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净土宗
- 莲修起信录
莲修起信录
莲修起信录卷第二
莲修起信录卷第三
海陵 程兆鸾 录存
往生征信录上
六通圆朗果方成。无去无来见本真。一念空明除痛苦。十方寒冷变阳春。金钟敲破难醒彼。木铎虚悬罕度人。待到机缘成熟后。芒鞋掷去出红尘。吾永清莲社悟和是也。宿雨初晴。新春渐换。娑婆光阴。如此迅速。白头修道。不知就里玄机。能不生畏惧心耶。能不生勇猛心耶。道场弟子。功深者已往生。其未往生者。又少一岁了。少年易老。老更催残。此时若不精进。更待何时。一朝命尽。阎君案下。对报无情。那时唤地呼天。悔之晚矣。阿弥陀佛在苦海接引众生。但念佛名。即登圣境。最怕疑而不信。心愿虚浮。行而不恒。始勤终怠。果然一念真诚。即得横超三界。若悠悠忽忽。障重心轻。自愿不坚。岂更有妙法度汝。偈曰。庄严妙体证如来。苦海茫茫实可哀。我欲法船皆度去。此身永不许东来。一点灵知障垢深。自家埋没困红尘。非关魔力声威重。祇为诸修少利根。
黄金为地宝为楼。不识年来几万秋。仙鸟清幽常寂乐。法音嘹喨少人愁。莲花托体皆青眼。荷叶为衣少白头。馔供天厨随意食。琼林宝所任遨游。吾楞严庵明舟和尚也。
漫说程途亿万赊。祇凭四字出尘沙。六时说法常依树。三圣谈经乱坠花。片片清流金玉注。层层宝阁翠云遮。无寒无暑无烦恼。随意安闲听法华。吾蝗王庙僧松园也。今往生矣。
四土莲花四土香。土中各各见慈王。观音常唤痴人醒。大势频催莲萼芳。自在闲云三昧得。清幽甘露一心凉。果然业障全消尽。必定香林姓字扬。吾财神庙僧达源是也。
动念我皆知。尘缘总是痴。千层登宝阁。五色踏莲池。乐奏清音妙。功成寂灭迟。袈裟常挂体。春夏自然宜。吾承天寺住持文明和尚是也。
一朵金莲出寂光。踏莲弹指到坛场。装成宝阁无边景。烧透沈檀分外香。坐上有宾皆达士。龛中供佛是慈王。我来此地多潇洒。彷佛莲邦清泰乡。吾三观殿住持往生和尚也。
苦海茫茫。净业能逃。凡僧证果。极乐逍遥。吾东斗坛和尚树田是也。
以上数僧。皆悟师弟子。在永清道场念佛。命终往生极乐。判语分明。岂妄说哉。
我已得人身。我又人身出。我由地狱来。我将地狱入。出则事诸佛。入则度魂识。我度众生灵。我即西方佛。吾高邮观音庵尼绪修是也。吾随悟师到此。与诸君一叙阔别。流光迅速。转盼几易春秋。吾前两世受女身。又复周行六道三涂。甘受苦恼。度脱有缘。今归上品。尔等既发心出世。当行菩萨道。精修六度万行。忍受诸苦。尽度情缘。勿生退悔。苦海修持宜早。一切身外之事。弃之为要。何必以无益俗累。误此有限之身。
法音不断演恒沙。读过楞严诵法华。百八牟尼常宛转。六时鸟语自喧哗。宝林璀璨生池畔。荷气芬芳出水涯。从此芒鞋抛海内。惯将双足踏莲花。吾往生极乐观音庵比丘尼本莲是也。
师生时在佛前发愿。弟子逝后。愿幻躯不腐。留劝后学。师圆寂。循例荼毗。举火一昼夜。龛顶未焦。尸但熏黑。丝毫未损。众易龛供奉。水师军门万公。舍资装金。金刚不坏身。乃常住娑婆矣。附记於此。
群生沾福慧。极乐宝莲中。功德今完足。全凭念佛功。吾两世前为龙泉寺持戒僧。前一世为甘肃张姓子。官至陕西道。引见入都。遇悟和长老於红螺山剎。谈经两日。茅塞顿开。志愿皈依。赐名净广。修持三年。弃官归里。每天念佛三万。讽阿弥陀经十卷。晚间将一日功课。回向佛前。每月放生三千文。吃六日斋。食三净肉。至六十一岁生西。归凡圣同居土。吾净广也。
老老老。七宝池中苦空鸟。说英雄多少。都浮云过了。离离白骨埋青草。呀。天荒地老。莲邦境好。归来宜早。吾韩惕夫。法派净慧也。
倐忽端阳。处处榴花争放。光阴似箭忙。
人生戏场。傀儡皮囊丑相。何处认家乡。吾王敦仁。净修。法名也。
悟到本来面目。方知了却浮生。堤边杨柳最无情。吹落飞花满径。不是佛门广大。安能坠絮登茵。坚持五戒识知音。自有同修相近。吾张金门。法号净源是也。
金门始业儒。后慕长生导引之术。毁家赀广行善事。尝漆一大葫芦。自制种种药剂置壶中。夏间荷壶肩上。芒鞋草笠行乡间。遇人家。便询汝家得无有病人否。有则量病出一刀圭。辄效。乡人见之。即喜曰。葫芦先生来矣。悟和法师奇其人。因其善扶鸾。藉其鸾力。悟师请佛降坛。金门始知固形炼气。终堕空亡。改修净业。悟无生之理。信解超群。
呵呵我来了。远见红光一片。上接霄汉。谓是失慎。我却知是诸修念佛音光。与佛大悲光相续也。善哉善哉。吾高净顺也。悟和法师俗兄。
三间茅屋半欹斜。贫贱萧条是我家。此日莲邦潇洒胜。他年宿寞度年华。吾往生陈净鹉是也。
溷迹人间六十春。悲欢离合暗伤神。今朝修到莲池地。方得逍遥撇世尘。吾往生王净婆也。
非我亦非人。尘劳掩性真。一朝心镜澈。莲放一枝春。吾秦净德也。
本是清真体。娑婆业障遮。花开心地净。极乐即吾家。吾往生王净主是也。
五陋身成障垢多。为儿为女苦奔波。今朝方识尘中幻。含笑莲邦吐碧荷。吾往生张净澄是也。
生西快乐说无边。百法明门岂易言。弃却幻身归自性。逍遥净域享安全。吾往生胡净陀也。
诸修心地总难坚。皆为浮生利欲牵。待到如如功行足。自然独鲤得朝天。吾往生魏净园是也。
滔滔苦海望无边。众苦沈沦历有年。幸遇弥陀来指引。行心从此坐金莲。吾乃智慧道场高净志也。
一朵金莲含一佛。群生度脱踏莲花。逍遥清福群仙比。却较群仙百倍加。吾朱净空是也。
天花乱落如麻。极乐西方吾家。默坐心头念佛。兴来足踏莲花。吾智慧道场钱净愿也。
西生极乐养天真。抛却前生与后身。死后浑如汤沃雪。犹听诸侣说红尘。吾智慧道场往生钱净传也。
松风吹。午梦回。睡眼模糊醒便归。日落西山何处是。钟声一棒响如雷。吾智慧道场宋净寂是也。
一莲含一性。心净莲花净。君等欲归西。坚持一念定。吾智慧道场卢净香也。
住世全凭阴骘文。出世全仗弥陀父。若能两念成一念。步步金桥共玉路。吾赵净恒也。
生平最喜念弥陀。处世无端受折磨。此日逍遥归净域。紫金台上恨娑婆。吾朱净实也。
一世辛勤到白头。功名富贵等蜉蝣。茅庐今日新抛却。七宝楼台任我游。万虑皆空远俗尘。庄严极乐我先登。浮沤幻质君休恋。誓取莲台最上层。吾自皈依悟和大师。方悟过去皆幻。未来一空。既知出世之方。何敢偷闲自逸。从此精修净业。忏悔前愆。全赖弥陀一声。抱定真言四字。奉戒定心。决真实行。每日定课之外。行住坐卧。皆不离一句弥陀。虽疾病痛苦之时。犹勉力持念。如此三载。蒙佛慈悲。命终接引。年登花甲。果证莲池。汝等道侣子孙。当以吾为榜样。如此而修。如此而证。有厚望焉。西方极乐世界中品上生程净体降书(此兆鸾父也)。
众生亿类亿心肠。苦海迁流遍四方。何不死心归一念。霎时潇洒证莲邦。吾程净戒也。吾生前皈依悟法师。对佛发真实信愿行心。念佛持素。放生戒杀。每日定课外。助净佛领众念佛。二十年来。苦志修持。未尝一刻松懈。故临终正念分明。蒙三圣放光接引。寿尽归西。莲胎托质。四十九日。花开见佛。闻法授记。过去未来。洞明纤悉。然总不离弥陀。方得此大利益也。诸侣各宜勇猛。一人得道。亿类蒙恩。尔等数珠一串。名播十方。诸佛赞叹。功行非浅。不可半途而止也。西方极乐世界上品生程净戒降书(此兆鸾母也)。
蒙佛慈悲摄授归。净缘初结俗缘非。后人莫懈持名念。本愿弥陀誓不违。吾程应佐也。可叹娑婆世界。轮转对报。终无了期。何如生极乐国。登不退地。彼岸修持。直至成佛。吾再前一世为贫人。喜拾字焚化。数十年未尝少懈。今生得解元之报。死后功过两平。汝母在世。守节清贞。又讽经茹素。死亦无罪。今吾孙净佛。深信净业。立社劝人。功德甚大。吾子净体。不忘根本。刺血具表。为吾两人受幽冥戒。法师赐名净闻。又代吾等行狱空大忏七日。度脱历劫以来宛亲魂识。媳净戒代做定课一年。孙净佛。孙媳净珠。各念佛图四十八万。所行一一功德。均为吾等回向西方。子孝孙贤。感通佛祖。慈恩垂拔。得入莲池。净体问程氏宗祖。吾尚未得开花。不甚明了。今蒙菩萨摄授。方得到坛。净佛速呈纸笔。吾略说数语。传之子孙。谨守家规。遵重佛法。不忘先人修净业之遗泽也。
余乾隆年间人也。幼读诗书。壮游邦国。身列儒林。名扬江左。榜花开兮。盻金门七次。笔露垂兮。步玉阙三年。福种心田。讵仰双龙之望。仁求书镜。敢邀五凤之荣。半世悠悠。一生逐逐。虽存磊落之心。终滞飞腾之志。鹓班未点。日落西山。龙鳞将成。风悲北墓。昔日阴曹奔走。今居净域幽间。兹降乩也。有厚望焉。为人以慈孝为先。教子以孝忠第一。尊亲敬长。邻里谦和。正本清源。安贫乐道。济人先求免死。易危为安。爱物必须放生。临难得救。度量天空海阔。性情日暖风和。作种种阴功。行时时方便。精修十善。清净六根。念佛度生。放生戒杀四恩方可普被。三有自尔均资。世法尚可明言。出世难於笔罄。四生六道。逐妄迷真。十圣三贤。知修待证。与其参禅入悟。独朗孤明。不如念佛往生。至高极稳。烦恼除时。清泰之乡得入。浓情淡处。菩提之路能修。心意识兮全离。自成华严。信愿行兮具足。定入莲邦。念念弥陀。心心向往。直入华池之境。终成归愿之堂。专持一行。进道无魔。顿越三贤。妙圆莫谕。何地不通。何光不接。水鸟树林。楼台殿阁。具百宝色。含万道光。诸剎难与比肩。极乐庄严第一。十方世界。无量佛土。一切人天。总皆愿往。偈曰。万事皆空。一本相同。修迟修早。极乐相逢。西方极乐世界下品生。程应佐降书(此兆鸾祖也)。
扯破情关出爱河。一轮心镜自家磨。无明障翳全消尽。顷刻光华湛碧波。吾程净珠也。吾在世功课微末。所幸信愿兼全。每逢智慧道场开社之期。吾主持斋供。操作勤苦。数十年来。从未烦恼。寿终时净佛在吾耳边念佛。因得不失正念。大士接引生西。惟功行浅薄。所证甚低。道场诸侣。切勿效吾在世。错过光阴。今日方知在娑婆精进一日。抵西方修习千年。何以故。西方全善无恶。此五浊世界。不善者多。修净业人。如火中栽莲。难得成就。非有大信愿心。不能坚固不退也。可将吾言传知远近诸同道。光阴是寸金。既修净业。不可学吾虚度。今悔之晚矣。西方中品生。净珠降书(兆鸾妻也)。
以上诸人。皆悟和法师弟子往生者。均以净字为名。系悟师所传净宗法派也。
莲修起信录卷第三
莲修起信录卷第四
海陵 程兆鸾 录存
往生征信录下
偶来乩院竹梧清。鸟语花光亦有情。往事早随流水去。宝连台上悟无生。吾净云也。尔等欲请已往诸师。殊非易易。且住。吾往请悟师。并往生诸侣。咸赴此会。
悟和来也。呵呵。净佛深情。刺血婆心。设此香坛。有缘者临。诸师到此。亦各有因。放下诸缘。念佛诵经。功成圆满。各向西行。净佛知之乎。吾永清莲社中弟子虽多。而往生不广。皆由爱恋情深。真实心鲜。平日悠悠忽忽。以致临命终时。念头杂乱。流於五浊。兹将已往生诸子。净佛所未知者。同来此会。副尔之请。其余带业往生弟子。本性未悟。尚在莲胎。不得来此。昔已临坛者。亦不复再来。且佛法本空。信便是有。不信便无。有无决自本心。留此踪迹何为。诸佛所着经典。深切着明。世人尚不深信。何况谈鸾。诸子欲皈依者。当听我教。第一生死当头。勿退道心。念佛而外。常行菩萨道。广积阴功。宣扬佛法。不可口是心非。当以信心为本。能信愿方切。信字不实。念佛不诚。噫。此不诚者。是无善根也。安得往生。寄语诸子。早寻安养回家。莫负我叮咛苦口。
光阴易过。寿算难增。前程速办。莫误人身。持斋念佛。广度众生。两忘人我。即证无生。吾清江王锡三。法名净真。遇悟和老人指破迷津。皈依净土。遂得往生。
上事弥陀。下度生灵。自登极乐。常发悲心。吾桃源县儒生张景远。在世二十年。广行善事。后皈依悟和法师。念佛往生。法名净度。
求生者多。往生者少。祇因轻忽将就。即无深心。又不了回向之故也。余王家营农人。生前最好放生。后皈依悟和老人。虔修净业往生。净空是也。
劫土药难强病骨。长江水不洗离愁。吾於咸丰己未。全家遇贼被害。渡江至海盐西乡普渡庵剃发。十载功行。不知净业。后皈依悟和老人。於同治八年己巳秋七月往生。净一是也。
我念弥陀。弥陀即心。我登极乐。极乐在心。心佛无分。参念如一。了却此心。万事俱毕。吾宝应东乡七里湾草庵僧净华是也。生前念佛四十年。於咸丰丁巳春二月往生。
佛珠在手。炉香日焚。生前何善。奉阴骘文。吾山阳县吴道生。法名净月是也。
念佛生定慧。自然成三昧。若不一心专。安得莲花位。吾扬州北门外贫妇。於嘉庆四年往生。皈依悟和法师。法号净安。世人不知。亦来赴会。
忧贫忧死更忧疾。百岁光阴不知惜。三涂扰扰业随身。何若西方乐无极。吾清江又一村人。生平训蒙。专修净业。净愁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