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净土宗
- 径中径又径
径中径又径
又净土文载至人延年说一篇 予尝闻至人云。人生衣食财禄。阴司皆有定数。若俭约不贪。则可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譬如人有钱一千。日用一百。则可十日。日用五十。可二十日。若恣纵贪侈。立见败亡。则若一千之数。一日用尽。可不畏哉。易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是天地之大。变化之妙。鬼神之奥。犹不逃於数。况於人乎。或谓人有廉俭而命促。贪侈而寿长者。何也。廉俭而命促者。当生之数少也。若更贪侈。则愈促矣。贪侈而寿长者。当生之数多也。若更廉俭。则愈长矣。且天地於人无私。何谓当生之数。有多少乎。此皆前世所为耳。故曰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唯现世多为吉善。则增福寿。故曰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现世多为罪恶。则减福寿。故曰多行不义。必自毙。且修净土者。固不在福寿之多。然损福寿之事。则是薄德。岂可不戒哉。增福寿之事。则是厚德。岂可不勉哉。
又净土文载贪折前程说一篇 有官员一人。求梦於京师二相庙中。以问前程。其夜一人梦见有人持簿一扇。揭开版云。此汝同来之官人前程也。视之。乃自小官排至宰相。仍有勾之者。其官员问云。勾之者何也。持簿者答云。此官人爱财。世间不义取一项。此间勾一项。若急改过。尚可作监司。其人闻之。更不敢妄取财。其后果至监司。又何仙姑在世间。有一主簿家。忽有天书降。为不识字画。乃往见仙姑。问之。仙姑设香案拜而后看。看毕微笑。主簿云。特来拜问。何故乃笑。仙姑云。天书言主簿受金十两。折禄五年。以此观之。不义之财。诚可畏也。移是心於净土。其熟善缘多矣。
又净土文载习慈说一篇 观世音菩萨谓万善皆生於慈。老子言三宝以慈为首。儒家言五常先之以仁。其意皆同。人有多瞋怒者。盖不思此意。未言害物造业。先自损气伤和。人若能到慈仁之境。方知瞋怒不佳。当其在瞋怒中。则不自知其苦。正如行荆棘中。趋一大厦安居之所也。方其矫宿性之瞋怒。如行荆棘中。及习成慈仁。则如入大厦安居矣。此不可以言尽。但当瞋怒时习之。久久自有可喜。释道二教。固已戒瞋。儒家亦然。桓魋欲害孔子。孔子曷尝瞋乎。臧仓毁鬲孟子。孟子曷尝瞋乎。韩信不报胯下之辱。安国不怨溺灰之言。此皆可为师法。凡待贫下。御仆妾。诋忤己者。易致瞋怒。尤当戒谨。盖彼亦人也。但以薄福而事我。岂可恣其情性。而造恶业哉。究而言之。慈和者於自己大得便宜。藏经云。今生人见欢喜者。前世见人欢喜故。此慈和之所致也。修净土者。乌可不以是为心哉。如一切众生。为大罪恶。亦勿生瞋。以污我清冷之心。念彼以愚痴故尔。使有智慧。必不为此。当生怜悯其愚痴之心。故曾子曰。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如是以修净土。圆熟善根甚矣。
又净土文载小因果说一篇 有修桥人。有毁桥人。此天堂地狱之小因也。有坐轿人。有荷轿人。此天堂地狱之小果也。触类长之。皆可见矣。常如是存心。以修净土。上品往生。复何疑哉。
孤山法师弥陀西资钞曰。观世人为善心轻。为恶心重。何以得生净土。请以现事验之。对有像。则不如接大宾之恭谨。学经法。则不如求财利之勤劬。毁他。则气粗言滑。赞彼。则气缓语涩。或以我恶之。则覆善扬恶。我好之。则掩短美长。或为积恶。而怒他私说。或作微善。而恨人不知。於恶事则阴费千金。亦能钤口。施善人则方营一食。便自矜功。凡此用心。方沈恶趣。欲以小善而求生净土者。难乎哉。
彭尺木净土圣贤录曰。宋冯楫。字济川。蜀遂宁人也。绍兴中出帅泸南。率道俗作系念会。以西方为归。时经建炎兵乱后。名剎藏经多残毁。乃捐俸钱。造大藏经四十八所。小藏四大部者亦如其数。分贮诸剎。着发愿文云。予之施经一事。而具二施。以赀造经。是谓财施。以经传法。是谓法施。财施当得天上人间福德之报。法施当得世智辩聪盖世之报。当知二报皆轮回之因。苦报之本。我今发愿。愿回此二报。临命终时庄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华为胎。托质其中。见佛闻法。悟无生忍。登不退阶。入菩萨位。还来十方界内。五浊世中。普现其身。而作佛事。以今财法二施之因。如观世音菩萨。具大慈悲。游历五道。随类化形。说诵妙法。开发未悟。永离苦道。令得智慧。普与众生。悉得成佛。乃予施经之愿也。
又曰。明袁宏道。字中郎。湖北公安人。万历中为稽勋司郎中。谢病归。卒於僧寺。兄宏道。弟中道。皆好禅宗。中道一夕课毕入定。有二童子导之西行。见宏道曰。已居净土矣。大都乘戒俱急。生品最高。次戒急生最稳。若有乘无戒。多为业力所牵。流入八部鬼神众去。予所亲见者多矣。弟般若气分颇深。戒定力甚少。夫悟理不能生戒定。狂慧也。归五浊。趁强健。实悟实修。兼持净愿。勤行方便。怜悯一切。不久当相悟。一入他途。可怖可畏。如不能持戒。有龙树六斋法现存。遵而行之。杀戒尤急。寄语同学。未有日启鸾刀。口贪滋味。而能生此土者也。虽说法如云如雨。何益於事。我与汝空王劫时。世为兄弟。乃至六道莫不皆然。幸我得善地。恐汝堕落。方便神力。摄汝至此。
念佛镜。附载智朗念佛放生略说曰。夫欲全仁德。莫若放生。欲出苦轮。无如念佛。度群迷。开佛祖之宏慈。持觉号。导莲邦之梵行。故我永明大师。古佛应现。将二法门。通身担荷。摄授亿万人天。归於净土。方今佛法衰微。机宜浅薄。修余法门。成就大事。不啻天渊。唯持佛鸿名。顿了生死。如单方治病。直捷简要。一日之修。功超永劫。纵使作业深重。亦可带业往生。取办一生。横截五道者。无如念佛三昧之为最也。余虽不敏。闻此净土。竭力赞扬。普愿人人同登极乐。复观世间寿夭疾患。种种不能尽其天年。皆由杀业余报所致。经云。杀生之罪。堕於三途受苦。生人道中。得二果报。一者多病。二者短命。若人欲得四大轻安。寿龄遐永者。应当发愿戒杀放生。放生之法。置一竹笋。每日事务之暇。念佛数声。日贮一文。岁满所积三百六十钱矣。斯亦不费多财。不妨多力。何人不可为之。惟贵久远修持。终身不倦。诚一滴虽微。满盈大器者也。更须发大慈心。念彼异类。昔缘夙业障重。禀性愚痴。身投罗网。命在须臾。煎熬屠割。痛楚难禁。谁能怜悯。惟仁者悲心惜之。今於一载之中。或指定某时。或不拘时月。修长寿因。行放生业。倾其水族。纵其飞走。水陆有情。悠游物外。放毕。计其放处。及年月日某甲放生若干。专愿永无疾苦厄难之灾。复增鹤龄松际之算。再募信心深厚之士。持佛鸿名。列为三品。上品信力坚固。课佛万声。中品世务稍繁。五千为则。下品尘俗最沈。忙里偷闲。三千无缺。毕此一生。誓无改变。而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偈云。放生念佛两重难。只贵当人心地坚。永祖传灯辉不夜。愿提正令摄人天。
净土杂咏选录(附)
五言古诗
唐白香山念佛偈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唫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五言律诗
明太常寺卿蔡承植
安养思归客。湘江一腐儒。不愁明日事。但觅往生符。斗室随缘住。稀羹信口糊。胸中绝憎爱。一任马牛呼。
七言律诗
宋雪溪忆佛轩
三椽老去许安贫。佳处无如忆佛真。万事了知犹堕甑。百年惟此可书绅。岩间静寄蒲团夜。松下聊供茗碗春。闭户不忘常忆佛。愿常终似影随身。
早寻史汉学为文。自许平生在博闻。弃置寸阴随逝水。思量於我竟浮云。闲中自识藏身稳。胜处谁知忆佛勤。沈谢曹刘今底处。草莱三尺但荒坟。
元优昙劝念佛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世界到头终有定。人生弹指有何欢。成男作女经千徧。带角披毛历万端。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明楚石怀净土
忙里偷闲亦在人。人生谁满百年春。送迎毕竟无时了。悲喜交煎逐日新。休念功名惟念佛。但忧道业勿忧贫。忽然铁树开花也。妙转如来正法轮。
大患明明为有身。须知疾病不饶人。但关妄想无非妄。纵得真仙未必真。众热聚来风扇火。一期抛去骨缠筋。惟余念佛离生死。只恋阎浮化作尘。
明度门净土咏
高才宏略气非常。那个临时不着忙。打雨敲风闲计较。惊天动地漫文章。爱河如未乾枯竭。浅浪还须作主张。六字弥陀无注脚。归依即是大慈航。
国朝莲隐怀净土
渐看鬓发着霜痕。自省已非自讨论。一世竟成何事业。百年还有几朝昏。便须立志求安宅。休更甘心赴死门。乐国不遥归有路。莲台好去觐慈尊。
王恭
无多些子没商量。梦入莲邦大歇场。诸上善人谭法性。各天帝释雨华香。鸟音树乐无停响。珠阁金台尽放光。咫尺仙源曾不隔。莫教迷路叹渔郎。
七言绝句
周跋陀罗
不结良缘与善缘。苦贪名利日忧煎。岂知住世金银宝。借汝闲看几十年。
周迦哩迦
爱欲牵缠没了期。日生烦恼镇相随。官中囹圄犹逢赦。家业拘牵没赦时。
宋苏子瞻发愿偈
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锺我辈一酸辛。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
宋北山赞净土
暮鼓晨鸡不住催。逡巡容貌变衰颓。莫言白发浑闲事。总是无常信息来。
宋一元西方咏
西方化主度迷情。佛力加持道易成。撒手便行无异路。最初一步要分明。
西方有路少人登。一句弥陀最上乘。把手牵他行不得。但当自肯乃相应。
西方故国早回还。人命无常呼吸间。有限光阴当爱惜。今生嗟过出头难。
西方急急早修持。生死无常不可期。窗外日光弹指过。为人能有几多时。
宋一元净土咏
西方极乐众称尊。普劝诸人入此门。有口不须闲讲论。单提佛号度朝昏。
西方宏誓广流通。一句弥陀好用功。历历分明无间断。声声唤醒主人翁。
元中峰净土咏
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因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身膺宰辅与朝郎。盖世功名世莫量。自性弥陀如不念。未知何以敌无常。
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期。
元中峰怀净土
六时叩间黄金父。赤子飘零几日归。话到轮回无尽处。相看不觉泪沾衣。
要将秽土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仔细思量无别术。只消一个念头坚。
元石屋警世
茅檐雨过日头红。瞬息阴晴便不同。况是死生呼吸事。黄昏难保听朝钟。
元日观怀安养
梦中哭向老金仙。愿赐冥熏助着鞭。金沼莲花无数有。定生一朵免垂涎。
闻道西方事宛然。此行须藉好因缘。磨教一念明如镜。不怕弥陀不现前。
长把身心看夕阳。夕阳收处藕花香。水禽风树知予意。惆怅人间梦未忘。
生死循环那可逃。此心未了漫徒劳。如今不做轮回梦。只走人间这一遭。
元优昙劝念佛
人生四相难逃死。天上何曾免五衰。宁可九莲居下品。不来浮世受胞胎。
长生不用神仙诀。救急还须海上方。靠着主人无量寿。算来都胜别思量。
一句弥陀开化门。岂拘城市与乡村。直饶邪见人闻得。也落音声入耳根。
元广制念佛偈
佛在心中须着眼。莫抛脑后不相看。此时错过真成错。欲似今朝恐大难。
明沈朗倩
莲花不裹六尘胎。日月笼中自剪裁。拚此一堆穷骨子。这场春梦要亲推。
明端愚
南北东西求所知。怖头认影总成迷。直饶悟得生前事。也要弥陀作导师。
十方诸佛赞西方。不是无端出广长。只恐痴禅耽寂灭。错将断灭作真常。
系心一句阿弥陀。日用闲忙任寡多。如是尽终不妙悟。也教带业出娑婆。
明藕益
西方即是惟心土。离土谈心实倒颠。念念总皆归佛海。何须重觅祖师禅。
西方即是惟心土。未到西方真可危。夙障已如波浪涌。那堪新孽又相随。
西方即是惟心土。净戒坚持莫使疏。人世总皆局蹐境。不须旅邸觅安居。
西方即是惟心土。不识西方岂识心。何事谬希圆顿解。却将落叶作黄金。
西方即是惟心土。悲智相应始克生。莫谓大悲应愍浊。化他须是自功成。
词曲
归元镜摘要
法鼓频敲。人天百万把灵山绕。旃檀烟袅。花散处。知多少。
极乐古今传。十万程途非远。西方净土。弥陀说法归元。因缘非浅。果非常。六八宏深愿。驾慈航。接引群蒙。脱离了苦海无边。
无边功德妙庄严。似车轮偌大金莲。青黄赤白扬清风。微妙天然。(我)频申悲劝。叹无常迅速归家便。莲台上九品标名。证无生。永断烦冤。
急惺惺从此识根元。愿个个虔诚把佛念。一心心持名无闲歇。热丕丕猛地把冤亲断。一尘尘如许大世界。直得个闹挨挨齐上般若船。乐陶陶西方妙境。笑呵呵向琉璃地上礼金仙。
叹持经。果最圆。喜持名。效最先。蓦忽地洗了尘心。蓦忽地洗了尘心。祛了尘凡。离了尘缘。一霎时高步金阶。一霎时高步金阶。高标名姓。高坐金莲。也须知。自性的弥陀须自念。