楼台隐隐云深处。
谁知端坐却能游。顷刻心飞到玉楼。竹影月移来户牖。更疑行树在檐头。
九品莲华次第排。也应荷叶翠相挨。未知何日生莲界。无奈朝昏甚挂怀。
西方咏
一 元
西方净土果奇哉。优钵罗华徧界开。种种现成真富贵。一华台上一如来。
西方在近路无多。直下承当在剎那。触目遇缘皆极乐。水流风动演摩诃。
西方大地是黄金。宝树参天演法音。如此名为安乐国。三涂八难永无侵。
怀净土
中 峰
势至曾参日月光。教令存想念西方。自从亲证三摩地。不离慈尊左右旁。
观经一卷是家书。日落之方有故居。多办资粮期蚤到。免教慈父日嗟吁。
浊水尽清珠有力。乱心不动佛无机。眼前尽是家乡路。不用逢人觅指归。
大圆镜里绝尘埃。碧藕花中有圣胎。遥望金沙池沼外。宝光常照玉楼台。
净土赞
极乐世界净瑠璃。宝树行行列四维。金沙布地银阶道。璧玉阑干绕七围。
净土诗
楚 石
儒者之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说者曰。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信。斯言也。吾宗念佛。惟我自心。心欲见佛。佛从心现。阿弥陀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性本具足。不假外求。神通光明极未来际。名无量寿。至於华池宝座琼楼玉宇。一一净境。皆自我心发之妙喜。有云。若见自性之弥陀。即了惟心之净土。如楞严会上。佛勅阿难。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性真常中。求於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既无所得。但是一心。若净土缘生。秽土缘灭。则娑婆印坏。坏亦幻也。若秽土行绝。净土行兴。则极乐文成。成亦幻也。然此生灭净秽。不离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虽终日取舍。未尝取舍。终日想念。未尝想念。在彼不妨幻证。在此不妨幻修。一发心时。已成正觉。何碍幻除结习。幻坐道场。幻化有情。幻臻极果。岂不了世出世间之幻法调御丈夫之事乎。昔天衣怀禅师。亲见明觉。尽佛祖不传之妙。尝修净土。垂问学者曰。若言舍秽取净厌此欣彼。则是舍取之情。众生妄想。若言无净土。又违佛语。修净土者。当云何修。乃自答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无过此语也。有心者悉当念佛。前所谓惟心净土。自性弥陀。不出户庭。夫何远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